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教學教研協同發展路徑

2023-08-06 01:21高賢山
甘肅教育 2023年13期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協同發展

高賢山

【摘要】集團化辦學就是要通過集團內各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共同提高,解決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要確保集團內各校的教學質量跟集團牽頭校保持一致乃至穩步提升,必須打造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共同體。文章結合集團化辦學這一背景,提出要打造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共同體,教育集團要抓好“三組兩課三平臺”建設(“三組”指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兩課”指課堂建設、課程建設,“三平臺”指校本研訓平臺、校內外交流平臺、校內外競賽平臺)。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教學教研;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3—0059—04

集團化辦學就是要通過集團內各校的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共同提高的目的。要確保集團內各校的教學質量跟集團牽頭校保持一致乃至穩步提升,圍繞教學質量開展的教學教研協同發展是一條必經之路[1]。那么,如何實現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抓好“三組兩課三平臺”(“三組”指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兩課”指課堂建設、課程建設,“三平臺”指校本研訓平臺、校內外交流平臺、校內外競賽平臺)建設。抓好這三個建設,就可以從思想認知、體制機制和行動策略等方面將集團內不同學校相關部門和教師結為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共同體,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

一、依托教研組、備課組和課題組建設,推動教學教研團隊協同發展

教研組、備課組和課題組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重要的三個團組,建設好這三個團組,對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在教育集團里,每個學科教師的總數相對較多,“名師”“骨干”資源相對豐富,能克服教研過程中因職責不明、任務主次不分、缺乏“名師”引領等弊端。

1.建設專業精深有高度的教研組。集團教研組的工作重點在于實現大教研,即要求教研組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宏觀的視野去審視本學科,它的領銜者往往是該學科的“名師”或者專家。教研組的主要職能是以課標為指南,關注本學科教學教研的整體、縱向和宏觀問題。包括學科課程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學業質量及課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包括各學段的教學教研重點、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培訓規劃制訂、教研動態掌握和方向確定;還包括向前考慮與小學的銜接,向后研究與高中的銜接等。教研組可以開展“專家講座”“名師示范課”“學術沙龍”“學科培訓”“學科競賽”等系列活動,讓教師深度參與教研活動,開眼界,長見識,提升理論水平。

2.建設根植于教學實踐的備課組。集團備課組主要成員是某學科某一年級的全體成員,他們的工作交集大多在該學段教學教研的一些局部、橫向和具體的問題。備課組成員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校本作業”開發、“常態課”互聽互學等活動,聚焦具體問題,發揮集體智慧,集中攻關,探索解決之道。這樣,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更具體、更務實、更精準、更規范,學科教師在業務學習、研究上更接地氣,更有深度。

3.建設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隊伍。要做到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課題組的建設不容忽視。在教育集團內,可以讓有共同研究目標和側重點的教師組成課題組。課題組的教師可以是不同校區甚至不同學科的,他們因為共同的研究興趣和目標而組成一個研究團隊。這個團隊以教學中的難點問題、熱點問題為研究課題,把教師、學生、課堂、課標、教材、教法、學法等作為研究對象,關注教學的全過程和全要素,發揮各自的作用和優勢,切實解決教學中的熱點或難點問題。通過教學研究和研究成果的推廣,既實現科研引領,提升了教學質量,同時又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平,促進教師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的轉變。

二、利用課堂建設和課程建設兩大抓手,推動教學教研實踐協同發展

課堂建設和課程建設是教學實踐的主陣地,也是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2]。教育集團可以依托豐富的師資資源,使得教學教研協同發展。課堂建設方面,要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結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程建設方面,應理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根、干、枝、葉的關系,牢固樹立“根深則本固,枝繁則葉茂”的理念,建構起以國家課程為根基主干,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枝葉的課程體系。

1.圍繞“一個中心”,實現“兩個轉變”,緊扣“三個環節”抓課堂建設?!耙粋€中心”是指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這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一是關照全體學生,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方法的選擇、過程的設計都圍繞學生展開。二是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根本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三是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身心全面發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合作探究的積極性以及深度和廣度。

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師由課堂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習的促進者、成長的陪伴者、前進的引路者;學生從被動式接受者向課堂的主體轉變,課堂教學任務的設定、過程、形式的設計和活動的開展與評價,都是服務于學生這個主體的。二是“教”與“學”關系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單向輸出式教學為主”向“以雙向或多向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主動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緊扣“三個環節”:“三個環節”是指課前集體備課環節、課堂教學實施環節、課后訓練鞏固環節。

一是抓好課前準備環節,精心備課。備課要備清楚“三的、三點、三實際、一靈活、縱橫聯系”,其中“三的”指課程標準的目的、單元或章節的目的和課時的目的;“三點”指突出重點,講好難點,說明疑點;“三實際”指備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從教材實際出發,因“教材”制宜;從社會實際出發?!耙混`活”指如何靈活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縱橫聯系”中“縱”的聯系指一門學科年級之間的聯系,“橫”的聯系指各學科要彼此兼顧。

二是抓好課堂教學環節,做好評價。課堂教學從四個方面進行衡量:明確學什么,知道怎么學,學多長時間,學得怎么樣。在集團教研組里,主要通過“名師示范課”“課改成果展示課”、新調入教師“亮相課”和青年教師“匯報課”“同課異構”以及各類“競賽課”等課型,借助觀課、說課、評課等途徑,讓教師既能從授課者的角度去親身實踐,又能從觀課者的視角去反觀自身,進而促進整個教師隊伍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是抓好課后鞏固環節,查漏補缺。作業布置是課后鞏固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革新作業布置形式,改變以往機械重復類作業,以思維拓展類作業和探究性作業為主,同時還要重視作業梯度的設計,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可做的作業,都能通過完成作業獲得應有的提升。在此前提下,集團內各備課組協同作戰,借鑒學習,討論研究,整理編輯成一套符合本集團學情實際的校本作業體系。各備課組將本組成員的成果在教研組內共享,經過不同年級的使用、修改和完善,最終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有較高質量的校本作業。

2.做好地方和校本課程建設。要滿足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需求,僅靠落實好國家課程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集團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整合校內外師資、硬軟件資源,推進地方和校本課程的實施。課程設置方面,分為三大類:

一是國家課程拓展類?;趪艺n程的拓展類課程,如基于語文學科的名著閱讀、經典朗誦、詩詞大賽,基于數學學科的趣味數學、生活中的數學,基于英語學科的口語交際、英文原聲影視賞析、美食服飾風土介紹,基于理化生地的研究性、項目化跨學科學習,基于道德與法治歷史學科的辯論會、模擬法庭、演講,基于音樂學科的管樂隊、合唱隊,基于體育與健康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基于信息技術的機器人、人工智能等。

二是主題教育活動類。常規活動課程化,定期開展體育節、藝術節、研學活動、安全教育、社會實踐、家庭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集團內部可以進行空間、時間、師資、硬件、形式、規模等方面的整合,發揮資源優勢,實現活動育人效益最大化。

三是興趣愛好培養類。立足于集團師資實際,發揮教師興趣特長,組建各類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棋類、舞蹈、手工制作、環保社團、書法、器樂等興趣小組活動。一方面可以密切校際教師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師資配備方面,立足本校師資,整合利用集團內教師資源,外聘社會教育機構師資。課程實施以本校區教師為主,對個別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師資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集團內教師跨校區代課、師徒結對“傳幫帶”活動等形式加以解決。

課時安排方面,因課而異,靈活安排。其中,課內定時的課程有:課前三分鐘課程、每天的早午讀及大課間活動、每周的綜合實踐課、課外不定時的課程(項目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研學活動)等。

地方和校本課程以社會為課堂,以生活為教材,以實踐為途徑,以育人為目的,充分發掘課程的育人功能,把學生家國情懷、自立自強、責任擔當、敬畏自然、感恩奉獻、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培育落到實處。

三、依托校本研訓平臺、校外交流平臺、競賽平臺,推動教學教研協同發展

在教育集團里,通過校本研訓、校內外交流、校內外競賽三大平臺的打造,讓教師專業化成長有保障,讓教學教研協同發展渠道暢通。

1.搭建全覆蓋的校本研訓平臺。教師梯隊建設方面,利用“名師工程”“骨干工程”“青藍工程”這三大工程的實施,實現教師梯隊建設全成員關注、全學科覆蓋和全過程培養。

一是充分利用“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資源,發揮“三名”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教育集團內“三名”教師占比相對大,集團通過“三名”工作室、組織開展各類“沙龍”以及專題教育教學教研活動,讓名師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充分利用“骨干工程”平臺,發揮骨干教師的擔當作用。對于骨干教師要重點培養,為他們創造更多學習、亮相的機會。還要充分利用“青藍工程”平臺,發揮師徒結對幫扶作用,引導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此外,指導教師有必要通過連續跟蹤聽課,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及課外輔導等方面給予青年教師悉心指導,以自身多年的教育經驗和感受,在職業認知、業務提升、為人處世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示范引領,增強其歸屬感,激發其內驅力。如此通過名師示范引領,骨干主體擔當,青年教師看齊跟進。依托“三大工程”實施,讓各個層級的教師都有各自的專業歸屬、發展目標與提升途徑。

二是業務學習培訓方面,常態化開展校本業務學習、課堂改革、課題研究、經驗交流、“九個一”(讀一本專業書籍、做一次講座、寫一篇教研論文、上一節公開課、撰寫一個案例、自制一份試卷、參加一個課題研究、掌握一項信息技術、參與一項項目開發)等活動,通過校本培訓和教師自學,全方位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

2.搭建便捷、高效、全天候的校內外交流平臺。一是“請進來”。邀請教育教學及教科研專家教授,既開展面向全員的“通識”培訓,也開展面向學科的專業培訓。通過現場聽評課、專題講座等形式,對教育教學工作、課題研究、中高考改革等方面進行專業指導與引領。二是“走出去”。選派骨干教師到教育發達國家及地區參加培訓、觀摩、比賽,開拓教師眼界,讓其學習借鑒、消化吸收,提升業務水平。三是“上網絡”。搭建網絡教研、教學平臺,開展集團內校際協同教學教研交流和網絡培訓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組織教師參與區域內、省內乃至全國層面的網絡交流,借“他山之石”,攻“專業成長”之玉,促教學教研協同發展。

3.搭建全學科、多層級的業務競賽平臺。搭建集團內競賽平臺,常態化開展課堂、課標、課件、微課、論文、教學設計、基本功等各類業務競賽,錘煉教師的業務技能,提升業務水平。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外競賽。比如,參加省市區級優質課、新秀、骨干、教學能手等各級各類競賽評比。在比賽中,讓教師潛心研究教育教學,敢于挑戰,勇于創新,不斷提升教學教研水平。

總之,集團化辦學的優勢讓原來制約教學教研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得到解決,為促進集團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集團要將“三組兩課三平臺”建設作為抓手,打造教學教研協同發展共同體,促進教學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慶昕.新疆瑪納斯:以教研共同體助推縣域集團化辦學邁向優質[J].中小學管理,2022(08):20-22.

[2]金麗君.教育集團學科教研共同體建設的行與思[J].中小學管理,2021(08):21-23.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2]GHBZ202)

編輯:謝穎麗

猜你喜歡
集團化辦學協同發展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影響因素與發展對策
依托職教集團實現中高職銜接貫通模式
企業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的探討
山東省旅游產業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協同發展探析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躍升的校企合作癥結及其破解
論教育投資服務在職教集團化辦學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