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疾病控制率、局部有效率研究

2023-08-10 12:56郭鵬偉趙紅梅王毅鄭波崔海濤
河北醫藥 2023年13期
關鍵詞:貝伐毒副單抗

郭鵬偉 趙紅梅 王毅 鄭波 崔海濤

結直腸癌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由于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臨床治療以放化療為主[1]??ㄅ嗨麨I、奧沙利鉑是臨床治療結直腸癌常用的化療藥物,雖然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浸潤,但整體療效欠佳,且患者遠期生存率較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貝伐單抗可有效拮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受體,可促進腫瘤病灶萎縮,延長生存期,提高遠期存活率[3,4]。近年來,臨床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癌細胞的浸潤、轉移等聯系密切[5,6]?;诖?為探究靶向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疾病控制率(DCR)、局部有效率(ORR),本文通過便利抽樣法回顧性研究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便利抽樣法回顧性研究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100例,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5.12±3.04)歲,TNM分期:Ⅲa期39例,Ⅲb期11例;疾病類型:結腸癌25例,直腸癌25例;病灶直徑2.6~5.1 cm,平均(3.92±0.54)cm;體重指數(BMI)23~30 kg/m2,平均(26.55±1.34)kg/m2。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54~75歲,平均年齡(65.19±3.01)歲,TNM分期:Ⅲa期36例,Ⅲb期14例;疾病類型:結腸癌29例,直腸癌21例;病灶直徑2.9~5.0 cm,平均(3.89±0.51)cm;BMI 24~30 kg/m2,平均(26.59±1.31)kg/m2。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均滿足《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7]中對“結直腸癌”診斷標準;②TNM分期≥Ⅲ期;③神志清楚,可配合醫生完成本研究。④預計生存期>3個月;⑤Karnofsky(KPS)評分≥60分。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機制障礙、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者;②合并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③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④合并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者;⑤腎、肝功能不健全者;⑥入組前存在手術等治療史者;⑦合并狂躁癥等精神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1)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化療:第1天,給予1 000 mg/m2卡培他濱(羅氏制藥公司),口服;給予130 mg/m2奧沙利鉑(江蘇奧賽康藥業,規格:5 mg/支),溶于1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4 d為1周期,共治療6周期。(2)觀察組在XELOX方案基礎上給予貝伐單抗(齊魯制藥,規格:100 mg∶4 ml)靶向治療:常規化療方案同對照組,另給予5 mg/kg貝伐單抗,溶于1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4 d為1周期,共治療6周期。

1.4 觀察指標 (1)DCR、ORR評價標準:完全緩解(CR)標準:病灶徹底消失,且≥4周。部分緩解(PR)標準:病灶縮小≥50%,且≥4周。疾病穩定(SD)標準:病灶縮小25%~50%,未發現新生的腫瘤病灶。疾病進展(PD)標準:病灶增大或者縮小<25%,甚至出現新的腫瘤病灶。(CR+PR+SD)/50×100%=DCR。(CR+PR)/50×100%=ORR[8,9]。(2)血清EGFR、VEGF、sICAM-1:抽取受檢者5 ml靜脈血置于抗凝管中,離心10 min,1 500 r/min離心速率,8 cm離心半徑,將上層清液分離后置于-72℃環境,ELISA法檢測,試劑盒均由上海聯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遵實驗室、試劑要求。(3)毒副反應總發生率:統計肝功能損害、蛋白尿、消化道反應、白細胞減少、血細胞減少總發生率。(4) 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隨訪2年,統計1年、2年生存率,期間無脫落病例。

2 結果

2.1 2組患者DCR、ORR比較 觀察組DCR(88.00%)、ORR(74.00%)均高于對照組(64.00%、3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DCR、ORR比較 n=50,例(%)

2.2 2組患者血清EGFR、VEGF、sICAM-1比較 2組治療前血清EGFR、VEGF、sICAM-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EGFR、VEGF、sICAM-1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EGFR、VEGF、sICAM-1比較

2.3 2組患者治療毒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毒副反應總發生率(10.00%)與對照組(14.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毒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 n=50,例(%)

2.4 2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1年生存率(94.00%)、2年生存率(88.00%)均高于對照組(78.00%、64.00%)(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較 n=50,例(%)

3 討論

長期吸煙、家族遺傳、低纖維飲食等均為誘發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10]。結直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僅次于胃癌、肺癌,結直腸癌早期診斷難度較大,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確診時,腫瘤病灶已經發生了血行、淋巴結轉移,遠期生存率較低,預后較差[11,1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結腸癌患者中將近15%的患者發生了遠處轉移[13]。多數晚期結腸癌患者分化程度較低、臨床分期較晚,已不適合手術治療,因此綜合保守治療仍舊是晚期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臨床有研究表明:單純XELOX方案在結直腸癌治療中ORR及遠期生存率較低,整體療效欠佳[14]。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DCR(88.00%)、ORR(74.00%)、1年生存率(94.00%)、2年生存率(88.00%)均高于對照組(64.00%、34.00%、78.00%、64.00%)。分析如下:貝伐單抗是第一種VEGF-A靶向抑制劑,與VEGF親和力較好,貝伐單抗拮抗VEGF的宏觀表現是:減少腫瘤血容量、灌注以及循環內皮細胞數量,降低間質液體壓力、微血管密度[15]。貝伐單抗靶向治療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離,將血管生長以及腫瘤生長所需要的氧氣、血液、營養供給等阻斷,從而達到阻礙新生血管生成、限制腫瘤生長、防止癌細胞轉移、浸潤的目的[16,17]。通過貝伐單抗靶向治療的患者,遠期生存率較高,究其原因,可能與貝伐單抗靶向治療可促進腫瘤細胞萎縮有關。

隨著免疫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有學者提出將EGFR等生物標志物用于結直腸癌病情診斷、療效評估中[18]。EGFR主要存在于細胞膜上,血清EGFR水平增高,會加快癌細胞侵襲、浸潤速度,降低體內DNA修復能力[19]。血清EGFR過度表達是患者生存期縮短、預后較差的標志之一[20]。VEGF在肝癌、胃癌等惡性腫瘤中均呈高表達,正常情況下VEGF與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間是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血清VEGF水平通過旁分泌、自身分泌誘發腫瘤、促進腫瘤生長,血清VEGF水平與疾病進展程度呈正相關性[21]。sICAM-1可促進滑膜部位白細胞聚集,誘發級聯炎性反應,促進腫瘤新生血管生成[22]。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血清EGFR、VEGF、sICAM-1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如下:貝伐單抗靶向治療通過改變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管密度,增強腫瘤病灶對于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增加癌細胞對于化療藥物的攝取量,加快癌細胞血管退化的速度,進而抑制血清EGFR、VEGF、sICAM-1釋放[23]。本研究顯示,毒副反應總發生率觀察組(10.00%)與對照組(14.00%)比較(P>0.05)。貝伐單抗與細胞化療藥物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毒副作用較輕,治療期間僅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蛋白尿等不良反應,安全性相對較高,并且貝伐單抗靶向治療合用其他化療藥物,也不會增加毒副反應,即便是出現了毒副反應,也多為輕度或中度,通過減少藥物劑量或停藥后即可緩解、控制。

綜上所述,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采納貝伐單抗靶向治療,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下調血清VEGF等指標水平,提高遠期生存期,并且治療期間患者發生的毒副反應較少,安全性相對較高,值得借鑒、參考。

猜你喜歡
貝伐毒副單抗
FOLFOXIRI聯合貝伐單抗±阿替利珠單抗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司庫奇尤單抗注射液
FOLFIRI 方案對晚期結直腸癌近期療效和毒副反應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濱分別聯合順鉑治療晚期肺腺癌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情況探討
貝伐單抗心臟毒性研究進展
使用抗CD41單抗制備ITP小鼠的研究
貝伐單抗治療顱內腫瘤的臨床應用進展
參芪扶正注射液在預防化療毒副反應中的作用分析
西妥昔單抗聯合NP方案治療晚期NSCLC的療效觀察
接受標準方案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聯合貝伐單抗、單獨使用貝伐單抗或不再繼續治療的Ⅲ期非劣性試驗(AIO KRK 02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