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2023-08-23 03:10趙紅梅
考試周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寫作能力培養策略閱讀教學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語文學科的初始階段,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教學意義,同時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創建完善的語文學習方式。文章主要闡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現狀,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0-0040-05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現狀

(一)閱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教學內容是否豐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是學生閱讀能力無法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稍有欠缺,語文閱讀能力有待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各地的教師資源不同,受到場地、資金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仍然是按照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也使得學生在小學階段能接觸到的閱讀內容較少,若是教師和家長不對其加以引導,或者是不為學生選出正確的讀本,會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豐富的課外閱讀。同時,部分學生對閱讀產生較濃的興趣,但由于其自身辨別能力不足,無法選出適合自身閱讀的教育讀本,則會使其閱讀學習效率較低,對未來的語文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二)學生在課后缺少及時復習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當中都有屬于自己的遺忘曲線,這對其學習內容有所影響。同樣地,語文閱讀也存在遺忘曲線,遺忘曲線的出現使得學生在學習時,由于尚未對知識進行反復記憶,會出現對于一些內容記憶混亂的問題,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會因此受到一定阻礙。如果學生在課后可以得到良好的復習,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閱讀學習到的內容;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當中減少錯誤,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缺乏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關注

部分學生無法積極應對寫作練習,但是對于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又不得不完成,所以,學生為了完成任務,會采用摘抄各類文章等方法,沒有重視文章的邏輯性,同時部分學生沒有開闊的思維,也沒有在閱讀時進行思考,不重視積累寫作素材。所以,難以寫出生動、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還有一些學生的文章存在口語化問題,在寫作期間,大量重復利用同一詞語,缺乏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詞匯積累,所以難以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也會導致文章變得更加冗雜。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自主閱讀興趣和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育課堂中,對學生實行閱讀教育是尤為重要的,起到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理解能力的作用。但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對學生基礎知識部分講解以及字詞部分考查傾注過多精力和時間,導致課堂時間不充足,只能草草帶過閱讀部分。并且與學生共同進行的閱讀范圍僅限于課本文章,這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應該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拓寬自己的教育視野,通過網絡搜索或是生活延伸等方式,為學生尋找更合適的教育素材,促使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方向,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與學生共同在文學中陶冶情操。

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其中都是一些我國古老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搜尋相關視頻動畫,將枯燥乏味的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動畫人物,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敘述方式的好奇心,做好課前導入工作,讓學生有一個精神飽滿的學習狀態,積極向上的閱讀興趣,便于教師更加高效地完成課程教學。并能在課后促使學生自主搜尋相關主題或同類型的神話故事,在下節課中與大家共同分享,例如《共工觸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二)加強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應用

語文教師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時,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應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情景教學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情景教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該部分閱讀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情感解讀。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也可以將這一方法融入教學當中,如教師在所講課程之前,對該課程進行深入探析與了解后,尋找相應的音樂、視頻等來進行輔助教學。在該部分教學之初,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音頻,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除此之外,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也要與學生家長適當地進行溝通,讓家長督促學生回到家后進行相應的閱讀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讓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閱讀。

(三)積極開展閱讀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對于寫作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閱讀也是我們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比較少,語文基礎也不太好,面對寫作,他們往往并不知道怎樣去進行,他們沒有可寫的東西,看到題目他們也難以進行有效的聯想,所以也很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而且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盡量采用更多的形式來讓學生去閱讀,這樣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閱讀的時候會更加地積極,進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使他們積累豐富的語文學習素材。首先,在進行課堂閱讀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地進行閱讀知識的灌輸,而是應該通過引導的方式,通過提出引導性的問題,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讓他們自主地去進行閱讀,采用這樣的方式更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去選擇閱讀的材料;其次,對于課外閱讀也應該重視起來,要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可以為學生篩選一些符合他們需要的閱讀材料目錄,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去進行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還可以組織讀書會、讀書比賽這樣的活動,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更主動地去閱讀,還可以安排學生將自己的讀書感想寫下來,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比如說在講解《不留余地的狼》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自由地去進行閱讀,讓他們通過閱讀積累素材,不要對他們的閱讀有太大的限制,讓他們在閱讀中鍛煉發散性思維。

(四)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形成方法

教師應該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充分激發興趣的前提下,逐漸養成自己的讀書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還有,課余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要求,精心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讀本讓他們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更應該幫助學生學習課外知識。此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也能和同學、教師進行溝通,發現閱讀的好辦法,創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閱讀與寫作的初始階段,學生會將口語化表達轉換成書面語言表達,此種轉變將會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為小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重視學生的情感感受,引領學生學會“思考”

語文教育是學生、文本、老師之間的相互多邊交流、融匯、升華的復雜過程,而學生主體的情感感受,是這一過程中走向良好狀態的關鍵保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使學生從自主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中,逐步加深主體認識和感受,并有所體驗和思考,從而獲得主體情感陶冶,得到思維啟發,進而積累精美語句,獲得審美情趣。但是,教師應避免將過多時間用于引導學生思考,而是應為學生創建更多的閱讀時間,當然,個性化閱讀也需要老師做出正確的價值引導,不要任由學生隨心所欲地發揮。

(六)組織課外閱讀感想交流會

教師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促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文學的奧妙,激發學生對課外文章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在課余時間內進行自主閱讀的頻率。但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學生無法自主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書目,進行盲目閱讀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教師可以通過定期組織課外閱讀感想交流會課堂活動的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書籍觀后感交流平臺,解決學生“無書可讀”的狀況。

通過同學間對書籍內容的大致概括以及精彩之處的講解,可以有效達到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同學間就同一書籍中的人物或是情節進行交流探討,也能大大提升班級中的書香氛圍。喜歡自然科普類的可以閱讀《讀圖識中國》《小彗星旅行記》《萬物簡史》《游戲中的科學》等;喜歡奇幻冒險類的可以閱讀《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金銀島》《愛麗絲漫游仙境》等;可以通過為學生推薦書籍《我媽媽》《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親情的珍貴;通過《春秋故事》《古代詩書與賢者故事》《三國演義》等,讓學生站在歷史長河中感受古人的世界與情感。

三、 小學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提高教師對以讀促寫教學方式的重視程度

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應從提高“以讀促寫”的水平入手。由于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提高閱讀效率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擺脫單純的教學模式,走上“以讀促寫”的新階段,教師要轉變自己的“寫作”意識,在日常教學中實行“以讀促寫”,改變以往的“模仿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另外,在批改作文的時候,不能只看成績,要用簡潔的語言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創新“讀寫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讀寫合一”的教學模式是由老師主導的;在“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關鍵的。作為語文寫作課的指導者,教師要把閱讀的內容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聯系,自覺地把閱讀的內容與寫作教學相融合。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在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尋找一種更加完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課堂教學設計應從教學策略上進行有效的設計。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緊迫,在寫作教學中,每個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多學科知識的結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學結構,使各個知識點之間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結構。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分析和領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技術,從而達到對文章的結構和技巧更好地掌握的目的。

(三)借助深入閱讀培養學生寫作靈感

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僅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掌握文章大意,概括其中的內容,還要深入閱讀課文,感受作者蘊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借助情景教學法組織學生開展深入閱讀,也就是創設與文章內容相符的情景,以此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缺乏寫作靈感,面對寫作題目感覺無從下手,而深入閱讀是解決該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深入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靈感。

例如在學習有關實際生活或人生哲理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基于生活化原則,創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教學情景,在生活化情景中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思考問題。學生在深入思考問題的同時,也會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繼而實現深度閱讀目標。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自己聯想到的生活情景,采用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后,教師可以讓他們用作文的形式說一說自己聯想到的生活情景,并借鑒文章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創作中去。創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語文課堂教學情景,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實現閱讀教學目標,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寫作靈感。

(四)與學生日常生活融合

寫作是展現學生日常經歷、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許多的優秀文章都是在有感而發的情況下誕生的,所以一篇優秀的文章必定不是在教師詳細講解寫作手法和寫作要求的束縛下誕生的,在當下的小學課堂中,許多語文教育者會在給學生布置訓練方向后給予很多的限制條件,阻礙了學生思維的自由拓展,不利于學生掌握寫作方式。

尤其對寫作實踐,更加考驗學生的即興發揮能力,需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用精練的語言準確地表達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思想感情,唯有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經歷緊密相連,才能做到有感而發,下筆如有神,而對于小學寫作實踐,在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達到訓練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的時候,能夠清晰地看到隨筆的魅力,不僅僅是學生有效訓練寫作的附加條件,同時也是讓學生深刻感受和體驗生活的便利方式。隨筆講究的就是養成隨時隨地體會生活感受的習慣,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將此時此刻的心理感悟記錄下來,比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隨筆中寫到:“飯后,路過那條熟悉的道路,天上落下一片樹葉,不禁抬頭望去,枯黃的葉子掛滿樹枝,原來是秋天到了,搖搖頭離去?!边@樣簡短的幾句話,描述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神經長時間緊繃的狀態下忽略季節的轉變,發現這一事實后搖搖頭離去是對自然規律的認知,是對生活發展規律的妥協。隨筆記錄日常,將寫作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對學生的寫作水平、陶冶情操、心靈世界的豐富都有著正向積極的作用。

(五)與語文實踐活動聯系

語文文學的魅力在于融入進去,宛如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但要是一直有著背負式的被動學習狀態,很難達到這一狀態。而當下的語文教學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完成任務的方式去進行學習和訓練,很多學生在這個過程之中感受到的僅僅是痛苦和壓力,沒有絲毫的快樂,這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消極影響。

想要讓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真正的作用和價值,任教者們需要做到的是多多開展語文的實踐性活動,比如演講、辯論、觀影、朗誦等,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黃繼光》這篇課文的時候,開展課堂觀影,通過一些寫實的紀錄片,將我國偉大的英雄戰士形象展現給學生,同時將寫作訓練融入其中,在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給學生滲透寫作,讓學生用精練的語言將自己認知中的英雄事跡描述出來,通過人物寫實描繪具有代表意義的人物來積累知識,不限制學生對文體或者描繪主旨的要求,自然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專長,這樣有利于學生差異化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文風,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寫作與語文實踐活動相結合,一方面將寫作訓練這一任務化性質抹除,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高效地進行寫作訓練,以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六)模擬好文結構,提升寫作能力

很多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并不差,但是思維混亂,導致文章結構混亂。針對這種錯誤的寫作方式,可以讓他們通過對一些好文章結構的學習,模仿這些結構進行寫作。在學習文章結構時,教師不應該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文章結構名詞,比如說倒金字塔式結構,教師并不一定要讓學生背出這個結構的具體概念。而是應該拿出一篇例文,讓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在上課時,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總共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是什么?多進行這樣的文章結構分析訓練,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邏輯能力。進行結構分析訓練之后,可以讓學生模擬課文結構進行寫作。一開始沒有必要要求他們完全獨立地根據作文題目來進行練習,只需模仿例文的結構就可以了。通過模仿,學生有了一定的經驗,并且能夠逐漸厘清文章的邏輯。經過多次模擬,就可以鼓勵學生多加練習了,布置一些題目,不用給具體的結構模板,而是讓學生自己寫作。自己分析和自己寫作是兩個概念,分析是為了厘清邏輯。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七)擴大閱讀教學的范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利用閱讀來提升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必須把重點放在擴大閱讀的范圍上,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更加全面?!巴卣归喿x”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要注重“兒童文學”的運用,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與研究能力。在語文寫作教學中要拓展“對分課堂”的范圍,在寫作教學中要運用“生命教育觀”進行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運用。在擴大閱讀教學范圍的同時,要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父母的力量,構建“家校合作”的模式,利用“互聯網+”的形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不僅可以積累材料,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

四、 結論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和寫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而且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豐富的閱讀以及針對閱讀進行的思考,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有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在寫作時才會更有內涵,寫文章的質量才會更高。小學課堂需要應景求變,開展學生寫作實踐訓練雖然有困難,但是也要迎難而上,充分發揮寫作的作用和價值。文章針對寫作實踐與小學語文閱讀相結合、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融合、與語文實踐活動相聯系等方面闡述實踐策略,希望真正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丁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1(27):143-144.

[2]燕紅艷.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措施[J].課外語文,2021(22):125-127.

[3]李秀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天津教育,2021(20):148-149.

[4]馬戰武.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措施[J].天津教育,2021(10):140-141,144.

[5]呂雪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措施分析[C]∥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20:2182-2183.

作者簡介:趙紅梅(1969~),女,白族,貴州黔西人,貴州省黔西市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猜你喜歡
寫作能力培養策略閱讀教學
挖掘創造潛能,提高寫作能力
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寫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理論思考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