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理路

2023-08-16 02:33姜浩穎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富裕共同體

姜浩穎 邢 亮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2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 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 ”[2]我國是人口數量龐大、民族成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新時代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如磐、共同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創造偉力,是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民族復興偉業志遂夢圓的重要課題。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續穩固的推進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惠澤全國各族人民,同時也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方能實現偉大夢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和內在要求。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經驗要求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輝煌史, 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賡續探索史, 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戮力同心向未來的不懈奮斗史。 我們黨從誕生伊始就十分重視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踐行初心和使命而團結奮斗, 群眾路線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和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曾指出,“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奮斗,并給以適當的指導,我們就能夠勝利”。[3]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根本的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式現代化處于早期艱辛探索階段, 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努力推進黨和人民的團結奮斗,要求科學對待并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來增進人民團結,黨帶領人民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探索提供了制度基礎和經驗積累。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4]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改革開放,成功開辟了現代化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辯證統一的中國式現代化正確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 自信自強, 創造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的重大成就和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偉業。 黨百年來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充分證明了“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5], 團結奮斗是黨的百年輝煌非凡史的高昂主旋律,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成功開辟、賡續推進與拓展的寶貴經驗。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百年來, 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 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6]。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使命光榮卻任重道遠, 需要在黨的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大力弘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要求務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7]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符合基本國情的“中國特色”。 以我國56 個民族、14 億多人口的龐大體量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整體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其難度是前所未有的。建黨百年篳路藍縷、薪火綿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民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創造了寶貴經驗,提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諸多創新理念, 實行了具有中國特色、行之有效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始終把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初心和前行目標, 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磅礴的發展推動力。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團結齊心,踔厲奮發,成功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并不斷推進和拓展,全國14 億各族人民全面邁入小康社會并踏上共同富裕新征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開辟和“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探索實踐充分證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無論前進道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挑戰, 只要各族人民始終團結如磐, 眾志成城,14 億中國人民就沒有無法逾越的溝溝坎坎和成就不了的宏圖偉業。 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前行之路,我們充滿自信但不自負,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民族成分眾多、人口數量龐大仍然是現實國情, 到2035 年和21 世紀中葉分別基本實現現代化、 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業已擘畫好的宏偉藍圖。 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定位于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從根本上沒有得到改變,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要立足基本國情,彰顯“中國特色”,明確發展階段,堅持基本路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各族人民在團結奮斗中共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拓創新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靠團結奮斗創造了輝煌歷史,還要靠團結奮斗開辟美好未來。 ”[8]“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盵9]回首建黨百年以來的歷程,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取得了惠澤各族人民、 世界矚目贊許的偉大成就。 但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在啟示并告試我們, 中國式現代化進入了大步向前的歷史進程, 但前行之路往往會有艱難險阻乃至驚濤駭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盡管成就巨大, 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質量發展有卡點瓶頸、改革還需要啃硬骨頭、意識形態領域存在挑戰、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群眾在工作與生活等方面存在難題、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較突出、鏟除腐敗滋生土壤任務艱巨等諸多問題,[10]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將影響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會阻礙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推進。同時,還面臨著西方敵對勢力持續的經濟扼制與政治、軍事打壓的考驗與威脅,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需要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更加堅定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凝聚和彰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鋼鐵意志和強大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11],這在改革開放以來歷次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尚屬首次。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12]“團結奮斗”作為一個關鍵性的主題詞, 通篇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始終,報告最后也以“團結奮斗”四字鏗鏘結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如此強調團結奮斗, 充分說明團結奮斗是貫穿建黨百年歷程的寶貴經驗,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要求。 同時也充分說明了走好走穩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是僅靠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就可以輕輕松松實現的,而是要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來破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仍然需要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團結一心攻克艱難險阻,勠力同心踏平驚濤駭浪,凝聚起團結如磐、 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偉大復興的民族之夢、人民之夢。

二、中國式現代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明確、具體的實踐指向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對于新時代深入推進和廣泛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規范性作用,同時,對于新時代如何更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亦具有指導性作用。 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地走穩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鑄得牢、行得遠,才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中國式現代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性質指向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爸袊浆F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13]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共同體。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實踐和成功推進過程中, 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的領導核心作用。無論是奠定中國式現代化根本社會條件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初始探索、成功開辟、推進拓展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領導事業的核心力量、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歷史與現實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成功開辟、 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 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政治保證?!叭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14]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視野下, 新時代新征程要全面堅持和加強黨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不動搖,全面貫徹落實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政策方略,堅持發揮好各級黨組織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過程中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優勢,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高度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堅定緊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戮力同心,勇毅前進。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正確的道路選擇。 黨的二十大號召“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 ”[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1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 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政治優勢。 ”[17]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始終堅持從政治高度看待、 把握和處理民族問題與民族事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團結奮斗力量、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作為團結進步的生命線, 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在邏輯和必然要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視野下,新時代新征程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綱”和主線,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處理民族事務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懈怠,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并全面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上新臺階, 推動全國各族人民廣泛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高舉旗幟,自覺踐行, 在共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凝心聚力、團結奮斗。

(二)中國式現代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指向

馬克思認為,“要使各民族真正團結起來,他們就必須有共同的利益”。[18]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和根本要求。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命運與共的共同體, 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西方式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的本質區別, 是引領全國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團結奮斗、勇毅奮進的前行動力和目標指向。 踐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要努力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充分發展、均衡發展和全面進步,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共同富裕、命運與共。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 首要任務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中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具體到民族工作領域就是要解決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解決各族人民共同邁向現代化、共同富裕進程中一個不能少的問題, 推動各民族形成交流交往交融、工作生活互嵌、充分均衡發展的經濟共同體、社會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做到中國式現代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中國式現代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實踐指向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9]“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21]。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體現了世界各國現代化共性特征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相互聯系、相互區別的辯證統一,顯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創特性和顯著優勢, 也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馳而不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正確處理民族事務和有效解決民族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與經驗借鑒。

“人口規模巨大”描繪的是中國式現代化在覆蓋人口方面的承載體量, 體現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 實現途徑和方式的獨有特點以及根據國情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的原則要求。[22]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14億人口的全面推進和全員覆蓋, 對龐大人口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團結協作與共同奮斗提出了內在要求和外在體現, 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了現實選擇和建設要求。同時啟示我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樣面臨著人口數量大、 民族成分多的艱巨性與復雜性,同樣要有凸顯“中國特色” 處理民族事務和解決民族問題的科學方式與有效途徑,同樣要堅持以漸進、持續、穩定的原則來系統推進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把眾多民族、 龐大人口引導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戮力同心、 團結奮斗的新征程上來?!叭w人民共同富?!斌w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在物質基礎與條件方面的普惠考量, 啟示我們同樣要始終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全國各族人民更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增強內生動力并提供奮斗指向。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體現的是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富有又要精神富足的全面特征, 啟示我們新時代新征程要“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23]“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24]“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25]?!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要求, 啟示我們人與自然是休戚相關的生命共同體, 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子孫萬代生生不息、命運與共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續發展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要把培育和提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維護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生態利益的意識共識、 行動自覺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要求并付諸實踐?!白吆推桨l展道路” 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視野, 啟示我們要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維護中國與世界的和平及發展方面的共同性與互動性, 把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成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強大力量, 并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推進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 賦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世界意義。

三、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推進與廣泛拓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豐富有效的實踐路徑。

(一)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團結奮斗、 共同富裕的進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 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6]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27],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價值指向和奮進動力。 要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 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變成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踐行“五個認同”、共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過程。要通過完善和用好區域差別化、傾斜性支持政策,持續提升民族地區自我造血、自我發展能力,幫助民族地區精準找到并利用資源條件、比較優勢以及促進共同勞動致富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加大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幫扶工作力度,促進民族地區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早日實現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生產生活高質高效以及鄉村宜居宜業。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各種社會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各級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調控與指導作用,推動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社會勞動力的有序有效流動,形成全國性的社會勞動力統一大市場,促進全國各地區、各族人民都有機會辛勤勞動、合法勞動、共同致富。

(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共建共有精神家園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28],物質富足基礎上的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根本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和精神家園。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在不斷厚植現代化的堅實物質基礎、夯實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優良物質條件基礎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開展現代文明教育熏陶, 深入實施精神文明創建工程, 使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精神與文化生活向現代化邁進, 系統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堅持增進共同性、尊重差異性辯證統一的重要原則, 正確處理中華民族共同性與各民族差異性、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辯證關系, 使各族人民在共同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要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在尊重和保障各民族語言文字學習與使用的基礎上, 依法大力推廣、全面施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國家法定語言文字成為各族人民進行交往交流交融的通用工具,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載體。

(三)推進“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9],促進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新時代新征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 隨著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持續構建,我國進入了各民族跨躍地區進行大流動、大交流、大融合的活躍時期,各族人民經濟社會生活的交往交流交融更為頻繁、廣泛和深入,我國民族人口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新格局和大流動、大交流、大融合的新特點。 交往才能相互了解,交流才能加深情感,交融才能增進團結,各族人民頻繁、廣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 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 要充分發揮有效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有為政府的指導性作用, 統籌地區之間和民族之間、 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地方勞動力小市場與全國勞動力統一大市場等方面的關系, 充分借力國內經濟大循環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支持,推進“老少邊”區各族人民在地區內部、 跨地區之間交往交流交融、求學就業創業、生產生活致富,逐步實現各民族人民在工作及生活、經濟與文化、社會和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度互嵌。 在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 要深入開展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豐富內涵內容,創新形式方法,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多樣式促進各族人民頻繁交往,廣泛交流,深度交融。 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教育機制, 特別是突出加強事業單位、廠礦企業、街道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政策、 知識與文化、意識與能力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積極主動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高質高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識、能力與水平。

(四)推進“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30],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人才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一資源, 堅持為黨和國家培育合格人才的首要標準是以德為先、政治合格,自覺踐行“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愿并積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是政治合格人才的應有之義。意識的形成是循序漸進、逐步成熟的過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遵循教育教學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從小抓起、持續教育、梯次鞏固, 將其融入國民教育體系, 形成教育長效機制。學校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思政課是大中小學普遍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 是落實培根鑄魂、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是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應然選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要根據各學段特點,堅持整體規劃、系統實施、一體化推進。 在課程內容體系建設上,堅持整體設計、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原則,小學以日常生活為基礎,初中以學生體驗為基礎,高中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大學以學生認同為基礎。在教學方法設計上,要堅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原則,小學主要是道德啟蒙式教育, 初中主要是知識體驗式教育,高中主要是思想認知式教育,大學主要是理論化和研究式教育。在教學目標確定上,堅持目標統一、總分結合、逐步實現的原則,小學主要培養道德情感, 初中打牢思想基礎, 高中提升政治素養,大學增強使命擔當。[31]

(五)“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32],在實現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依法治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教育引導的過程,也是實踐提升的過程,堅持依法處理民族事務和民族問題、 實現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舉措。 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具體問題制定落實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堅持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的辯證統一, 依法維護全國各族人民的正當合法權益, 依法處理牽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和相關事件, 依法肅清涉及民族分裂、宗教極端的思想余毒和不法勢力,依法打擊各種刑事與民事違法犯罪行為, 規范引導各族人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確保各族人民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可靠的法治環境與法律保障。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富裕共同體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愛的共同體
中國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