?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探究

2023-07-28 08:43趙曉乾
智庫時代 2023年16期
關鍵詞:思政政治思想

趙曉乾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

作為高校工作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與否直接影響了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在新媒體環境下,各式各樣創新性強的新媒體方式逐漸廣泛應用于高校教育業,對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產生了較大影響,促使其不斷改變革新?;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貫徹落實思政教育方針,切實滿足學生的思想需求,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創新路徑和內容。

一、新媒體背景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

(一)引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成長

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恢宏發展的希望所在,更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與動機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能否根正苗紅地茁壯成長。就實際情況而言,高等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也是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不同的是高等教育具備更優秀的教學資質和環境資源,重點培育學生的專業學科能力和綜合發展能力。因此,新媒體背景下積極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引導其健康發展成長。針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以弘揚紅色精神、引導學生走進歷史、培育家國情懷和道德修養為主要內容的思政教育同各式新興的新媒體產品和技術結合起來,共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能夠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堅定自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榮辱觀[1]。

(二)有助于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新媒體背景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有助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就一般的大學課程教學情況而言,不難發現多數大學生對自己就讀的專業了解程度有待加強,不明白該專業的價值和就業前景、發展方向等,往往選擇草草應付各種考試就結束大學生涯,對自身的自我價值定位和實現途徑缺乏一個清晰的認知。此外,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往往無法用正確的眼光來看待自身的專業,對該專業的內涵認知非常少,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而結合新媒體背景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其奮斗目標不止局限于富裕自我、報答家人,還在于為祖國富強奉獻自我、為社會和諧犧牲自我,也更懂得無論是工作還是步入更高的學府深造都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行動奉獻社會,用工匠追求卓越的專注精神去工作做事,實現自我價值。

(三)契合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工作目標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在于要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前進,根據學生的發展特性不斷健全其人格,幫助學生在黨的熏陶下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而其中一個教學關鍵任務在于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改革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途徑和內容、以先進的思想和理論指導具體工作內容。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背景下優化革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契合了高等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目標的具體體現,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審視自身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汲取優秀的工作實施途徑和方案,才能高效實現工作目標,助力大學生健康發展[2]。

(四)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媒體背景下,伴隨著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的日益更迭發展,大學生獲取新聞信息和資源的渠道更加多樣性,可選擇的途徑也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對國家政治要聞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新聞信息也更容易獲取和學習。然而,大部分大學生除了完成思想政治作業和學習任務外,一般不會選擇主動接受線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處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其獨立性和自主性都較強,認為自身已經接受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內容往往一成不變,不愿花費額外時間在此方面,嚴重缺乏學習興趣?;诖?,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融合新媒體優勢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些不足,創新優化更多線上線下雙結合的教育方式,拓寬更多趣味性強、豐富多樣的思政教育途徑,大大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

(一)自由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不斷涌現的各式新媒體技術和產品都具備虛擬性的特點,因此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表現的虛擬性也非常明顯。不同于線下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線上創設的思政教育活動跳出了現實世界的時間和地點限制,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更為自由的虛擬世界。在思政教育活動的網絡空間里,學生可以就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即時發表,和同學展開實時交流互動,產生思想碰撞,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此外,在新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切實為學生及時獲取思政資源信息、閱讀在線思政書籍、搜索想要的思政信息等提供極大便利,能夠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為其創造一個更為方便、更為自由、更為和諧的思政教育活動環境。

(二)多樣化

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其教育內容往往具備深刻的育人作用,需要一定的理論和案例支撐,絕不可含糊表述不清,這就需要思政工作人員不僅要選擇貼切主題的案例素材,更要對其進行收集整合編輯,對其的中心思想進行濃縮凝練,并在此基礎上將其主題升華到合適的教育高度,確保能夠表述清楚其蘊含的價值內涵,有效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然而,過去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往往是以思政課、思政講座等線下方式開展,教育途徑過于單一,這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束縛在了一定的范圍內,無法跟上新時期的發展步伐。而在新媒體背景之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和平臺在新興多媒體的普及和廣泛運用下都得到了拓寬,更加多樣性,大學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線下教育,可以從手機、筆記本等智能電子設備中及時獲取思政知識,時間上和獲取方式也更加自由化[3]。

(三)復雜化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途徑的多樣化也間接造成了其工作的復雜化。多樣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接受思政教育更為自由和便捷的環境,但是新媒體背景下各種各樣真實性和時效性都有待考證的網絡信息將增加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自己的言論和觀點,這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不法分子利用這一特點在網絡上傳播不實信息,為海量的網絡數據信息添磚加瓦,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平臺上更新思政新聞、收集思政素材時則需要從復雜的信息海洋經過一層一層篩選才能準確收集到有價值、具備真實性的信息素材,復雜程度大大增加。

三、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大學思政課教學內容有待優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雖然大部分大學思政教師都積極地轉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大部分的思政教師沒有科學轉變教學理念,無法將多媒體同思政課有效融合起來,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更新。在實際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對著課件孜孜不倦地講解,教學內容有待優化,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過程也枯燥無趣;更有部分教師不會利用多媒體資源,無法發揮其真正作用。這將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隨意化,無法將其同多媒體有效結合。

(二)思政教育活動缺乏互動

就當前傳統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活動而言,普遍存在缺乏互動、不注重學生參與度的不良現象。眾思政教育工作人員應該清晰認識到:開展思政教育的主體是大學生,在設計活動方案和內容時應緊密圍繞學生的活動體驗感、收獲感和預期效果為中心。然而,目前開展的線下思政活動大都是講師在臺上授課,缺乏和學生之間的適當互動。一方面,缺乏互動會導致原本內容就復雜抽象的思政教育更為枯燥乏味,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學生缺乏溝通互動,無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白思政教育的內在價值,遇到困難也得不到及時解決[4]。

(三)思政教育活動形式有待拓寬

在新媒體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在享受著科技進步和多媒體技術發展帶來的便捷和迅速的同時,其對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經不適用于伴隨新時代下思想不斷進步發展的青年大學生,落后的活動形式對于大學生而言已經司空見慣,“唐僧”式的說教教育更是受到大學生的抵觸,缺乏親和力、長篇大論的思政教育講座也只會增添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枯燥程度,降低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動形式急趨于拓寬更新。

四、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途徑

(一)拓展教學內容,發揮思政課的育人作用

為了給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綜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各大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在新媒體背景下結合各式新興多媒體,積極拓展教學內容,緊密圍繞思政學科的實效性和現實性,有效發揮大學思政課的育人作用。

第一,各大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運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向學生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以理服人才能真正實現思政教育的育人目的[5]。注重思政課的實效性即要重點關注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只有用科學理論去說服學生、吸引學生,才能保障思政教育的進一步落實開展。教師再在此基礎上以簡潔明了、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講解方式深入向學生介紹理論知識,用實際案例引證說明理論的正確性,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高度。

第二,思政課教師還應該圍繞思政學科的現實性,即要從高等教育的現實角度出發,在新媒體背景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不可否認,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思政課堂有了更多創新空間和優化途徑,可以將思政教育拓展到課堂之外,滲透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大幅度提升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大學思政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一優勢,從思政學科的現實性出發巧妙將新媒體和思政課堂二者融合起來,彌補傳統線下教學課堂的缺陷和不足,最大限度發揮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例如,為了豐富大學生的課堂體驗感,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下的“網絡交流平臺”“微課云課堂”等教學手段拓寬教學內容,開展更多元化和智能化的大學生思政教育。

(二)注重校園網絡建設,發揮新媒體教育優勢

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備自由化、多樣化優勢的同時也表現出了顯著的復雜化特點,這種信息不確定性和有待考察性所造成的工作復雜化給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加上大學生還沒有足夠豐富的社會履歷,缺乏社會歷練,無法正確辨別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信息。因此,注重校園的網絡建設非常有必要,為大學生構建一個安全、綠色、和諧的思政教育網絡環境刻不容緩,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意識到新媒體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利與弊,做到揚其長避其短,切實發揮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政教育優勢。

若要優化建設校園網絡,構建和諧思政教育環境,就需要結合大學生思政教育自身的理論性和踐行性,以新媒體背景下豐富多樣的媒介形式向大學生傳遞先進思想和理論,深度把握新時代下大學生的發展特性,并以此為依據科學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和手段,選擇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用最具有理論性和靈活度的思政教育素材幫助大學生更加直觀地、生動的理解思政知識。此外,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獲取新聞信息必然離不開互聯網平臺,由此可見思政教育更需要通過校園網絡建設,以互聯網平臺的形式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之中。具體而言,各大高??山Y合學校特點創設一個獨特的思政教育網絡平臺,應包括且不限于黨史、國家歷史、馬克思主義等基礎思政教育內容,并盡量以圖片和音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尤其要避免大篇幅的文字敘述,才能降低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抗拒心理。

(三)拓寬思政教育形式,豐富活動內容

新媒體環境給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和途徑,促進思政教育工作者積極拓寬思政教育形式,不斷豐富活動內容?;诖?,思政教育形式應不止局限于思政課堂和講座等傳統的線下教學形式,理論教學可以融入線上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更靈活和多樣性的形式,而線下的思政教育則還可以拓寬到社會活動和參觀體驗等具體實踐中去。

就思政課的理論教學而言,教師可以跳出傳統課本教材和經驗式講授的教學思維模式,積極運用新媒體背景下新興的各種多媒體技術,如多媒體授課、交互式電子白板、微課云課堂等,多多設計趣味性較強、能夠活躍課堂氛圍的互動環節,把課本上晦澀難懂的思政知識轉化成具體且通俗易懂的圖像、視頻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創建微信群、QQ 群等網絡交流平臺,以便學生就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強化學生的思政知識[6]。

而對于線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活動,第一,可以適當開展較為常見的社會實踐活動,即讓學生自行組隊并通過了解時政熱點和社會新聞等確定一個實踐主題,就某個特定的主題以問卷、文獻、采訪等方式展開具體調研,所定主題必須動機正確且具備一定的實踐價值。通過合力協作完成社會實踐內容,大學生能夠切實了解該主題的真實情況,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調研結果,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目的。第二,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思政教育活動開展情況適當組織學生就當地的紅色革命紀念館、英雄故居等地址進行參觀體驗,加強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紅色文化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的顯著體現,也是當代大學生應該著重接受的教育之一。因此,讓大學生在實際參觀體驗中深入滲透紅色思政教育,傳遞思政教育理念,不僅能引發其同紅色革命先輩的情感共鳴,還能促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滲透的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價值觀正確形成的有效途徑之一,由此可見思政教育對高校學生成長的積極意義,對于其身心健康發展、未來發展都具備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思政課和思政活動作為各大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方式,應該切實創新思政活動途徑、拓寬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滲透融入,有效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歡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