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語文實施“1+X”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

2023-08-09 22:46王奕瓊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關鍵詞:文本閱讀教學文章

王奕瓊

摘 要:“1+X”主題化延伸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可以彌補單篇文章閱讀淺層次的不足,增強學生整體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體和客體的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結合了當前我國小學語文“1+X”的閱讀實踐特點,簡要地對“1+X”群文閱讀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能進一步為“1+X”群文閱讀教學的進一步推廣做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1+X;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042-03

新課改的持續發展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的創新以及教學理念的改變帶來了新的動力。仔細觀察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特點,不難發現當前小學語文教材對同一主題、同一風格的教材在實際上做了一些區分,創新重點在學生的素質發展上。隨著教材的編排變化,小學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育策略和教學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1.“1+X”閱讀教學概述

閱讀教學不言而喻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低年級學段,閱讀教學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和思維鑒賞等方面的能力,其意義非常巨大。但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家對成績的關注仍然高于學生學習素養的重視,部分教師把重點放在了閱讀的精讀上,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和教學創新缺乏深入研究。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開展閱讀教學的效能不足,學生缺乏有效學習時間開展深度閱讀,也難以發揮閱讀教學的充分功能,導致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揮的效果并不理想。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從閱讀內容和閱讀深度兩個角度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和時間,積極優化閱讀環境,從閱讀教學條件入手,發展趣味性閱讀方式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發展,不斷拓展閱讀技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部分歸納,集合部分為整體形成全局閱讀教學觀,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改善現在低效的閱讀教學模式?!?+X”閱讀教學是對現有閱讀教學的一種創新?!?+X”文本閱讀中的“1”和“X”是連貫在一起的,“1”是定量,“X”是變量,它是多元的,可以是新的主題,也可以是新的方式和內容。在“1+X”的閱讀模式中,“1”可能是指教材中的精讀文本,或文本的單個方面,也有可能是一個單元的主題;“X”指代的是多種類型的主題文章內容,可以包含其他文章在內的文本或課外讀物,而且它的形式是不拘泥于課本形式的,也可以是線上的教學內容。在文本閱讀“1+X”中,“X”的添加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提高閱讀頻率?!?+X”文本閱讀的實施過程也不是隨意實施的,要求教師不斷關注學生的主體特性,將課堂主動性傳遞給學生,并找到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進行有效探索?!?+X”的閱讀方式也是為了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更多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創新采用多媒體、微課和其他工具創造多樣化的教育情境,通過方式的創新以及內容的創新讓閱讀課堂變得越來越有趣,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頻率,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小學閱讀教學中拓寬“1+X”文本閱讀方式非常有必要,是實現文學素養的提升途徑。

2.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1+X”閱讀的策略分析

(1)合理區分“1+X”的概念

“1+X”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學和學習都非常靈活,教學更加專注和有效。應用“1+X”文本閱讀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主體文章的深入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參與獨立主題的理解?!?+X”文本閱讀教育的基礎是“1+X”小組文本閱讀模式,是根據文本內容和結構,積極開展有效的閱讀方式?!?+X”小組文本閱讀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對同類文本的研究,需要通過參照同類型文章,把握住同類型文本的主題風格和表達方式等特征,引導學生產生閱讀興趣。例如,在閱讀《祖父的園子》文章時,學生可能會發現,“回憶童年”是本文最基本的情感基調,也是本文的主要主線,這是基于仔細閱讀文本和語言所能感受到的。利用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文本的總體思路,然后選擇主題相似或結構和內容相似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凡卡》《少年閏土》等有記憶的文章。以“童年記憶”為主題,一起品味這些文本,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1+X”閱讀教學方式,此時教師可以進行有效引導,展開情境式教學,創設學生最熟悉的童年生活,通過對話創設情境,使學生能豐富內心感受。然后再拋出問題讓學生分析,比如,讀完《少年閏土》,讓學生總結閏土是個怎樣的人?作者為什么要寫閏土這個人物,它與我們自己的現實生活有什么相似之處?又如在《凡卡》這篇文章中,凡卡的青春現狀是怎樣的?他為什么會與自己親愛的爺爺分別?其中用情感共鳴勾起學生對故事主人公的共情心理,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中,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這些文章又是采取怎樣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思鄉之情的。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掌握故事的發展情節,提高對文本中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的了解,體會作者的寫作之情。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朗讀練習,讓學生對文章中各自表達的“童年記憶”進行比較,并以寫作的形式描述他們的青春特點,通過點與面的讀寫結合,讓學生能更好地深入文本中,進一步發展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2)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

“1+X”文本閱讀的方式不是簡單地積累一些閱讀經驗,更多的是要把多個閱讀文本整合起來,以大單元、大情境為整體學習環境,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閱讀情緒。教師在“1+X”文本閱讀是起主導性作用的,需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設計教學方法,對接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學生,注重學生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拋出問題,只有有了問題才能進一步加深思考,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散思維,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高度和思維廣度,培養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名著《水滸傳》為例,《景陽岡》是一篇完整的描述性文章,摘自經典文學名著《水滸傳》,故事不僅充滿曲折,而且在敘事和描寫上都很生動。關于景陽岡的文本閱讀,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探索主題,鼓勵學生從多方位去思考文本中的問題,無論是以事物為閱讀主線還是以人物為閱讀主線,都需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空間。比如,教師可以以“古典小說的人物塑造技巧”為閱讀主線,從《水滸傳》中的其他章回選擇一些不同人物的故事去閱讀,仔細品讀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質,如關于魯智深的《拳打鎮關西》等,拓展文本中描述人物的片段,了解作者對人物描述的手法,并鼓勵學生提出一些文章中與眾不同的問題。例如,魯智深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職權去抓鎮關西呢?問題的提出代表學生的心思用在了閱讀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和其他小組同學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引導學生思維發展,鼓勵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

(3)創新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盡管學校教育由教師主導,但它最終是以學生為主體。實際上,在每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沒有相同的兩個人,不同的學生會因自己的家庭環境而形成不同的學習因素,他們的能力與興趣點也會不同。但無論如何,遵循主體性是開展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必然要求,教研工作的開展要圍繞學生的出發點去設計,合理組織和安排教學活動。小學生求知欲望很強烈,但實際的學習經驗并不足,在開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時刻注意教學節奏,關注學生主體需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的這篇文本時,可以結合當下的社會的主題的革命題材,提供一些創作篇幅不太長的革命題材,如《最后一根火柴》《蘋果》等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小學生以“學習時代精神”為主題去開展相關的閱讀。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短視頻,帶領學生回憶中國近代革命歷史的發展特征,或播放一些國家領導人講話的視頻,以及一些贊美黨的偉大精神的視頻,通過用形象的視頻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文本閱讀中,以幫助學生順利閱讀。例如,幫助學生了解一些革命歷史的發展過程,為此,教師可以添加一些歷史知識和照片,幫助學生了解新中國從建立之初到如今的發展壯大,把握整個革命歷史發展的原因、時間、領導人、性質、目的和歷史意義等,也可以聽一些與革命歷史相關的歌曲,如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等,讓學生感受到紅軍戰士突破困難和障礙的戰斗激情,讓學生感同身受的去體會革命歷史中的精神,汲取精神養分。

(4)優化教材內容,培養學生閱讀技能

“1+X”文本閱讀是以“1”為基礎,以“X”為提升的閱讀方式,并且要求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相關的閱讀任務。不僅關注閱讀數量,也關注學生的閱讀質量,但更多的是關注學生主體的發展。要求教師堅持原有的教學基礎,在閱讀方法上不斷創新。為了讓學生通過“1+X”小組文本閱讀實現有意義的建構,教師要積極升華文本內容,講解閱讀主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充分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閱讀技能”轉變為“閱讀技巧”。例如,在《北京的春節》這篇有關節日的文章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加強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活動的進一步理解,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完《北京的春節》,把《除夕》《春節》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閱讀,讓學生體驗情感表達的差異和相似之處,體驗不同的寫作細膩之處,學習文本內容所展示的人物的情感。教師可以在介紹環節激發學生興趣,使用彩色照片創設春節情境,給文本閱讀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學生閱讀課文鋪平道路,然后揭示主題“感受文本語言和傳統節日的魅力”,讓學生正確、流暢地閱讀課文,品味并理解課文的特點,理解主要內容。接下來,可以設計基于語言的培訓活動,讓學生學習閱讀和討論、閱讀和繪畫、理解和應用的方法,并與上下文聯系,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感受,發現文章的差異,理解文章中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單詞和短語的含義。比如,在《北京的春節》中“除夕夜真熱鬧”,表示了大家對春節的喜愛。然而,梁實秋在《新年》中講過他自己并不喜歡過年,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學生可以在文本閱讀中找到這些關鍵詞。在《除夕》中,作者寫到了閩南老家的春節習俗,可以讓學生談論他們最喜歡的寫作方法,并在比較異同的基礎上總結節日和習俗文章的一些寫作的技巧。這種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能力。

(5)以“1+X”引領校外閱讀活動

作為一門基礎課程,語文課程內容是有限的,盡管課程學習是有保障的,但在有限的時間內,許多教師注重教授語文知識的積累,他們只嘗試偶爾開展“1+X”的閱讀教學方法,但是閱讀的任務不能順利完成。因此,“1+X”小組文本閱讀需要加強實踐,結合課堂內外開展“1+X”的閱讀教學,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實踐。同樣,學生文本閱讀可以通過“1+X”進行指導,通過大規模收集材料,擴大閱讀空間,養成習慣。例如,在教授課文《窮人》時,為讓學生結合時間背景,閱讀心理活動,感受人物素質,學習如何用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舞會之后》。在學生閱讀中,同時要分析文章的文本結構和寫作方法,并繪制理解圖。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本單元的文本,以人文學科為主題,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反思本單元的人文內涵。例如,使用相同的搜索閱讀方法識別不同文章之間的共同點,如情節安排、人物形象和語言表達,以集中學習并形成連貫的效果;運用比較的方法,發現文本中的差異,特別是事實、情感、觀點和表達方法上的差異,通過比較和品嘗經典的魅力來探索更廣闊的世界;整合閱讀碎片化的文章來增加閱讀深度,從而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感受和態度。最后,學生可以基于他們的寫作風格表達閱讀后的經歷或感受,以提高閱讀和寫作技能。

3.結語

總的來說,“1+X”閱讀教學是新時期新課標要求下創新的閱讀方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去嘗試“1+X”閱讀策略,合理應用,不斷發揮多主題和多元素閱讀文本的優勢,從而優化閱讀教學結構,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麗娟.淺談“1+X”主題閱讀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課內外,2021(12).

[2]蔣國碧.小學語文“1+X”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淺議[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4).

猜你喜歡
文本閱讀教學文章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