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角下安順蠟染傳承與保護研究

2023-07-30 11:21余坤
藝術科技 2023年15期
關鍵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促進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保護并傳承當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為根本,構建起一個具有強大活力的、能夠支撐當地長期繁榮的社會環境。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努力實現鄉村文化的振興,讓更多人享受優質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讓更多人感受到美好的社會環境。積極發展鄉村文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將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從而激勵更多人關注并參與到鄉村文化的建設中,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迎來更美好的未來。貴州省安順市的蠟染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是貴州省鄉村文化產業振興的重點目標,是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了安順少數民族苗族與布依族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和民族手工藝。文章旨在探討安順蠟染的歷史淵源、地理環境、文化內涵、制作技術、發展瓶頸、文創產業發展,并分析敦煌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案例,以期為安順蠟染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促進蠟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安順蠟染;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J5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5-00-03

0 引言

貴州省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多山地,交通不便,與世隔絕的環境孕育了獨特的文化。貴州村寨的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離不開當地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笆奈濉钡牧己瞄_局,使我國鄉村文化產業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與成就,鄉村振興邁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隨著貴州旅游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知名度的提高,作為貴州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安順蠟染產業雖然蓬勃發展,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傳統的運營方式在信息時代遇到了瓶頸,創新保護與傳承方式刻不容緩。

1 安順蠟染概述

1.1 歷史背景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古老傳統的紡織印染手工藝。蠟染古稱“蠟纈”,擁有悠久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貴州主要少數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壯族、瑤族等掌握蠟染技術,他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蠟染技藝,使其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1987年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今平壩區)桃花村一座苗族劉姓的洞葬群棺中,首次發掘出北宋時期苗族五彩蠟染衣裙,這是安順苗族宋代之前就已經熟練掌握蠟染技藝的有力證明。安順蠟染于2008年被列入我國第二批“非遺”名錄。已被列入“非遺”名錄的蠟染項目地區分布較為集中,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貴州就有黃平、丹寨、織金和安順四處,四川有珙縣一處。作為較早被列入“非遺”名錄的安順蠟染技藝,在一定程度上與安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相關,也是安順特色民族文化積淀的折射。

1.2 地理條件

1.2.1 自然條件

安順地處亞熱帶區域,盛產蜂蠟和用于染色的藍草,苗族與布依族人民可以直接從當地收集原料紡紗織布、栽靛種棉。安順的自然環境為蠟染工藝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使蠟染不至于因材料的缺失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安順位于云貴高原山區,不同時期遷徙而來的不同民族被地形分割在相對封閉的區域,呈大雜居小聚居分布格局。

不同民族風俗習慣互相影響較小,容易保持獨立性和延續其傳統的文化形態。被山河切割破碎的地理環境和險峻地勢帶來的封閉性使當地文化呈現出相對獨立性。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蠟染技藝是貴州少數民族世代流傳的一項傳統工藝,與扎染、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自然環境對蠟染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1.2.2 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后,安順區位優勢顯著提升,滬昆高速公路途經安順,黃果樹機場的通航讓安順形成了完備的立體交通網,使安順成為距離省會貴陽最近的地級市。借助黃果樹大瀑布和龍宮兩個5A級風景區,當地蠟染產品也逐漸為游客所熟知。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安順蠟染商業化發展迅速,生產銷售規模不斷擴大,安順蠟染工藝品憑借便捷的交通網絡迅速走向全球,其知名度和影響力遠超其他地區的蠟染產品。

1.3 文化內涵

安順處于斯科特所強調的“贊米亞”區域,人類學家詹姆斯·斯科特在《逃避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的無政府主義歷史》中深化了對這一地理術語的理解與認識。該術語的定義為東南亞區域海拔在500米及以上的高地區域,包括中南半島五國和中國西南三省。中國的“贊米亞”區域在古代由于中原王朝始終無法直接統治,其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性,歷經艱辛遷徙而來的苗、布依等少數民族來到陌生之地,卻始終牢記祖先故土,堅守本民族傳統文化形態和生活習俗[1],他們以自身特有的形象語言來表達懷念故土、記錄歷史的民族情結。

安順蠟染主要分為苗族蠟染和布依族蠟染兩大類。苗族蠟染在安順38個苗族支系中均有分布,其染色的圖案精致富麗,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出古代先民對大地的熱愛和對祖先的崇拜,這是安順蠟染藝術的精髓。鎮寧、關嶺、黃果樹等地的布依族蠟染藝術以其獨特的構圖、豐富的色彩、精致的紋樣,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表現出別具一格的魅力。其中花鳥魚蟲,抽象的螺旋、水波、菱形、云雷等圖案最為突出,不僅展示了布依族人民對宇宙的深刻理解,還體現了他們對大自然的尊重與熱愛。

1.4 制作工藝

蠟染的制作工藝是使用一種特殊的蠟刀點蠟,以蜂蠟熔汁繪畫于白布上,再全部放入染料中染色后取出,去掉蠟后花紋顯現。制作方法是先將紡織布平鋪于桌上,再將蜂蠟置于小鍋中,加溫升到60~70℃臨近沸騰時,蠟熔化為液體狀,隨即以銅蠟刀蘸蠟汁繪畫于布上。苗族蠟繪,一般先打一份小樣,工匠只憑構思繪畫,不使用直尺和圓規等輔助工具,所畫的對稱線、直線和方圓等幾何圖形須折疊起來相吻合,所繪花鳥魚蟲等圖案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成后,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熔脫落后呈現出白色花紋。

2 安順蠟染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鄉村文化振興主體斷層,后繼無人

隨著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蠟染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是,由于鄉村空心化、老齡化,許多農村的年輕人紛紛遷往城市,蠟染技藝的傳承和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留在農村的蠟染匠人也出現了明顯的高齡化趨勢。苗族和布依族村落的民族特色不斷淡化,很少再有年輕人愿意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類似的民族傳統文化技藝。掌握蠟染技藝的工匠與“非遺”傳承人漸漸凋零,必然造成蠟染文化的振興面臨瓶頸。

2.2 知識產權侵權嚴重,缺乏創新

安順蠟染在20世紀90年代遭遇了嚴峻的挑戰,由于不規范的競爭,蠟染的生產出現了問題,造成蠟染市場混亂,產品質量低下、價格無序,蠟染的銷售額迅速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21世紀品牌產權保護日益受到重視,蠟染的設計師們面臨巨大的挑戰,這也對安順蠟染的創造力造成了極大沖擊。新圖案推出效率低下,蠟染產品圖案創作靈感枯竭。

2.3 經營模式單一,產品輸出困難

目前,安順蠟染的主要銷售渠道是個體商戶和景區紀念品商鋪,由于缺乏對安順蠟染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安順蠟染的品牌效應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同時也導致產品的附加值不足,從而使安順蠟染的發展缺乏可持續性。

3 特色文化產業代表案例分析

要想實現安順蠟染產業可持續發展,須借鑒國內外相關文創產品成功案例,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聯名化妝品、敦煌博物館的聯名文具、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虎符公交地鐵卡等文創產品,這些典型文創案例從產品的設計開發到銷售都值得分析和借鑒。下文對敦煌博物館的文創開發設計和銷售策略進行剖析[2]。

3.1 開發過程

敦煌文創自營店采用獨立開發的方法,精心打造文創產品,如文具、鑰匙扣等,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敦煌博物館則采用授權開發的方法,將產品的版權授予給其他文創公司,以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從而實現從傳統文創到新興文創的融合,大大減少了研發費用,增強了產品的營銷效果。

安順蠟染的個體化經營模式不僅限于傳統的制造商和技藝師的個體營銷,還能通過聯名和代理商的形式,吸引優秀的文化和藝術公司參與,借安順蠟染元素設計出多樣化的文化和藝術產品。

3.2 產品設計

敦煌博物館以其獨特的文化元素為基礎,融入當下流行的文化,推出了多種多樣的壁畫文創產品,如伎樂天系列、飛天系列等,將敦煌壁畫的精髓與現代審美完美融合,更有鑰匙扣、胸針、手機殼、服裝等多種實用又實惠的文創產品,使敦煌文化得以可持續發展。敦煌博物館在開發敦煌IP方面具有獨特的經驗,可以為安順蠟染等產品的多樣化設計提供借鑒。

3.3 營銷策略

敦煌博物館采取了多種營銷策略,例如,在天貓和京東設立官方旗艦店,在小紅書上宣傳敦煌文化,利用QQ推廣,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進行大規模宣傳,制作紀錄片并為綜藝節目提供贊助,以此拓展敦煌文創產品的市場空間,有效提升了敦煌文創的知名度[3]。

安順蠟染的個體營銷面臨著銷量不穩定和知名度不高的問題,因此,更好地搶占線上市場,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4 安順蠟染產業開發策略

4.1 培養安順蠟染“非遺”傳承人,傳承蠟染傳統文化

安順蠟染作為安順市乃至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的苗族與布依族元素豐富多彩,其文化內涵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將傳統的蠟染手工技藝傳承下去,保留蠟染獨有的民族內涵,將蠟染的文化精神內核保護好、傳承好,不能讓蠟染文創流于表面與形式[4]。

4.2 政府加強宏觀扶持,吸納多方合作創新

當前,政府需要加大對蠟染行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更多的財政補貼、政策優惠以及文化宣傳,激勵蠟染行業的創新。同時,鼓勵蠟染行業的專業機構、文創團體以及高校之間的協同,以及利用各種媒介,打造更多元的蠟染加工模式與更有效的蠟染文創模式,從而保護、宣傳安順蠟染獨有的民族工藝品。

4.3 創新安順蠟染品牌

營銷成功的文創IP具有獨特性與創新性等特征。安順蠟染的文創產品已經突破了單一的產品形式,不再局限于利用傳統技術制作蠟染畫和服飾。為了實現安順蠟染的有效傳承,必須獲得廣大市場的支持和肯定,否則它將存留在博物館里,無法被真正的文化所感知。

為了更好地推廣安順蠟染文創,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必須樹立文化自信,吸納專注于蠟染文創的人員、團隊和企業,這樣才能打造出安順蠟染文創品牌。其次,必須設計出實用且時尚的安順蠟染文創產品,如服裝、餐具和圖書等。最后,借鑒敦煌博物館的成功案例,與各個領域的商家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協同關系,共同推廣安順蠟染文創產品。通過與優秀團隊的合作,在促進文化傳播的同時獲得雙贏。

4.4 營銷轉型,拓展蠟染文創銷售渠道

對于安順蠟染的相關文創產品,可以學習敦煌模式,展開多元的線上線下營銷。首先,可以為傳統工藝制作紀錄片,建立蠟染“非遺”數據庫,保留安順蠟染的原始樣貌與發展歷史。同時,積極開發實物文創(紀念品、擺件、文具等)、數字文創(紀錄片、短視頻、綜藝節目等)、跨界文創等產品,并利用安順市不同實體商店和各類網絡平臺進行推廣宣傳[5]。

5 結語

本文對安順蠟染產業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成功的文創產品開發經驗,希望為安順蠟染探尋振興之策。安順蠟染具備獨特的傳統工藝,不僅承載了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還能推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古代安順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其蠟染文化產生的基礎,今天的安順蠟染產業應該深挖其地域內涵,在彰顯安順獨特的地域特色與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同時,讓蠟染產業反哺安順,促進安順的經濟發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需要多維度共同作用,希望本文能為蠟染傳承和保護貢獻綿薄之力,并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嚴慶,劉赫.贊米亞:術語、意涵及啟示:基于政治人類學的視角[J].西北民族研究,2019(3):78-85.

[2] 黃青.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安順地戲面具產業開發策略研究[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6):170-172.

[3] 徐冉.敦煌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策略研究[D].甘肅:蘭州財經大學,2021:65.

[4] 黃思詩,曹曉娜,端木千慧.故宮文創產品的營銷策劃分析[J].經營與管理,2020(12):54-57.

[5] 花蕾.貴州安順地戲面具的調查與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余坤(1998—),男,貴州安順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學。

猜你喜歡
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海南黑山羊研究進展與產業發展思路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