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3-08-21 06:03王夢欣趙海濱
今傳媒 2023年8期
關鍵詞:融入紅色文化思政教育

王夢欣 趙海濱

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賡續紅色基因、汲取進步力量的精神源泉,也是高校開展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教育資源。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建設具有獨特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體技術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構建新媒體平臺、優化傳播內容、提升傳播主體媒介素養、健全網絡監督機制四個方面,探索了新媒體環境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旨在為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提供新啟示。

關鍵詞:新媒體;紅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8-0127-04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努力奮斗、頑強拼搏的歷程中形成的思想文化智慧結晶,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必須堅持的文化立場[1]。當前,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多元化的傳播手段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開辟了新的渠道,豐富了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升了紅色文化的育人效果。但是,紅色文化教育也面臨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被削弱、碎片化知識傳播阻礙系統化思維發展、高校學生價值判斷“迷失”等一系列現實挑戰?;诖?,高校應將新媒體與紅色文化有機結合,

從載體、內容、形式、機制保障等不同維度探尋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讓紅色文化更好地發揮育人實效。

一、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意蘊

紅色文化高度契合了高校學生的群體特質和思想需求,對于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快推進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夠更好地滋養高校學生的“拔節孕穗期”。

(一)有利于引導高校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政治信念

從歷史角度來看,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先進文化,其內容豐富而深刻,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深厚的思想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同時代的凝結與聚集。紅色文化將中國共產黨從創建到壯大的歷程記錄在精神譜系與物質載體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彰顯了中國人民堅定的理想信念?;仡櫄v史,紅色文化見證了陳獨秀、李大釗、惲代英等偉人的光輝,再現了無數先烈反抗侵略者的歷史,展示了光彩神奇的史詩篇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快新媒體環境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進程,可以提升高校學生對黨的四個歷史時期的認知水平,讓高校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艱辛,引發情感共鳴,并且,能夠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價值觀認同,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此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還能解決學生政治信念迷失、理想信念動搖等問題,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有利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2]。紅色文化作為黨的制勝法寶,能夠有效契合高校學生的群體特質。新時代,高校學生正處于價值信仰形成的關鍵時期,通常具有較高的個人理想與價值追求,能夠不斷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在人際交往方面,高校學生往往會顯現出行為的靈活性與思想的開放性,但部分學生也會出現個性比較自我、缺乏責任意識、缺少擔當精神、抗壓能力較弱、“知-行”分離等問題[3]。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新媒體平臺將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進行宣傳,不僅可以讓高校學生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不畏艱苦、砥礪奮斗的精神,激發高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還可以滿足高校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逐步完成從外顯認同到內隱認同的過程。

(三)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

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紅色文化具有豐富深刻的黨性教育意義。紅色文化是一座座無形的紅色紀念碑,記錄了黨領導人民不斷奮斗、勇敢前行的足跡,記錄了無數革命先烈在革命斗爭中的豐功偉績。紅色文化承擔著傳承黨和國家紅色基因的重任,高校學生在參觀革命遺址和紅色展覽的過程中可以近距離感悟革命的艱辛,在聆聽紅色故事時可以緬懷革命先輩。感悟紅色文化的過程,就是一段接受偉大建黨精神熏陶的過程,紅色文化是思政育人實踐過程中最鮮活的部分。新媒體時代,高校借助大數據和網絡信息化技術能夠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比如,教師可以在思政課堂上立體、生動地為學生講述紅色故事,讓他們在感受英雄精神魅力的同時引發思想共鳴。此外,將紅色文化與新媒體技術融合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途徑和渠道,還可以完善思政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有效解決思政課程內容單調、資源不足等問題,增強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凸顯思政課的育人作用。

二、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機遇和現實挑戰

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的內容不斷豐富,呈現形式和育人路徑不斷創新,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也會給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進程帶來一定阻力。

(一)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機遇

第一,新媒體拓展了高校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渠道。傳統思政課堂展示紅色文化,通常會借助報紙、紅色讀物等紙質媒介。如今,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豐富的信息傳播渠道滿足了高校學生學習、交往、獲取資訊的需求,他們可以在各大互聯網平臺觀看紅色文化網絡精品課程、紅色經典解說視頻以及熱點資訊等,革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并且,思政課教師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深入挖掘、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借助視頻、圖片等形式,使紅色文化的教學方式更加生動有趣,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第二,新媒體創新了高校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形式。傳統思政課堂的教學素材主要來源于課本和其它書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課程內容,且傳播方式具有單向性,很難讓思政教師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也會對反復講述的紅色經典產生“審美疲勞”。而新媒體時代,信息的交互性更強,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的節點或起點,學生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信息??梢哉f,新媒體技術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創新了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形式,也為高校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種紅色文化資源充滿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紅色文化對高校學生的吸引力,符合高校學生思想獨立、熱衷于追求新事物的群體特質。

第三,新媒體滿足了高校學生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較少根據當代大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將他們進行分類,很容易落入“復制粘貼”教育模式的陷阱。新媒體技術的出現適逢其時,為高校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做“私人訂制”式的學習內容、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4]。高校利用新媒體技術分析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偏好,并在此基礎上為不同學生進行精準信息推送,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自身個性發展的需要。思政課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紅色文化類微博話題引導學生交流探討,培育學生的思辨能力,并且,可以通過開展線上會議的方式邀請不同高校的人文社科類專家學者,為學生講述學術前沿研究熱點、解讀歷史事件的深層價值。

(二)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挑戰

第一,多元社會思潮沖擊主流意識形態。新媒體平臺允許用戶相對自由地表達個人觀點和價值理念,這為社會思潮的多元化提供了最佳場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文化不斷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而高校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若不能接受正確的思想價值引導,很容易受到各類腐朽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會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們的消極情緒,動搖他們的理想信念。此外,新媒體的交互性使得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部分新媒體平臺博主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會編造一些荒謬不實、虛假夸張的信息欺騙大眾,致使真假難辨的信息在社交平臺肆意傳播,而“人們所表現出來的信息需求,常常是獵奇心重,對低俗內容較為敏感”[5],這也會削弱權威媒體的話語權和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增加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難度。

第二,碎片化知識傳播阻礙系統化思維發展?;ヂ摼W時代,人們獲取紅色文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書本、報紙等傳統媒介,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了人們獲取紅色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新媒體平臺為用戶營造的線性“擬態環境”下,紅色文化信息大多呈碎片化,很少有系統的論述內容,這種環境在為用戶傳播紅色文化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內容流失的風險[6]。如果高校學生長期接收這些碎片化的紅色文化信息,會影響他們構建紅色文化理論思維,難以對紅色文化形成系統和全面的認知。與此同時,在網絡碎片化知識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的注意力會發生轉移,大量娛樂性信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他們學習思政理論的空間。

第三,部分高校學生存在價值判斷“迷失”現象。學生的價值判斷是他們進行思維活動的基礎,但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繭房”只提供給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會讓他們的認知出現偏差,難以對經過新媒體包裝后的紅色文化內容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評價。此外,由于網絡平臺具有虛擬性、即時性的特點,一些匿名用戶在評價英雄人物時往往帶有主觀隨意性,放大英雄人物的細微缺點,掩蓋其豐功偉績,“詆毀英雄”“重評歷史”等歷史虛無主義言論在網絡空間沉渣泛起[7]。這些言論會混淆部分學生的價值判斷,致使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不暢。

三、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

(一)構建紅色文化教育的新媒體平臺,創新融入思政教育的渠道

新媒體平臺是加快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進程的“助推器”,高??梢愿鶕W生對新媒體依賴性較強的特點“對癥下藥”,強化紅色文化教育網絡平臺建設。第一,高校要掌握紅色文化教育的主導權,推動各部門的紅色教育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工作,通過開通各部門、各學院的官方賬號,把控好信息傳播平臺的建設質量。與此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的熱度,有效傳播本校開展的各類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第二,高校要將主流意識形態擺在重要位置,結合本校特色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紅色專題網站,并整合新媒體平臺內的紅色文化熱點信息與新聞資訊,將它們分類后及時投放至專題網站頁面,充分利用班級微信群進行廣泛宣傳,提升高校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第三,高校新媒體賬號要重點關注“黨史學習教育”“共青團中央”“人民網”等黨政媒體的社交平臺賬號,及時轉發、推送有關社會熱點、時政新聞、學術文章等信息內容,將這些內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環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利用新媒體優化紅色文化內容,更新融入思政教育的形式

紅色文化內容不是停滯不前的靜態呈現,高校要根據時代發展和教學形式的變化,及時更新紅色文化教育素材,提升紅色文化與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相融性,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第一,要突出紅色文化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高校學生對外界信息的辨別能力有限,容易對個人理想信念產生質疑,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需要強化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第二,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即時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依據當下學生需求及時更新紅色文化育人素材,提升紅色文化的育人效果。新媒體時代,信息量龐雜且更新速度快,思政課教師應更加關注相關訊息,并在有效篩選的基礎上,及時將正能量新聞報道加入紅色文化素材庫,讓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時培養互利互惠、服務社會等優良品質。第三,思政課教師可以采用現實與虛擬結合的方式,創新思政教育形式,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名家論壇、黨政類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前沿性理論知識中了解紅色文化。

(三)提升高校學生的媒介素養,營造融入思政教育的健康氛圍

良好的媒介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甄別網絡不良信息、抵制不良行為。新媒體時代,部分大學生缺乏理性的媒介信息辨別能力,容易將新媒體營造的擬態環境當成客觀現實看待,

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高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思政課程體系,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引下合理設計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媒介觀,提升他們對不良信息、虛假信息的辨別取舍能力,讓高校學生避免受到“信息繭房”和“回音壁效應”的影響。第二,要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思政教師的努力,高校要組織思政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媒介素養教育培訓,通過政策支持、教學評價機制建立等方式強化教師媒介素養教育意識,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教育知識水平和技能,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智力支撐。第三,要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校園好網民”等網絡評選活動,引導大學生正確上網、理智上網,提高他們的網絡媒介素養,為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營造正能量的網絡傳播空間。

(四)健全高校新媒體網絡監督機制,保障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體時代,為促進紅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讓學生接收正能量的文化信息,高校還需健全新媒體網絡監督機制。第一,高校要健全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的相關規章制度,如紅色文化資源利用制度、紅色文化融合結果評價制度等,并成立專門的紅色文化宣傳部門,嚴格審核、監督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各項流程和各個環節。第二,高校要建立專門的信息傳播管理機制,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提高紅色文化類熱點話題投放的精準度,篩選正向的紅色信息,嚴厲打擊傳播虛假紅色信息的行為,從傳播源頭確保紅色文化的融入方向。第三,高校要建立紅色文化輿情監測管理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接收高校學生的反饋信息,掌握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狀態,及時調整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優化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防范化解危機風險。

四、結 語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學生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需求與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方面,新媒體技術豐富了高校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拓寬了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諸多問題。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趨利避害,利用好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深入探究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的路徑,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引導高校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理念,培養他們成為勇擔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艷.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38-40.

[2]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4-17.

[3] 劉燕,李楠.新時代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2):89-95.

[4] 郭明凈.大數據視域下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20(1).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6] 汪青,李明.從背離到統合:全媒體場域中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理論導刊,2022(2):56-63.

[7] 曲一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挑戰與應對之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

[責任編輯:武典]

猜你喜歡
融入紅色文化思政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