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2023-08-10 09:53張盡染
物流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改革探究課程教學背景

張盡染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這對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和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文章以《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為主題,分析了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及重要性,并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的課程思路、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中圖分類號:F250.4;G642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4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 the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mod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With the them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s and importance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discusses the curriculum ideas, contents and methods in the Internet Plus context.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inquiry into reform

0 ? ?引 ? ?言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互聯網+背景下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逐漸變得復雜化和多樣化。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的產業互聯網化和智能化也在不斷推動供應鏈和物流管理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革和創新《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因此,本文以《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課程教學改革為主題,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教學思路、內容和方法方面的創新和改進措施,以期培養高素質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人才,并為此提供參考。因此,本文從互聯網+時代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探究課程在思路、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性,從而完成了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1 ? ?互聯網+背景下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 ? ?授課方法單一

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對課程的需求和課程體驗的提升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是老師授課和學生聽課,存在教學渠道和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習課程的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了,傳統的面授課程只有一種教學渠道,即在教室里通過授課進行傳播。然而,現在學生不僅可以在線下的課堂在線觀看錄播課程,還可以通過網絡中的平臺、社交媒體等渠道來獲取學習資源了。因此,課程教學需要更加開放,以適應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渠道。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了。傳統的面授課程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即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然而,現在一些學生可能更喜歡在網上獨立學習,而另一些學生可能喜歡通過討論和交流來學習。因此,課程設計應該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模式、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中來,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驗。

1.2 ? ?師生實際互動程度不高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正在不斷被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教育方式所改變和重塑。在這個背景下,“互聯網+教育”已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實際上,目前很多教育機構在進行“互聯網+教育”時,教師與學生的實際互動程度并不高,甚至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課程的線上化使課程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室內,學生和老師可以在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條件下進行課程學習。但是,這也意味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實際互動程度越來越低。在課程線上化的環境下,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的,而這樣的互動往往無法取代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也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老師也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

其次,對于課程的線上化,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事實上很多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沒有學習計劃,沒有學習清單,也沒有學習反思和總結。他們只是被動地接收課程內容,無法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

最后,在線上課程學習的環境下,學生往往缺少課堂教學的壓力,自覺性和學習熱情也相對較低。同時,線上課程學習的過程也更加孤獨和沉寂,社交互動的機會更少了。

總體來看,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課程教學的輕松和自由化使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受到了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提高,老師也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

1.3 ? ?教學環節中實踐環節占比少

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是教學環節中的實踐環節占比較少。傳統的面授課程中,很少設置實驗或者實踐環節,導致學生只是在教室里聽老師授課,而沒有機會去實際操作,無法切身體驗實際的物流管理過程。

事實上,實踐環節是非常關鍵的課程環節之一,它可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提升課程的實效性和學生的能力。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的實踐環節。例如,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共同完成一個物流方案的設計和實施,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了解物流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尋找解決方案。同時,實踐環節的開展也需要充分考慮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輔助完成實踐操作。

1.4 ? ?教學資源直接利用率低

在互聯網+背景下,課程教學面臨很多挑戰和機遇。盡管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源,但目前在教學資源利用率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對教師而言,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往往過于傳統,缺少創新性和靈活性。教師可能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比如,開設線上課程、網絡研討會、在線答疑等,進一步拓寬教學思路和方法。此外,許多教師缺少相關技能,例如如何制作網絡教學資源、如何運用在線互動工具等,這都限制了互聯網資源的利用率。

其次,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也是影響教學資源利用率的因素之一。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很容易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在線交流,但是很多學生仍然把課堂視為傳統教學的延續,對于創新和變革持保守態度,甚至出現課堂不參與、在線自學效果不佳的情況。

最后,教育機構和政策也對教學資源利用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互聯網+提出了開放教育、跨學科教學等新理念,但是在一些地區,教育機構和政策仍然受到了傳統思維的局限,對于互聯網資源的應用持觀望態度,缺乏綜合性支持和引導。

2 ? ?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教學設計

2.1 ? ?課程改革思路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變革。因此,《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教學也需要隨之調整和改革,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

2.1.1 ? ?教學目標

在互聯網+時代,供應鏈與物流不僅是管理問題,更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新的管理方式需要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到如下知識和技能:

熟悉供應鏈與物流相關的新概念和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供應鏈與物流各環節進行優化的方法和實踐方式;了解一些實際的案例和經驗,以思考如何應對供應鏈和物流領域的各種挑戰。

2.1.2 ? ?教學內容與方法

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風險管理等,涵蓋供應鏈與物流領域的各個環節。在教學方法上,除了傳授理論基礎外,還應該注重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實踐操作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相關知識。

2.1.3 ? ?教學體系與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互聯網+背景下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教學,建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體系,包括教材、教學方法、案例資源建設等。同時,與行業協會、企業合作,引入行業專家授課,推進師資隊伍建設,重視學生的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

2.1.4 ? ?實踐教學的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包括參觀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實際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以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2 ? ?課程設計方案

課程設計方案內容概述見表1。

2.3 ? ?課程內容安排

2.3.1 ? ?教學目標

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夠掌握如下能力:

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準確理解其與物流管理的區別、關聯與銜接;掌握構建和規劃供應鏈的技能和方法,以實現供應鏈的協調和協同;了解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流程與主要任務,以最大化地利用和管理資源,并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合理利用供應商、客戶、合作伙伴乃至競爭對手之間的資源和聯系,以優化供應鏈環節,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等;熟悉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具備協調完善的操作能力;了解跨境電商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實踐操作,掌握規劃和管理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物流流程以及跨境物流技術解決方案等技能。

2.3.2 ? ?具體內容安排

2.3.2.1 ? ?供應鏈管理概述

講解供應鏈的入門理論,包括什么是供應鏈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的區別,傳統和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區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及其關聯關系等[1]。

2.3.2.2 ? ?供應鏈規劃與設計

讓學生了解如何根據企業戰略構建的供應鏈,以及如何安排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包括銷售計劃、采購計劃、生產計劃等。

2.3.2.3 ? ?供應鏈過程管理

涉及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具體運作流程,包括交貨、發貨、退換貨等,學生需要了解如何協調各個環節的關系,加強對供應鏈流程的掌握與管理。

2.3.2.4 ? ?供應鏈網絡管理

讓學生了解如何在供應鏈網絡中合理利用供應商、客戶、合作伙伴、甚至競爭對手之間的聯系和資源,達到優化供應鏈環節和提高服務質量、管理效率的目的。

2.3.2.5 ? ?物流管理

涉及資料包裝、儲存、運輸、配送等與供應鏈相關的物流管理,其中著重解釋倉儲管理、物流儲存、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可結合實例深入講解。

2.3.2.6 ? ?跨境電商物流管理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主要講解跨境電商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實踐操作,包括國際物流規劃、跨境物流流程、跨境物流技術解決方案等[2]。

2.3.3 ? ?教學方法

配合白板教學,輔助PPT講解;結合實際案例與數據圖像進行課堂教學和案例分析;多媒體演示與互動式課堂教學策略的應用,會使課堂互動更加生動活潑。

3 ? ?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具體實施

3.1 ? ?線上知識傳遞與鞏固

3.1.1 ? ?網絡課程制作

網絡課程制作是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制作網絡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和消化課程內容,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實踐能力。網絡課程制作需要著重考慮三個方面的要素:內容、形式和技術。首先,課程內容要緊貼實踐,貼近市場,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性。其次,形式多樣化,要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錄像講解、PPT展示、網上答疑等多種方式。最后,技術運用主要體現在視頻制作技術和在線教學技術上,可借助多媒體教室、網課平臺等技術手段,提升課程的視聽和交互效果。在線學習模式比傳統的面授模式更加開放和自由,既靈活又便捷,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而且,在線學習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強學生的協作與分析能力。

3.1.2 ? ?網絡資源整合

網絡資源無疑是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因此,我們將整合網絡資源并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特別是注重深入挖掘線上學習教育平臺的潛力。我們會提供大量訂單管理方面的案例供學生學習,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實際應用。此外,我們將結合具體數據和圖表,讓學生了解供應鏈運作對整個企業生產和銷售的重要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認識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對企業間寫作范疇的理解。這將有助于學生認識和理解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3]。

3.1.3 ? ?在線測試

我們通過在線測試鞏固課程,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并且檢測掌握情況。在線測試的題目形式多樣,涵蓋綜合、填空、問答等方式,測試范圍覆蓋了整個課程內容,同時考慮到實際的生產情況,測試內容著重關注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實踐性,從而鼓勵學生運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以更好地滿足現代商業和生產的需求。

3.1.4 ? ?作業和論文

在每次授課結束后,我們會布置作業,以檢測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我們還會發布有關于課程的論文指導,提供資料和技巧支持,以幫助學生深入探究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各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將結合校企實踐,進一步明確企業的供應鏈運作流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企業的生產流程中。從業務邏輯入手,從企業的角度思考供應鏈管理的問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不斷增加自身價值[4]。

3.2 ? ?線下知識內化

首先,線下知識內化強調的是實踐和互動。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以講解為主,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聽課和做題中度過的,缺少與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也缺少實際操作和實踐體驗。然而,線下知識內化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實踐性。特別是在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方向的課程中,我們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和團隊合作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實際過程。

其次,線下知識內化更加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互聯網時代,僅僅擁有專業知識已不足以支撐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了。只有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因此,在改革實踐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領導能力等[5]。

最后,線下知識內化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只能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授課,難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調整。然而,線下知識內化的教學,由于更加注重實踐和互動,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規模的供應鏈和物流實操體驗,以更好地讓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內化和理解。

4 ? ?結 ? ?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教學改革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未來,我們可以預見更多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將采用網絡教學的方式進行,運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高校也將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傊?,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教學改革的推進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共同努力。希望未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教育領域不斷創新,探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教學模式,為實現共同發展注入新的能量。

參考文獻:

[1] 黃花葉,張煜,王長瓊,等.“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物流技術,2021,40(9):125-130.

[2] 李慧慧,陳凱.高職《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高新區,2018(9):68.

[3] 王雷.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6):196-197.

[4] 貢文偉,施國洪.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3):135-136,142.

[5] 陳勇,于斌,劉伯超.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評價體系設計[J].中國商論,2021(6):180-181.

猜你喜歡
改革探究課程教學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互聯網+時代下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究
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現存問題及改革探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