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腔骨外尤文氏肉瘤誤診1 例

2023-07-28 03:44顧凌瀾許偉民
關鍵詞:鼻息肉肉瘤腫物

顧凌瀾 許偉民

骨外尤文氏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s sarcoma,EES)是一種少見的軟組織惡性小圓細胞腫瘤,來源于神經外胚層,由于其與骨尤文氏肉瘤鏡下形態學、超微結構相似以及染色體變異相同,因此其相當于骨尤文氏肉瘤的特殊表現形式,臨床上十分罕見。由于該病在術前均缺乏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故該病的誤診率非常高[1],國內更有報道骨外尤文氏肉瘤的術前診斷明確率為零[2]。本文報道了一例病變局限在鼻腔內而未侵犯鼻竇的骨外尤文氏肉瘤,該患者未行術前活檢,且未行術中冰凍,因而誤診為鼻腔出血性息肉。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34 歲,產后4 月。無明顯誘因逐漸出現左側鼻腔通氣不暢半月,伴有少量粘膿涕,擤鼻涕后左側鼻腔少量出血,擬診斷:左側鼻腔新生物(出血性息肉?)。病程中無嗅覺減退,無面部麻木、畸形,無頭痛頭脹,無視物模糊?;颊咦栽V于2004年、2006 年曾因“左鼻息肉”各行鼻腔手術一次,術后隨訪未見復發,具體不詳。該患者無慢性疾病史,無家族遺傳病史,無其他手術外傷史。此次術前副鼻竇CT 示(見圖1):左側鼻腔軟組織密度影,左側鼻腔占位(息肉可能),左側上頜竇黏膜輕度增厚,無周圍骨質破壞與吸收。其余術前各項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故于入院后在局麻+神經阻滯麻醉下行左側鼻腔腫物摘除術。術中見左側總鼻道內暗紅色腫物,表面光滑,質地酥脆,觸之易出血,基底部位于左側中鼻甲后緣附著處,左側鉤突輕度肥大,上頜竇內粘膜光滑。術中完整摘除腫物,并切除腫物基底部附著區的部分中鼻甲,切除鉤突,開放上頜竇。術后病理示:無包膜不規則腫塊,質軟,灰白色,3cm×2.5cm×2cm。腫瘤組織由緊密成片或呈小葉狀分布的小圓細胞組成,細胞核圓形或卵圓形,核膜清晰,核染色質細致、均勻,核分裂像易見,免疫組化顯示CD99 強陽性表達(見圖2),符合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結合免疫CD99、VIM 陽性表達,骨外尤文氏肉瘤或外周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可能性大。經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會診,確診為骨外尤文氏肉瘤,免疫組化:CD99+++,Syn+,AE1/AE3-,FLT1-,Ki67:30%。分子FISH 檢測t(22q12):(+),即有EWSR1 基因相關易位。故于病理明確后即轉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進一步診治,檢查未見明確遠處轉移及淋巴結侵犯,故予以VCD 方案(長春新堿、阿霉素、環磷酰胺)化療4 療程,并繼以放療(能量6MV、腫瘤量6000、30 次),再以VCD 方案化療4 療程?;颊唠S訪3 年,未見腫瘤復發。最后一次電話隨訪,該患者已回老家,且因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后未再至上海市腫瘤醫院隨訪復診,但自覺無不適。

圖1 CT:(a)(b)水平位;(c)(d)冠狀位

圖2 病理:(a)HE 染色,400×;(b)CD99 免疫組化,400×;(c)Ki67 免疫組化,400×;(d)CK 免疫組化,200×

討論

骨外尤文氏肉瘤最早由Tefft 等于1969 年描述,并于1975 年由Angervall 命名,屬于尤文氏肉瘤家族腫瘤(NSFT),至此ESS 開始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被認識,占所有NSFT 的6%~47%[3]。該病發生率極低,多發于兒童及青少年,但較骨尤文氏肉瘤發病年齡大,男性稍多見,平均年齡20 歲[4],多發生于四肢遠端、脊柱旁、盆腔、胸腔及消化道等部位[5],頭頸部罕見,僅為2%~7%[6],而單純局限于鼻腔未侵犯鼻竇者文獻上報道更少。

EES 起病急,病程短,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早期癥狀多不明顯,為生長迅速、無痛性深部軟組織腫塊。次之癥狀是出血,腫塊達到一定程度可發生組織內壞死、出血。由于鼻腔內生長范圍有限,且鼻腔血供豐富,故該患者由腫物引起的鼻塞及出血癥狀都相對較早。影像學表現亦無特異性,CT 主要顯示占位性病變,多因出血壞死而顯示密度不均, 偶爾在腫塊中心出現密度減低區域[7]。MRI 示腫塊T1信號較肌肉信號低或等信號,T2 呈稍高信號,強化不均勻,但也可表現為在T1 和T2 呈等信號,均勻強化[8]。本例患者由于發現尚早,CT 檢查未見明顯骨質破壞,腫塊內可能存在出血及壞死,因此表現為密度不均勻的腫塊。對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理檢查,通過光鏡的基本形態、免疫組化的特殊表達、RT-PCR 等染色體檢查可明確診斷。然而通過針穿刺活檢等技術由于獲取的組織太小,增加了誤診率及不確定性,故阻礙了進一步的分子病理學研究[9]。故此病術前診斷明確率極低,發生于頭頸部者常被誤診為癌或淋巴瘤[10]。并且,由于鼻腔內特殊的解剖局限性,需要保留必要的器官及基本的外觀,局部廣泛切除、無瘤邊緣的要求很難達到[10,11],故發于頭頸部的尤文氏肉瘤給治療帶來了特殊的挑戰。

該患者為一34 歲女性患者,既往有患側鼻腔“鼻息肉”手術史兩次,檢查見鼻腔內暗紅色光滑息肉樣組織,CT 檢查見腫物局限于鼻腔內,除上頜竇內輕度粘膜增厚外,鼻竇內未見異常,未有骨質侵犯,故結合患者既往病史及術前檢查,簡單的考慮為良性鼻腔腫瘤、息肉復發可能性大,術前未進一步行增強CT、MRI 等影像學檢查,未行術前活檢明確診斷。術中發現新生物組織質地酥脆,觸之易出血,故對鼻息肉診斷產生懷疑,但未行術中冰凍,在切除新生物后,對其基底部附著于中鼻甲根部區域行部分切除?;颊邌蝹缺乔荒[物,病史中伴有涕中帶血的癥狀,就應該考慮到腫瘤的可能。如果CT 結合MRI 提示病變范圍廣泛,即應該術前取活檢,明確診斷,再確定治療方案。該患者因病變范圍相對較小,CT 提示病變范圍能夠經內鏡完整切除,可以直接手術,但術中應送冰凍。根據冰凍結果及病變范圍確定是否全切腫瘤,還是終止手術。

由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為耳鼻喉科十分常見的疾病,術前擬診常以臨床表現、體征、鼻竇CT 為依據,病理活檢確診常被忽視,然而術后的病理診斷與術前臨床診斷不相符者屢見不鮮,故其治療方案在術前評估上有一定的不足。對于骨外尤文氏肉瘤在鼻腔的發病鮮少,且患者發病年齡偏大,故我們在該患者的術前診斷中思慮不全,對術前的“鼻息肉”診斷有疑問時沒有進一步活檢病理明確,在術中有疑慮時未及時行術中冰凍,這是誤診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從本病例中吸取教訓,在診斷上開闊思路,不局限于體征及既往相關手術史,以病理為金標準,確定盡可能完善的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鼻息肉肉瘤腫物
乳腺腫物的超聲自動容積成像與增強磁共振診斷對比分析
帶你了解卵巢腫物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藥物保守治療一例
原發性腎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鼻息肉的臨床分析
IL13 與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組織中的表達
滑膜肉瘤的研究進展
高齡患者結腸癌伴右肝腫物的診治探討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的效果分析
側腦室內罕見膠質肉瘤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