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的路徑探析

2023-07-29 15:22鄒振宙李小平朱必純王韻婕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2期
關鍵詞: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

鄒振宙 李小平 朱必純 王韻婕

摘要:本文通過對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的內涵進行分析,結合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的現狀,闡述需求獲取過程中出現的需求“失真”“失實”“失效”現象,分別從主觀需求客觀化、個性需求共性化、動態需求靜態化三個方面對問題展開分析,提出對策建議,為需求獲取路徑探索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

隨著軍事職業教育在部隊全面推行,軍事職業教育通過遠程開放、靈活自主的學習方式,有計劃地為各層次、各崗位軍隊人員提供適時的教育與學習服務[1]。軍隊單位應當堅持需求牽引、體系設計、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強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建設,為軍隊人員在崗自主學習提供支援。如何有效獲取需求,是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供需對接的首要環節,對軍事職業教育發揮人才培養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一、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的內涵特征

需求通常被人們定義為“基于需要而產生的期望或要求”。需求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定義。管理學家對需求的理解是:“需求代表一種不平衡,是目標與現狀的差距”[2]。教育學認為需求是一種源泉和動力,它代表了一種不平衡狀態,反映了個體生存和發展的要求,并促使人們進行一定的活動,以消除這種不平衡或緊張狀態[3]。心理學把它定義為:需求是“個體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本動力……它通常以一種‘缺乏感體驗著,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現出來,最終導致為推動人活動的動機” [4]。

通過對比,筆者發現他們存在的共同之處在于,都將需求定義為客觀現實與期望之間的差距。同時,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要將需求與需要、要求區分開來,他們之間雖有聯系,但又是相互區別的概念。相同的是它們都是某種不平衡狀態的體現,不同的是這種狀態的來源存在差別。因此,我們可以把需求界定為:因個人理想狀態和現實狀態之間存在差距而驅使人消除或緩解這種不平衡狀態的體驗。

綜合上述分析,由于軍事職業教育是指面向軍隊人員組織開展的在崗繼續教育,那么,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就是指軍隊人員在開展軍事職業教育過程中對其現有的學習資源感到與理想之間存在差距而力求消除這種不平衡狀態的體驗。其具體特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聚焦備戰的原則性,即需求必須緊緊圍繞“軍事職業、主責主業、練兵備戰”這一核心,否則,就會違背初衷,偏離頂層設計的科學指導,發揮不了軍事職業教育的價值。二是遵循規律的動態性,就軍隊人員而言,不管是崗位的調整、職級的提升、斗爭形勢的變化等外因,還是基礎的好壞、愿望的強弱、興趣的偏好等內因,都會對需求產生巨大的影響。三是激發動力的導向性,學習資源需求是為不平衡狀態而激發了人學習的內驅動力,形成了人的學習動機。它可以轉化為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轉變為自身的要求。四是持續發展的成長性,無論是崗位發展的需要,還是個人成長的需要,只要滿足了某一需求以后,又會創造出新的需求,而且需求既能在同一層次橫向拓展,又能在同一領域縱向提升。

二、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的現狀

需求獲取,屬于軟件工程領域研究的內容,近年來在教育領域應用廣泛。當前,我軍軍事職業教育主要依靠各單位匯總的學習資源需求清單來獲取需求。而在實踐過程中,各單位獲取需求的方式主要包括走訪調研、問卷調查、逐級上報清單等。通過這種傳統化、行政化的手段來獲取信息化、專業化的需求,導致需求在獲取過程中出現以下問題:

一是需求獲取“失真”。實際上,部分軍隊人員在開展軍事職業教育學習過程中,并不清楚自身需要什么樣的學習資源,表達需求時,更不清楚什么樣的資源是可實現的資源,全憑個人感覺與喜好。這類人員在表達需求時需要提供專業性的指導,否則,就容易把“假需求”當成“真需求”進行表達。二是需求獲取“失實”。資源開發人員獲取需求的目的是為了進行需求分析,推動資源建設圍繞需求來開展,而軍隊人員提供需求,目的是解決學習資源供給上存在的現實問題,兩者的出發點不一致,造成需求獲取過程中出現矛盾,導致需求“失實”。三是需求獲取“失效”。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本應是資源開發者與學習者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而逐級上報的方式無形中增加了需求獲取的中間環節。需求信息在中轉的過程中,經過各級工作人員的梳理、匯總、加工,使得需求信息發生變形走樣,實效性大打折扣。

三、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的問題分析

需求主體提出的需求,實際上只是“需求的結果”,而需求的形成實際上是一個過程。需求獲取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正是由于實踐過程中獲取方沒有準確把握需求的內涵特征與形成規律,導致獲取的需求不真實、不準確,其具體原因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主觀需求客觀化

主觀需求,是指個人自己想要的,基于人的自身意志所決定的??陀^需求,是指基于外界環境所決定的,它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謂主觀需求客觀化是指基于人的意志所表達的主觀需求由于認知的差異、信息的局限,導致主觀需求發生“異變”的情況。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是軍隊人員的需求,是主觀的需求。在需求獲取過程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導致需求的不確定性增加,造成主觀需求客觀化的“異化”現象,這種不確定性主要來源于以下方面:

一是獲取方式的局限。在軍事職業教育學習需求獲取的過程中,都是以資源開發人員和上級相關部門負責提取,軍隊人員作為用戶,主要通過受訪、填表、做問卷等方式提供需求,這種被動的“問答式”,很難將自己的真實需求表達清楚。獲取方得到的只是需求的表述,不是真實的需求。

二是自身認知的缺陷。軍隊人員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文化背景參差不齊。有的官兵不清楚軍事職業教育的價值意義是什么,提供不了有效的需求;有的官兵不清楚崗位的要求是什么,提供不了專業的需求;還有的官兵甚至不清楚自己內心需求是什么,表達含糊不清,提供不了真實的需求。

三是價值取向的偏差。不同的需求主體對軍事職業教育所提出的需求,往往帶有明顯的價值取向,具體來說通常有“實用性取向”“功利性取向”“本位性取向”等不同的需求價值取向,這些價值取向會明顯地反映在需求內容的表達上,進而影響了獲取方對需求的分析判斷。

(二)個性需求共性化

個性需求是指人們從自身出發表現的個體性需求,共性需求是某一群體表現的普遍性需求。所謂個性需求共性化是指個體化的需求在獲取過程中去異求同的“異化”現象。軍事職業教育平臺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平臺,具有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特征。但是,需求獲取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導致個性的需求難以體現,其具體如下:

一是共性化的思想丟失了個性。軍隊人員經過長期的教育訓練,形成了整齊劃一的戰斗集體。與此同時,部分官兵在潛移默化之中,養成了“懶思考”的不良習慣,遇事缺少主見,喜歡隨波逐流。問卷調查時,別人選什么,他就選什么;計劃制定時,別人學什么,他就學什么。這種“濫竽充數”的現象,導致提供的需求不真實、不準確,難以為需求分析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制式化的清單掩蓋了個性。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的主渠道,是通過各單位負責軍事職業教育的部門組織提報學習資源需求,匯總形成學習資源需求清單。整個流程里面,涉及的崗位人員包括文書、參謀、職業教育中心教員等。這些人員在將收集的信息匯總為清單的過程中,進行了初步的梳理與整合,造成部分信息的遺漏與丟失,這就導致大家的個性需求難以被挖掘出來。

三是傳統化的方式增強了共性。當前需求獲取的方式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是通過自然語言來表達需求,而自然語言在表達過程中存在模糊、開放、發散等特性,提取的需求容易出現主次不清、重點不明的問題。二是都要依靠人工來實施開展,在處理多樣復雜的需求信息時,工作人員主觀意識的干預會導致獲取需求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降低。

(三)動態需求靜態化

動態是指事物變化發展的情況,靜態是指停止不動或相對靜止的狀態?!耙坏M足了某一范圍的需要,又會游離出、創造出新的需要” [5]。動態需求就是變化的需求、發展的需求,而靜態需求就是當時的需求、瞬間的需求。所謂動態需求靜態化,就是以提取的靜態需求為依據來研究動態需求的現象。由于受到人多、面廣、駐地散等特點影響,軍事職業教育需求獲取工作過于繁重,難以大規模有效實施開展。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沒有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沒有正確把握需求內涵。軍事職業教育要堅持需求牽引的原則,其獲取的需求必須要與需求的客觀規律相一致。只有正確地把握需求的動態性,掌握需求形成的過程與鏈路,才能增強資源供給的匹配性,提升官兵的滿意率。

二是沒有充分借鑒前沿技術。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建設,采取引進地方優質教育資源和軍隊自建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但是同樣一門課程,如果缺少相應的系統服務技術支撐,也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只是優質的“表象”,引進前沿的系統技術,才是優質的“精髓”。例如淘寶、京東購物平臺的精準推送功能,英語流利說的精準定位+導學機制,這些系統技術的支撐才是用戶獲得更好體驗感的關鍵。

四、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獲取的路徑探析

我軍軍事職業教育在全軍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終身學習的理念已逐漸牢固,泛在化學習環境已初步形成,“學習型軍營”建設已蔚然成風。下一步,我們將奮力推進軍事職業教育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解決好需求獲取的現實問題,探索出需求獲取的新路徑,提高需求的真實性、準確性,實現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建設供需雙方的“無縫對接”,為軍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質增效。

(一)改進需求獲取方法

鑒于傳統式方法在需求獲取的真實性、準確性上一直存在弊端,我們不妨借鑒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改進需求獲取的方法。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基于情景實例、基于知識、基于原型、基于觀點等需求獲取方法,能夠有效提升需求信息處理時的可靠性。而以數據挖掘、云計算、智能算法等為代表的大數據處理技術,則能夠透過表述的顯性需求,挖掘出深層的隱性需求,讓需求信息體現出更多價值。

軍事職業教育可以通過這些技術的引進,形成基于評論的需求獲取方法。軍隊人員在開展軍事職業教育學習時,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的方式將自身對學習資源的需求進行表述,后臺智能系統會根據預先設置的知識模型,對留言內容進行分類轉化,并將信息反饋給留言者,為其提供進一步的指導。留言者按照指導的方向,繼續表述需求,如此反復溝通,直到智能系統能夠精準地獲取需求,為資源開發人員提供有效依據。這種方法既可以減少需求獲取復雜的中間環節,又可以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信息丟失,極大提升需求獲取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二)健全需求管理隊伍

軍隊人員通過智能系統表達的需求,因其教育學理論知識的缺乏,并不能直接被資源開發人員利用,只有把它進行教育學的分析,轉化為可以操作的具體行為,資源開發人員才能有效實現。例如,崗位需求往往是提升處理零散工作任務能力的要求,對學習資源而言,不能作為直接的課程內容而直接對教學環節發揮作用,只有進行教育學的轉換,才能真正體現在學習資源的建設上。

因此,筆者認為要健全三支隊伍,實現需求的全程管理。一是需求分析隊伍,可以由院校具備相應專業知識的教員組成,主要負責對不同需求的融合整合,進而提煉出對專業知識的需求。二是需求轉化隊伍,由各專業學科的教授組成,主要負責論證需求的可行性,將需求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和內容。三是需求實現隊伍,由資源開發人員組成,負責將轉化后的需求,通過軟件的設計與制作,形成學習資源來滿足需求。

(三)完善供需對接機制

需求的最終指向是供給,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需求需要通過需求供給才能實現。當前,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供需對接上還沒有形成長久穩固的機制。筆者從自身學習體驗與工作實踐展開研究,歸納出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供需對接的關鍵環節就是要建立起“精準有效”“動態優化”“常態運行”三項機制。

一是精準有效機制,實現供需對接,不能一味地考慮如何滿足,追求精準對接,更要立足供給能力的現狀,做到有效對接,二者必須兼顧。二是動態優化機制,從時間跨度上看,從需求獲取、需求分析到資源建設,供需對接,有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如何在“穩定的建設周期中”適應“變化中的資源需求”,關鍵就是要對需求進行動態充實、調整,著眼新的需求變化對學習資源進行動態完善。三是常態運行機制,由于需求具有動態性的特點,單純依靠某一階段的獲取,并不能適應需求的變化,這就需要把需求獲取與學習過程相結合,在掌握學習動態的同時了解需求動態。

參考文獻

[1] 李小平.論我軍軍事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繼續教育,2017(1):10.

[2] Leagans P J.A concept of needs[J].Joural of Extentions, 1964,2(2):89-96.

[3]林崇德.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教育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3.

[4]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基金項目:2020軍事類研究生資助課題:重點課題“軍事職業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研究”(JY2020B151)。

(作者單位:空軍預警學院)

猜你喜歡
軍事職業教育學習資源
基于教育發展理論下軍事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研究
基于教育發展理論下軍事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研究
基于教育發展理論下軍事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研究
基于教育發展理論下軍事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O2O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
基于在線教育的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探討
基于新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中等職業教育中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
軍事職業教育需要把握的幾個關系
基于大學生成才的移動學習軟件應用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