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念中國著名海洋生物多樣性專家黃宗國

2023-08-09 08:23林茂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白海豚污損海洋生物

黃宗國先生有恙,本想“五一”節后探望,可他卻走了,令我茫然,現也想不起來,哪一日是我們最后見面的紀念。這位一生與海洋生物結伴,皓首窮經、孜孜不倦的老人,象深海般的寂靜,悄悄地退場,沒帶走什么,留下的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精神財富。

黃宗國研究員是我國海洋污損生物研究的奠基人,1958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后一直在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65年來,始終致力于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是什么點燃了其探索海洋生物之夢?老先生不善言辭,但善于將所知典藏于書籍中。光陰荏苒,天道酬勤,不懈努力換來的是累累碩果,一生編著了幾十冊專著。為了摸清中國海洋污損生物的“家底”,他和團隊成員的足跡已遍布我國的海岸線,多少個春夏秋冬,多少個寒來暑往,最終完成我國42個港灣的海洋污損生物調查。

中華白海豚是廈門唯一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生活在海邊的廈門人與中華白海豚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或許與人類太“親近”的緣故,中華白海豚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特別明顯。自上世紀80年代起,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急劇減少,就有這樣一位老者敏銳地意識到應該保護中華白海豚,延緩其滅絕應提上議事日程。1994年初,在黃宗國的倡議和主持下,中華白海豚保護的合作拉開了序幕;1995年,黃宗國撰寫了《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論證報告》,隨后,建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進入論證階段;1997年,福建省政府批準建立“廈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2000年,國務院批準組建“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當我們駐足于微風拂袖的岸邊,注目水中嬉戲的中華白海豚時,是否會想到,如果當初沒開展保護,我們今天還有可能偶遇這一可愛小精靈嗎?不要忘了黃宗國是保護廈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發起人之一,也是廈門研究中華白海豚的第一人,也不要忘了這位老者是如何以自身的行動踐行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

海洋生物多樣性產生了地球約50%的凈初級生產力,提供了全球生態系統約三份之二的服務價值,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如何保護中國海洋生物多樣性,首先得從了解中國有多少種海洋生物物種做起,黃宗國研究員是第一位告訴我們中國有多少海洋物種的學者。上世紀80年代末,黃宗國研究員將自已的科學研究向海洋生物多樣性領域拓展,組織國內外100多位專家學者,在對浩如煙海的中國海洋生物書籍、資料、文獻等梳理的基礎上,主編了《中國海洋生物種類與分布》(1994),該書在中國首次總結了當時中國已知海洋生物20 278種,同年國務院白皮書使用了這一數據,向世界公布了中國海洋物種數。爾后,黃宗國主編的《中國海洋生物種類與分布(增訂版)》(2008)、《中國海洋物種多樣性(上冊)》(2012)、《中國海洋物種多樣性(下冊)》(2012)等十一部書又紛紛面世,至2012年,中國海域記錄的海洋生物共59門28 733種。

黃宗國、林茂和王春光三位研究員主編的“中國海洋生物多樣性叢書”在近百位專家學者的參與和幫助下已順利出版。該叢書更新了中國已知海洋物種的“家底”(29 000余種),首次系統地闡述了中國海洋生物各層次和組分的多樣性,內容集中反映了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拓寬和加深了對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系統認知,具有重要的理論學術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價值,將推動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和開發利用的進步和發展,是一部集成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的科學典籍。叢書的出版也是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領域取得的一項前瞻性成果,將在國際上提升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話語權。對支撐學科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黃宗國研究員是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開拓者。如果今天中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是我們的科研前輩篳路藍縷,接續奮進,方能實現,那在廖若星辰的杰出海洋生物專家中,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猜你喜歡
白海豚污損海洋生物
尋訪白海豚(上)
神奇的海洋生物
基于視覺顯著度的污損圖像缺陷識別方法研究
海洋生物動起來
海洋中的“大熊貓”
第五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
污損的成績單
什么樣的海洋生物會發光
海洋生物
污損土地修復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