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項目化學習,助力勞動素養提升

2023-07-29 00:22江軍波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23年8期
關鍵詞:勞動素養項目化學習勞動教育

江軍波

【摘? ?要】項目化學習是指借助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利用關鍵問題驅動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實驗、改進等方式,解決一個開放性問題或完成一項綜合性任務。以《傳承技藝有創新——風箏制作》項目化學習為例,教師可通過“設置任務驅動、制訂設計方案、指導動手制作、實踐檢驗評估”等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勞動教育新樣態。

【關鍵詞】勞動教育;勞動素養;項目化學習;風箏制作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勞動項目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制作、試驗、淬煉、探究等方式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感悟和體認勞動價值,培育勞動素養。項目化學習是指借助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利用關鍵問題驅動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實驗、改進等方式,解決一個開放性問題或完成一項綜合性任務。本文以浙教版《勞動》五年級下冊《傳承技藝有創新——風箏制作》項目化學習為例,打造項目化學習路徑,聚焦勞動素養培育,構建勞動教育新樣態。

一、設置任務驅動,明確項目目標

教師通過驅動性問題推動項目化學習,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解,圍繞勞動素養的表現,明確指向具體任務的學習目標,開啟勞動學習。

(一)聯結經驗,分析需求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發現自我勞動需求?!秱鞒屑妓囉袆撔隆L箏制作》課始,教師以古詩《村居》引入,讓學生圍繞風箏的制作材料以及放風箏的體會等進行交流。教師提煉出“怎樣通過自己的勞動,讓風箏既有創意,又能飛得又高又穩呢?”這一驅動性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通過小組互動交流,確定了風箏制作的三個環節:設計風箏、制作風箏、放飛風箏。

(二)分解問題,確立目標

上述三個環節對應《傳承技藝有創新——風箏制作》項目化學習的三個子任務:任務一為設計風箏,讓學生在了解風箏結構的基礎上,設計風箏樣式和結構;任務二為制作風箏,讓學生運用扎、糊、繪、拴等技藝開展制作活動;任務三為放飛風箏,讓學生對風箏放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加以改進。完成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能要詢問專業人士或上網查詢資料。如對于風箏制作活動,學生網上查詢制作過程,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操作要領、制作步驟等。教師以驅動性問題為引導,用子任務跟進,根據勞動素養各個方面的表現確立本項目的學習目標(如表1)。

二、制訂設計方案,完成圖樣設計

設計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和收集到的資料,制訂設計方案,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初步獲得學習體驗和個性發展。

(一)學習資料,構思方案

設計方案前,教師要盡量提供豐富的資料,包括產品的結構組成、材料的選擇對比、制作的步驟流程、設計的創意表達、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幫助學生做好準備。在《傳承技藝有創新——風箏制作》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先要了解風箏的歷史起源、結構組成、制作流程、放飛原理等。接著要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資料搜索、調查詢問等形式構思設計方案。在初步構思的基礎上,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各小組用小報、視頻、PPT等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匯報小組的設計情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二)圖樣設計,認知探索

圖樣設計指的是在實踐活動前對產品性能、方法步驟等進行詳細的規劃,并以圖樣的形式呈現。在《傳承技藝有創新——風箏制作》項目化學習中,學生要進行規范的圖樣設計,包括:總體設想、外觀顏色、材料選擇、數據標注、制作程序、功能要求等。教師帶領學生結合前期收集的材料,從風箏的大小、造型和類型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圖樣設計要從可行性、安全性、實用性和合理性等角度出發。圖樣設計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認知探索的過程。經歷該過程,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設計能力,形成規范的勞動行為和良好的勞動意識。

三、指導動手制作,規范技術操作

勞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勞動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設計、制作、實驗、改進等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一)規范操作,明晰步驟

《課程標準》指出:在勞動實施階段,主要進行學生勞動技能的淬煉、勞動習慣的培養及勞動品質的塑造,要讓學生完成真實的勞動任務,經歷完整的勞動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規范操作流程,明晰操作步驟,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如本項目中的“菱形響弓風箏制作步驟及技術要點”,聚焦扎、糊、繪、拴四種技藝,引導學生開展實踐制作,學會正確的綁扎、繃線、蒙面方法與提線技巧。每一步的制作都有相應的圖解及技術要點說明,避免學生在操作中走彎路。實踐證明,一份好的操作圖表就是一份操作說明書,它能清晰地呈現操作步驟,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

(二)適時點撥,突破難點

在教學示范中傳授技法是勞動教育中的重要環節。通過示范操作,教師可最大限度地把技術要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抓住技術要領,突破技術難點,提升技術素養。本項目化學習中,“骨架十字綁扎”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大難度。對此,教師提前錄制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學習操作。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重點演示,使操作難點迎刃而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強化質量,及時修整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強化質量意識,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使每個步驟、環節都精準到位。在風箏制作過程中,針對“竹片削得不均勻,風箏重心不穩”,可運用細砂紙打磨;針對“十字骨架老是滑動”,可用點膠固定;針對“制作骨架時棉線容易松開”,可用美工刀在竹條上刻一個小口子嵌線;針對“風箏的提線位置與設計位置不符”,可重新計算數據……實踐中,學生難免出現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聽取建議,及時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優化和修整。

四、實踐檢驗評估,完善技術驗證

技術驗證是實踐檢驗評估的重要手段,是學生按照圖樣設計、初步完成產品后的必要試驗環節,體現了“實踐—嘗試—修正—再實踐—再嘗試—再修正”的過程。學生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多種解決方法,不斷優化產品設計。

(一)實操展示,掌握技巧

實操展示既能檢測產品設計、制作情況,又能發現產品缺陷。如本項目化學習中,“放飛風箏”的環節就是實操展示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放風箏,并根據飛行情況對風箏進行分析、優化。教師要鼓勵學生采集風箏的放飛數據,對風箏進行二度設計,設計出易掌握、好放飛的風箏。在此過程中,學生能認識到產品制作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掌握修整技巧。

(二)剖析問題,提出改進

產品檢測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根據問題反思自己的設計,通過團隊協作,提出改進措施,設計出更為滿意的成品。如在“放飛風箏”過程中,團隊中的每一名成員都要經歷放風箏的全過程,還要對風箏飛行中的問題進行記錄、分析(如表2)?!帮w行表現”記錄風箏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原因分析”可在個人分析或小組共同討論后填寫,學生可據此提出改進方案。由此,學生能在迭代升級中體會勞動價值,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如:出現“前傾”表現,可將上提線放長些;出現“搖擺”表現,可將風箏尾部加長或加一個尾墜。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剖析問題,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修正,提出改進建議,再進行實踐。這樣的過程不是簡單重復的過程,而是再創造的過程。

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在項目化學習中成長。教師挖掘項目化學習的內涵,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勞動需求出發,設計項目方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經歷真實的實踐過程。實踐證明,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張軍林.新勞動? ?育新人:“童心成長”理念下的小學勞動素養培育實踐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2(9).

[4]張鵬峰.從設計與制作到設計思維的培養:浙江省勞動與技術關鍵問題解決暨設計課程推廣會[J].浙江教學研究,2020(5).

[5]蔣雄超.項目化學習支持下的小學創造性勞動實踐[J].基礎教育課程,2022(11).

(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勞動素養項目化學習勞動教育
“陽光菜園”:提升留守兒童勞動素養的策略研究
依托“陽光菜園”提升留守兒童勞動素養的實踐探索
以項目化學習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教學策略研究
當項目化學習遇見STEAM課程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項目化學習·多元呈現”教學模式的探究
項目化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農村初中生勞動素養缺失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