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應然樣態

2023-08-18 02:58張志強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7期
關鍵詞:杜威

摘 要:《我的教育信條》是杜威的早期著作,其中的主張,對我們今天再認識教育,思考教育的應然樣態多有裨益:教育過程要關注心理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學校要幫助學生走出家庭,適應社會;教材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教育方法要順應又不依賴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關鍵詞:教育經典;杜威;《我的教育信條》

《我的教育信條》是杜威的早期著作,系統闡釋了他對教育的理解。百年后重讀這一教育經典,仍有振聾發聵之感。其中的主張,對我們今天再認識教育,思考教育的應然樣態多有裨益。

一、 教育過程要關注心理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

杜威認為,“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1]。所以,真正的教育行為都要借助對兒童能力的刺激,使之感覺到社會情境的各種要求,以集體的一員的身份去行動,將個人的行動和情感從原有的狹隘范圍中掙脫出來,學會依據自己所屬的集體利益來定位自己。根據杜威的觀點,教育不是教給學生什么內容,而是讓學生發現自己喜歡什么、能夠學什么、怎么去高效地學習。假如,學生不被督促就不學習,那就說明教育出了大問題。

教育過程應關注心理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心理學可以幫助教師深入觀察和理解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從而避免教育教學因無的放矢而頻繁試錯,事倍功半。社會學是指對社會狀況和文明現狀的了解,可以保證學生其能夠適應當下和未來的生活。二者缺一不可。沒有前者,教育就變成了強迫的、外在的填鴨或削足適履的過程;沒有后者,人的本能就不能被充分引導和利用。

另外,教育目標的落實不能僅僅憑借教師的單向灌輸,而是要重視了解、順應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忽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片面強調教育的社會功能,只會事與愿違。因為民主和現代工業的發展,未來社會瞬息萬變,不可預測,所以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繼而訓練他們,使之經濟和有效地進行活動。

總之,教育一方面要以社會需要為目的,另一方面要以兒童的本能和能力為素材和起點。

二、 學校要幫助學生走出家庭,適應社會

根據杜威的觀點,“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2]。據此來看,學校就是一個社會組織。組織存在的價值在于,有效地培養兒童分享人類所繼承下來的財富以及為了社會目的而運用自身能力的手段。學校是社會生活的縮影,以幫助學生從單純的家庭生活中走出,適應社會需要,同時加深和拓展關于家庭生活聯系的價值觀念。

一旦將教育的價值定位于為未來生活,尤其是為未來體面的生活做準備,學校就有可能被窄化為傳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課業或養成某種習慣的場所,從而喪失了樂趣和當下意義,這無疑是舍本求末。因為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訓練,恰恰是人們在工作和思想的統一中跟別人發生適當關系的產物,學生應該通過集體生活使他的活動受到刺激和控制。因此,知識只是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也是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自己訓練的結果。也就是,學生在學校中以類似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發現和接受成熟經驗,享受成長的過程;教師的任務不是灌輸知識,而是依據成熟的經驗和比較成熟的學識來決定怎樣使學生得到生活的訓練;考試的目的不是甄別與選拔,而是診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并標明他在哪種場合最能起到作用和最能接受幫助”[3]。

為了讓學生適應社會,學校絕不能與真實的生活隔絕,而是應該努力讓學生享受社會生活的樂趣,懂得合作、共贏、協商、妥協、同情。否則,學校只能算是庸俗生活的孵化器。

三、 教材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

杜威認為,教材必須與學生的社會生活有關。學??颇肯嗷ヂ撓档恼嬲行?,不是科學、文學、歷史、地理,而是學生本身的社會生活。使學生認識到教材的社會遺產價值的唯一方法,是實踐那些使文本成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動。因此,教學不宜把教材以純客觀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而是應該將其“作為用來展示已經包含在經驗里的因素和更容易、更有效地調整經驗的工具”[4]。教材的價值在于促使學生自己主動學、真心學,將所學運用到處理生活里的復雜問題中去。

新課改以來,教材開始向“學材”轉變,即教材不是將前人結論高度壓縮后形成的知識系統,而是學生借以產生興趣、合作探究,向專家那樣思考,進而得出結論的工具。有些教師明顯感覺到,幾十年前的教材可以讀懂,現在的教材難以讀懂了,其實這恰恰說明:以前的教材僅僅客觀呈現知識,是終點;而現在的教材是喚醒經驗、調整經驗的工具,是學習的起點。正如杜威所說:如果只是把教材當作個人獲得知識或表達已經學到的知識的工具,那么就會失去它的社會動機和目的。

四、 教育方法要順應又不依賴學生的興趣

不能脫離兒童的興趣、能力去談某一方法的優劣,教育方法只有適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才有價值。杜威認為,教育方法要尊重兒童的能力和興趣發展的順序,提供教材和處理教材的法則就是包含在兒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則。觀念是由行動引起的,并且是為了更好地控制行動。所謂理性就是有順序的或有效的行動法則。因此,不要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請給他們機會去表達、去行動,去主動地探索與展示。幼兒園階段鼓勵學生在與自然、玩具、伙伴的接觸中,同周圍世界建立積極聯系,這就是呵護天性、培養求知興趣的行為。正如杜威所言,“表象是教學的重要工具”[5]。教育要更明智地、更有益地用以訓練學生形成表象的能力,使其將經驗中所接觸的各種東西不斷地形成適當的表象。

通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杜威也承認,興趣是成長中的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觀察學生的興趣是選擇教材的依據之一。但是,他對興趣有著更為辯證的理解。對于興趣,不能放任,也不能壓抑。放任興趣等于以暫時的東西代替永久的東西;壓抑興趣則會減弱好奇心和機敏性,使生命僵化。興趣總是一些隱藏著能力的信號,重要的事情是發展這種能力。情緒是行動的反應。只要能參照真、善、美而獲得行動和思想上的正確習慣,情緒都是能夠約束的。教育要不灌輸,不控制,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學生去探索。

五、 教師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杜威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比依賴法規獎懲更有效、更長久。教師是分享社會意識的過程中的一種調節力量,而以這種社會意識為基礎的個人活動的適應是社會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對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想均高度重視。從個人主義角度來講,個人的某種品格的形成是形成合理生活的唯一真正基礎;從社會主義角度來講,最好的品格不是通過單純的告誡、榜樣或說服所形成的,而是出于某種形式的組織或社會的生活施加于個人的影響。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教師要有這樣的意識——學校絕不是高考加工廠、不是社會分層器,在學校教育中,學生不管善惡、美丑、智愚,都應得到善意的教育。另外,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難免受到社會不良思想的侵蝕,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不是隔離或同化,而是過濾和批判,讓學生在辨別中汲取社會中的進步因素。

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校不是機械的訓練場,應該與科學和藝術完美結合。所謂藝術,是培養人類各種能力使之適應社會的藝術;所謂科學,是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的發展,使人更能夠正確組織知識,認識并尊重人的心理結構和成長法則,以實現教育目的??茖W與藝術相結合的理想教育境界,即使目前難以實現,也應該成為教師努力的方向。

最后,杜威提出:“教師不是簡單地從事訓練一個人,而是從事促進適當的社會生活的形成。教師的職業尊嚴在于,他是社會公仆,專門從事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并謀求正確的社會生長的事業?!保?]

教師只有擁有這樣的職業理解,才會不斷追問理想教育的模樣,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使自己成為推動教育變好的力量。

參考文獻:

[1][2][3][4][5][6] 約翰·杜威.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五卷(1895—1898)[M].楊小微,羅德紅,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3,65,67,68,69,71.

(張志強,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猜你喜歡
杜威
Current bifurcation,reversals and multiple mobility transitions of dipole i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讓我們搖起櫓來
絕世武功的奧秘
杜威傳播思想在中國的早期接受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Hexamethyl Disiloxane + Vinyl Acetate System at 101.3 kPa
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