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詩歌教學的困境與突圍

2023-08-22 05:31羅洪燕
文學教育 2023年8期
關鍵詞:古典詩歌中國傳統文化現實意義

羅洪燕

內容摘要:古典詩歌中華歷史文化中最璀璨的部分之一,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中學生重點學習和鑒賞。古典詩歌的學習,不但有益于學生沿襲中華優秀詩歌文化傳統,也能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還能提升學生的應試技巧?;谡n標、教材以及應試需要,一線教師構建了不同的詩歌教學理念,各種教學新方法層出不窮。但由于各因素的影響,古典詩歌教學陷入了教學過程模式化、教學目的功利化和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困境?;诖?,本文提出了困境突圍的四個策略,一是穩固基礎,做好教學準備;二是腳踏實地,制度合理目標;三是發揮匠心,創新教學過程;四是及時反饋,監測教學效果。希望能對一線教師對于古典詩歌教學的困境有所幫助。

關鍵詞:古典詩歌 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敝挥型ㄟ^學詩,才能借此更好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中華文化中的古典詩歌,名篇跌出,異彩紛呈,源遠流長,久盛不衰,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是華夏兒女引以為傲的財富,我們理應賡續詩歌文明。而傳承古典詩歌最好的方法,就是詩歌教學。古代學子為了參加科舉考試,需要熟背十三經及其注釋,以及文史、藝用知識,就連普通的秀才都應該背過幾百萬字及其以上的古詩文。而當今學子們要求背誦的詩歌也是上百的,并且詩歌選篇在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梢姴徽撌枪糯€是現代,在中國這片詩歌浸潤的土壤中,詩歌都是我們必須堅持學習的重要課程內容。學詩,可以曉時代興衰,豐富文學素養,提高審美情趣。古典詩歌的學習與教學蘊含著強大的現實意義。

一.古典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一)發散思維,激發想象

詩歌是“言簡意豐”這個詞最杰出的文體代表,寥寥數語,零星幾段,就能傳達出作者無窮無盡的縷縷情思?;虮蛳?,或愛或恨,詩人以文字道出內心的百感交集,杰出的詩人妙筆生花,甚至能達到一語八重悲的高度。正如詩圣的《登高》一詩,頸聯兩句,就被世人道出了八重悲意,更有甚者,對其反復研磨,認為其詩富有十八重悲意。只有對詩歌反復鉆研,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分散型思維去涵詠詩意,品味意象,賞析形象,才能深層次的把握主旨,做出對詩歌的完整解讀。閱讀好詩好文,就是要體會好詩好詞所營造出來的美好境界。文學作品在想像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境界,為作品添上了神韻美、景物美和詩情畫意美。而學習鑒賞詩歌的過程,正是激發學生想象力,分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創造力的過程。[1]如莊子的《逍遙游》,以夸張的筆墨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面,促使學生展開想象力,想象巨鯤、蜩與學鳩之間的唇舌之戰,從而透過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理解莊子想要擺脫羈絆尋求解脫的夙愿。

(二)培養審美,陶冶情操

古典詩歌音律和諧,平仄工整,既有整齊對仗的,又有錯落有致的,研讀、朗誦古典詩歌是一種精神享受,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詩歌本身就涵蓋了作者的情感和豐富的內涵,每一首詩歌都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背后常常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由千變萬化的意象構成,或者以意味深長的典故來明示。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教師將其中的審美因素呈現出來,如語言之美,文氣之美,意境之美,格律之美,情感之美等等。這些美的元素,學生可以在吟誦中品讀出來,在煉字煉句中體會出來,在改寫詩句或者改變文體中賞析出來。如《牡丹亭·游園·皂羅袍》,用詞法構曲意,寫景抒情,“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美好的事物讓行文無不透露出雅致的韻律美感。全文濃艷絢麗,蘊意豐富,姹紫嫣紅的春景與斷井頹垣的殘景構成反差,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而其中傳達出的個性解放精神也是極具人性美的。學習此文能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

(三)應對高考,提升素養

古典詩歌鑒賞題是語文高考卷的常駐嘉賓,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注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詩歌文化,汲取文人智慧,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并增強文化自信。而高考是中學生走入人生轉折的第一道獨木橋,可見古典詩歌的學習對于中學生的學習與考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教師們也跟隨新課改進行了許多探索與改革實踐,特別注重高考與古典詩歌教學的銜接。學生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所學的知人論世、誦讀明情、煉字煉句、賞析意象以及提煉主旨等能力,只要學的精深,能實現學法的遷移,那么遇到試題中的古詩鑒賞題就會下筆如有神。此外,古典詩歌中有很多精妙的修辭手法、寫作手法值得學習,如比喻、擬人、夸張、白描、用典、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等等,對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大有脾益,學習古典詩歌,會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的困境

(一)教學過程過于模式化

小說、散文、詩歌和文言文,這幾個語文教材中的巨頭,是一線教師需要重點研究和備課的。而教材中選編的詩歌,每一篇都是別具特色的。不同時代、不同格律、不同語言風格、不同題材內容的詩歌,教學設計不應該是相同的,應當是各有側重。而古典詩歌的教學,在高中課堂中常見的教學流程基本是固定的。介紹作者簡介——講述創作背景——解題劃分結構——范讀、齊讀詩歌——結合注釋翻譯詩句——分析意象、修辭、手法——總結中心句、易考句——概括文章主旨——課后練習和作業。千篇一律的教學設計,表面上達到了許多教學目標,學生似乎學到了鑒賞詩歌的技巧。實際上那都是“聽”來的,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呈現。模式化的教學過程中,每一首都從固定的意象、手法、感情來學習,肢解了詩歌的整體意境,將詩句碎片化的過分解讀。[2]學生能學到的只有程式化的答題技巧,如煉句題要先翻譯這句話,然后說這句話有什么樣的效果,最后是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和傳遞了怎樣的思想。這種模式讓學生無法與作者溝通,難以與作者共情,不能從美的角度去賞析語言風格和精彩的意象,嚴重缺乏對詩歌的審美體驗。

(二)教學目的存在功利化

在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課堂的教學都普遍傾向于應試教育,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在面對學校的績效考核壓力和家長提出的成績要求時,許多教師都選擇了屈服。寫在教案中的提高學生四大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呈現在課堂中就換了一副模樣,即“一切以高考為準,一切以提高成績為準,一切以掌握答題技巧為準?!闭n標強調語文應該注重朗讀,然而因為考試不考如何朗讀,所以在教學中很少將詩歌的平仄、節奏、押韻、對仗的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目的,盡管也有師范讀,學生齊讀,自由朗讀等多樣的誦讀方法,但是流于形式的誦讀,難以讓學生獨立領會到到詩歌本身的韻律美、格式美,不能對其內化,也就遠離了古典詩歌的藝術真諦。

又如高考中不考創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教師的處理方式往往是點到為止,很少對其進行充分的延申拓展。然而學生對于詩歌產生興趣的大部分原因都源自于對作者的興趣。

如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可以以辛棄疾年輕時的事跡來導入,“有一個小伙,20歲出頭,非常想為國效力,馳騁沙場。于是領著一和尚去投奔起義軍。這和尚不滿意自己的官職小,就偷了帥印跑去投靠敵軍。事情敗露后,大家就拿這個無辜小伙開刀。這小伙又氣又惱,于是他發揮聰明才智成功追蹤到這個叛徒和尚,追到后二話不說就砍了和尚的項上人頭。故事講完了,同學們覺得這個小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學生自主歸納出這個小伙愛國、有勇氣、聰明、果斷。教師再繼續引入本篇詩歌的創作背景,學生聽的津津有味,將所歸納出的人物形象特色帶入詞中,一個鮮活的辛棄疾就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與詞人的對話也就正式開始了。

(三)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固定模式的教學不僅淹沒了每一首詩歌的獨特魅力,也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使學生對于詩歌形成一種刻板印象——即每一首詩歌都是大同小異,不需要以不同的心境和態度來對待。長而久之,詩歌教學就成了學生最不愿意上的或者說認為最沒有價值的課,以致于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盡管在教學中教師已經向學生灌輸了很多詩歌鑒賞的方法,但是臨到考場,面對試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學生們卻難以下筆,頭腦一片空白?;蛘咭活D操作猛如虎,按照老師教的“獨門秘方”(公式)答題后,得到的分數卻不理想,老師的一番“付出”也覆水東流了。評講試卷時,教師仍然按照老方法講解詩歌,講試題時重新搬出自己的模板,又苦又腦的詢問一句“我不是說按照公式來嗎?怎么還是不會?”或許學生也想知道緣由。其實,十年如一日的“講授法”,很難讓學生對于文本再產生什么學習閱讀興趣,更多情況的是師云亦云、昏昏欲睡、模板滿天飛。多次強調的模板,學生必然會記住,但是拿什么內容去填充呢?詩歌教學沒有萬千意象的思索與探討,沒有如詩如畫的意境享受,沒有情感共鳴的朗朗書聲。學生怎么能學會鑒賞呢?教學效果又怎么會好呢?

三.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的突圍

(一)穩固基礎,做好教學準備

如果想給學生一顆樹的種子,教師要先有一片森林,詩歌教學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首先知人論世,教師應該通過各種資料以及自身知識儲備,對作者生平以及創作背景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甚至要擴充一些書本上所沒有的文學知識和作者事例,這樣的詩歌教學課堂準備不僅能讓學生感興趣,也能為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或者新鮮的人物背景。其次,教師應當具備充足的古典詩歌鑒賞技巧以及教學理論,靈活應用教材所編訂的詩歌,引導學生牢牢抓住“體味意境”及“感知情感”的主線,輔以學習鑒賞“藝術形象”“體裁題材”“寫作技巧”“語言特色”“思想情感”等等。不但讓學生豐富了情感體驗,與詩歌進行了心靈的對話,也讓學生學習掌握了一定的鑒賞技巧。除此之外,教師應當要緊跟時代步伐,有效利用互聯網信息,關注新的詩歌教學理念以及發展方向,通過各平臺資源、觀摩優秀課或交流訪學等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為學生帶來最前沿的科學學習方法。[3]

(二)腳踏實地,制定合理目標

一堂優秀的課,應該具有明確的、合理的、可操作以及可達成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太高遠或太淺顯、太功利或太理想都是不可取的,這樣的目標不但難以實現甚至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如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的教學目標,要從課標和新課改理念出發,立足于文本地位與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學情和教師自身素養。古典詩歌教學中,每一篇詩歌的教學目標應當都是各具特色的。倘若將目標一概而論,如將“家國情懷詩”的教學目標統一設置為“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單一的,那么就很難發生教學的生成。如《登高》一文,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了解杜甫生平及其沉郁頓挫的作品風格,結合注釋,反復誦讀品味,理解詩意。

②運用想象力,賞析詩歌中“風、天、猿、渚、沙”等意象,體會景中之情,把握詩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③體會杜甫身世之悲,憂國之切,理解其積極入世的精神和勇于擔當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發揮匠心,創新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新型的教學過程,也許能轉變學生對于程式化的老套詩歌教學的印象。多媒體時代可以為詩歌教學帶來一定的轉變。原本離學生很遠,學生難以接觸到的詩歌中的畫面,可以結合互聯網技術手段,將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帶進課堂中來。既能吸引學生眼球,又能讓學生迅速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情境中去。如《無衣》,撰寫了一首同仇敵愾、慷慨激烈、情緒激昂的一首戰歌。秦國子民在兵臨城下,大敵當前之際,內心惶恐緊張家國命運,但只要“王于興師”的戰歌唱起,他們就精神抖擻,毫不畏懼的聽從指令,保家衛國,赴戰場殺敵。單看詩句,學生可能無法體會到子民們紛紛自愿捐軀赴國難的場面之震撼??梢韵炔シ徘貒用裆蠎饒鲋笆最I演講宣誓和秦人沙場抵御外侮時的影片,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結合VR技術,讓學生直觀感受,進而受到震撼。接著播放《無衣》的背景音樂,學生結合教師所教授的朗誦以及停連技巧,假想自己是秦國子民,大聲的朗讀甚至吟唱詩句。然后開始本首詩歌的文本學習,相信學生會獲得非常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

(四)及時反饋,監測教學效果

在任意科目的教學中,及時反饋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趁熱打鐵,學生的學習結果及時得到評價或反饋,學生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強。在詩歌教學中,可以體現為對于學生朗讀效果的及時評價,如學生朗讀《短歌行》后,教師的評語可以是“你真的讀出了曹操想要收攬賢才的渴望,如果我是賢才,我也想歸順于你!”相信學生會大大增加朗讀的興趣,在以后的課堂上會注重準確揣摩作者的情感。另外,及時反饋還可以體現在一些課堂作業上,如改寫詩句為現代詩歌或者抒情散文。學生如果能將晦澀深奧的詩句用淺顯、準確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相信他已經掌握了詩歌的內涵以及作者想想要傳遞的情感,改寫的方式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語文這一科目承載著學校、社會、家庭育人的共同期望,而其中的古典詩歌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明之一,任重道遠,意義重大。教師應當給予詩歌教學萬分的重視,教師怎么教學,學生就怎么學習。因此教師要尤其注重精準的制定教學目標,靈活的應用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改進教學過程,時刻注重學生的反饋結果進而調整教學策略。而教師自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提高自身素養和堅守職業道德,才能設計出不模板化、不功利化、效果良好的注重情感性與知識性的課堂,才能讓學生學的有趣、學的明白、學的靈活,不是套用公式,一頭霧水,而是以自信昂揚的態度去迎接考試。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讓詩情畫意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發芽,在詩歌教學中長出想象力和審美力的枝干,結出語文核心素養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馮雅.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的現狀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2(01):46.

[2]謝斌.中學古典詩歌教學的現狀及其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02(02):49.

[3]向翠珠.中學古典詩歌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06):56.

猜你喜歡
古典詩歌中國傳統文化現實意義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建筑設計內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從近代英漢文言譯詩的發展看古典詩歌革新的困境
小學古典詩歌選材示例
巧解古典詩歌“景語”中的情感元素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淺談對臺文化統戰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