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通識素養提升策略研究

2023-08-05 03:46劉焱可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科通識人文

劉焱可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教育形勢的轉變,高校逐步形成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教育體系,新文科既強調學科交叉,注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融合性,也致力于人文社會科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結合[1]。當前,高校著力通過新文科建設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2017年美國希拉姆學院提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新文科,主張打破專業壁壘,重組文科專業,并將現代新技術融入文學、哲學、語言學等多門課程,形成交叉融合學科,進行跨學科學習。2018年我國頒布的相關文件指出高等教育要創新,使得新文科、新工科建設應運而生。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的國際化人才,培養一專多能、一精多會的復合型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在教授學生英語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養。而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與這一要求相契合,通識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人格、修養等人文主義方面的教育,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這與新文科建設要求不謀而合。由此可見,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通識素養提升的探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新文科”的內涵及基本特點

在國家高等教育變革創新的歷史背景下,新文科于2019年被提上日程,逐步受到國家教育部門及各高校的高度關注,并為高校開展文科教學提供了系統化指引。新文科是基于原有傳統文科,對文科的學科內涵及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遵循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規律,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根基,具有時代性、融合性、技術性、應用性等四大特點。

(一)新文科的內涵

2019年,為了全面推進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等新學科建設,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 0[2]。新文科是在新時代背景和新技術條件下,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滿足國家建設要求,有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重新明確文科內涵及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文科教育的發展方向[3]。新文科并非對傳統文科教育的簡單替代,而是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使命,傳統文科教育的理念、方式與當時的社會需求、時代發展基本相適應,完成了自身的歷史使命。

從宏觀角度來看,高校各學科在整合優化過程中具有一定融合趨勢,并真正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貢獻力量。為了深入研究不同事物,提高研究效率,人們必須將整體學科拆分為個體學科專業。而這種人為的拆分筑起了學科壁壘,導致學科間相互隔離。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需求的變革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各領域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各專業也需要在交流與融合中實現創新,而且社會也更加看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知識能力與實踐能力等,基于此,單一化的學科建設和專業教學便無法契合科學研究的新趨勢和新背景,也難以引領高校教育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新形勢下亟需對教育進行轉型和重新定位,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醫科的提出則是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四者彼此之間交織交融、相互支撐、共同發展,引領著高等教育的全新發展。從提出與落實角度來看,新文科關注學科交叉融合,強調文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優勢互補,并凸顯信息技術與人文科學的有機結合。在新時代背景下,結合國家戰略需求,高校應著力建設新文科,以社會需求和教育形勢為導向,明確新文科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在各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上構建特有的教育模式。與傳統文科相比,新文科在方向上發生了一定轉變,由專業分割轉向交叉融合,由學科導向轉向社會需求導向,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

(二)新文科的基本特點

新文科是針對時代發展需求,遵循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規律,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根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人文社會科學體系的一種教育理念,具有以下四項基本特點。

其一,時代性。當前,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新文科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提出,須具有鮮明的新時代印記,即新文科建設要基于我國傳統文科優勢,借鑒和吸收世界先進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精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文社會學科體系。

其二,融合性。新文科建設滿足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融發展的新趨勢,打破學科壁壘,注重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不僅強調文科與工科、理科、醫科、農科等不同學科間的融合發展,同時注重文科內部各學科的交叉融合、相互浸潤,從而創新人文社會科學成果。

其三,技術性。新文科建設要全面考慮最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深遠影響,善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創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將人文關懷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著眼于人文社會與科學技術的跨學科研究,豐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為強化學生精神境界提供支持[4]。

其四,應用性。新文科以社會實踐中存在的難點、熱點話題為導向,聚焦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實際問題,回應國家與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通過兼具實踐性和創新性的教育和指導,幫助大學生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不斷體現應用性特征,并以此為基礎創新教育體系,助力新文科建設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通識教育教學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人才國際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其專業素質,同時注重學生其他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能的培育,以及對傳統文化、國家歷史、人文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涉獵。大學英語作為教授學生語言知識、訓練學生語言能力以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課程,其教學中的通識教育狀況至關重要。

在我國教育部提出建設“新文科”、打造“金課”的要求下,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高校各學科教師積極學習先進教育技術,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金課”建設,不斷嘗試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各種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育實踐方法,大膽實踐新的教育理念,不斷進行以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同樣,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其他相關機構、教師等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面作出一系列嘗試。但從當前教學現狀來看,大學英語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大學英語在新文科背景下的發展、制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阻礙學生英語水平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從學生所學英語專業知識來看,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技能相對全面,但在英語學習中的通識素養和綜合能力并不理想。從教學安排來看,無論是英語課程在整個大學階段課程教學中的課時比例,還是教師和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投入的時間,其學習成果與付出不成正比,再加上社會輿論的影響,以及“金課”對教學質量的要求,使得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顯著增加。在此種情況下,為有效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成效不佳的狀況,提升學生英語綜合素養,使學生適應未來多變的就業局勢,有學者提出要重視通識教育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培養,還要關注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將學生培養為精專業、通文科、具有國際視野和人文關懷的“通才”[5]。從教學實踐來看,當前勝任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普遍認可通識教育理念,希望通過深化教學目標、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等方式,開展大學英語專業通識教育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學外語、育全人”的目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英語是一門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特征的學科,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豐富學生英語知識儲備,也要關注學生人文素質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育。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通識教育理念相契合,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具體闡述如下。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技術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加上國際人才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對外語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大學英語作為提升大學生英語能力、培養英語類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教學在英語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傳統英語教學注重對學生英語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英語技能的訓練,缺乏對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即“重制器,輕育人”,致使部分學生雖然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但缺少人文知識儲備和綜合能力,人文素養不足。傳統英語教學培養出的是普通人才,缺乏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傾向于對專業知識的傳授,缺乏對英語教學知識和學生專業之間聯系的考慮,更無從談及對英語教學內容之外其他知識的拓展,如人文素養、文化意蘊以及其他相關知識等。此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解讀不夠深入,使得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較差,更缺乏國際視野和綜合素養。而通識教育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既能使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人文知識,也能加強英語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理解,提升自身通識素養[6]。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的可行性

大學英語教學除了向學生教授英語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方面的內容外,還包括講授學習策略、學習方法、跨文化交際等層面的內容,從英語語言文化視角拓寬學生視野,強化學生學習體驗?!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作為一門語言基礎課和素質教育課程,大學英語課程具有雙重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學英語教學通過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流能力,也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了解世界文化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培養其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通識教育理念來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相適應。通識教育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多個方面,涉及內容廣泛,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培養目標與通識教育理念相吻合,意味著大學英語教學中適宜融入通識教育思想[7]。另外,作為一門基礎公共必修課程,大學英語課堂學時與學習人數很多,學習時間跨度較長,產生的影響面非常廣泛,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具有可行性。

四、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通識素養提升策略

新文科建設要求高校教師在開展各門學科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本專業學科領域知識,也要加強以哲學、社會學科為核心的人文素養培養。大學英語作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也要重視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通識素養提升需要通過有效整合大學英語與通識教育課程,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開設英語第二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大學英語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綜合文化素養,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以及采用多元化考評方式等策略得以實現。

(一)有效整合大學英語與通識教育課程,構建完整的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諸多西方發達國家的著名高校都開設了通識教育課程,就美國而言,許多著名高校都設有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通識教育課程,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哈佛大學現已擁有包括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等七大體系的完整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麻省理工學院對通識教育課程具有硬性要求,要求理工類學生必須選修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而且至少包括哲學、文學、歷史在內的八門課程;斯坦福大學現有包括九個領域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占據六個領域;耶魯大學認為通識課程是“文科與理科之間可以加強學生思考能力的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能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深入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我國部分高校也設有通識教育課程,其課程設置不僅注重各專業學科間的溝通與互動,還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及歷史。例如,中山大學設置的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中國文明、人文基礎與經典閱讀、經濟與社會、科技等;香港大學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中國文化、科學與技術、國家與社會等[8]。在新文科背景 下,各大高校應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內外著名大學設置通識教育課程的優秀模式和成功經驗,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發展具體需求,將大學英語與通識教育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構建符合本校辦學特色的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二)開設英語第二課堂,豐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需注重英語第二課堂的開發,以此拓展英語通識教育場域,豐富學生體驗。英語第二課堂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不斷加強大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文化的理解程度。而且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網絡發展和新媒體應用為英語第二課堂的開設提供了可能,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還可以提升開展頻率,這在增強教師師生與學生之間英語交流次數和效果的同時,拉近了師生關系。大學生英語第二課堂的開設除了以往的英語沙龍、英語比賽、英語講座等形式外,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依托QQ、微信、微博、釘釘等新媒體平臺,通過線上英語問答、線上英語視頻、線上沙龍以及線下面對面的師生、學生對話等多種形式開展大學英語第二課堂,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第二課堂中,為學生英語交流與學習互動提供機會和平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增強大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通識素養。另外,借助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實時打卡、在線交流等功能在英語第二課堂上開展群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線英語學習頻率,確保學生對課外英語的閱讀與學習[9]。同時,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通識素養的提升,應關注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創新。一方面,教師要借助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外國原版材料、外國經典名著等,增強英語教學人文性;另一方面,從大學生現實生活著手,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生活素材、教學案例等。

(三)加強大學英語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綜合文化素養

教師是實施通識教育的關鍵,在大學英語通識教學中,教師既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高水平的教學實踐技能,還需具備運用不同領域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在新文科背景下,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通識素養的實踐者,大學英語教師的英語學科教學能力與綜合文化素養起著關鍵性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在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理念的指引下,將通識教育內容融入教學全過程,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和全面的英語語言知識,為大學生提供系統化教育[10]。因此,要加強英語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通識課程教學水平,確保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通識素養的提升。一方面,加強英語教師培訓,提升教師通識素養。高校要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和教學大綱要求,對教師進行與英語課堂教學緊密相聯系的通識教育培訓,使教師有針對性地熟知通識教育理念,學習通識知識,其培訓內容應涉及職業素質、人文素養、信息化教學能力、交叉學科知識等多方面內容,從而提升教師綜合教學素質和通識素養。另一方面,提供技術支持,鼓勵教師不斷學習。學校要為教師自身學習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并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使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拓寬自身知識領域,在熟悉掌握自身專業領域知識和了解其他領域知識的同時,具備使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將大學英語與通識教學有效結合,充分發揮大學英語的通識教育作用,提升學生通識素養。

(四)改革教學評價體系,落實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變化,大學英語作出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長期以來,深受應試教育理念和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仍以考試為導向,注重以筆紙考試方式為主的英語測試,嚴重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具體來 看,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對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測評,仍然采用期末閉卷考試形式,且卷面考試成績所占比重遠遠高于平時成績,試圖以試卷分數評判大學生在該學期的英語學習情況,這使得自主性較差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為被動。除此之外,大學生最為關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試,許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考試的命題方向、研讀英語教材、關注應試技巧,忽視了大學英語的人文性,培養出許多高分低能的“考霸”,這與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通識教育理念不相符。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要不斷改革創新大學英語考評方式,構建完整的大學英語考評體系,將通識教育理念有效地融進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一方面,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終 結性評價”的形式進行考核,并增加形成性評價所占比重,日??己丝梢圆捎脩騽”硌?、課程設計、小論文、演講、閱讀筆記等多種形 式[11];另一方面,豐富英語課外作業的內容與形式,設計以英語為載體,需要通過實踐才能完成的活動,或兼顧其他學科內容,不僅限于英語一門學科。

猜你喜歡
文科通識人文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豆文科作品
人文紹興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孫文科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