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校園景觀空間提升設計研究

2023-08-10 14:02徐放王瑜晗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大學校園

徐放 王瑜晗

摘要:大學是開展高等教育的場所,其校園景觀是影響學校聲譽的一個因素。近年來,隨著學生精神活動的日益豐富,校園改造問題逐漸受到關注。如何使校園空間更加適應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需要,使其充分體現自身價值,已成為校園景觀規劃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美好的校園環境能與大學教育相互補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當代校園景觀設計應與時俱進,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在功能全面、設施便捷的基礎上引入新興技術,兼顧觀賞價值。文章通過文獻查閱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山東建筑大學為例,從校園的破壞性景觀入手對校園景觀進行全面調研,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生活方式,在破壞性景觀中提煉出路面破壞、設施破壞與植被破壞這三個常見問題,并提出景觀提升建議。針對校園的景觀空間提升,分析中西方校園景觀的差異,總結國外校園景觀可借鑒之處,結合校園空間利用現狀,將“以人為本”作為設計原則,從學生視角出發對校園空間利用提升提出優化道路系統并完善校園功能區、豐富自然景觀并賦予校園文化、增加交流空間并注重互動體驗、完善配套設施并定期檢查維護的大學校園景觀提升策略。

關鍵詞:大學校園;破壞性景觀;景觀提升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高校建立了國際化的新校區,校園基礎設施較之前更加完善,校園景觀也趨向多樣化發展。高校的教學方式與大學生的行為方式都在發生動態變化,這都影響著校園景觀的變遷。山東建筑大學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東部,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全年日照充分,呈現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學校的新校區于2004年正式建成啟用,經多年使用,校園內出現多處人為造成的破壞性景觀,校園空間劃分不合理的弊端也逐漸顯現。本文以山東建筑大學為例,針對現代大學校園景觀的常見問題提出提升設計策略。

1 校園破壞性景觀及提升建議

1.1 校園現存的破壞性景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校園的破壞性景觀多體現在路面破壞、景觀設施破壞及植被破壞這三方面。在設計校園景觀之初,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使用需求與景觀的動態變化,道路系統具有快速通達的功能,選擇易于養護的植物,兼顧美觀性。

路面破壞是山東建筑大學校園景觀中最顯著的問題。首先,校園路面多處呈現瓷磚碎裂、缺失等現象(見圖1)。主要集中在宿舍樓通向食堂方向,此區域平時人流量較大,往來人數眾多,是很多學生每天的必經之路。當路面承載壓力較大時,瓷磚會有斷裂風險,沒有及時修補就會造成破碎瓷磚的丟失,道路破損面積不斷加大。其次,在校園景觀湖附近的鵝卵石路面上,鵝卵石大量缺失,暴露出底下的泥土(見圖2)。泥土相比水泥易松動,選用的鵝卵石類材料置于泥土中,時間一久便容易脫落,行人走路姿勢的不當也會導致鵝卵石脫落丟失的問題。除此之外,校園內還出現了多處“土路”(見圖3),由于路線設計不合理,因此學生在上課途中會自發選擇距離較近的路面通行,導致植物被踩踏,最終只留下光裸的地面,破壞了原本的植物空間,且路面有逐漸加寬的趨勢,十分影響美觀。

校園內的景觀設施損壞和缺失也是普遍現象,最常見的是校園內的垃圾桶損壞(見圖4)。如存在材質選擇不當導致桶身生銹,或垃圾沒有得到及時清理,從而污染周邊環境等問題,導致校園內的垃圾桶利用率降低。校園內裝飾性景觀小品也存在諸多問題,如在選擇圍欄樣式時沒有考慮到植物后期的生長狀況,植物長出邊界,根系將其頂起,影響美觀。有的圍欄則因空間設計不合理或沖撞事故被人為破壞(見圖5)。具有裝飾作用的雕刻作品裸露在空氣中,被放置于地上,且沒有相關的防水保護措施,導致有些畫面與字體模糊不清。此外,夜晚校園的照明系統不夠完善,路燈有缺失和損壞現象,不僅影響夜晚景觀效果,而且存在安全隱患。

植被破壞現象多集中于校園的休憩空間,如景觀湖周圍的喬木與硬質駁岸存在沖突,隨著喬木的生長,根系過大,駁岸被破壞,影響整體景觀的美觀度(見圖6);湖中的水生植物沒有得到及時清理,生長雜亂無章;樹林中植物配置參差不齊,垃圾亂丟的現象時有發生;等等。校園的休憩空間多采用植物圍合為學生提供靜謐的氛圍,其植物種類較多且種植密度大,所需的后期養護成本也較高,養護力度不夠是造成植被破壞嚴重的主要原因。

1.2 校園破壞性景觀改造提升建議

要提升校園道路系統,首先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確保宿舍與食堂、教室之間的通達性,為學生提供最便捷的道路,滿足學生日常通行所需。在路面材質方面,應選擇不易斷裂的結實材料,減少后期養護支出;路邊植物配置外側選用灌木,根系較大的植物應注意與路面的距離,避免出現植物根系突破路面的情況;要加強路面監管,對于被破壞的路面要及時修補,以免破壞程度不斷加深。

對于景觀設施的優化,應該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校園景觀設施數量多且分布較為分散,應定期對其進行核查,同時完善校園內的照明系統,避免存在安全隱患。對于雕塑、壁畫等文化景觀小品,應加強保護,借鑒室外文物保護方法,在外表涂抹加固材料等加以保護,盡量降低光照、風雨等對其產生的影響。

優化植物景觀主要體現在植物的后期養護上,要定期修剪植物,營造高低錯落有致的層次。在駁岸改造設計中采用自然式駁岸,有利于植物生長兼具美觀效果和生態效益,緩坡入水,保護岸邊植物,合理選擇喜濕類植物,并適當采用置石減少水流對土壤的侵蝕。沿岸種植蘆葦等挺水植物,可以配合種植荷花,突出濟南的地域文化。對水生植物的養護,應定期修剪枯萎植物,并清除雜草,保證充足的光照,滿足植物水深要求,及時清理水面垃圾,定期凈化水質。

2 校園空間分析

蓋恩斯在其著作《作為藝術品的校園》中認為,構成令人記憶深刻的校園景觀要素不是那些巨大獨立的建筑物,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空間。校園內人群占比最大的是學生,因此營造校園空間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對校園環境的心理需求,這具體反映在學生對校園公共空間的使用上。學生在校園內的行為表現呈現如下特點:規律性與多樣性的生活以及學習方式的多樣性[1]。學生在校園內主要有學習、生活、休閑、體育等活動,與這四項活動相關的景觀營造,必須以滿足和方便學生的需求為前提?,F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校園景觀也要順應時代發展,適應學生生活與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2.1 中西方校園空間的特征

受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西方國家的校園空間營造思想與我國差異較大,這也體現在校園景觀設計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的景觀模式真正做到了校園建筑與城市景觀相融合,校園內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固定大門,教學建筑采用庭院式圍合形成獨立空間。這種校園景觀模式將開放空間與私密空間處理得十分恰當,既使學校氛圍能融入城市之中,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的學習活動空間。法國的巴黎大學城則注重開放性與共享性,大學城與城市公園連接,整個大學沒有圍墻和校門,大學與城市、街道相互融合組成了互為補充和交叉互補的空間,校園與公共綠地相連,沒有明確的界限,學生可以在其中學習與休憩,游人也可進入校園感受文化氛圍。整個大學城的空間營造遵循開放共享的理念,深刻體現了西方的思想與文化。德國大學校園大多面向社會開放,選址于自然環境優美、人文環境良好的城市,并追求大學校園景觀與所在的城市特色、建筑氛圍與環境景觀之間的和諧統一,大學資源與城市共享,同時作為旅游資源[2]??傮w來看,西方的校園景觀秉持平等開放的理念,注重開放性以及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同時,在開放的景觀中,更注重人的感受,以人為中心,滿足人對私密性的需求。

中國的校園景觀營造受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影響,善用景觀軸線,有的校園核心區直接為綠軸,周圍道路系統呈放射狀分布,聯系校園外圍空間結構,形成眾星拱月的布局形式。景觀營造方面追求小巧精致、含蓄內斂,注重視線關系。相較于西方校園景觀來說,校園較為封閉,不能與城市環境較好地融合,缺少與周邊環境的互動與聯系。

西方校園空間的營造對我國校園景觀設計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蓪㈤_放式設計理念融入校園景觀設計中,加強校園與城市的聯系,融入城市文化,營造地域性景觀,使其具有地域特色;校園內注重私密性空間的營造,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創造合理舒適的空間,處理好開放與私密空間的關系;景觀營造模仿自然,注重生態設計,避免為求精致而導致浪費,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2 山東建筑大學的空間營造問題

2.2.1 空間利用率低

山東建筑大學校園內部分景觀空間存在利用率低的問題。校園內的草坪面積較大,因養護不當觀賞效果差,且景觀層次不夠豐富,難以吸引學生停留,缺乏觀賞價值;校園南部的多個圓形小廣場也面臨著相同的處境,因位置不合理與景觀效果較差,缺乏私密性,不適宜作為學習交流的場所,因此少有學生到此活動。

2.2.2 休憩空間設計不合理

學校有多處休閑小廣場,但位置多位于學生上下課的途中,往來人流量較大,卻難以停留。廣場上的休息座椅擺放位置不適宜,座椅位置面朝校園主干路,空間缺乏私密性,不能作為學生駐留的場所。校園內多數休憩空間基礎設施不完善,沒有路燈指引的空間到夜晚便無法利用,場地周圍的植物種植稀疏且種類少,景觀效果較差。場地的基礎設施僅有座椅,缺少造型獨特的景觀小品,垃圾桶等公共衛生設施也未配備。這都降低了休閑空間的使用頻率。

2.2.3 功能空間設計單一

校園內教學與學習空間主要為學校的教學樓及樓前的公共空間,樓前空間都是硬質廣場,起著承接往來人群的作用,學生不會選擇下課在此停留交流學習。生活空間只有宿舍與食堂,校醫室距離生活空間較遠,學生去看病難以快速到達。供電動車充電的區域坡度較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使用需求,給學生的生活造成了困擾。生活空間與教學空間距離略遠,不能快速通達。

2.2.4 景觀效果有待改進提升

校園內植物種類繁多,但景觀效果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后期養護缺失及植物群落種類單一。景觀小品多為獨立的名人雕塑,缺少配景與景觀燈為其營造氛圍,難以體現景觀小品的觀賞價值。另外,園林建筑應用較少,且造型普通,缺少變化。校園導覽系統不夠完善,路標簡易且數量少。

2.3 校園空間利用優化策略

2.3.1 優化道路系統,完善校園功能區

大學校園的功能區主要包括教學辦公區、學生生活區及休閑娛樂區,而人步行可接受的最適宜距離為5分鐘路程,即400~500 m[3]。與分區相關的功能性建筑應合理分布,以學生能步行到達為宜,在學生生活區與教學辦公區之間的道路應首先滿足便捷通達的要求,確保學生能以最快速度到達教學樓。

2.3.2 豐富自然景觀,賦予校園文化

教育場所中的自然景觀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有正向作用,可以提升學生交流的積極性,緩解學習產生的壓力[4]。應合理規劃觀賞型、科普型、文化型、環保型與保健型植物群落的位置,增加植物群落的層次,使用多元的配置方式,營造自然式的園林景觀??山梃b西方的校園設計理念,將校園文化與城市意象融入景觀中,通過景觀小品、宣傳標語等方式呈現,與具有地域文化象征意義的植物景觀結合,提升校園景觀的文化價值。

2.3.3 增加交流空間,注重互動體驗

營造校園交流空間應注重私密性,在場地的外圍采用植物圍合或設置障景與道路相隔,使來往行人與場地的人互不干擾。營造教學空間可以參考西方的合院形式,在建筑周圍放置小型游園,用觀賞型植物加以圍合,并搭配景觀小品,展現每個學院獨有的特色。在場地增加互動性景觀,融入新興元素與高新技術,活躍學校氛圍,將教育與科 普功能融入景觀中。

2.3.4 完善配套設施,定期檢查維護

在現有的照明系統中增加景觀湖周圍照明燈光,修補已經損壞的照明路燈,減少安全隱患。結合校園的空間環境,可在植物組團和景觀小品中適當融入人性化的藝術化照明設施,豐富景觀體驗。對于校園內的植物、景觀小品及配套設施,要定期檢查維護,發現損壞缺失的項目要及時修補,可利用互聯網實時監測。

3 結語

大學校園建成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諸多破壞性景觀,這多是與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認知不夠完整以及學生的校園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有關。大學生具有可塑性強、生活規律、學習主動、活動多樣的特點,大學校園的規劃設計應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創造空間,創造多樣性的交流空間與信息化的場所。

校園建成投入使用后,要從主觀上加強教育與宣傳,從源頭避免學生對景觀的破壞,客觀上要加大對景觀的監控力度,完善學校的監督體制機制,出現問題后要及時修復。同時,要貫徹落實節能環保、廢物利用、生態保護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大學校園真正成為生活舒適、環境優美的場所。

參考文獻:

[1] 呂斌.大學校園空間持續成長的原理及規劃方法[J].城市規劃,2002,26(5):50-53.

[2] ??←?中西方大學校園景觀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3.

[3] 王嘉禾,李曉雯.基于環境行為學的大學校園道路空間研究[J].居舍,2022(30):160-163.

[4] 張幸,陳梓.校園景觀設計中構建心理健康體系的初探:以南湖學院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為例[J].浙江園林,2022(4):71-74.

作者簡介:徐放(1990—),男,山東泰安人,博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國家公園、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王瑜晗(1999—),女,山東東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猜你喜歡
大學校園
新媒體語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創新路徑研究
淺析大學校園熱微環境
緊湊型大學校園人居環境規劃策略
微信的大學校園文化傳播價值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校園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防范措施
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意識形態理論視角的大學校園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