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境求生:類型化視角下地方高校本科生學習特征及其分化機制研究

2023-08-03 10:46孟曉瑞劉陽
現代教育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本科生學習動機學業

孟曉瑞 劉陽

[摘 要]運用H學院學情調查數據,以課程學習參與、學習動機為基準,通過聚類分析對本科生學習特征精準識別,獲得4種本科生類型:志行合一型、學業跟隨型、志行倦怠型、空想無為型。研究發現志行倦怠型是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主要學生群體,占比高達41.5%;高校教學實踐過程對各類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轉化作用,無論是教學內容質量的提升還是教學方式、教師反饋過程性的教學投入均有助于內外學習狀態均不佳的學生群體向志行合一型轉化。地方本科高校以及教師層面應樹立多維立體的學生發展理念,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特征給予學業幫扶,實施因類教學,適時幫助學習狀態低迷的群體實現有效轉化。

[關鍵詞] 地方高校本科生;學習特征;學生類型;分化機制;志行合一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3)04-002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4.005無論是高教大眾化還是到普及化時代,地方本科高校作為擴招的主力軍,在學人數激增的同時學生群體異質性、多元化趨勢凸顯,借助分類學可以幫助學校和教師有效識別學生亞群體的學習特征。阿斯?。ˋstin,A.W)認為,只有借助分類學的描述才能依據大學生發展特征開展有意義的對話[1。庫(Kuh,G.D.)認為,基于態度和行為的聚類是學生類型的基礎2。盡管高校不能大幅改變入學者是誰,但是可以預測學生可能以哪種類型的方式行動3。因此,基于類型學的多維視角是辨別學生學習過程性特征及差異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在教育教學中正視差異化學情樣態,在實踐層面有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的教育體驗,從而在育人過程中實施精準化的學業指導和幫扶,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

本研究以學生內外學習狀態為切入點,對地方院校本科生群體類型進行構建和識別,以期多維度地考察不同類型本科生學習特征的差異及其分布特征,進而揭示地方高校本科生內外學習生態,探索其分化機理。這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類型學理論,還可以為高等院?;趯W生特征優化教學實踐提供切實建議。

一、國內外文獻述評

國外對于大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類型學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由圍繞大學生社會、心理特征的分類轉向學習參與模式特征的類型劃分。早期克拉克和特羅(Clark,B.R.,Trow,M)基于學生認知參與和對機構的認同程度,確定了4種不同的學生類型:社交型、學術型、職業型和非墨守成規型[4。隨后哈曼克(Hackman,J.D.)描述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7種成功模式和5種不成功模式,這12類學生在人口學特征、大學表現和畢業后計劃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5。斯金納(Skinner,E)等人基于動機理論,以課堂行為和情感參與狀況為內容,將學生劃分為行為投入型、情感投入型、行為不滿型和情感不滿型4種類型[6。施尼茨勒(Schnitzler K)認為依據學生課堂學習投入可分成游離型、順從型、沉默型、投入型以及忙碌型5種類型[7。

隨著大學生類型研究在國內的發展,學者們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參與、教育期望、學業適應以及學習成果等方面展開研究。呂林海等基于南京大學通識課的學情調查將學生分為4類,即沉默的思維游離者、沉默的思維參與者、開朗的思維參與者和開朗的思維游離者,發現思維游離者占比近一半左右[8。楊娟等人將課堂參與用因子分析將學生劃分為好好型、綿羊型、疏離型、明星型,其中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綿羊型占比最高9。汪雅霜采用聚類分析將學生的課程學習參與劃分為全面型、自主型和游離型3種類型[10。熊靜將專項計劃大學生的學業適應劃分為融入型、調試型、游離型和脫節型[11。魏署光等以學生期望值和學生投入度為分類基準,將學生劃分為卓越型、跟進型、平衡型、高需求型、社交型和游離型6類[12。張華峰等人將我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用因子分析劃分為社會規范型和自我生發型兩類13。沈紅團隊依據大學生的學習成果特征,將學生分為敏思弱學型、均衡發展型、樂學拙思型、發展不足型、苦學課業型和后進自足型6類[14。鮑威參照大學教育力模型,將我國大學生劃分為高度匹配型、獨立型、排斥型、被動順應型4類,發現大眾化后高校中占比最高的是被動順應型學生[15。

縱觀現有研究成果,發現較多是以學生過程性投入和學習成果等變量進行的類型分析,并考察了不同類型學生在學習經歷、能力提升等方面呈現的差異。但較多以重點高校大學生就讀經歷中單一變量做學生類型分析,較少綜合外在學習行為和內部學習驅動力的類型進行判別。盡管不同類型學生在學習成果、能力提升等方面差異顯著,但高校教學實踐過程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實證檢驗?;诖?,本研究基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學生調查問卷,通過K-means聚類分析、多元邏輯斯特回歸分析,以期回答:分類視角下本科生學習特征是否存在異質性?不同類型學生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分布特征如何?高校教學實踐對不同類型本科生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二、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借鑒國內外成熟量表,編制了《大學生課程學習體驗調查問卷》,該問卷包含大學生課堂教學體驗量表、學習動機量表、課程學習參與量表以及個人信息等內容。調查對象為H學院大一至大四全體本科生,于2021年12月起采用線上調查的方式,對H學院19個學院本科生發放問卷14 058份,回收有效問卷8 194份,回收率為58.29%,并采用Stata14.0進行數據分析。

(二)變量測量與分析框架

關于因變量本科生學習特征分類模型的構建,本研究將學習動機和課程學習行為兩個維度作為分類基準,選取問卷中課程學習投入、學習動機的題項,學習動機關注學生內在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來源,而課程學習參與體現學生的學習投入的質量,結合內外視角有助于較好把握學生整體學習特點。課程學習投入借鑒CCSS中有關課上課下學習投入的題項,學習動機量表參照遲翔藍博士論文以及CCSS中有關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態度的題項[16,綜合考察了學生內外學習動機水平。關于自變量相關指標的選取,主要參照澳大利亞課程與教學體驗量表(CEQ)中良好教學的相關題項,將教學實踐劃分為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兩個基本維度,調查工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bach'α)均在0.7以上,信度較好。具體變量及測量指標見表1。

本研究采用二維四類分類法,用橫軸代表學生的學習動機,縱軸代表學生的課程學習參與度,基于這兩個指標進行k-means聚類分析,將學生分為4類(見圖1),反映出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群體內外學習特征的異質化。第一象限的學生學習動機較高并且課程學習參與度較高,命名為“志行合一型”,此類學生屬于各方面表現最優的學生類型,也屬于教師眼中學習積極主動且動力較足的學生;第二象限的學生盡管課程學習投入比較積極但是屬于學習動機并不高的群體,命名為“學業跟隨型”;第三象限的學生屬于課程學習參與度和學習動機均為較弱的群體,命名為“志行倦怠型”;第四象限的學生盡管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但是課程學習參與不足,命名為“空想無為型”。探討不同學生類型的分布特征,進一步檢驗外部教學如何影響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而嘗試提出地方本科院校依據學生內部異質性因類施教的教學實踐策略。

三、實證分析結果

(一)地方高校本科生學習特征類型分析

基于課程學習參與和學習動機兩個指標聚類分析后,學生的分布狀況如圖2所示。描述性分析發現,地方本科高?!爸拘泻弦恍汀睂W生占比為25.2%;“學業跟隨型”群體占比為17.6%;“志行倦怠型”學生占比為41.5%;“空想無為型”學生占比為15.7%。

“志行倦怠型”學生成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群體,學習動機和學習參與表現均處于低迷狀態并且占比接近一半,已有研究發現我國大學生中發展目標模糊,學業投入枯竭的癥候群學生占比為29.2%[17,即使在重點高校,學業期望較低的“跟進型”學生占比也為16.6%[18。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基礎教育階段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使得學生入學后動力枯竭,行動迷茫。地方本科院校學生更容易沿襲高中階段的學習方式,高中生涯結束后學業目標難以建立、盲目學習的現象尤為突出。面對大學相對自主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目標的不確定性,他們往往對新的學習環境無所適從。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針對學習動機、行動力均不足的學生群體給予針對性的干預和指導,成為當前院校教育教學面臨的一大挑戰性問題。

(二)高校教學實踐對不同學生類型的轉化機制

本研究進一步以“志行合一型”學生為基準,構建了多元邏輯斯特回歸模型(表2),基于模型參數的估計,考察教學實踐的各維度對3類學生轉化的可能。在控制了學生層面背景的變量后,發現教學實踐過程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勝算比系數檢驗發現教學內容廣度和課程挑戰度、規制型、互動型教學方式、教學反饋均能顯著增加“學業跟隨型”“志行倦怠型”和“空想無為型”學生向“志行合一型”學生轉化的可能。

具體而言,教學內容廣度、課程挑戰度、教學反饋對“學業跟隨型”“志行倦怠型”和“空想無為型”3類學生向“志行合一型”學生轉化效應更強。也就是說,拓寬課程教學知識面,增加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強化過程性學業反饋能夠顯著增加3類學生向“志行合一型”學生轉化的可能,尤其對于“志行倦怠型”內外學習狀態均不佳的學生影響系數最大。教學內容廣度每增加一個單位,“志行倦怠型”學生發生比會降低7%,教學反饋每增加一個單位,“志行倦怠型”學生的發生比將降低6%;在兩類教學方式中,規制型教學顯著增加了3類學生轉化的可能,而互動性教學對“學業跟隨型”學生的優化作用更為顯著,對其他兩類學生的影響較弱。由此可見,盡管“志行倦怠型”學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群體,但是通過提升教學過程質量實現此類學生向“志行合一型”學生轉化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多元邏輯斯特回歸分析還顯示,相較于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而言,過程性教學反饋對3類學生的積極轉化效應更強。

四、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利用西部一所地方本科院校8 194份學生為樣本,以課程學習參與度和學習動機為基準,進行K-means聚類分析,構建了本科生學習特征的分類模型,并通過多元邏輯斯特模型分析驗證了高校教學實踐各要素對不同學習類型群體的影響效應,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依據內外學習狀態,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可分為志行合一型、學業跟隨型、志行倦怠型和空想無為型4種類型,同時學習主動性弱、動力不足群體占比較高,課程學習參與度低的志行倦怠型和空想無為型學生占比高達57.2%,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呈現出學習參與被動群體較為普遍的特征。第二,教學實踐過程作為主要的教育活動,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具有重要的轉化價值。相較于互動型、規制型兩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質量以及教學過程性反饋更有助于3類學習動機不足、學習參與度低的學生向志行合一型學生轉化。

基于教學實踐對不同類型學生的轉化效應,高校教學制度可踐行多元化的實踐方案,依據學情特征構建有特色的教學體系。針對學生呈現出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心態上的差異,地方本科院校需構建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幫助志行倦怠型、學業跟隨型和空想無為型學生獲得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具有挑戰性的學業任務和知識充沛、信息豐富的教學內容,對三類學生群體的轉型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深入了解消極懈怠型學生的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高質量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深度學習的產生。盡管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倡導學生在知識構建中的作用,師生共同參與、互動的教學方式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主導方向,但仍需注意的是,教學成功的條件是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學方式應依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學情為基礎做出選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內容的質量,綜合運用規制型教學和互動型教學,將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創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氛圍,才能保障學生課程學習質量。同時,為學生提供未來專業與職業的探索渠道,加強學習的反饋和進行針對性的課業輔導,對低參與、低動機的大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使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也成為地方本科院校教學實踐活動的指向性目標,也是構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礎途徑。

參考文獻:

[1]Astin,A.W.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3(01):36-46.

[2]Kuh,G.D.,Hu,S.,and Vesper,N.They Shall Be Known by What They Do: An Activities-Based Typ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0(02) :228-244.

[3]Hu S ,Katherine L ,Kuh G D .Student typol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J].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2015(S1):5-15.

[4]Clark,B.R.,Trow,M.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A].Newcomb,T.M.,Wilson,E.K.College Peer Groups: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C].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6:17-70.

[5]Hackman,J.D.,& Taber,T.D.Patterns of Undergraduate Performance Related to Success in College[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9(02):117-137.

[6]Skinner,E.,Furrer,C.,Marchand,G.,& Kindermann,T.Engagement and disaffection in the classroom: Part of a larger motivational dynamic?[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04):765-781.

[7]Schnitzler K,Holzberger D ,Seidel T.All better than being disengaged: Student engagement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20(01):1-26.

[8]陳鑫,呂林海.大班課堂學生學習特征的實證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9(03):98-108,114.

[9]楊娟,邵凡,澤仁江增.大學生課堂參與類型與學業收獲——基于追隨力模型的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104-111.

[10]汪雅霜.類型化視角下大學生通識課程學習投入度研究——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實證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3):78-85.

[11]熊靜.重點高校專項計劃大學生學業適應類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03):110-118.

[12][18]魏署光,杜鑫,陳敏.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及學習效果差異的類型學分析——以H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20(01):49-56.

[13]張華峰,史靜寰,周溪亭.進入普及化階段的中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04):141-148.

[14]胡仲勛,沈紅.本科生群體類型:基于學習成果的判別與特征[J].教育研究,2021(08):116-131.

[15]鮑威.擴招后中國高校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01):78-87.

[16]遲翔藍.基于自我決定動機理論的教師支持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7.

[17]鮑威.跨越學術與實踐的鴻溝:中國本科教育高影響力教學實踐的探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9(03):105-129,190.

(責任編輯:姜佳宏)

Survival in Adversity: Study on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Loc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ification

MENG Xiaorui1,2,LIU Yang3

(1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2 Hexi University,Zhangye,Gansu 734000,China;3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study situation survey data of H College and taking the course learning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s the benchmark,the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s are accurately identified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and four types of undergraduates are obtained: the combination of ambition and action type,the academic following type,the burnout type and the idealistic type.It is found that burnout type undergruaduate is the main group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accounting for 41.5%.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transform all kinds of students to different degrees.Whether it i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quality,teaching approach and teachers' feedback process of teaching input,it can help students with po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arning status to transform into student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spirit and action.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 of student development,provideing academic assistance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udent groups,implement causal teaching,and timely help the group with low learning status to realiz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 under graduat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ype of students; combination of will and action

猜你喜歡
本科生學習動機學業
艱苦的學業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35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來建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