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英語閱讀素養的新要求與新規劃

2023-08-18 02:36敖娜仁圖雅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7期
關鍵詞:高考英語

摘 要:2023年高考英語命題呈現落實核心素養考查、夯實全面發展基礎、突出關鍵能力考查、重視思維品質培養的趨勢,對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比舊課標,新課標重視對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要求讀得更早、讀得更多、讀得更難。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需早點規劃、系統規劃、多維規劃。

關鍵詞:英語閱讀素養;高考英語;家庭閱讀

本文根據作者6月11日在第7屆國際兒童教育論壇上的發言稿整理而成,有刪節。

一、 從2023年高考英語命題趨勢說起

2023年,是高考英語改革的第一年。分析高考英語的命題趨勢,可以發現,高考對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一) 聚焦鑄魂育人,落實核心素養考查

2023年高考英語試卷通過選擇特定主題的語篇,落實核心素養考查,引導學生養成喜愛讀書、善于求知的學習習慣。

英語學科有四個核心素養,包括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其中,文化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有國家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比如全國甲卷書面表達題設置的是學校舉辦以用英文講中國故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要求考生以一位中國歷史人物為題寫一篇短文投稿。全國乙卷語法填空題的語篇講述的是首都北京悠久的城市歷史,主張城市發展建設一定要尊重傳統、保護好城市的珍貴遺產;新課標Ⅰ卷語法填空題的語篇講述的是中華美食小籠包的美妙滋味與制作知識。其他試卷中還涉及中國歷史上的女醫生、華人體操教練、大熊貓等中國元素。這些語篇都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否則,閱讀理解將存在困難。

總的來說,所有的核心素養,最終是為了引導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新課標Ⅱ卷閱讀部分選取的語篇介紹了一本關于書本的書,通過有關書本和閱讀的藝術作品圖片展現書與讀書人的歷史;全國甲卷閱讀部分選取的語篇講述了作者暢游于哲學書籍閱讀的海洋,重點介紹了Eric Weiner的The Socrates Express一書,說明哲學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這些語篇引導學生重視書籍閱讀和知識的積累,豐富學識,積淀文化底蘊。

(二) 重視體美勞教育,夯實全面發展基礎

2023年高考英語試卷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選材,合理設計考查內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體現高考對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引導。

在體育方面,全國乙卷完形填空題語篇講述了美國體操運動員Gabby Douglass在華人教練的培訓下,經過刻苦努力,最終獲得奧運會個人全能冠軍的故事;新課標Ⅰ卷完形填空題語篇講述了一名越野賽跑運動員在比賽中將受傷的運動員背至終點就醫的故事。這些語篇旨在引導學生關注體育與身心健康,提高運動意識,在體育鍛煉中錘煉意志,涵養體育精神。在美育方面,全國甲卷聽力部分選取音樂家Maxim談論其擔任柴可夫斯基公開賽裁判的經歷的材料;全國乙卷閱讀部分選取一位攝影愛好者如何拍攝出高質量風景照片的語篇;新課標Ⅱ卷閱讀部分選取為學習繪畫的朋友提出一些建議的語篇。這些語篇旨在引導學生加深對藝術的認識,培養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以美育人。在勞動教育方面,全國甲卷閱讀部分選取DIY主題的語篇;新課標Ⅱ卷閱讀部分選取阿比·哈拉米略和另一位老師在學校開設勞動課程,帶領學生養花種菜的經歷及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的語篇。這些語篇旨在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觀念,在實踐中養成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

學生要讀懂一篇文章,不僅要認識其中的單詞,更要了解其背景信息。從這一命題趨勢可以看出,高考所選用的語篇,情境非常真實,類型也非常多元。要擁有這些真實的體驗、多元的認知,閱讀是突破口。

(三) 強調扎實基礎,突出關鍵能力考查

2023年高考英語試卷對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要求,強調對于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注重考查學科關鍵能力。

試卷在真實、地道的英語語境中考查基礎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直接考查基礎語言知識的題型包括完形填空、語法填空、短文改錯等。這些題型要求考生在正確理解語篇主旨大意的基礎上,關注具體語境中不同單詞、句子和整個篇章結構之間的聯系,考查考生對英語詞法、句法以及語篇知識的掌握運用。聽力、閱讀不直接考查語言知識,但強調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深入考查基礎語言知識旨在引導教師依據高中課標,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等基礎語言知識,了解基礎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語篇所表達的主題意義,養成一定的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

試卷突出學科關鍵能力考查,尤其強化對理解和表達等關鍵能力的考查。閱讀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讀懂選自英語原版書籍、報紙和雜志(含網絡版)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段及公告、說明、廣告等,并能從中獲取相關信息。寫作部分要求考生準確使用語法和詞匯,運用一定句型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無論是基礎語言知識的習得還是關鍵能力的獲取,我們都要引導學生多閱讀;新時代,還要特別關注多媒體語篇。不常讀報、不常讀原版書籍,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可能難以提升。

(四) 優化情境設計,重視思維品質培養

2023年高考英語試卷在聽力、閱讀、語言運用和寫作各部分根據所選素材創設不同的情境,通過增強試題開放性和靈活性,考查考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試卷進一步鞏固和優化寫作等試題的考查形式。除了寫郵件等形式,寫作部分還設置了根據提綱要點寫短文等形式。全國甲卷設置的寫作情境是:學校舉辦以英文講中國故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要求考生以一位中國歷史人物為題寫一篇短文投稿。全國乙卷設置的寫作情境是:考生以向學校英文報投稿的方式用英語描述學習一項新技能的經歷及從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新課標卷應用文寫作設置的情境是:外教準備將學生隨機分為兩人一組,讓大家課后練習口語,要求考生給外教寫郵件說明這樣分組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新課標卷讀后續寫所選文章,講述了一名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中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參加寫作比賽并通過努力取得優異成績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據給定情節續寫兩段內容。這些精心設計的試題情境使寫作形式更加靈活,內容更加開放,在加強語言表達能力考查的同時,強調對應用性和創造性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注重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和概括信息,從自己的視角正確評判周圍事物和不同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邏輯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思維品質中三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最好的方法是閱讀。

二、 新課標對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提出新要求

2023年高考英語緊貼高中課標,反映了相關要求。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與高中課標有機銜接。對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舊課標”),新課標對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讀得更早

舊課標未要求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是新課標要求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課外閱讀。從時間跨度看,提前了三四年。新課標中的具體要求包括:課外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00—2000詞。[1]

學習語言是有關鍵期的,一般在6歲半到7歲。語音的關鍵期更早,是在2歲。華盛頓大學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所聯合主任、言語聽覺學教授特里夏·庫爾在其TED演講中指出,7歲之前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而我國學生普遍都是在進入小學后才接觸英語學習,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 讀得更多

新課標要求,小學畢業時學生累計閱讀量要達到4000—5000詞,初中畢業時累計閱讀量要達到15萬詞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更多的詞匯知識,這表明學生不能只靠課堂教學而需依靠課外閱讀來習得。

盡管高考考查的詞匯可能只有3500詞左右,但是我們會發現,閱讀語篇不是只有3500詞,可能達到了8000詞,而且很多都是生詞。有些生詞學生不一定需要知道,但要能根據上下文猜出其意思。但如果這些詞學生都見過,那就相對簡單了。這些都要求學生讀得更多。為此,新課標還新加了一個“級別+”的要求,是專門為了照顧那些“吃不飽”的學生的。比如,小學低年級要求“結合主題圖或連環畫,口頭創編故事,有一定的情節,語音基本準確”[2],九年級的“級別+”要求“理解語篇中顯性或隱性的邏輯關系”“理解多模態語篇中非文字資源傳達的意義”[3]。

(三) 讀得更難

新課標對“能讀”的要求更高、更具體。例如,舊課標要求小學中年級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而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取、梳理和推斷信息。六年級的“級別+”要求學生閱讀有配圖的簡單章節書(類似小說,比如Magic Tree House,Mercy Watson等),理解大意,對所讀內容進行簡單的口頭概括與描述。[4]

三、 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需做好三個規劃

當前,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學校課時減少,教材講不完,即使能講完也講不好,更沒時間做補充閱讀。所以,我們要協同做好三個規劃。

(一) 早點規劃

1983年,喬爾(Chall)提出了閱讀階段理論。這是目前用得最廣泛的理論,盡管時間比較久遠,但是我們至今仍在使用。這一理論是針對母語的,同樣也適用于外語和二語。這一理論指出,在兒童6個月時就可以開始系統地規劃做閱讀。學語言是聽說在先,再閱讀、寫作。6個月的時候是聽、說、讀一起開展。6個月到6歲是建立文本概念,也就是要知道怎么讀,怎么翻書,大概要知道單詞和音的關系,這樣,到了6—7歲的時候,就能學習字母與發音之間的關系,懂得拼讀的實質。慢慢積累,七八歲就可以自主閱讀,也就是不需要家長或教師督促。七八歲自主閱讀的標準,就是前面提到的讀簡單章節書。

(二) 系統規劃

系統規劃,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磨耳朵”,2歲半的時候可以開始。長時間“磨耳朵”之后,學生能聽懂,但不一定會說。這能為之后的語言爆發奠定強有力的基礎。第二,啟蒙閱讀,2歲半開始有系統規劃。第三,指導閱讀,3—4歲開始,可以系統指導自然拼讀以及相關策略。第四,分享閱讀,也就是在即將獨立閱讀的時候,比如五六歲開始,和學生一起大量閱讀。第五,獨立閱讀,大概是在7歲(新課標要求是10歲左右)。最后是拓展閱讀以及自主閱讀。

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想要做好系統規劃,需要形成幾點共識。第一點,語言學習有關鍵期。為什么中國學生學了那么多年英語,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轉折期的時候沒有鋪好路。研究表明,9歲為母語兒童獨立閱讀關鍵期,9歲前,兒童是“學會閱讀”(learn to read),也就是積累基本的閱讀素養,9歲是轉折期,9歲后是“從閱讀中學習”(read to learn),也就是獨立閱讀,建立意義。第二點,中國學生的英語語言發展有特殊性,因為語言環境的不同,學生的英語輸入量少、與英語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少,運用語言的機會也少。另外,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的英語閱讀關鍵期是10歲——10歲前是“學會閱讀”,10歲后是“讀中學”,但是年齡(發展)是靈活的。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實現自主閱讀。自主閱讀的標準有三。第一,能讀,也就是要讀懂英語。讀懂英語所需的能力包括文本概念、音素意識、拼讀能力、閱讀流暢度、語言知識、背景知識、技巧和策略等。第二,會讀,即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三,愛讀,要求具備積極的閱讀體驗,包括閱讀興趣高、閱讀態度和自我認知積極等。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是持續閱讀需要具備的素養。

做好系統閱讀,不可忽視的一步是為學生提供好書。好書有三個標準。首先,教育價值高,這不是指詞匯多,而是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各個方面都要兼顧。其次,內容適切,是指主題是學生能夠接受且樂于接受的。最后,難度合適——如果學生能說出書中50%以上的內容,那就是合適的;如果能讀出80%以上的單詞,則相對簡單;但如果80%以上的單詞都比較陌生,那就是太難了。不過,啟蒙閱讀的時候,可以提供難度稍大的書籍。

(三) 多維規劃

在做英語教育規劃的時候,不要局限于英語,很多學科都可以放在一起。我們現在提倡的跨學科學習,就是多維規劃的體現。多維規劃,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主體多維。除了教師的閱讀指導,我們還要做好家庭閱讀、社會閱讀。閱讀生態需要家校社協同共建,其中,家庭負責“靜讀”。家庭最大的責任是創設閱讀環境,培養崇尚閱讀的氛圍,為學生閱讀素養的萌芽提供土壤。不管教師教得多好,如果沒有閱讀家風,學生的閱讀素養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學校負責“精讀”,通過建構閱讀課程,為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提供策略支持,也就是精細地教一些策略,讓學生學會閱讀。而社會是“境讀”,通過提供閱讀場域、建設閱讀文化,為學生閱讀素養的拓展提供保障,讓學生自覺閱讀。

家庭閱讀需要耐心。在此分享美國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一句話:“I attributed my success in law school largely to my baby girl. I went to class at 8:30 am and I came home at 4:00 pm, that was childrens hour. It was a total break in my day. And childrens hour lasted until she went to sleep. Then I was happy to go back to the books, so I felt each part of my life made me rested from the other.”她是生完孩子之后去上學讀法律的,每天早上八點去上課,傍晚四點回家?;丶乙院笠恢钡鹊胶⒆铀X都是親子閱讀時間。她說,陪孩子閱讀的過程是難得的讓自己的思維放松的時間,等到孩子睡覺,又可以集中精力讀法律,又是另一種放松。所以,當我們有耐心做家庭閱讀的時候,也許會生成很多思考。

第二,閱讀材料和閱讀方法多維。首先,閱讀材料的多維。如果將學生閱讀發展的過程分為萌芽前(小學一、二年級)、萌芽(小學三、四年級)、形成(小學五、六年級)和拓展(中學)四個階段,萌芽前可選擇的精讀材料包括教材、識字卡片、短篇主題繪本、歌謠、韻文、首字母繪本等,泛讀材料包括視覺詞繪本、分級繪本等;萌芽階段可選擇的精讀材料包括教材、中篇主題繪本、自然拼讀繪本、歌曲、簡單的小劇本等,泛讀材料則包括分級繪本、自然拼讀繪本等;形成階段可選擇的精讀材料包括教材、長篇主題繪本、簡單章節書、小劇本、新媒體語篇、詩歌等,而泛讀材料包括自然拼讀繪本、分級繪本等;拓展階段可選擇的精讀材料包括教材、章節書、劇本、攝影集、詩歌、新媒體語篇等,泛讀材料包括章節書、劇本、新媒體語篇等。其次,閱讀方法的多維。每個年級、每個階段都有一些系統的教育方法。比如,萌芽前可采用教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包括圖片環游、自然拼讀、視覺詞教學等;萌芽階段可采用教讀與自讀相結合的模式,包括圖片環游、自然拼讀、教育戲劇、閱讀圈、故事地圖等教學方法;形成和拓展階段,一般讓學生自讀,可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閱讀圈、故事地圖、章節書、詩歌以及教育戲劇等。

參考文獻:

[1][2][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5,27,30,26.

(敖娜仁圖雅,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專聘研究員,教育部“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研制”項目核心成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名師領航基地特級教師學術導師。曾獲北京市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

猜你喜歡
高考英語
多省市英語高考回歸全國卷的探討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成果寫作”
高考英語語法填空的“三嚴三實”
注意書寫 常抓基礎 多背文章 增強語感
語法翻譯法對高考英語藝術生復習探究
高考英語社會化考試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
從高考英語作文評閱看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啟示
高考英語短文改錯的教學策略
高考英語寫作復習方法芻議
談談高考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