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交場域視角下高校輿情治理路徑研究

2023-08-10 22:31藍璟李萌
新聞愛好者 2023年7期
關鍵詞:治理路徑輿情高校

藍璟 李萌

【摘要】由于大學生網絡主體之間互動關系的差異,高校輿情治理工作在師生、生生、匿名三類網絡社交場域中呈現出不同特征與問題。立足校園網絡社交場域,結合師生的認知、情感、態度,分析高校輿情治理現實狀況,并從發生學的角度,圍繞網絡輿情的潛伏期、爆發期以及衰退期三個階段,研究網絡輿情的預警機制、緩釋機制和反思機制,探討高校輿情治理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網絡社交場域;高校;輿情;治理路徑

高等教育歷來是輿論的富礦,高校網絡輿情治理是國家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年來,受到現實問題與輿情風險交叉影響,高校教育輿情頻發,高校輿情治理已經直接關乎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強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研究,提升輿情治理能力和水平顯得尤為緊迫和關鍵。

一、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現狀

本文采用分層抽樣與立意抽樣的方法,對46所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問卷聚焦于大學生網絡行為,聚焦于高校網絡平臺建設情況、高校輿論引導開展情況、輿論引導能力評價。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426份(教師3207份、學生7219份),有效率80.2%。分析顯示,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和穩定性較高,能夠較為可靠地測量當前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的現實情況。數據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網絡社交依賴程度較高,網絡社交在上網目的中居于首位(74.9%)。高校在不同網絡社交場域的輿論治理情況呈現出不同的工作特點。

(一)師生關系場域

師生關系場域是學校正式教育場域在網絡空間的延伸和拓展,是師生交往關系模式在網絡世界的具體映射,具有權威性、導向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隨著媒體環境的變化,高校校園官方媒體作為師生社交的“窗口”,其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調查顯示,高校普遍重視利用官方媒體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幾乎所有高校都開通了門戶網站(98%)、官方微博(93%)、微信公眾號(96%),大多數高校開通了官方抖音(89%)、微信視頻號(68%),還有一些高校專門建立了校本化的紅色主題網站,對于突發的校園網絡輿情,62.54%的高校選擇通過開設的官方微博、微信、APP進行輿論引導。學生對本校官方新媒體平臺的知曉率達到了82.1%,60.8%的大學生通過學校運營平臺(官網官微、易班等)獲取資訊??梢?,這些以高校門戶網站、官博官微、視頻號等為代表的網絡媒體矩陣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面向師生提供了權威全面的信息服務,旗幟鮮明地開展意識形態教育。

但是,高校校園官方媒體內容供給,普遍存在未能切準學生思想動態、契合學生思想需求的問題,內容優化成為集中訴求。大部分校園官方媒體內容灌輸多、解釋少,沒有直擊問題、解疑釋惑,甚至繞開問題、規避難點。調查顯示,有58.6%的大學生表示當前校園網絡內容供給“理論性太強”,有55.3%的大學生認為存在“說教味過濃”的問題,35.5%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專題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內容上不夠貼近學生實際需求”。在回應學生問題困惑方面,能夠向學生提供咨詢服務的校園官方平臺占比不足三成。

(二)生生關系場域

生生關系場域是網絡主體之間彼此熟識,有著較為穩定的交往關系的網絡媒介場所,是大學生網絡交往行為及其所形成的網絡群體。調查顯示,70.29%的高校通過提醒學生、學生干部、黨員關注網絡社區輿論開展輿情引導。這種因學生之間的網絡社交行為形成的網絡社區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班集體、學生會、共青團組織以及各類學生社團(協會)組織的微信群、QQ群、易班機構群等為代表的學生正式網絡社區,是正式學生組織在網絡空間的延伸。[1]在面對此場域中的輿情時,主動參與話題討論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并不高,57.52%的學生選擇默默關注事件、不發表評論,26.27%的學生選擇在對整體事件了解之后,發表意見。另一種是基于相同的愛好、相似的生活經歷或短期內共同的學習工作目標而自發形成的學生非正式網絡社區,比如明星粉絲圈、網絡游戲群、出國深造群、畢業生就業群等。調查顯示,93.8%的高校都有學生自發組建的“表白墻”,它受到學生的普遍追捧。

但是,大學生所參與的正式網絡社區作為線下正式學生組織在網絡上的映射,社區成員均為實名且有教師或學生干部等的監督,以致群成員以被動接收信息為主,主動參與的意愿不強烈,參與度不高,甚至擔心影響現實關系而刻意抑制自我表達。訪談中有學生提到,“我在群里就是聽他們發布信息、安排工作,這種群等我們一畢業就會變成僵尸群”。與此相對的是,學生非正式網絡社區種類繁多、復雜易變、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管,成為大學生針對學校管理、校園生活等內容的“吐槽”集中地,在原帖帶出話題后,跟帖和轉發內容在問題描述、事件呈現等方面會“跑偏”。調查顯示,學生更多的是從企業和私人運營的平臺(如新浪、騰訊等)獲取網絡資訊(63.2%),只有16%的學生曾通過知乎、貼吧等網絡論壇和教師溝通。訪談中一些學生反映,部分非正式網絡社區由于主體責任缺失,疏于管理,出現了種種亂象,具有很強的輿情隱患。

(三)匿名關系場域

匿名關系場域是校園社交網絡空間中的公共廣場,也是輿情最為高發的復雜場域。在此場域中,高校往往通過開展網絡辟謠宣傳、傳播網絡正能量等方式開展網絡輿論引導工作。調查顯示,大學生多數能夠呈現出積極正面的思想行為特征,84.7%的大學生對學?!靶麄鞣e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弘揚正能量”表示滿意,85.1%的大學生對學?!凹訌娋W絡安全宣傳引導,倡導安全上網、綠色上網、健康上網”評價較高。同時,大學生在匿名場域也體現出一定的理性特征,在網絡互動(評論、轉發等)方面,絕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不會輕易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經常發表評論的“活躍分子”僅占5.44%。

但是,在匿名關系場域中,高校作為社會發展的風向標、最前沿,社會關注度高,其辦學治校過程中的點滴變化,都極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設題炒作,用偶發事件否定普遍成績。從近年來趨于增多的高校輿情事件來看——作為社交網絡的深度使用群體,個別學生有盲目參與的情況。調查顯示,63.9%的大學生從未學習過網絡意識形態相關知識;面對與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言論時,32.6%的大學生選擇沉默;當一些網絡大V、網絡意見領袖以及網絡自媒體在重大理論和社會熱點上時常拋出與主流意識形態不相符合的個人觀點,帶動網絡節奏時,38.6%的大學生表示會被影響認識和觀點,這些數據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二、高校網絡輿情治理問題分析

(一)師生關系場域凝聚力不足

面對媒介形態、內容產品、生產機制、話語方式等深刻變革的新情況、新形勢,高校校園官方媒體的工作方式方法較為陳舊,無法同學生產生同頻共振。調查顯示,在每日上網時長最多的3—6小時的學生群體中,關注校園官方媒體內容的時長僅有15到30分鐘。多數教師認為高校網絡工作隊伍急需提升網絡評論引導能力(63%)、網絡語言文字表達能力(54.10%),39.6%的大學生和47.7%的教師認為校園官方媒體缺少品牌化欄目與精品化內容,46.7%的學生認為學校網站存在“界面設計吸引力不足”的問題,20.6%的學生認為“校園網絡平臺建設技術滯后”,52%的教師認為開展工作的難點是“缺乏網絡運營的專業技術”??梢?,話語表達跟不上潮流、內容創作對不準興趣、技術形式抓不住眼球是導致在師生關系場域中高校校園官方媒體凝聚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生生關系場域覆蓋面不廣

由于存在較為緊密的人際聯系與共同語言,學生之間關系相對親密與感性,因此生生關系場域內網絡輿情的發生大多源于“求助帖”“訴苦帖”。大學生往往存在對事件的了解程度不夠、個人表達能力和分析水平不高等問題,導致出現不當言論,盡管網絡上看似風平浪靜,但相關內容通過截圖、轉發、轉述等形式悄然傳播,且在傳播過程中被“斷章取義”“添油加醋”,引發輿情。訪談中發現,一些在正式網絡社區沉默寡言的“中間群體”,在非正式網絡社區中卻是“活躍分子”。在抖音、B站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學生“網紅”,在正式網絡社區中卻鮮有發聲??梢?,學生正式網絡社區互動差、學生非正式網絡社區把握難、兩類社區壁壘分明是導致在生生關系場域中高校有效溝通對話觸及面不廣的主要原因。

(三)匿名關系場域抵達率不夠

在匿名關系場域,海量涌入視野的網絡信息在促進學生主體意識、個性人格、思維方式、精神境界等發展成熟的同時,其中夾雜的錯誤思潮持續干擾師生思想和價值判斷,不良亞文化抗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導向,衍生了網絡依賴、心理異化、價值扭曲乃至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等問題。調查顯示,41.6%的教師表示從未接受過網絡意識形態的相關培訓,僅有39.3%的學生認為學校對網絡輿情事件“回應及時,處置效果好”,僅有35.4%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梢?,師生網絡素養不足、輿情干預時機不對、應對輿情發聲不響是導致在匿名關系場域中高校正面引領教育的抵達率不夠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網絡輿情治理路徑

(一)做強校園官方媒體主流聲音

師生關系場域是高校的正面宣傳陣地,學生和社會對高校官方媒體關注度高,因而高校官方媒體發布的作品無論是語言、形式、時機等都需要反復斟酌。

在輿情潛伏期,高校要開展旗幟鮮明的網絡思政教育。校園官方媒體可通過開放評論、意見收集、投訴反饋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師生思想動態、傾聽師生聲音、開展正向引導,獲取高校師生以及社會公眾的認同與信任,協助樹立良好的高校形象。

在輿情爆發期,高校要開展基于信任度的網絡輿論引導。在充分調查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清晰全面地發布相關信息,客觀描述事件的來龍去脈,阻斷其他不懷好意的虛假論斷,防止錯誤信息進一步擴散,牢牢掌握輿論主動權。

在輿情衰退期,高校要面向師生學習、生活進行有效供給。緊密結合廣大師生的生活實際,積極回應師生所想、所惑、所盼,產出一系列“網絡名篇名作”,講出“青春味道”“時代味道”。靈活運用視頻、動漫、歌曲、H5、AI、VR等載體,用有“顏值”“言值”“研值”的內容、方式使主流意識形態的解釋力可親、可愛、可近。

(二)開展深入細致的溝通引導

在生生關系場域中,對于涉及校園學習、生活等問題的輿情,大多數學生的代入感較強,當現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線下問題被搬到了線上,就會以“滾雪球”方式推動輿情發展,在學生之間傳播“變味”,擴大輿論事件傳播范圍。因此,生生關系場域中的輿情治理關鍵在于網上網下相結合。

在輿情潛伏期,高校要建立“監管斬斷機制”。充分傾聽學生在此類社區中提出的問題、質疑,及時跟進、篩選、上報,并在專門負責的教職工指導下進行問題回應,推動問題解決,把矛盾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要引導打通不同社群之間的對話交流,使得各類信息渠道互相整合補充,避免圈層化給學生帶來的“偏聽偏信”。

在輿情爆發期,高校要規范“澄清緩釋機制”。輿情事件當事人(發布者)、相關人員、學生骨干、意見領袖等群體是輿情擴散的“關鍵人物”,高校要找到他們開展理性溝通與教育引導,做好矛盾化解與情緒疏導。通過這些有話語權的“關鍵少數”在社群中進行問題澄清、情緒安撫、呼喚理性,實時、透明公開事件處理進度并解釋原因,在平等的對話交流中贏得輿論主導權。

在輿情衰退期,高校要健全“自我教育機制”。面對面地幫助大學生澄清問題、解除困惑,在網上可以進行議題設置,調動引導更大范圍覆蓋的大學生參與理性探討,在各種觀點看法的交織碰撞中“激濁揚清”“撥云見日”,營造自我教育啟發的良好輿論氛圍。

(三)注重素養提升與風險防范

匿名關系場域是各類消息的聚集地和發酵池,消息來源真假難辨。應對匿名關系網絡社會交往情境所構建的治理體系和展現的治理能力,是體現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匿名關系場域中輿情治理的關鍵在于對師生訴求全方位的了解掌握和對師生認知日?;囊龑в绊?。

在輿情潛伏期,高校要建立“主體意識提升機制”。通過制度提升工作隊伍核心能力,日常要多維度對網絡法律、網絡安全、網絡道德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推廣,“潤物無聲”地加強師生網絡自律,提升師生在網絡空間的自主意識、民主意識、參與意識,有效影響匿名場域,牢牢把握輿論主導權。

在輿情爆發期,高校要明確“破圈入層對沖機制”??梢岳么髷祿杉到y完善輿情監控預警機制,分層分類精準解決矛盾,在輿情傳播關鍵時期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同時借助師生優質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相關網絡評論和信息,主動引領輿論趨勢。[2]

在輿情衰退期,高校要構建“輿情治理扭轉機制”。關注輿情事件引發的群體緊張情緒和個體心理變化,采取適當的減壓、疏導措施,避免造成群體極化和矛盾爆發。加強暢通正式的政治參與途徑,引導理性的政治參與行為,同時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或講座,引導大學生了解互聯網屬性,避免大學生網絡黑客、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等道德失范行為。

[基金項目:2021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陜西師范大學)課題“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1KT07);2022年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陜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構建研究”(課題編號:2022A171)]

參考文獻:

[1]張瑜.網絡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與正確導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4):121-129.

[2]趙雪.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輿情引導機制論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97-102.

(作者單位:藍璟,陜西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李萌,陜西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陜西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研究中心)

編校:王志昭

猜你喜歡
治理路徑輿情高校
怎樣提升鄉鎮政府治理能力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輿情
輿情
礦業城市生態環境治理的實踐路徑
高校校園網絡安全問題與治理研究
輿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