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綠色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

2023-08-11 13:57許遠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18期
關鍵詞:綠色經濟

摘 要 綠色經濟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綠色經濟的重組和綠色產業的發展催生了一系列綠色職業,產生了數量龐大的綠色技能需求。為適應我國綠色經濟的崛起、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社會職業分工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重新標定了綠色職業。下一步,在可持續發展教育和綠色技能開發的思潮推動下,應將綠色技能開發融入到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并付諸實踐,開發通用綠色技能框架體系、推進職業標準綠色化轉型、分類施策開展綠色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專業教學標準綠色化轉型,調整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師資培養方案,促使高效、節能、低污染、循環可利用等發展理念全面得到貫徹,讓“綠色技能”成為新時代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

關鍵詞 綠色經濟;綠色職業;綠色技能;高質量就業;體面勞動;職業教育與培訓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18-0007-09

作者簡介

許遠(1973- ),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編審,《中國培訓》執行編委,研究方向:技工教育,職業教育教材編輯,職業教育期刊出版(北京,100101)

基金項目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2年度部級科技項目“職業與專業對應指引編制技術與方法研究”(KS2022-29),主持人:許遠

一、綠色經濟和綠色職業的產生

(一)綠色經濟的崛起

1989 年,英國經濟學家大衛·皮爾斯在《綠色經濟的藍圖》一書中提出了綠色經濟的概念,認為綠色經濟是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市場為導向、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為目的的新經濟形態,是產業經濟適應人類環境保護與健康需要而產生的一種經濟社會發展形式。

自此,綠色經濟進入大眾視野,并在近幾十年來逐漸成為許多國家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其內涵愈發豐富、外延日益廣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其定義為:“可帶來人類福利和社會公平的改善,能顯著降低環境風險與生態短缺的經濟?!眹H勞工組織(2019年)的描述是“構建綠色經濟,就是重構企業和基礎設施,以實現自然、人力和經濟資本投資的更高效回報,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取用更少的自然資源,減少浪費,縮小社會差距的過程”。美國勞工部將綠色經濟界定為“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循環利用材料資源,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

總體來說,綠色經濟具有降低碳排放及污染、增強能源和資源效率、保護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防止破壞生物多樣性等特征,體現出環境與資源的價值及利用自然資源的公平性,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性,引導產業結構優勝劣汰、動態發展。其外延包含環境友好型經濟、資源節約型經濟、循環利用型經濟的價值取向和特征,是兼具低碳、資源高效和社會包容的經濟形態。

我國學者指出,“綠色經濟是符合自然生態規律,同時產生經濟和環境效益的人類活動”[1]。其活動分為兩部分:一是對原有經濟進行綠色化或生態化改造[2],包括開發新生產工藝、替代(或降低)使用有毒有害物質、高效和循環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產量并做凈化處理等;二是發展有助于改善環境或對環境影響小的產業,包括生態農業、植樹造林、有機食品、清潔能源、可再生資源、生態旅游、服務業、高新科技等。

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得益于發展理念的引導、環保意識的覺醒、科技創新的驅動、市場需求的刺激。在綠色發展理念影響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追求安全、節約、無害成為選用衣食住行用品的主要標準。在綠色消費需求對產業的投射作用下,綠色原材料、綠色裝備成為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主要選擇。綠色環保的生產要素和消費品市場日漸成熟、需求強勁,反過來進一步刺激資本投入,為綠色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和發展動力。

(二)綠色經濟的概念和范疇

1. 概念演進

綠色經濟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先后經歷了“環境主義”“生態經濟二元融合”和“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發展”三個階段[3]。

環境主義階段:認為生態系統是經濟系統的外生變量,并不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僅強調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重視生態環保,此時的綠色經濟僅僅是對傳統經濟的補救。

生態經濟二元融合階段:強調將生態發展目標與經濟系統目標相結合,使經濟發展與環保目標相統一。

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發展階段:注重生態、經濟、社會三者的協調統一,強調提高人類福祉和社會公平,同時顯著降低環境風險和生態稀缺的經濟,突出低碳、資源高效和社會包容的特點。

2011 年,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邁向綠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各種途徑》報告提出:綠色經濟要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保持一致,確保政策和投資向降低環境危害及稀缺性的宗旨靠攏,并兼顧改善貧困和社會不公。報告指明經濟發展要與社會和生態系統發展目標協調統一。

2019年,國際勞工組織提出,“構建綠色經濟就是重構企業和基礎設施,以實現自然、人力和經濟資本投資的更高效回報,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使用更少的自然資源,減少浪費,縮小社會差距的過程”。

2.范疇界定

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人們重新認識人類與自然關系,有關生態、環境、資源與經濟的綜合性理論與應用研究證實了生態、資源與環?;顒泳哂兄匾洕腿宋膬r值,先后誕生并發展出生態經濟(ecological economy)、循環經濟 (cyclic economy)、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和低碳經濟 (low carbon economy)等理論體系和實踐內容。綠色經濟應包含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等內容,是上述經濟形態的綜合表現,更體現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理念。

生態經濟是對生態系統(草原、森林、海洋、濕地、沙漠等)的恢復、利用與發展。循環經濟是通過遵循生態經濟機制減少材料消費,以低消費、低排放、高效率、資源回收利用等為特點的經濟模式和系統整合,旨在降低環境污染。低碳經濟是改變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模式。

2009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全球綠色新政政策概要》,提出綠色經濟行業的三個標準:一是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就業有重要影響;二是在降低碳依賴程度或緩解生態稀缺性方面的環境效益較顯著;三是那些材料使用效率和廢物管理收益慢,但長遠來看有利于綠色發展的產業是綠色經濟行業的重要領域。據此,該組織將節能建筑、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交通、淡水、生態基礎設施、可持續農業和其他綠色經濟(如能源效率等)這7大行業列為綠色經濟行業。

我國綠色產業劃分在參照國際分類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制定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版)》(以下簡稱《目錄》),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六個方面?!赌夸洝访鞔_了我國綠色經濟產業的邊界,對于指導和規范綠色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秶摇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也強調要壯大上述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六個產業,且《綱要》與《目錄》中關于綠色產業的六大類劃分完全一致。

(三)綠色產業催生綠色職業

綠色產業中的綠色經濟活動是綠色職業存在的基礎。通過對我國綠色產業分類進行分析,將各綠色產業所創造和催生的綠色職業進行梳理,共計有211個子類產業,134個職業,見表1。

二、綠色職業與職業綠色化

(一)綠色職業

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綠色職業:在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實現體面勞動》中首次提出了“綠色職業”的概念,并將其界定為“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管理領域有助于保護或者恢復環境質量的工作”[4],強調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基本人性尊嚴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使從業者獲得體面工作機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則定義綠色職業為“在農業、制造業、科學研發、公務部門及服務業等領域以減緩人類面臨的環境危害為目的的職業”。

1.狹義定義

狹義的綠色職業以職業活動的產出物為研究角度,以是否在特定領域并直接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項目為判斷標準,強調實際效果和直接貢獻。美國勞工統計局以是否有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輸出和使用為衡量標準,從綠色產品和服務輸出角度將綠色職業歸納為直接產生綠色產品和服務、間接產生綠色產品和服務、為綠色產品生產而投入的產品和服務、為綠色產品流通而產生的產品和服務四種類型。

2.廣義定義

廣義的綠色職業是以職業活動的綠色屬性為研究角度,如美國勞動力信息委員會(WIC)將綠色職業歸納為在經濟活動中有利于保護環境或節約自然資源的職業,持類似看法的還有加拿大、新西蘭。美國職業信息網絡也傾向于廣義的綠色職業,認為綠色經濟和技術主要以工作內容為著力點,對職業活動產生廣泛影響,從而呈現出增加就業需求、改變工作內容和能力要求、形成新職業三種職業綠化的表現形式。無論狹義或廣義的綠色職業,都強調綠色職業保護和恢復環境的功能。比較而言,廣義的綠色職業更看重對綠色經濟活動的參與和支持,對職業體系的覆蓋面更廣。

從綠色職業基本屬性和我國綠色經濟活動實際出發,我們將綠色職業界定為:“綠色經濟活動中以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為主要工作任務的職業種類?!痹摫硎鲈诰G色職業分類的操作層面具有多層含義。一是綠色經濟是綠色職業形成和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而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是綠色職業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二是將職業活動的主要工作任務作為判定某職業能否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的主要依據。一方面,職業活動的產出是否為綠色產品和服務是區別綠色職業與其他職業的分界線;另一方面,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形式指職業活動的產出物為綠色產品或服務,間接形式指為產出綠色產品和服務的主體提供產品和服務。兩者的區別表現在綠色經濟活動中的不同作用和與綠色經濟交互作用的方式不同,這也是狹義和廣義綠色職業的基本區別。

(二)職業綠色化

現代社會,資本、技術及文化等對職業發展的影響無處不在。綠色經濟正不斷改變著生產要素的配置,從而引領職業變化。

1.職業分類體系綠色化

綠色經濟通過對勞動分工的影響,進一步促進職業總量與結構變化并使其趨向綠色。據不完全統計,資本投向與技術創新對職業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正從職業的總量到結構、個體到群體上綠化整個職業體系。一是綠化傳統職業、催生綠色新職業,導致整個職業分類體系綠色化?!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共有134種綠色職業,占職業細類數量的8%,基本形成了綠色職業體系。二是隨著綠色經濟活動領域生產與服務規模的持續擴大,創造出新的綠色就業機會。

2.職業能力綠色化

綠色生產與服務技術的發展,對勞動者提出綠化職業能力的新要求。一是在開拓綠色生產與服務領域方面,為了減緩“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出現了碳捕獲技術。該技術在實踐應用時需要“碳捕獲和封存系統安裝人員”具備相關技能。類似地,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的新職業(如太陽能光伏安裝工)也有新的能力需求。二是在改造傳統生產與服務技術方面,建筑節能技術正用于新建筑和原有建筑物的改造,促使部分建筑工人提升能力滿足市場需求,使建筑在能耗、環境性能、室內空氣質量及居住舒適度等方面達到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在綠色經濟活動領域,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銷售服務,凡是涉及綠色產品與服務的,都會因技術的創新與改變使相應職業活動范圍沿可持續方向擴大化[5],對從業者職業能力的專業化或綜合度提出了適應綠色經濟的更高要求。

3.促進體面勞動實現

從職業與人的全面發展來看,個體的職業活動以維持生存為初級目標,以實現自身價值為最終目標?!叭蚓G色新政”提出,各國為應對發展危機所采取的措施,應以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人類自身和諧發展為目標和準則。為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勞工組織、國際雇主組織、國際工會聯盟聯合發起“綠色工作倡議”,指出:綠色工作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的重要標志”,主旨是“為當代人和子孫后代保護環境,并使所有人、所有國家在發展中平等受益”。

(三)綠色職業的判定規則

綠色職業是綠色經濟活動發展的必然產物,綠色職業從業者將逐步成為建設綠色經濟社會的主要力量。綠色職業的標定應在兼顧環境導向、能源導向、就業導向的基礎上進行。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 年版)》修訂時,我國就開始了綠色職業的標識判定工作,彼時共標識綠色職業125個?!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 年版)》修訂時又重新審核了原有綠色職業,補充新增了9個綠色職業,目前共標識綠色職業134個。

1.美國的做法

作為綠色職業分類先行者的美國勞工統計局劃分綠色職業的基本思路有兩點:一是綠色職業概念應定位在職業層級,而不是工作或行業層級;二是綠色職業概念應反映職業對工作及工作人員條件需求的變化。據此,該局從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輸出與產生角度分析了職業的綠化,并將是否有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輸出和使用作為判定標準,按照狹義綠色職業的理解,將綠色職業歸納為直接產生、間接產生、為綠色產品的生產而專門投入、為綠色產品流通而產生的綠色產品和服務四類,涉及交通和倉儲、批發和零售、租賃及餐館服務等領域。同時,針對綠色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職業提出以下判定規則:一是已產生并保證大量的就業崗位,至少有 5000名在職從業者;二是新興職業對未來5年就業增長有積極推動作用;三是社會已存在為新興職業提供相關證書的教育培訓方案和機構;四是具有國家頒發的為促使新興職業發展而實施的執照、注冊或認證;五是具有服務于新興職業從業者的國家級協會,且至少有一個協會編制了職業標準;六是已有專門針對新興職業從業者的專業刊物出版。

2.我國的做法

我國將綠色職業界定為綠色經濟活動中以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為主要工作任務的職業種類。綠色職業應具備職業的共性特征:一是價值性,包括目的性、社會性、規范性;二是延續性,包括穩定性和群體性;三是專門的綠色屬性特征。職業共性與個性是將某類職業活動判定為獨立職業并區別于其他職業的基本前提,進而以綠色屬性作為區別綠色職業與非綠色職業的典型特征。同時,每個職業的定義是對某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所作的說明,是判斷此事物非彼事物的邏輯起點,故職業定義作為判定的依據必不可少。另外,職業的主要工作任務詮釋了職業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和范圍,是界定此職業與其他職業相互關系和區別的主要標準,因此也應成為判定綠色職業的重要依據?;谏鲜隹紤],我國綠色職業的判定遵循了以下幾點原則:職業活動范圍隸屬于綠色經濟產業活動的領域;以職業定義為核心,職業活動的主要工作任務為判定鑒別內容;完成全部或部分工作任務后能夠提供綠色產品或服務;以直接或間接形式提供產品或服務,直接形式是指職業活動產出物為綠色產品或服務,間接形式是指可以但不全部為產出綠色產品和服務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三、綠色技能及其人才需求

(一)綠色技能概念的界定

綠色經濟發展對勞動力市場的綠色技能需求產生重要影響。在未來,綠色技能將同數字技能一樣成為對所有工作的基本要求。2021年,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1世紀生活與工作核心技能全球框架》指出,綠色工作的基本技能是指“符合遏制氣候變化的相關環境法規和要求的勞動者所需技能”?!熬G色技能”是指勞動力在支持并促進工商業和社區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友好而需要的知識、技術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又稱“可持續發展技能”,是在綠色素養(包括環境素養、環境意識、環境行為、環境素質、生態文明素養等)基礎上形成的。對于綠色技能的劃分,國際勞工組織主張將其分為通用技能和特殊技能。通用技能指每個綠色工作領域都需要的一般性技能,主要包括: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使用、充分認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機會、保護自然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回收利用環保產品等。特殊技能(或稱專業技能)指從事某項“綠色工作”或“綠色職業”所須掌握的特有技能,可進一步細分為:某個工作領域特定綠色知識、綠色技術,了解可持續材料及其生產處理方法,能提供綠色環保產品生產及服務等。

(二)綠色技能的內涵探究

關于綠色技能的內涵,學界研究頗多?!毒G色職業技能要求:全球博覽》的國別報告中提出了以下具有綠色就業特征的核心技能:一是戰略和領導技能,即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營造有利于清潔生產、清潔運輸等條件;二是適應和可移植的技能,即學習并應用綠色工作所需的新技術,建立環境意識,愿意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三是應用協調、管理和業務技能,即促進整體和跨學科的方法,結合經濟、社會和生態目標;四是具有系統和風險分析能力,即能評估、解釋和理解所需變化和所需措施;五是創業技能,能抓住低碳帶來的技術機會;六是創新技能,能評估和抓住機會和創造出新的策略,以應對綠色挑戰;七是溝通和談判技巧,即在復雜環境下討論各方利益沖突;八是營銷技巧,能推廣環保產品和服務;九是咨詢技能,能向消費者提供綠色解決方案和傳播綠色技術;十是具備網絡、信息技術和全球市場運作所需的語言能力[6]。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全球環境展望6》(GEO-6)青年版中,提出綠色技能包括六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能。未來的綠色經濟高度依賴具有強大科學背景的員工。有關職位包括環境科學家、生物學家、水文學家等。從事這類工作的個體將監測、管理并保護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與水資源)。二是建筑與規劃技能。建筑師與規劃師會根據環境法規以及客戶對綠色空間的要求來設計建筑,使其變得更節能,建造和運營所需資源將更少。三是綠色工程和技術技能。包括設計并維護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低排放汽車或者研發其他綠色技術。四是農業技能。隨著農業與糧食供應更加可持續,在有機農業、城市農業以及精準農業等領域將出現更多的綠色就業機會,人們更多地使用數據來衡量并提高農業效率。五是環境公正技能。該領域的工作者將在人權與環境權利的交叉點工作,以確保人類不會重犯過去那種破壞環境的錯誤。六是系統技能。綠色經濟將需要能夠設計、操作以及監控各種系統,并能評估、優化和改進系統運行的員工。

我國在綠色技能的內涵研究方面,王文槿等(2014)提出將其分為基本(通用)能力(employability skills)、行業支撐能力(industry skills)、專業崗位技術能力(occupational skills)、可選(附加)能力(optional/additional skill)四類。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提出了10項通用綠色技能清單(包括節約資源、減少廢物產生、分類生活和工作相關垃圾、正確使用和保養工作設備、遵循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執行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衛生制度、判斷工作或設備問題預防事故發生、誠信工作、應用信息技術或智能化設備、應用健康安全、節能低耗技術或設備、提供綠色服務、宣傳綠色理念與知識),值得借鑒。

(三)綠色技能人才及需求趨勢

1. 綠色技能人才

綠色技能人才是指擁有綠色理念,積極踐行綠色行為,掌握扎實綠色知識和綠色技能的人才。他們具有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友好所需要的技術、知識、態度和價值觀,表現出一定水平的非常規分析技能以及較高的人力資本含量和在職培訓經驗。通用綠色技能人才應具備節能減排、回收利用、能源使用、自然環境保護等通用性的綠色意識、知識和技能,能滿足多數崗位對通用綠色技能的需求。專業綠色技能人才應掌握特定職業的知識、技能,以適應該職業(或工作崗位)的發展需求。

2.國內外綠色技能人才的需求趨勢

未來,綠色人才與綠色技能將影響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實驗室發布的《2021年青年復蘇計劃》報告指出:“綠色經濟將創造數以百萬計的新工作與就業機會。因此,提升青年綠色意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從學校邁入社會,在未來的綠色工作中取得成功。同時也可以為青年帶來持久和啟發性的改變?!鳖I英全球發布的《2022年全球綠色技能報告》也提出:“綠色人才和綠色技能是綠色經濟發展與企業組織綠色轉型的關鍵?!盵7]

(1)全球需求趨勢

國際勞工組織在2019年就預測指出,“2030年,能源可持續性共可能提供250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2000萬個崗位為新生崗位,需要培訓入職,500萬個崗位可吸收失業人員”;“2030年,循環經濟共可能提供780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2900萬個崗位為新生崗位,需要培訓入職,4900萬個崗位可吸收失業人員”??傊?,綠色經濟還會創造1億多個就業機會,但這些機會的獲得取決于“勞動者是否能夠重新學習技能或者升級自身技能”。領英《報告》發現:“綠色人才在全球勞動力中的數量不斷增長且占比不斷上升?!痹搱蟾嫣峁﹥蓚€數據加以支撐。一是2016-2021年間,招聘數量增長最為迅速的五大綠色職位依次為:可持續發展經理、風力發電機技術人員、太陽能顧問、生態學家、環境健康與安全專家,增長率均在20%以上。此外,合規經理、設施經理、技術銷售代表等綠色職位雖然對綠色技能要求不高,但需求廣泛分布于各行業且呈上漲趨勢。二是綠色職位的占比,由2015年的9.6%上升到2021年的13.3%,增長率達38.5%。

關于全球綠色人才的需求趨勢,領英《報告》做了三點研判。一是綠色人才很快將供不應求。原因在于:招聘需求旺盛且供需缺口持續擴大,目前,進入綠色和綠色化職位的人才太少,規模還不能滿足需求。具體表現為:“2021年,約10%的職位招聘提出了至少一項綠色技能要求”;“過去五年,全球綠色技能職位招聘規模年均增長8%,而同期綠色人才增長約為6%”;“企業招聘正在向綠色人才傾斜,全球綠色人才的招聘率超過整體招聘率,其雇傭率也高過非綠色人才”。二是部分綠色技能受到企業和求職者共同重視。表現為:雇主所需的熱門綠色技能超一半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意識、環境健康與安全(EHS)、可再生能源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匹配,而這些也是最受求職者追捧并愿意通過培訓獲取的。三是列舉了部分快速增長的技能需求。一些增長最快的綠色技能,如循環回收、環境修復、職業安全與健康顧問(OSHA)、氣候和太陽能技術等,既反映主流市場需求又體現行業新趨勢,但在人才市場中普及率相對較低。同時,另一些快速增長的技能(如可持續時尚、漏油應急反應和可持續業務戰略)雖非當前急需,但反映了行業發展新趨勢。

(2)我國的需求趨勢預測

不同行業(職業)走向綠色發展的進程,都面臨著“技能升級”和“技能轉換”。雖然它們所需要的綠色技能并不相同,但事實上,所有的職業都能夠,也應該變得更綠色??梢哉f,在所有職業中都有綠色技能的需求。早在2014年,亞洲開發銀行“綠色就業的創造與促進戰略”課題組的研究就發現在三大產業的綠色就業中,隨著技術升級和技能轉換,對專業崗位技術能力、行業支撐能力、基本(通用)能力、可選(附加)能力(optional/additional skill)四類綠色技能的需求都很明顯①。

未來,在我國綠色職位(尤其是對綠色技能要求并不苛刻的潛在綠色化職位)將快速上升。領英《報告》顯示:“2016-2021年間,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等技能成為國內最熱門的綠色技能。同時,可持續發展經理成為增長最快的綠色職位,私募股權專家等成為增長最快的綠色化職位”。2021年,綠色人才招聘比例最高的前五大行業為:制造、金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教育以及企業服務,見表2。

四、綠色技能的開發策略

職業教育與培訓在助力綠色經濟快速發展方面大有可為。國際勞工組織基于《綠色未來所需的技能:全球視野》報告最新調查結果以及早期研究和不同成員國的經驗和教訓,制定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綠色職業教育和技能發展指導工具,內容包括:設計綠色工作的能力標準、制定和實施綠色課程、在培訓中走向綠色、綠色學習評估工具包、建設綠色校園、教師和培訓師專業發展綠色化、提高企業敏感度、支持非正規經濟技能的綠色化等。我國應從以下六方面發力,系統地開發綠色技能。

(一)加強頂層設計,為國家綠色技能發展提供支撐

綠色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2016年,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在2030年前待實現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多項目標都包含對開發綠色技能的訴求。職業教育與培訓具有在相對短的周期內培育出較多特定技能人才的優勢,國家需在宏觀上做好整體設計,兼顧現實發展和未來趨勢,使綠色技能開發更好地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出力。

例如,歐盟在世界綠色經濟發展中保持領先地位。有關國家為推動綠色技能人才培養做出了持續和卓有成效的努力,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政策,這些舉措為綠色經濟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并在綠色技能人才培養上積累了寶貴經驗,有效推動了綠色行業發展,帶動綠色就業,激發綠色技能需求,并開展綠色技能需求預測,引領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方向,通過綠色化職業技能標準為人才培養提供依據。其他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政府也出臺了《綠色技能行動計劃》(2010年)、《國家職業教育培訓系統可持續政策及行動計劃(2009-2012)》。

我國應加強綠色技能領域的政策供給,強調綠色經濟對就業的促進作用,把散見于各部門文件中的綠色技能開發政策加以整合,形成國家層面“綠色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和促進綠色技能就業的中長期計劃,以指導綠色技能體系開發和綠色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

(二)構建通用綠色技能框架體系

構建通用綠色技能框架體系,開發通用綠色技能國家職業培訓包。通用綠色技能是未來所有工作崗位都需要具備的一系列基本技能。通常認為,通用綠色技能包括以下內涵:第一種是通用的以軟技能形式存在的綠色意識和行為能力;第二種是針對綠色轉型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8]。與專業的綠色技能不同,這些基本能力的培養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和設備投入,更多地是提高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者的認識。有很多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培訓時進行這些能力的培養,企業認識到基本技能直接影響學習新技能的能力,其重要性不亞于綠色專業技術。

工業4.0時代的員工,不僅是守紀律、掌握生產流程的生產線上的工人,更需要具備問題解決、團隊合作、溝通和交流能力等。在此過程中,從對原材料的理解,到原材料被加工成成品,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員工對環境問題保持敏感。在此背景下,通用綠色技能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和盈利的關鍵。

(三)推進職業標準綠色化轉型

職業教育與培訓要滿足企業綠色發展的需求,促進實現可持續及包容性發展的目標。為使人才培養內容與綠色需求變化一致,歐盟成員國紛紛優化國家職業資格框架,“染綠”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明確綠色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例如,法國自2007年起,對化學、生物工程與環境領域的11項綠色相關職業資格進行了創建或修訂;2009-2013年,又“染綠”了金屬工業行業領域的30項職業資格;截至2018年,該國在建筑、公共工程和建筑材料行業領域擁有47項綠色職業資格?,F在,綠色化職業資格在該國各行業領域的職業資格中占比達到25%以上。

我國的職業標準體系由國家職業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專項能力考核規范等構成,隨著綠色職業不斷涌現,需要對現行職業標準進行更新和完善,推進職業標準綠色化轉型。首先,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抓緊開發重新標定的134個綠色職業的標準;其次,對于非綠色職業,要根據職業活動趨向綠色化的趨勢,以及工作過程中新產生的綠色技能需求,合理確定(更新)1~2項具有綠色化特點的職業功能,對該職業標準進行更新。

(三)分類施策,開展綠色技能提升培訓

各類綠色技能在綠色就業中都需要,但是緊迫程度有所不同,培訓需要的投入和技術條件也有所不同,因此分類開展綠色技能提升培訓十分重要。例如,對于專業技術能力,所有職業的綠化過程中都有需求。按照所需要的技術培訓時間和要求,又可以分為I類技術和II類技術。I類技術指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職前培訓,培訓條件也要求比較高的技術,比如生態農業技術、電動車制造技術、護理技術等,不僅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培訓,還需要一定設備、師資和技術條件。II類技術指那些在技術升級和轉型中需要的培訓難度不大或者時間不長的技術,比如從氣保焊工升級到鋁焊工、從傳統燒窯工轉型為節能磚燒制工等。兩類技術的區別主要在于培訓的難度,而不是技術本身的難度。有些技術很難,但是由于與傳統技術關聯度高,技術升級和轉型中的培訓并不難,比如傳統建筑工程師經過很短時間的培訓,就能掌握綠色建筑的標準和技術要求,轉型為綠色建筑工程師。另外一些技術不一定很難,但是與傳統技術差距太大,技術升級和轉型中需要的培訓難度大,比如從傳統的農民轉型到有機農業的技術工人等。

在國內外的實踐中,政府和企業都在盡力尋找那些與綠色技能關聯度高的傳統技術人員,希望通過低投入的、短期的培訓就能幫助這些人員掌握新的綠色技能,適應崗位的轉型,或實現新的綠色就業。例如,歐洲一些國家對會計人員進行很少的培訓就可以從事能源審計工作,循環部門的工人經過短期證書培訓可以考取水循環操作員證書,我國傳統賓館服務員經過短期培訓即可升級為綠色賓館服務員等。

研究還表明,從緊迫程度看,專業技術能力最緊迫,行業支撐能力次之,附加能力的需求排在最后。從培訓的難度和投入力度看,II類專業技術最容易提升,個人基本能力需要的投入最少,I類技術能力、行業能力和附加能力主要靠職前普通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培養,企業入職培訓可以培養部分人的基本能力。表3、表4列舉出某些綠色就業需要的水平、關鍵培訓、培訓難度和培訓主體等。

(四)推進專業教學標準的綠色化轉型

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標準應緊跟綠色經濟和綠色技能的需求,以及相關的職業標準實現聯動開發,為人才培養提供目標指向。職業院校應根據綠色經濟發展要求,對接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利用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和綠色產業目錄研制的成果,對《目錄》中的六大類產業涉及的職業教育專業逐個梳理,開發或更新相關的專業教學標準,在其中融入綠色技能要求,融入涉及綠色發展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新成就。

1.明確綠色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綠色技能培養目標是使社會公民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基礎上,同時具有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具備綠色理念、綠色知識、綠色能力、綠色行為,以及為自身職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的能力。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中,培養綠色技能旨在滿足企業綠色化的發展需求,培養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職業院校應深入分析現有綠色就業、綠色技能的相關政策,與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行業企業合作,對綠色經濟、綠色職業、綠色技能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及時識別新出現的涉及綠色發展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未來綠色技能人才需求進行預測,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適時修訂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2. 重構綠色化技能人才的培養內容

職業院校應當根據綠色需求重建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合理建構綠色化的學生專業(職業)能力新框架;同時,合理選擇培養內容,將通用的綠色技能融入公共基礎課程,專業的綠色技能融入專業技能課程。例如,可在高星級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增加環境保護、綠色經濟、綠色酒店等課程,設置社區環境保護調查、智慧酒店實訓等實踐課程,從而形成綠色課程體系。同時,在為青年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時,可將綠色技能、綠色就業、綠色創業的內容納入。

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需要開發適應綠色經濟發展的綠色技能。但是,因我國綠色技能的開發在職業教育領域正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完備的體系,因此期待國家層面制定職業教育領域綠色技能的開發框架,發揮宏觀引領作用。同時,也應將綠色技能課程納入職業院校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計劃中,讓職業院校在辦學和教學中有所參照,以更好地開展針對綠色技能的評價。

(五)加強綠色技能課程體系構建

開設綠色技能課程是落實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式。職業院校應從兩方面加強綠色技能課程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通用綠色技能課程建設。在各專業公共基礎課程中融入綠色經濟、環境保護等內容,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加入國家有關綠色戰略和規劃等內容,在法律相關課程教學中加入生態環保法律體系的內容等。各專業均可開設綠色經濟學、能源與環境保護、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等選修課程。同時,積極組織開展綠色德育活動、主題競賽、志愿服務活動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綠色經濟,提高其學習綠色技能的主動性。

二是完善專業綠色技能課程及教學內容。對于與綠色經濟聯系緊密的專業,可在其專業基礎課程中融入成本意識、法律知識、節能環保、綠色技術等內容,在其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中融入具有本專業特點的綠色技能。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設置綠色實踐調研課程,將綠色元素融入專業實踐環節。

(六)打造培養綠色技能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對綠色技能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是要加強對綠色技能的宣傳,通過開設綠色技能的宣傳網站、開展環保知識競賽等活動,普及綠色發展理念。二是支持學生組建環保綠色社團。為學生組建環保綠色社團提供資金支持,并配備指導教師,鼓勵其開展校園環境保護、資源回收方面的課題研究和公益活動,引導其結合所學專業進行環境問題調研,并提出專業化的解決方案。三是學??赏ㄟ^參加和舉辦競賽以及將世界技能大賽中有關綠色環保等考核要求進行課程化、活動化,支持學生進行綠色技能實踐,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四是引導學生投身到綠色發展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掌握綠色技能。

五、展望

“綠色技能”依托于綠色職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的過渡,要求所有的職業都要經歷一次更迭換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對于美好生活需求的提高,綠色發展的理念要融入到每一個職業的發展中,綠色技能的培育要深入到每一個職業的發展中。培養具有綠色理念、綠色知識、綠色能力、綠色行為的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我國新時代綠色技能戰略的核心內涵。在綠色低碳和“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青年人應更好地掌握“綠色技能”,擁抱綠色經濟,投身綠色職業,同時實現保護地球與追求事業,追求更高質量、更體面的勞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保護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已經納入國家戰略。職業教育必將成為培養綠色技能的主陣地,培養大量掌握“綠色”技能且擁有“綠色”行為方式的新時代勞動者。

參 考 文 獻

[1]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2:375.

[2]陳強.論綠色經濟發展中的技術標準戰略[J].中國標準化,2011(6):58-61.

[3]高會.高職院校綠色技能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9.

[4]劉曉.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綠色就業研究[J].職教通訊,2012(22):23-27.

[5]許遠.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面向新時代的我國數字技能開展策略及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3(3):59-67.

[6]張慶良,趙樹國,高志賢,等.高職院校綠色技能課程開發實踐與挑戰[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61-65.

[7]李雪婷.領英發布《2022年全球綠色技能報告》:綠色創業發展速度超過整體創業活動[N].中國婦女報,2022-04-08.

[8]唐林偉.國際視野下的綠色技能開發與中國路徑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4):12-19.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and More Sufficient Employment and Decent Work

——Strategies and Prospects for Green Skills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 the New Era

Xu Yuan

Abstract? The green economy has become a basic 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ll countries.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green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ies have given rise to a series of green occupations and generated a huge number of green skills in deman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ise of Chinas green economy and the changes in the division of social occupations brought about b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newly promulgated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Diction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2 Edition) has re-calibrated green occupations. In the next step, driven by the trend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skills development,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recently issued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ly Skilled Workforce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the guideline to integrate green skills development in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We should develop a general green skills framework system,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een occupational standards, carry out green skills upgrading training,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standards of specialties, adjust the program settings,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teacher training plans of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 concepts such 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conservation, low pollution and recyclability, and to make “green skills” as a basic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highly qualified workers an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green economy; green careers; green skills; high-quality employment; decent work;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thor? Xu Yuan, professor of Occupational Skill Testing Authority of MOHRSS., P.R. of CHINA (Beijing 100101)

猜你喜歡
綠色經濟
基于低碳理念的綠色經濟發展探討
我國綠色發展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思考
綠色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生態設計推行現狀與建議
資源流成本會計發展綜述及展望
綠色發展的哲學意蘊
國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綠色經濟發展問題探析
日本發展綠色經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目標及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