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與對策分析

2023-07-28 08:43彭亞坤
智庫時代 2023年16期
關鍵詞:成都市院校職業

彭亞坤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據教育部統計,2022 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人,畢業生數量與規模再創新高,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指出提供各類高校開設職業規劃職業及就業相關課程,而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主營陣地之一,其同樣需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認知,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職業生涯。

一、成都市三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設計

為切實了解當代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成都市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進行調查。采用網絡輔助完成問卷發放,問卷發放對象為成都市三所高職院校(四川商務××學院、四川電力××學院、成都工業××學院)學生,共發放900 份問卷,在院校幫助與引導下實現了100%問卷回收率。問卷覆蓋全部年級,參加調查的學生男女比例均衡,調查結果具有一定代表性[1]。除此之外,大三參與調查的學生相對較少,該年級部分學生正處于實習階段,無法參與調查。

二、基于調查結果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一)職業意識模糊,就業選擇盲目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之前是否聽過職業生涯規劃概念”這一問題有92%的學生選擇“是”,但在“是否職業生涯規劃較為關鍵、重要”問題中,僅有67%的學生選擇“重要”,仍大量學生認為規劃職業生涯“無所謂”“不重要”,由此可見,成都市高職院校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仍存在忽視心理。問卷進一步提出“是否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僅有30%學生表示了解,另有48%的學生表示未參與過相關教育培訓活動,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僅停留在表象,剩余學生則表示并不清楚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運用“是否考慮過未來從事的職業”了解學生擇業意識,結果顯示73%的學生表示擇業時主要根據薪酬、前景與工作環境進行就業,職業規劃模糊不明確。由此可見,所選擇的三所成都市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模糊,就業相對盲目,產生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周邊教育環境并未對學生就業觀、擇業觀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產生熏陶,導致學生并未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產生充足認識。

(二)專業投機選擇,缺乏職業觀念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選擇當前專業的原因及對當前專業的滿意程度,用于間接分析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的職業認知情況。結果表明,僅有37.98%的學生滿意當前所選專業,大部分學生表示不滿意或一般,而選擇專業的主要原因在于“聽別人說好”,由此發現,學生并非依據就業前景進行選擇專業,導致專業選擇具有較強投機性。在此基礎上采用“是否了解自身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及職業發展情況”這一問題調查學生職業觀念,其中大部分大一、大二的學生表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缺乏該方面的認知,且學習教育過程中未接觸到相關教育。通過該調查結果發現,學生投機性選擇專業導致其對所學專業并不了解,而在大一、大二階段接受教育期間并未良好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相關內容,且部分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擇業是大三階段所需考慮的問題,由此可見,成都市高職院校學生缺乏職業觀念。

(三)學生引導不佳,職業教育不足

面對日漸嚴峻的畢業就業形勢,大部分高職院校均已加強了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但從教育核心上看,高職院校仍將專業實踐教學作為重點,并未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傾斜一定資源,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期間無法良好接觸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內容。對成都市某高職院校各年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參加情況進行調查,其中36.12%的大一學生、53.56%的大二學生、73.90%的大三學生表示參加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而其余學生并未參加過[2]。對各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展開詳細調查,僅有15.76%的大一學生、16.19%的大二學生、16.91%的大三學生非常清晰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38.49%的大一學生、41.81%的大二學生、43.75%的大三學生表示職業生涯規劃比較清晰,但近階段無長遠期計劃;33.89%的大一學生、31.32%的大二學生、32.35%的大三學生表示針對職業生涯規劃仍未考慮清楚;10.88%的大一學生、8.90%的大二學生、6.62%的大三學生表示并不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方法;0.98%的大一學生、1.78%的大二學生、0.37%的大三學生表示從未考慮過職業生涯。結合該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充分認知,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所接受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嚴重不足。

(四)專項指導缺失,就業擇業被動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認知而設置了“若產生職業生涯規劃需求是否知道向誰求助”問題,但經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表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接觸的教師及部門、辦公室、機構均與專業教學有關,并未涉及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教師。獲得問卷調查結果后,對成都市某高職院校進行調查,發現三所成都市高職院校并未單獨設置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部門或機構,多由其他教師兼任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僅有一名專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但該教師負責高職院校多有院系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且其對學生各專業發展形勢不甚了解,故所給出的指導建議相對片面,導致學生在就業擇業方面相對被動[3]。

(五)課程單一固化,缺乏后續指導

面臨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現階段三所成都市高職院校針對大三學生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為了解該課程實施情況,面向大三學生增設了“如何評價學校所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主觀題。經學生自主撰寫回答后,發現大部分學生反映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效果不佳,學生表示教師所給予的建議相對寬泛,且按照教師引導思考職業發展情況并撰寫簡單計劃后,教師并未根據學生所提交的簡單版職業生涯規劃情況予以針對性建議,無法進一步獲取后續指導,甚至無法判斷自身所編制的簡單版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從這一角度來看,不難看出,現階段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仍存在一定漏洞,且缺乏反饋指導與跟蹤教育成為學生較為關注的問題,為避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流于形式,成都市高職院校需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

三、成都市高職院校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環境,增強意識

通過對成都市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規劃情況調查可以發現,許多學生在進行專業選擇時,就會適當考慮到未來的就業方向,因此,好就業的專業也成為熱門專業,同時,部分學生也會考慮自己的性格特點、身心發展狀況以及興趣偏好。然而,在正式進入高職校園學習專業知識后,很多學生卻對自己所學專業不太滿意,或是可以說滿意度并未達到預期,在年級逐漸增值的過程中,學生也發現專業與自己所想的差異越來越明顯,故而也開始出現了價值觀偏離與擇業觀失衡現象。對于這種情況,在進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強化時,有必要在高校當中營造出良好的環境,服務于學生的職業規劃,積極引導學生感受自身專業就業職業的魅力,理解什么是當代“工匠精神”和拼搏精神,貫徹國家提出的“偉大中國夢”,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國家自信心,同時增強愛國主義情懷,促進職業選擇與自身公民責任的承擔相互結合,增強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意識。為此,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和了解崗位情況,依據外界實際環境來規劃未來職業旅程,以此來更好地適應行業變化與社會發展情況。另外,應當以合適的方式來獲得學生家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支持,讓家長也能夠認識到職業生涯對于學生合理擇業產生的重要作用,其是關乎人才發展的關鍵任務,使得家長可以在學生職業規劃中給予充足鼓勵,產生積極影響[4]。

(二)把握時機,加強引導

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一項短期任務,其是應當在學生整個大學求學階段持續進行的教育工作,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在國內近些年開始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而重視學生職業規劃,許多家長也開始關注該項工作,但仍舊有部分高校將就業指導看作是附屬任務,大一和大二階段不要求學生接觸,只有大三和大四時才安排對應課程,但這已經錯過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最佳時期。因此,現階段應積極把握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的時機,加強引導學生了解更多與就業有關的內容,從高考專業選擇一直貫徹到學生的畢業就業,使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持續進行,建立起全過程、立體化的教育體系。在指導實施的過程中也需嚴格依據學生性格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在校發展情況,使學生選擇的專業更加合理,也更為信任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讀懂自身內外環境并認識自我,解讀職業規劃的科學方向,也需依據實際情況來不斷修正,讓畢業后可以堅定執行職業規劃,不產生迷茫心理。

(三)完善體系,全面滲透

高職院校是學生日常專業學習及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場所,但結合實際調查結果不難看出,高職院校更加看重專業實踐教育,并未充分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導致學生在大一、大二階段對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內容了解較少,僅大三面臨畢業擇業而較為熟悉職業生涯規劃。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一,加強重視。成都市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強化自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到大一、大二、大三各個教學階段中,并與專業實踐教育相融合,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觀念及知識逐漸傳遞給學生。第二,聯合教育。高職院校還可圍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構建聯合教育模式,與社會、家長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社會推動、家長支持的環境下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職院校各類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中。第三,混合引導。在信息化社會,為確保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全面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還可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推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拓寬教育途徑。第四,專業融合。結合上述調查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表示在日常學習期間并未充分接觸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關內容,由此可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相分離現象,此時可轉變原有育人思想,以專業知識教育為基礎開展各類具有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特色活動,如職業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規劃演講、社會實踐體驗活動等,使學生能夠在大一、大二階段能夠充分接觸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為大三深層次規劃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四)設置機構,系統輔導

經問卷調查分析后發現,成都市某高職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并未單獨設置管理機構,且存在教師兼任指導的情況,為強化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質量,應單獨設置教育機構,系統化實施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教育工作。

第一,構建機構?;诟呗氃盒,F有部門結構增設職業生涯規劃專項輔導中心,單獨設置指導教師,并于后續教育工作期間注意招聘專職教師,用于解決現階段指導教師師資不足問題。在增設專項指導中心基礎上,還需配備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會議室、洽談室、資料室,同時配備相應計算機設備、測量軟件、書籍資料等,用于輔助完成學生心理測量工作,以便教師結合學生專業及心理情況展開針對性指導,繼而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效果[5]。結合上述現狀分析發現,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對學生專業了解程度不深,且其需為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服務,為提高指導質量,高職院??蔀橹笇Ы處熖峁I培訓活動,引導指導教師關注各專業、各產業的未來就業形勢,以此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團隊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離不開專業指導師資隊伍的支持,為更好地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成都市高職院校需建設一支強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教育團隊需包括專業教師與職業生涯規劃專職教師,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在組建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團隊期間,需為現有教師提供培訓服務,用于增強其專業素養,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高效實施奠定基礎。

(五)優化課程,反饋指導

成都市高職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針對該問題,應轉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可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當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內容,主要為學生介紹當年就業擇業形式,整體性分析社會各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幫助學生構建較大的職業認知觀念。第二階段為專業專項輔導,由專業教師實施指導工作,從專業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方向,使學生可對自身專業形成全面認知,便于學生選擇適宜的發展道路。第三階段為實習、實訓、實踐,即借助實習實訓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體驗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以此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可行性與科學性。除此之外,在貫徹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基礎上,高職院校還可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微信公眾號,借助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指導服務,學生還可借助該平臺窗口進行線上咨詢,以便教師結合學生情況給予反饋指導。此外,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微信公眾號運行期間,為更好地為大三畢業季學生提供服務,還可基于公眾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活動,即引導大三學生合理規劃自身職業生涯并撰寫方案,運用公眾號提交給職業生涯規劃專項輔導中心,而輔導中心教師則根據學生規劃方案情況予以反饋指導,以便學生及時優化調整。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成都市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學生職業與就業認知仍存在一定問題,為應對該現象,高職院校應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就業指導環境,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把握教育時機,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到改革教學階段,同時完善指導體系,實現全面滲透,設置專項指導機構,實現系統化輔導,在此基礎上優化課程,做好跟蹤反饋,全方位落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

猜你喜歡
成都市院校職業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委簡歷
成都市青羊區:推行“一網通辦”下的“最多跑一次”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2019年1~6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2018年1—12月成都市經濟運行情況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