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時代內涵、價值邏輯與培育路徑

2023-08-09 05:51劉曉莉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19期
關鍵詞: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培育

劉曉莉

摘 要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不僅是新發展格局下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同時還可以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暗隆薄凹肌薄安⑿蕖惫餐瑯嫵陕殬I教育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一體兩翼”的時代內涵。其中,“德”與“技”為“兩翼”,“并修”為“一體”,“德”與“技”在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三個層面相互交匯、相互滲透、互融互促,實現德技一體化融合培養。德技并修具有構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系與“道器合一”的內外雙重價值。為培養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應強化職業院校、企業、政府、行業、社會等多元主體的意識,加強校企線型互動育人機制,最終構建以校企雙主體為中心的多元網狀聯動育人體系。

關鍵詞 德技并修;技能人才;培育;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19-0013-06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1]。2022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強調“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2]。如何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隊伍是我國面臨的重要挑戰。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強調,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培育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不僅是新發展格局下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诖?,本文遵循“內涵—價值—培育路徑”的研究脈絡,深入挖掘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時代內涵,探尋德技并修內外價值邏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培育路徑。

一、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時代內涵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钡屡c才是當代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這就要求學校在育才的同時也須育人。德才兼備是學校人才培養的規格與目標,是育人和育才的辯證統一。職業院校主要培養的是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技能人才的“才”主要是服務于生產一線的職業技能,即“技”,德技并修是德才兼備在技能人才培養目標上的精準定位,是職業院校育德與修技的辯證統一?!暗录疾⑿蕖惫埠腥齻€核心詞匯:“德”“技”“并修”?!暗隆睘榈赖戮裰?,“技”為技術技能之意,在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三個層面上各自有不同的含義和范疇,是技能人才成長不可或缺的“兩翼”,為職業院校培養什么樣的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安⑿蕖币辉~不僅精準表征出了“德”與“技”的關系,而且給出了職業院?!霸鯓佑恕钡拇鸢浮录家惑w化融合培養。三個核心詞匯最終構成現代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一體兩翼”的時代內涵,見圖1。

(一)“德”的內涵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中的“德”,即道德與精神,在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三個維度上涵蓋不同內容。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所維持的,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3]。道德的核心內容是如何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將外在的以規范、規則形式存在的客觀要求內化為個人信仰、觀念、品行,個人通過對個體行為的內在約束,進而協調與他人的關系;道德的調節手段是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其中內心信念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是德育工作的重點。德以立命,德以安身,德是做人的標準和底線,會對個人的實踐活動產生重要影響。技能人才首先要依據一定的規范標準約束自己的行動,并逐漸形成習慣甚至內化為自身的內在品格與需求,然后使內在渴望與外在行動之間達到和諧統一,成為一種德性享受,最終達到至高的精神世界。道德是通往精神境界的階梯,精神是道德內化的最終結果。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培養具有高尚職業精神的技能人才,進而傳承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必要手段。

在新發展格局下,德技并修是針對我國多年來重“技”輕“德”“過度追求工具理性”“德技分離”等職業教育嚴重偏失問題所提出的技能人才培養方向,具有一定的時代內涵,主要體現在技能人才作為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的三維道德觀:在職業人維度,道德主要是指技能人才作為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包含職業觀念、職業規范、職業態度、創新精神、職業精神等方面內容;在社會人維度,道德主要是指在社會主義體制下,技能人才作為社會成員應該具有的普遍意義上的相關品質,如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道德、家庭道德等;在生命人維度,道德主要指技能人才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勞動品質、品德修養等方面。

(二)“技”的內涵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中的“技”主要是指技能,在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三個維度上涵蓋不同內容。技能以技術為依托,是人所承載的技術形式。技能不僅是指技能人才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基本職業技能,還包含職業技能以外的知識和能力,是人所具備的綜合能力。技能是技能人才發展的顯性標志,是技能人才勝任工作的硬核本領,也是職業院校學生未來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保證[4]。近些年,我國學者對技能的研究范圍較為廣泛,根據不同的依據,對技能人才的技能結構進行了不同的劃分。有研究將其分為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核心能力,也有研究將其分為基礎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還有研究將其分為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能力。德技并修是在新發展格局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具有新時代的內涵,主要從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三個維度來具體劃分技能:在職業人維度,技能主要是指與職業密切相關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如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等;在社會人維度,技能主要是指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在生命人維度,主要包含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自我認識能力等。

(三)“并修”的內涵

1.內德外技,德技兩翼,齊頭并進

“德”是技能人才成長的內在隱性因素,“技”是技能人才發展的外在顯性特征,二者缺一不可?!暗隆睘楦?,以德為先,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是做人的標準和底線,是技能人才工作過程中隱性的道德與精神,也是技能人才健全發展的基石;“技”為核心,以技為重,“技”是技能人才走向社會賴以生存的本領,未來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保證,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凹夹g是人的活動方式,是指人們利用現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改變現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從技術與人的關系看,任何對技術的理解都不能離開對人的理解?!盵5]技能是人化的技術,技術依附于人。人通過掌握技能駕馭技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改造世界。與此同時,人作為技術的能動者,其發展與追求是技術改造世界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而道德修養、人文教育是健全人格發展的主要渠道。因而,高水平高質量的技能培養與道德修養是技能人才更好地駕馭技術進而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這無疑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技術理性的追求上,而要超越技術的工具性,追尋技術的人文性,通過橫跨職業域、技術域、教育域、社會域,培養具有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的技術型人才,促進人、社會、職業、技術與教育在物質與精神世界中實現跨界融合、和諧共生。德技并修中的育德與修技在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中并非對立的關系,而是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駕齊驅、相輔相成,是技能人才作為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必備的“兩翼”。

2.以德馭技,以技育德,德技融為一體

首先,以德馭技,是技能人才德技一體化融合培育的原因之一。第一,“德”能夠確?!凹肌毕蛘_方向發展。價值觀是“德”在生命人維度內涵的主要內容,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幫助技能人才作出理性判斷,辨明是非,確?!凹肌钡娜宋男院蛡惱硇?,推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健康成長。第二,“德”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吃苦耐勞、勤學苦練的工人技能往往更加精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精神的技能人才對所從事的職業會保持高度的熱情,積極情感會引導其努力學習和運用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有助于技能的快速形成。第三,“德”是促進技能不斷提升與迭代更新的動力源泉??萍嫉难该桶l展使產業對技術技能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倒逼技能供給不斷提升,而技能提升更新的源動力客觀上主要依賴于技術的進步。在技能始終處于動態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客觀上技術對技能需求的帶動作用,事實上,技能還會在不同程度上依賴于勞動者本身。技能人才其主觀對技能極致與完美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促使個人在工作中不斷主動積極地感知并捕獲現象,重組現有資源,集合舊技能,開拓創新,進而使原有技能得到不斷進化升級。因此,“德”是技能學習的激發器,是正確使用技能的方向盤。

其次,以技育德,是技能人才德技一體化融合培育的原因之二?!暗隆钡呐嘤浴凹肌钡呐嘤秊橐劳?。一方面,技能是養成學生道德精神的基本途徑,尤其是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養成離不開技能的學習和工作實踐。18世紀以后,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技術由中世紀作坊式的簡單技術技能習得逐步向方法、規則等有序的生產手段轉化,使得技能成為產業工人掌握技術最顯性的人力資本。20世紀20年代能力本位教育逐漸興起,引發世界各國對技能的高度重視。然而,在“技能至上”的主流理念引導下,世界各國對“德”的關注逐漸轉向“技”,基本體現出重技輕德的態勢。長期的職業教育實踐過程中,職業院校將德育課程與專業課程割裂,導致技能與道德完全脫離,德育課程形式化,專業課程沒有發揮以技育德的作用。因此,借助專業課程的技能培育真正落實道德精神培育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途徑之一。另一方面,技能能夠促進高尚道德精神的形成。有研究者對16位勞動模范的訪談資料顯示,每一位經歷過長時間勤學苦練的勞動模范,都獲得了任職行業中代表知識與技能水平較高的技工職稱或資格證書,表明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僅能增強個人的職業自信,也能促使員工在工作時更加追求卓越與品質[6]。

最后,德技融為一體,是以德馭技、以技育德的必然結果?!暗隆迸c“技”相互促進,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在技能人才培養中,不能完全將“純化”的工具性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作為職業院校的主要任務,也不能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之外獨立進行道德教育,更不能將育德和修技完全剝離,而是要整合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融合的課程內容,搭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融合的實踐平臺[7]。專業教學中蘊含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精神意志等德育元素的同時,將道德精神的價值理性科學地融入專業知識與技能工具理性的教育中。在課程、教學、管理、實踐等方面,“德”與“技”二者有機融合為一體,在職業人、社會人、生命人三個維度相互交匯、相互滲透、互融互促,堅持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統一,最終達到技術工具理性與道德價值理性的高度融合與統一,構建德技兩翼一體化融合培養體系。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有效實施能夠切實推動職業院校治理各環節向更高質量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產業輸送一批德才兼備、內外兼修的主力軍,促使企業增值、行業賦能,進而確保新發展格局下整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運行。

二、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價值邏輯

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大力推進德技并修,是對技能人才培養內容與方向的進一步完善與明確,需從外在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與內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價值屬性探尋德技并修的外在價值邏輯和內在價值邏輯。

(一)外在價值:構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系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體系的有力支撐?!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是構建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體系,這標志著我國已經由高速發展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力的支撐,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作為未來產業主力軍的技能人才,其個人的全面發展是整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備條件。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跨界教育,是培養產業技能人才的搖籃。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直接關乎到人才培養質量,在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構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系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外在價值。職業教育具有經濟和教育兩大基本功能,即在適應經濟需求的同時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職業院校是與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跨界教育機構,也是培養產業技能人才的搖籃。德技并修是在新發展格局下,針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內容、方式和質量提出的新要求,其不僅僅是職業教育全方位、多層次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功能體現,也是職業教育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全面性、多樣化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體現。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梢?,德技并修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技能人才的德技并修、職業教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三者之間存在一條邏輯鏈條,即技能人才的德技并修是確保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手段,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又需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技能人才,驅動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而構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系,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外在價值邏輯。

(二)內在價值:道器合一

職業教育內在價值屬性的“二律背反”。學術界在職業教育內在價值屬性的認識上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職業教育的“器用”價值,偏重“職業人”,突顯出職業教育的經濟特點,這是由職業教育長期追求外在的經濟價值屬性決定的;另一種是職業教育的人本價值,強調“生命人”,回歸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本質特征。前者“經濟決定論”觀點摒棄了20世紀60年代的知識本位和學科本位職業教育觀,將職業作為職業教育一切行動的邏輯起點[8],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側重于以實用技能為中心的綜合職業能力開發與培養,培養符合職業或勞動環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須適應新技術發展,滿足客觀多樣化的市場經濟需求,體現了職業教育“器用”價值的技術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后者觀點駁斥了職業教育內在價值的“經濟決定論”,轉而強調職業教育不應以就業為終極目標,認為價值取向應該超越工具理性,從人道主義視角出發,關注倫理道德和精神建設[9]。概言之,職業教育的以上兩種內在價值屬性呈現出“道與器”的“二律背反”樣態。

“道器合一”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內在價值。職業教育內在的“器用”價值屬性與人本價值屬性的主要區別表現在人才培養定位和內容上。從表象看,二者人才培養導向背離,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但事實上,“器用”價值植根于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和工作標準,以“器用”為實,傳遞實科知識,形成勞動技能,培養學生成為特定工作崗位的合格勞動者,以滿足每一階段技術、經濟以及社會的技能需求,進而促進技術、經濟以及社會的階段性發展,最終追求“德”,為人類的生存和長遠發展謀求幸福?!捌饔谩眱r值的人才定位是人本價值人才培養的階段性目標,而人本價值的人才定位也恰恰是“器用”價值人才培養的長遠目標,從這一點上看,二者不謀而合。在職業教育中,培養“現代人”是一個價值塑造、知識習得、技能提升、精神陶冶等耦合關聯的社會化過程,在兼顧社會發展要求的同時,也應關照個體的生存發展[10]。技能人才德技并修是從德技分離向德技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從制器到育人理念的升華。因此,“道器合一”是職業教育“器用”價值屬性與人本價值屬性在人才培養目標與內容上的辯證統一,是技“職業人”與“生命人”的辯證統一,也是職業教育德技并修人才培養體系的內在價值邏輯和未來旨歸。

三、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培育路徑

德技并修的內外價值決定了其對我國技能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增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技能型社會的建設都具有深遠意義。如何培育德技并修技能人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社會、職業院校、企業、行業多個利益相關者。本文將職業院校、企業、政府、行業、社會作為獨立的點進行兩兩連接最終成線,職業院校和企業兩大主體為核心點,政府、行業、社會為參與者,圍繞兩大核心向外發散,最終形成以校企雙主體為中心的多元網狀聯動育人體系。

(一)定點:強化多元主體意識,增強德技并修內生動力

強化各主體和參與者的培養意識是培育德技并修技能人才的基本前提。技能人才培養不是職業院校單方的行為,需要職業院校、企業、政府、行業、社會的共同參與,因此,只有喚醒各方對“德”與“技”并重的意識觀念,增強德技并修內生動力,才有可能建構一個完整的全方位、全過程聯合育人機制。

第一,從職業院校角度看,要明確育人目標。育德和修技是落實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提質培優的主要內容,職業院校和一線教師要將“德”與“技”在職業人、生命人、社會人三個層面的內涵融入到每一個學段、每一門課程、每一節課堂的具體目標中。除此之外,在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的同時,利用校園文化、課外活動、實踐環節等隱性教育資源,有意識地借助校園宣傳欄、校園網站等平臺,樹立德技并修的真實榜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既能充實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又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與交往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對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11]。

第二,從企業角度看,要將德育融入校企合作的育人內容中。企業是參與校企合作的主體,也是技能人才實踐的主要場所。新發展階段下,知識與技能不再是企業招聘工人的唯一標準。在與職業院校深度合作的過程中,應從傳統的“惟技至上”逐漸向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轉變,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合作培養方案中,主動與職業院校合作設計德技融合課程,開發德技融合的教學內容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并修煉道德品質。

第三,從政府角度看,要利用頂層設計正面引導育人方向。經濟、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當前及未來改革發展的主旋律,能否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政府作為最高層面的參與者,首先要明確技能人才的德技并修是職業教育落實學生核心素養以及高校立德樹人的具體體現。因此,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不斷完善職業教育保障制度和有利于技能人才發展的相關政策,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吸引力。

第四,從行業角度看,行業協會圍繞“德”與“技”兩方面制定行業標準。行業協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主要起到連接政府與職業院校、企業與職業院校、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作用[12]。行業協會要及時將行業訴求反映給政府部門,搭建企業和職業院校的交流合作平臺,制定行業準則、標準和倫理規范,強化道德規范,引導從業人員遵守道德原則,推動德技并修的發展,真正發揮紐帶作用。

第五,從社會角度看,要大力弘揚道德精神。良好的社會氛圍是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環境和基礎。技能型社會建設不僅僅需要摒棄“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還要加強全社會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習得技能的輿論引導,倡導“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崇實尚業”的時代風尚,宣傳工匠精神,使技能人才獲得更多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為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技能人才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連線:加強校企線型互動,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

加強校企線型互動,健全育人機制,主要是將職業院校與企業作為技能人才道德和技能培育的兩大主體,在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協調互動,發生內在關聯,共同完成育人任務。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職業院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渠道、培養質量標準等方面要形成線型良性互動。首先,培養目標的高度統一。職業院校與企業雖是兩類屬性完全不同的組織機構,但由于職業院校辦學目標主要是以就業為導向,滿足市場的用人需求,最終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發展,這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出發點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在技能人才聯合培養過程中,二者都應該將“德”與“技”作為共同培養目標。其次,培養過程的緊密承接。由于不同專業的培養方案不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企業中實訓實習和學校中學習的學段、學時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須做到有機銜接,校企之間切換自如,才能達成工學交替、育訓結合的育人實效。最后,培養質量標準的精準對接。職業院校不能一味以知識作為人才評價的標準,企業也不能一味以技能作為人才評價的標準,職業院校與企業要打破“學生評價單一化、人才選拔簡單化”的傳統局面,將知識、技能、道德的考核融入到在校學習和實習實訓的各個環節和學段中,精準對接職業道德標準和工作過程,健全動態評價、過程評價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評價協同機制。除此之外,在提高教師相應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基礎上,注重教師的德技兼備和示范引領作用,將思政、德育、專業、實訓、實習等課程的一線教師與企業導師的“德”與“技”均作為評價內容納入到教師評價標準和職稱評審體系中,構建適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三)構網:形成多元網狀聯動,構建德技并修育人體系

多元網狀聯動育人體系是將職業院校與企業的組合系統為中心,政府、行業和社會積極參與到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培養的全過程中,在五者間建立關聯,最終形成以雙主體為中心的多元網狀聯動體系。一是要健全政府聯動調控機制。政府要依據每年各職業院校公布的數據和區域校企合作情況,以經費投入、稅收減免、招生計劃等為杠桿,運用政策、法規等手段對各參與者進行合理動態調控,激勵行業企業的主動性和辦學目標的方向。二是要健全行業聯動監督機制。以德技并修為基本出發點,綜合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鼓勵學生將道德精神內化為習慣,形成長期穩定的行為方式。加強行業標準化和職業資格認證,監督并協調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內容,并將訴求及時反饋給政府部門,實現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三是健全社會聯動保障機制。職業院校與社會組織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職業技能和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在生命人、職業人、社會人三個層面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要宣傳大國工匠等技能人才的重要貢獻,讓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尊重創造成為社會共識,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22-10-16.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Z].2022-11-07.

[3]付世秋.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145.

[4]趙蒙成.以德為本,寓德于技:職業教育德技并修的要義[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

[5]朱成晨,閆廣芬.精神與邏輯:職業教育的技術理性與跨界思維[J].教育研究,2020(7):109-122.

[6]匡瑛,等.論職校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概念內涵、內容架構與創新路徑[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27.

[7]高劍平,萬輔彬.技術工具理性與道德價值理性的時空追問[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1):10-13.

[8]孫善學.從職業出發的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1(11):45-47.

[9]朱德全,熊晴.技術之器與技術之道:職業教育的價值邏輯[J].教育研究,2020(12):98-110.

[10]朱德全,熊晴.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邏輯理路:價值與路向[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2):98-110.

[11]李曉靜.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院校德技并修育人的困境與出路[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1(5):60-64.

[12]徐黎明.行業協會在校企合作利益驅動機制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15(5):30-31.

The Time Connotation, Value Logic and Cultivation Paths of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of Skilled Talents

Liu Xiaoli

Abstract? Skilled talent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supporting Made in China and Created in China. Building a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team that integrates morality and skills is not only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but also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s. The combination of“morality”“skills”and“combined cultivation”together constitutes the era connotation of “one body and two wing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of skilled talents.“Morality”and“skills” are“two wings”, and“combined cultivation”is“one body”.“Morality”and“skills”intersects and promotes each other at the thre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social and life people, and are integra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has the dual values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yste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ao and Qi. In order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with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industries, society, etc., strengthen the linear interac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ultimately build a diversified network linkage educ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the dual subjects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Liu Xiaoli, lecture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猜你喜歡
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大賽引領下的職業院校技能人才職業素質提升策略研究
關于鉆井一線技能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析新形勢下如何破解企業技能人才“斷層”難題
廣西工業和信息化企業技能人才調查研究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