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策略探究

2023-08-15 13:18麥嬋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職教育傳統文化語文教學

【摘要】本文基于中職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狀的分析,提出立足課堂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活動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線上線下結合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提升中職語文教師綜合素質,并就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提出具體的教學改進建議。

【關鍵詞】中職教育 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7-0032-0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千百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為,對提升國人的精神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職語文課程作為核心課程,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吨械嚷殬I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指出,語文學習應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不斷增強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及參與文化傳承的熱情。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程教學,讓學生在感受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汲取營養、浸潤心靈,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語文課程思政的目標。

一、中職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

為了更加全面、科學地了解當前中職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課題組通過問卷星軟件給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廣西區內四所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1 036份有效問卷,通過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如下四個方面的結論。

(一)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較低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職生有充足的時間、更多的方式獲取各種信息。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中職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信息的關注度不高。調查結果顯示,有62.00%的中職生喜歡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方式關注娛樂方面的信息,有26.00%的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興趣,只有12.00%的學生會關注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您更樂于參加中國傳統節日活動還是西方節日活動”這個問題的調查中,有34.00%的學生回答“無所謂,好玩就行”,有46.00%的學生回答更樂意過情人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其余學生則模棱兩可。由此可見,中職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特別深的感情,部分中職生更崇尚西方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職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較低。

(二)學生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不足

當前,中職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主要是電視、網絡及教師的講授,但由于學生不能經常進行深層閱讀,因此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非常有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32.00%的中職學生不能完整說出四大名著,有67.00%的中職學生基本沒有看過四大名著;有77.00%的中職學生對傳統節日習俗了解較少,有88.00%的中職學生不知道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具體時間。

(三)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國家大力提倡在中職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但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目前中職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并不濃厚。在“如果有機會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你會怎么做”的問答中,表示“很有興趣,積極參加”的學生只占27.00%,表示“偶爾去看看,滿足好奇心”的學生占40.00%,表示“參不參加都無所謂”的學生占33.00%。由此不難看出,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另外,從學習效果來看,目前仍有不少中職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比較有限,沒有真正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這就難以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這也是中職學校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難點所在。

(四)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時間少且缺乏系統性

近年來,國家大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傳統文化教育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開始作為公共基礎課程進入中職生的學習范疇。但是,從調查的四所中職學校來看,在四所中職學校中只有一所學校真正開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門課程,但課時安排很少,其他三所學校甚至沒有計劃開設這門課程。課時少,授課教師只能對學生進行碎片化教學,學習的內容缺乏系統性,學生難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系統化認知。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立足課堂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教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學生進入中職學校求學的目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就業,更多學生把升??急咀鳛榫妥x中職學校的目標。在此背景下,中職語文課程教學多數時候是為學生升??急痉?,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講解的還是語文基礎知識,較少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外,對中職生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遠離學生生活的時代,中職生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識不夠,對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也并不濃厚??梢?,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充分發揮育人價值和展現獨特魅力。

語文課程是核心基礎課程,包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目前,廣西區內大多數中職學校使用的語文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基礎模塊)》。這套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共六個單元,主要有散文單元、小說單元、古詩文單元等,每個單元都包括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三個板塊。這樣的單元劃分并不利于學生通過課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了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據統計,《語文(基礎模塊)》共有36篇必學課文,其中有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21篇。教師可以按照傳統文化的不同類型,把課文重新組合成新的教學單元,并據此設計相應的傳統文化教學專題再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把《勸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和《我的母親》等課文歸為經典儒家文化專題,把《念奴嬌·赤壁懷古》《琵琶行》《將進酒》等課文歸為愛國愛家愛民情懷專題,把《登高》《青玉案·元夕》等歸為傳統節日文化專題。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并以專題教學的方式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更系統的認識,有助于不斷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大部分的知識都是在課堂上習得的。要想取得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效果,中職語文教師就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創設一些形象生動的情境,或者營造充滿文化氛圍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經典儒家文化專題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時,筆者便身著漢服上課,同時讓有條件的學生也穿上漢服上課。這樣可以一開始就將學生帶進傳統文化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了解文章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的興趣。接著,筆者把課堂教學分成五個環節,即課前通讀、課堂精讀、專題探究、學科活動和成果輸出。一是課前通讀,就是學生自主閱讀全文,了解課文作者、主要的字詞、文章的大概結構和情節,并梳理人物關系等。二是課堂精讀,師生共同討論學習,關注“孔子問志、學生答志、孔子評志”三個經典情節,通過人物的語言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治國理念,進而理解文章的主題。這三個經典情節體現了儒家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及行為模式等,是學生學習本文所包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環節。三是專題研究,教師引領學生拓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國情懷專題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四是學科活動。在本環節中,筆者采取課本劇展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演繹課文內容。扮演者說的是古文,行為符合儒家禮儀規范,表達儒家“以禮治國”的思想,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儒家“禮治”思想的精髓。五是成果輸出。學生根據學習形成讀書筆記、學后感想等,并與同學交流、分享。通過這樣一種體驗式學習,學生感受、領會并認同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文化入腦入心,進而外化于行。

(二)以活動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

語文學科與生活聯系緊密,具有應用性強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會結合語文教材、專業特點和生活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和運用能力。過去,語文教師往往會結合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篇課文開展實踐活動,比如課文內容涉及環境保護就讓學生設計環保手抄報,課文內容歌頌英雄人物就組織學生觀看相關電影或講英雄故事等。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往往是隨機的,針對的也僅是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能力,難以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中職生思想比較活躍,動手能力也比較強,但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更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如何發揮語文實踐活動的優勢,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往那種隨機的語文實踐活動,顯然不能滿足教師在活動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因此,筆者依托傳統文化工作室,對語文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并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精心設計了“傳統文化之光”系列活動?;顒又饕ā榜雎犎A夏之聲,書寫漢字之美”漢字聽寫大賽、“傳承經典,翰墨飄香”硬筆書法大賽、“重溫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朗誦比賽、“探尋經典文化,書香潤我心”讀書文化節等。這一系列活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能讓中職生在活動中深刻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如我校舉辦的“聆聽華夏之聲,書寫漢字之美”漢字聽寫大賽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以《語文(基礎模塊)》上下冊為內容,先在各班舉行初賽,選出最優秀的三名學生組成班隊,代表班級參加全校比賽。全校比賽分三輪進行,第一輪聽寫詞語,共10個;第二輪聽寫成語,共5個;第三輪默寫一首古詩。比賽過程中,由教師讀詞語,學生聽到教師朗讀后,迅速在題板上寫出詞語,并及時舉起題板,等待評委給出正確答案。當參賽選手不會寫或寫錯時,讀題教師可以適當解釋詞語,裁判組最后出示正確答案,以達到規范漢字書寫的目的。競賽采取積分制,積分最多的代表隊為冠軍隊。這樣的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有效學習了相關詞語,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語文運用能力,還深刻體會了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線上線下結合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在中職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通過將傳統教學與網絡化學習相結合,利用網絡平臺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優勢,使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有效互補,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中職語文課文內容所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限,中職語文教學的授課時間也比較少,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是非常廣博的。如何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達到以文育人的教育效果,這是中職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合理利用語文課堂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教師還可以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從教學內容上看,混合式教學突破了語文課堂中教學內容容量的限制,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的需求,深入挖掘課文中傳統文化的元素,同時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帶領學生挖掘更多的傳統文化內容,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提高文化水平。

互聯網上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豐富,但也不乏魚目混珠的資源。如何才能根據需要給學生推送合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這是需要語文教師慎重考慮的問題。筆者給學生推薦的傳統文化資源,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依托傳統文化工作室,由工作室教師開發和制作的系列課件、微課;二是教師在傳統文化公眾號或者相關科普網站上甄選的美文、視頻等。當然,筆者也會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自主學習網絡上的優質資源。

例如在學習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在課堂上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風俗。課后,教師還可以把傳統文化工作室制作的“傳統節日來源”系列微課,通過“雨課堂”平臺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了解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和除夕等傳統節日文化。教師也可以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在互聯網上尋找傳統節日來源的資料,并做成PPT發送到班級群和同學共享。這樣,中職生就能獲得更加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四)提升中職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著重要作用,品德優秀、學識淵博的教師對學生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因此,中職學校要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語文教學,應該注重提升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職學校部分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還不能滿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的需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語文教師本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不足。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會自覺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即使有一些課文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聯系比較緊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只是點到為止。二是語文課程信息化水平較低。受到自身專業的影響,有些語文教師很少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教學設備雖然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輔助工具,但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合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就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為學生呈現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識,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應該重視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中職學校應該支持語文教師“走出去”。語文教師可以走出去參加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也可以參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關的講座和培訓,從而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中職學校還可以組織語文教師到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參觀、訪學,讓語文教師實地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其次,中職學??梢宰屨Z文教師“坐下來”。中職學??梢越M建傳統文化工作室,為教師提供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讓語文教師可以坐下來,共同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的有效方式方法,使語文教師能夠分工合作、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如廣西玉林財經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成立了傳統文化工作室,語文教師共同研發了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包,共同制作了十多個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語文教學設計、課件和微課,從整體上提高了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成效

通過提升中職語文教師的綜合能力,充分利用課內和課外資源、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策略,筆者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首先,中職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愛國愛家情懷、良好風俗習慣等內容成了學生的精神食糧,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在文化自信效應的引領下,在自己的升學就業、參加技能比賽和參加各類考證方面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兩年來,筆者所調研的四所中職學校學生在參加26所大專院校的聯合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大專錄取率在85.00%以上,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也逐年增加。就業方面,學生素質明顯提高,吸引了區內外優質企業到校園招聘,學生就業率超過90.00%。在參賽考證方面,學生參加全區中等職業院校技能比賽、參加“1+X”考證等方面的成績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次,中職教師素養與能力得到提高,促進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中職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要給學生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道,教師首先必須系統學習和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此,筆者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室,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合作的平臺。一方面,語文教師要開發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必然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語文教師開展傳統文化特色教學活動,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籌劃組織能力,促進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筆者所帶領的課題組的教師參加市級、自治區級的教學能力比賽、教師技能比賽多次獲得一、二等獎的好成績;指導學生參加征文比賽、朗誦比賽和技能比賽,獲獎次數和等級都有新的突破。

(二)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僅僅依靠語文教學,難以更好地宣傳和滲透;二是僅僅依靠中職語文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完成以文育人的教學目標,范圍比較小,人員力量比較單薄?;谶@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四個改進建議。

一是拓寬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打造中職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中職學校不僅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滲透于學校的德育課、專業課、實踐操作課中,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教師應該研究學生的專業課程特點,尋找專業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點,挖掘其中包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把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學生的專業課程中,讓學生在專業課程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中西面點專業班,教師可以在中秋節來臨前指導學生制作中秋節月餅,并鼓勵學生將月餅送給尊敬的老師,帶給自己親愛的家人。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專業技能,也讓學生學會了尊重老師、孝敬父母。如此一來,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踐行儒家的尊師文化和孝道文化。

二是拓展中職生的活動內容。中職學??梢砸灾腥A優秀傳統文化為基點,對“傳統文化之光”系列活動內容進行拓展。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傳統節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端午節舉辦包粽子比賽,結合“壯族三月三”舉辦漢服走秀活動,結合元宵節舉辦花燈制作比賽等。

三是營造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讓中職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環境建設中,例如可以在校園內設立一些名人雕像、標語、宣傳牌等;也可以建設文化長廊,用來展示書法、國畫、中國古典詩詞以及學生的各種和傳統文化有關的作品等。打造傳統文化濃郁的校園環境,可以更好地洗滌學生的心靈,涵養學生的美德,讓學生從更多的方面感受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增強中職生的文化自信。

四是借助新媒體技術,增強中職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F在是網絡時代,各種新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中職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中職學校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新媒體技術,創立傳統文化工作室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并把關于傳統文化的教學設計、課件、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料上傳到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幫助中職生樹立文化自信。

南懷瑾先生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重在文化的傳承?!敝新氄Z文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提高中職生的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該激勵學生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和學生肩負起傳承、發展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張夢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職校園[J].家長(下半月),2018(2).

[2]郭川,高琳琳,王成成.淺談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J].大觀周報,2011(41).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習近平傳統文化觀視閾下民族地區中職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GXZZJG2020B15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麥嬋(1979— ),廣西玉林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

(責編 蒙秀溪)

猜你喜歡
中職教育傳統文化語文教學
淺談對中職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淺析師愛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