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

2023-08-11 11:02尚元東劉艷艷張惠芳鄭雅麗

尚元東 劉艷艷 張惠芳 鄭雅麗

[ ? 摘 要 ? ] 為探討大學生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構建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著力考察社交隔離和自我情緒調節在二者關系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量表、青少年社交偏好量表、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對330名高校本科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社交隔離在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影響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交隔離的中介作用會受到自我情緒調節而影響心理幸福感。大學生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中有調節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社交隔離起中介作用、自我情緒調節起調節作用。

[ ? 關鍵詞 ? ] 網購成癮;社交隔離;心理幸福感;自我情緒調節

[ ? 中圖分類號 ? ?] ?G444;F724.6[ ? ?文獻標志碼 ? ] A

一、引 言

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帶動了很多新興行業的興起,電子商務隨之興盛繁榮,網購途徑的多樣化和網購平臺的多元化使得網購成為日常生活中普遍盛行的購物方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核心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 8.12 億,占網民整體的80.3%,網絡觸動的交易行為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相關研究表明,大學生是網購消費較為積極活躍的群體[1]131,空閑時間刷各種網絡消費平臺成為了大學生娛樂休閑的第一選擇,投入的時間比例不斷地增加導致行為出現成癮的狀態。[2]4行為成癮使個體的身心結構產生負性影響并降低了對其行為的抵抗能力[3]9,且網購成癮行為受學生個體物質主義消費價值觀的影響[4]7,這種長期性限于與商品和賣家交流的社交圈導致實際社會生活中線下社交退縮,弱化了大學生的心理幸福感體驗,從而容易表現出性格孤僻、人際情感冷漠和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5]77大學作為個體自我潛能發展、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可以通過改善社交隔離狀態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減少因網購成癮導致的心理幸福感降低,進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幸福感體驗。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網購成癮

網購成癮(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OSA)也稱之為“網絡購物成癮”,最初提出“成癮”概念一詞是源于個體對于藥物的依賴作用,包含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兩種類型,網購成癮則屬于行為成癮的范疇,指的是個體過度使用網絡進行購物消費行為而導致其身心功能受到損害的一種具有慢性和周期性的著迷狀態。[6]9該領域包含一系列專門術語,如沖動性購物(Impulsive purchasing)、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購物成癮(Shopping addiction)。[3]83購物成癮是三者之中最高級別顯現,前兩者是源于內心的失控導致的被動性消費,使得心理產生愧疚感和罪惡感,或是一種壓力緩解和消極情緒調節的方式,而購物成癮癥狀是內心癡迷于網購而產生的不自覺地主動性消費行為,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具有損害和影響。外國學者對網購成癮的研究傾向于將其定義為“強迫性購買行為”,是受即時性感官刺激驅動的購物[7]10,他們追求的不是所購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對物質主義價值觀中理想自我的空缺補償和高自尊的滿足感[8]25[9]61,即通過購買產品彰顯個人特質(如自尊、能力、智慧等),將其視為一種提高自身社會地位的手段,以此來強化“自我價值”[10]17,被其視為擺脫現實困境的“治療性消費”[11]93。研究表明,網購成癮行為受傳媒信息無意識的影響進而引發購買動機。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的社會化,有著自己標新立異的個性追求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個人隱性的社會比較以及對網購時間把握的失控,導致一定程度上通過網購行為來調適學業、生活壓力或填補內心“空虛自我的需求”。[12]7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傳統購物的面面交易模式轉而向虛擬世界的“隔空”交易方式,更加便捷化和多樣化[2]63,“花唄”以及“信用卡”等超前消費線上支付的助力,更大程度激發了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傾向性的發生。根據“使用滿足理論(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可知,個體是基于自己的某些需求和欲望有目的地使用媒介,通過媒介傳輸的信息來達到使用的動機[13]30,大數據經濟背景下指向性的商品推薦刺激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需求,從而使得感性的消費心理轉化為消費行為[14]150,大學生的過度網購行為多半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空洞感、孤獨感和某種意義上虛榮而獲得的幸福感。

(二)心理幸福感

基于不同的哲學視角研究,研究者將幸福感分為“快樂論”和“實現論”兩種。[14]12基于不同的研究取向,幸福感可分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15]14[16]9心理幸福感是以Aristotle的“實現論”思想為基礎,強調幸福不是在情感上簡單的快樂體驗,更是一種客觀需求,包含通過自身潛力的發揮達到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成就,是自我潛能的發展[17]141[18]81;基于人的發展理論,Ryff[19]1069等學者建立了關于幸福感的多維模型,并提出心理幸福感的六個維度: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生活目標(Purpose in life)、良好關系(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環境控制(Environmental mastery)、獨立自主(Autonomy)。在大學生群體中,網絡強迫性購物、社會人際交往、情緒調節以及其他的因素(心理健康、心理資本、生活事件等)都會影響心理幸福感的獲得和體驗。[20]234[21]119余皖婉等學者驗證了網絡強迫性購物的情緒越強烈,總體感受到的幸福感程度越低[22]4,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越強,所能感知的總體幸福感也越強[23]78。目前國內對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和測量遠不及主觀幸福感,根據需要層次理論可知,個體對于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當需求得到滿足時,個體會產生情緒的變化,影響心理情緒的感受,進而投射于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心理的情緒價值。大學階段的學生個體更傾向于追求自我價值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潛能的實現和自我價值感的提高能夠促進幸福感的獲得。[24]85

(三)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

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之間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相關關系。Rose和Dhandayudham提出了網上購物成癮(OSA)可能的有效預測因素包括低自尊、低自我調節、負面情緒狀態等 [3]9;高OSA的個體與自我控制之間呈負相關,且表現出明顯的注意偏差[25]14;大學生的社交需求性、時間和經濟因素等也是影響網絡消費心理的重要因素[26]97。網購成癮包含著對于網絡和消費雙重行為的依賴,因此研究應該從多維視角探討網購成癮的癥狀對于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的影響。對于網購成癮和幸福感兩者關系的影響程度和前置因素的研究,胡航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從生命歷程范式的角度證實了消費者的主觀幸福感對于網絡強迫性購買行為具有顯著的負相關[27]60;Uzarska等學者認為網購成癮是一種問題性的行為成癮,能夠顯著的負向預測大學生的心理幸福感。[10]17相關研究表明,網絡成癮會削弱個體在網絡環境之外與他人交流的信心而形成社交焦慮,其內心的威脅感極易導致抑郁進而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28]313,網購是網絡使用的一種行為表現,也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谝陨贤普摲治?,提出研究假設:

H1:大學生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獲得具有負向預測關系。

(四)社交隔離的中介作用

社交隔離是指個體癡迷于虛擬的網絡社交世界從而主動性地回避現實生活中社會交往模式,缺乏線下社交技能的一種社交偏好行為[29]30,既反應了一種人際之間的心理距離感,同時也是一種現實人際交往隔閡的客觀距離[30]3;但是人類動機理論中,馬斯洛指出人類動機的發展和需求的滿足密切相關[31]70,都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周奕欣等學者使用交叉滯后的研究設計探究網購行為與社交孤獨的雙向影響機制,表明大學生游覽購物網站的網絡使用行為會導致更高的社交孤獨,較少現實生活社交的卷入又會使得個體增加對購物網站的使用時間[32]5;網絡購物的依賴程度能夠正向預測孤獨感的存在,網購本身的優勢會造成線下購物交友方式的退縮,網購成癮程度越高的大學生,其孤獨感越高,社交能力越差。[33]139[34]113此外,李永雪等學者的研究證實了同伴接納能夠正向預測中學生的心理幸福感,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進而提升心理幸福感。[35]70人際社交隔離是一種主動性傾向于人際關系產生困擾的狀態,人際關系困擾在大學生羞怯對網絡交往依賴的關系中具有顯著性影響。[36]182

綜上所述,因網購成癮形成社交回避的個體產生較強的社交隔閡感,這些非常規性的人際互動可能引發個體自身心理功能產生內耗,導致心理適應潛能的降低,進而影響個體對于自我潛能的實現以及自我價值的評價,不易于獲得較高的心理幸福感?;谝陨贤普摲治?,提出研究假設:

H2:社交隔離在大學生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獲得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五)自我情緒的調節作用

自我情緒調節(Self emotion regulation)是個體對于自身情緒狀態的一種調節能力和調節效果的呈現,是通過對情緒內在過程和外部行為所采取的覺察、監控、評估和策略的使用,改變情緒的體驗、反應的強度和時間,從而達成個人目標,以適應外界情境和人際關系需要的動力過程。[37]604[38]37自我情緒調節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數是以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為研究變量,自我情緒調節具有自我效能感的特征體現,直接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并對個體的人格和行為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進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37]598[39]227。情緒調節中的認知成分(重新評價)對成癮性物質使用(酗酒)行為具有保護性作用,能夠減少使用頻率[40]95;在年輕人群體中,情緒調節功能困難或失調的個體會增加沖動行為的風險(物質依賴、購物成癮等)[41]651,是行為成癮的危險性因素[42]918;容易導致問題性社交網絡使用,降低自我情緒調節的效能,情緒調節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幸福感水平。[43]116Caprara,Bandura等通過實證研究顯示,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不僅能夠使個體有效地應對壓力,提高人際關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還能對個體的親社會行為、成癮行為等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44]187[45]125[46]258[47]43正確合理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夠降低大學生癡迷于網購導致社交隔離的挫敗感,將注意傾向轉化為調整和保持積極的心態從而緩解網購成癮引起的較低的心理幸福感?;谝陨戏治?,提出研究假設:

H3:自我情緒調節能夠調節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獲得之間的關系。

針對上述理論基礎和假設推演,本文構建了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對黑龍江省某高校學生進行網絡調查。共發放問卷410份,回收后,通過數據分析篩查,去除無效數據(如正反向計分題目相互矛盾,測謊題與正向題作答不一致)80份,最終取得有效問卷330份(80.4%)。其中男生98人,女生232人;大一103人,大二56人,大三55人,大四80人,研究生36人;理工類128人,文科類202人;家庭經濟良好92人,家庭經濟普通238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問卷

本研究采用徐浪在2014年編制的《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問卷》[48]50,該問卷包含四個維度:功能損害、過度消費、戒斷反應、網購快感共22個題項。問卷采用Likert5級評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比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值越高說明網購成癮程度越嚴重。本次測量的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問卷的合成信度是0.96,95%的置信區間是[0.96,0.97]。

2.青少年社交偏好量表

采用周展在碩士論文中引用的青少年社交偏好量表(CSPS)[29]20,其中包含兩個維度:非社交性和回避性。量表采用Likert7級評分,其中5和6為反向計分題,各個分數的意義為從1到7表示從“非常不準確”到“非常準確”得分越高,社交隔離和回避程度越高。本次測驗的社交隔離量表的合成信度為0.83,95%的置信區間為[0.82,0.84]。

3.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

量表由Caprara編制,于2008年重新修訂而成。該量表包括三個維度12個題項,即表達積極情緒自我效能感(POS)、調節沮喪/痛苦情緒自我效能感(DES)和調節生氣/憤怒情緒自我效能感(ANG)。結合中國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測驗,本文采用俞國良在2009年修訂的中文版量表[49]8,將原量表的項目9歸于DES因子,即項目9用于測量調節沮喪/痛苦情緒自我效能感(DES),經驗證性分析三個維度的模型擬合度指數均為理想。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即“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較符合,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自我情緒調節能力越強。本次測驗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合成信度為0.92,95%的置信區間為[0.91,0.93]。

4.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

量表是吳雙磊學者對Ryff教授在1989年編制的《Ryff多維心理幸福感量表》進行修訂的量表[50]80,修訂之后的量表更適用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被試,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測量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的標準測驗工具。該量表有5個維度:即與他人的積極關系、生活目標感、自主性、個人成長和自我接納;其中2、4、6、7、8、15題項為反向計分,采用Likert6級計分方法,即“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有點同意,4-表示有點不同意,5-表示不同意,6-表示很不同意”;得分越高表示所感受到的心理越幸福。本次測量的心理幸福感量表的擬合度指數為0.96,95%的置信區間為[0.96,0.97]。

(三)研究方法

采用SPSS22.0和AMOS22.0進行數據錄入和處理,并進行相關分析、回歸分析以及調節效應和中介效應檢驗。

四、結果與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考察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的方法,將變量所有的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40%為臨界值,如未旋轉之前的第一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大于40%,則說明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現象。本研究的數據結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0個,首因子的貢獻率僅為30.78%,低于40%的標準[51]139,所以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變量的描述統計以及相關分析

本研究的描述性指標以及相關結果表明(見表1):網購成癮與自我情緒調節呈負相關(r=-0.25,P<0.001),與心理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r=-0.59,P<0.001),與社交隔離呈顯著正相關(r=0.52,P<0.001);心理幸福感與自我情緒調節呈正相關(r=0.44,P<0.001),與社交隔離呈負相關(r=-0.58,P<0.001),社交隔離與自我情緒調節呈顯著負相關(r=-0.18,P<0.01)。大學生的網購成癮程度、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社交隔離狀態和心理幸福感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相關分析結果為接下來的中介與調節檢驗提供了初步依據。

(三) 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有調節的中介模型檢驗

首先,采用Hayes[52]496編制的process插件的模型4(Model 4為簡單的中介模型),在控制性別、生源地、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下[53]50,對社交隔離在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之間關系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結果表明(見表2),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β=-0.58,t=-13.37,P<0.001),假設H1得到驗證。放入社交隔離變量后,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的直接預測作用依然顯著(β=-0.39,t=-4.77,P<0.001)。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的直接效應及社交隔離中介效應的Bootstrap95%置信區間的上下限均不包括0(見表3),表明網購成癮不僅能夠直接預測大學生的心理幸福感,而且還能通過社交隔離的中介作用預測心理幸福感,假設H2得到驗證。該直接效應(-0.39)和社交隔離的中介效應(-0.19)分別占總效應(-0.58)的67.24%和32.76%。

其次,采用process插件中的模型14[54]714,在控制性別、生源地、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下對有調節的中介模型進行檢驗。[53]45結果表明(見表4),將自我情緒調節變量放入模型之后,社交隔離與自我情緒調節的乘積對心理幸福感預測作用顯著(β=-0.11,t=-3.79,P<0.001),說明自我情緒調節在網購成癮-社交隔離-心理幸福感的中介效應中也能起到預測作用,假設H3得到驗證。通過以上數據可得假設結構方程模型成立(見圖2)。結果表明:(1)大學生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2)社交隔離在大學生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獲得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情緒調節調節中介的后半段路徑。為進一步說明社交隔離與自我情緒調節之間的交互作用,將自我情緒調節的得分高低繪制簡單斜率分析圖(見圖3)。結果表明,在高自我情緒調節(M+1SD)水平下,社交隔離對心理幸福感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simple slope=-0.48,t=-8.77,P<0.001),在低自我情緒調節(M-1SD)水平下,社交隔離對心理幸福感的預測作用仍然顯著(simple slope=-0.17,t=-2.55,P<0.5),但預測作用減小,表明隨著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的提高,社交隔離對心理幸福感的預測作用呈顯著增強趨勢,即隨著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的提高,個體的心理幸福感也會隨之增加。

五、討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以社交隔離為中介變量,自我情緒調節為調節變量構建了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結果顯示:(1)當代大學生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具有負向預測作用,網購依賴越嚴重,心理幸福感體驗越低;(2)社交隔離在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社交隔離程度越深,網購成癮程度越高,心理更不易獲得幸福感;(3)社交隔離的中介作用受到大學生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的調節,調節效應具體作用于社交隔離對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后半段路徑;與低自我情緒調節相比較,個體的高自我情緒調節能夠降低社交隔離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對于加強大學生的理性消費觀念教育以及提升自身情緒的調節能力提供了理論參考,并倡導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幸福和價值實現具有現實意義。

(二)結果討論

1.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

本研究基于社會心理學和使用滿足理論,探討了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及其內部作用機制。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網購成癮能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幸福感,這與以往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引入社交隔離這一中介變量后,網購成癮依舊顯著地負向預測心理幸福感,但是效應值有所降低,說明社交隔離在二者的關系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加入自我情緒調節這一調節變量對中介的后半段起到顯著的作用,所以自我情緒調節在社交隔離-心理幸福感路徑中起調節作用,揭示了社交隔離和自我情緒調節在網購成癮和心理幸福感間起到重要作用。

2.社交隔離對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構建的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探討了社交隔離在大學生網購成癮與心理幸福感獲得之間的中介作用,不僅有助于從認知加工的角度揭示網購成癮是通過何種因素對大學生的心理幸福感產生不良影響,而且有助于人們揭示心理幸福感產生的認知和行為機制。

本研究發現,網購成癮不僅能夠直接負向預測心理幸福感,網購成癮還能夠通過社交隔離的中介作用預測大學生心理幸福感的獲得。該研究支持了以往研究的觀點,即人際社交能力強的個體會減少對網購的依賴度,良好的同伴關系會增加個人的心理幸福感。[34]113[35]63網購成癮的個體使用互聯網的動機是在網絡虛擬世界獲取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心理缺失補償[13]32,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易表現出較高的社交隔離和回避狀態,容易導致不良的社交行為習慣和錯誤的社交認知,減少與人之間的實際交流互動以及增加了心理距離感;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交流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心理關系,這種不良偏向的社交信念容易導致社交焦慮,渴望與他人產生人際互動的歸屬需求得不到滿足產生人際關系困擾[55]650,人際困擾伴隨的消極社交情緒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心理幸福感帶來負面影響[56]203。說明網購成癮是影響心理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在其作用機制產生的過程中還會受到人際社交認知和情感的影響,面對面的溝通可以降低對電子產品和網絡媒體的依賴程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感受交友的愉悅感,可減少網購頻率,增強幸福感體驗。因此,大學生應采取多元交友方式拓寬人際交往的范圍,社交不僅只是局限于周圍和所熟知的人,與人保持良好的人際社交以及擁有積極情緒都能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3.自我情緒調節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基于“情緒理論”探討了自我情緒調節在社交隔離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調節作用,結果發現,自我情緒調節能夠對“社交隔離-心理幸福感”這一中介作用起到調節作用。

具體而言,對于網購成癮程度越高的大學生,其產生的孤獨感越強[33]4,與較低的自我情緒調節相比較,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強的個體能夠減少因網購成癮所產生的社交孤獨情緒,同時更容易感知樂觀人際關系帶來的快樂社交情緒體驗,從而獲得因對自身情緒的有效管理使自我效能感得以實現,對心理幸福感的獲得能力也能起促進作用,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23]80[30]3,即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強的個體,通常擁有較高的自尊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相信自己有能力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情緒,更傾向于表達積極、愉快的情緒并能有效的管理和調節消極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30]100;大學生處于社會化過渡時期,有其特定和非固定的社交圈,需要具備穩定過硬的社交技能來提升自身的社會適應性,人際關系和諧融洽也有助于提升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水平,使其情緒穩定以及有合理的情緒調節信念[57]9,間接性地提升幸福感體驗。例如與學生最為親近的師生、同伴、家人關系良好,能激起較高的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促進個體心理韌性的發展和領悟較高的主觀幸福感。

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越強,所能感知的總體幸福感也越強。[23]78大學生面臨諸多方面的壓力,情緒調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學生應該提升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善于用心感受和發現事物的美好,從而積極地表達快樂的情緒,遇到困境時也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保持情緒的穩定性。

(三)建議與啟示

第一,建設理性消費觀念的社會文化環境,規避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的消費傾向,提倡勤儉的中華傳統美德;高校積極開展多樣且富有創新性的社團活動,從而減少大學生對于手機和網絡的依賴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交友的愉悅感和心理幸福感。

第二,大學生應該改善不恰當的社交信念和社交方式,積極主動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對新事物勇于嘗試和突破。

第三,加強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以及帶來的行為結果,善于表達自己的積極情緒,能夠應對和調節消極情緒,能夠感知與人交談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較高的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個體的心理幸福感。

綜上所述,鑒于網購成癮對心理幸福感的之間的相關性,可以從理性消費觀念的倡導、樹立合理的社交信念以及情緒的表達和調節三個方面著手,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幸福感,從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更好地實現自我潛能和自我價值。

(四)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加以完善。首先,由于本研究采用橫斷研究設計,難以考察縱向時間內各變量之間的發展變化;其次,研究的數據受到一定的限制,共收取了330份有效樣本,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投入更充分的數據進行運算和分析;第三,本研究的問卷只在黑龍江地區,可能會受到地域的限制,希望以后擴大范圍,面向更多的地區,采用更多的方式來研究和探討網購成癮和心理幸福感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曾逸群. 大學生網購行為分析及對策建議 [J].中國市場, 2021 (02): 131-135+137.

[2]張毅華, 艾婧. 多元化支付背景下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解析 [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32): 4-63.

[3]ROSE S, DHANDAYUDHAM A.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based problem shopping behaviour: The concept of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and its proposed predictors [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2014(2): 9-83.

[4]石慶新, 黃海.大學生網購成癮與消費價值觀的關系 [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8): 7-1174.

[5]鄒光揚, 王嘯飛. 網絡購物成癮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及防治研究 [J].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2): 77-82.

[6]陳劍梅, 蔣波. 網絡購物成癮的臨床癥狀、形成機理與心理干預 [J]. 前沿, 2010(03): 9-177.

[7]HORVáTH C, AD?GüZEL F. Shopping enjoyment to the extreme: Hedonic shopping motivations and compulsive buying in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86): 10-300.

[8]DONNELLY G, KSENDZOVA M, HOWELL R T. Sadness, identity, and plastic in over-shopping: The interplay of materialism, poor credit management, and emotional buying motives in predicting compulsive buying [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3(39) : 25-113.

[9]DITTMAR H, LONG K, BOND R. When a Better Self is Only a Button Click Away: Associations Between Materialistic Values, Emotional and Identity–Related Buying Motives, and Compulsive Buying Tendency Online [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7(3): 61-334.

[10]UZARSKA A, CZERWI?SKI S K, ATROSZKO P A. Measurement of shopping addi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and well-being among Po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 Current Psychology, 2021(01): 1-17.

[11]蔣建國. 網購成癮:商品幻象與循環型自戀 [J]. 探索與爭鳴, 2020 (03): 9-93+195.

[12]付曉燕. 中國年輕人網購成癮的發生機制 [J]. 人民論壇, 2019 (27): 7-76.

[13]許明星. 大學生互聯網使用動機、自我控制與網購依賴的關系 [D]. 蕪湖:安徽師范大學, 2017.

[14]張宇晨, 劉曉靜, 徐玉環, 等.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及其行為調查分析 [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9, 22(04): 1-150.

[15]王茜, 王宇佳, 張秋實.大學生心理彈性、自尊與心理幸福感關系研究 [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4): 14-102.

[16]王燕, 李悅, 金一波.幸福感研究綜述 [J]. 心理研究, 2010(02): 9-14.

[17]RYAN R M, DECI E L.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 141.

[18]俞國良. 心理健康的新詮釋:幸福感視角 [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01): 72-81.

[19]RYFF C D.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9(6):81-1069.

[20]劉小英, 李英華, 栗文敏. 大學生心理韌性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研究 [J]. 中國健康教育, 2020(03): 7-234.

[21]范麗敏, 賈黎齋. 心理資本在大學生壓力事件與綜合幸福感間的中介作用 [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20(03):22- 119.

[22]余皖婉, 王繼年, 趙夢宇. 大學生網絡強迫購物現狀與主觀幸福感、焦慮抑郁的關聯探究 [J]. 心理月刊, 2019(18): 1-4.

[23]杜變. 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人際關系與幸福感關系研究 [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4(08): 78+80.

[24]程翠萍, 黃希庭. 大學生勇氣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 [J].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6(04): 85-478.

[25]JIANG Z, ZHAO X, LI C. Self-control predicts attentional bias assessed by online shopping-related Stroop in high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tendency college students [J].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17(75)75: 14-21.

[26]蔣瑾, 唐夢, 涂穎瑩,等. 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01): 97-104.

[27]胡航. 網絡強迫性購買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探究 [D].深圳:深圳大學, 2017.

[28]BENGü Y, AHMET ü.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Social Anxiety, Impulsivity,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in a Sample of Turkish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J]. Psychiatry Research, 2018(67): 313-318.

[29]周展. 智能手機成癮的前因后果:人格特征和社交隔離 [D].深圳:深圳大學, 2018.

[30]張建育, 賀小華. 大學生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人際關系困擾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6(02): 3-110.

[31]李佳雯. 大學生應對方式對生活壓力所致人際困擾的調節效應研究 [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 2020.

[32]周奕欣, 李保濱, 陳爽,等. 大學生網絡使用行為與社交孤獨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分析研究 [J]. 新聞界, 2016(13):5+47-50.

[33]高曉倩, 朱洪妍, 覃岳. 大學生孤獨感對網購成癮的影響 [J]. 管理觀察, 2018(17): 133-134+139.

[34]胡潛麗. 大學生網購成癮與社交能力的調查與研究 [J]. 通俗歌曲, 2014(11): 4-113.

[35]李永雪, 張艷紅, 朱小夢, 等. 同伴接納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自尊與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 [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20(12): 63-70.

[36]李菲菲, 羅青, 周宗奎, 等. 大學生羞怯與網絡交往依賴的關系:人際交往困擾的中介作用 [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02): 4-182.

[37]湯冬玲, 董妍, 俞國良, 等.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一個新的研究主題 [J]. 心理科學進展, 2010(04): 598-604.

[38]ALDAO A, NOLEN-HOEKSEMA S, SCHWEIZER S. Emotion-regulation strategies across psychopathology: A meta-analytic review - ScienceDirect [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0(2): 37-217.

[39]CAPRARA G V, GIUNTA L D, EISENBERG N, et al. Assessing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in three countries [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08(3): 227.

[40]BLANCHARD B E, STEVENS A, CANN A T, et al. Regulate yoursel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protective behavioral strategies in substance use behaviors [J]. Addictive behaviors, 2019(92): 95-101.

[41]SCHREIBER L R, GRANT J E, ODLAUG B 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impulsivity in young adults [J].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2012(5):8-651.

[42]MARAZ A, WIM V, DEMETROVICS Z. Prevalence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 in shopping mall visitors [J]. Psychiatry Research, 2015(12): 24-918.

[43]張航, 王慶林, 王明輝. 大學生手機依賴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保定學院學報, 2021(05): 20-116.

[44]BANDURA A, BARBARANELLI C, PASTORELLI C C.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Shapers of Children\"s Aspirations and Career Trajectories [J]. Child Development, 2001(1): 187-206.

[45]BANDURA A, CAPRARA G V, BARBARANELLI C, et al. Sociocognitive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governing transgressive behavior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1(1): 35-125.

[46]BANDURA A, ., PASTORELLI C, ., BARBARANELLI C, ., et al. Self-efficacy pathways to childhood depression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99(2):69-258.

[47]CAPRARA G V, STECA P, GERBINO M, et al. Looking for adolescents' well-be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determinants of positive thinking and happiness [J]. Epidemiologia e psichiatria sociale, 2006(1): 30-43.

[48]徐浪. 大學生網購成癮的初步研究及問卷編制 [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 2014.

[49]文書鋒, 湯冬玲, 俞國良. 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應用研究 [J]. 心理科學, 2009(03): 8-666.

[50]吳雙磊. 大學生完美主義傾向及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D]蘇州:蘇州大學, 2007.

[51]張海霞, 石慶新. 物質主義價值觀在自尊與大學生網購成癮間的中介作用 [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2(01): 43-139.

[52]DARLINGTON R B, HAYES A F. Combining independent p values: extensions of the Stouffer and binomial methods [J]. Psychological methods, 2000(4): 496.

[53]郝玉琢. 大學生人格特質、網絡消費決策風格與網購成癮的關系研究 [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5.

[54]溫忠麟, 葉寶娟. 有調節的中介模型檢驗方法:競爭還是替補?[J]. 心理學報, 2014(05): 26-714.

[55]郭慶童, 徐銘雪, 許春艷, 等.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困擾與手機成癮的關系:序列中介模型及性別差異 [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21(05):6-650.

[56]謝宇格, 劉曉華, 楊薈, 等.人際關系困擾大學生情緒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J].教育現代化,2018(05): 5-203.

[57]吳賢華, 滿叢英. 人際關系對心理韌性的效應: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8(01): 9-75.

[ 責任編輯 ]甄 欣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SHANG Yuandong, LIU Yanyan,ZHANG Huifang,ZHENG Yal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on psychological happiness, a medi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self-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We surveyed 330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scale, adolescent social preference scale, emotional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scale, and Ryff psychological happiness scale. Results: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on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ocial isolation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effects of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social isolation is affected by self-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affec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mediation model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and psychological happiness, including social isolation and self-emotional regulation.

Keywords:online shopping addiction; social isolati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elf-emotional regul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