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培根基 核心價值育新人

2023-08-24 17:45任毅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探索與實踐

摘 要:通過課堂內思政知識的學習和校外思政教育的實踐,學生能夠懂得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的重要性,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達到思政課的育人目標。文章重點闡述了作者在教學中探索出的以“教+學+做+評”為特色的中小學思政教學模式:從思想上重視思政課教學,上好思政課;開展各種思政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思政知識,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中小學思政教育;“教+學+做+評”思政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0-0062-03

“教+學+做+評”中小學思政教學模式是將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敖獭笔侵附處煹恼n堂教學,包括備課和上課等環節;“學”是指學生的思政知識學習,教師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思政知識;“做”是指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思政教育活動,將所學的思政知識內化,最終轉化為學生的行動;“評”是指對學生的思政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一、“教”

(一)重視思政課教學

新時代賦予思政課新內涵,新時代思政課解決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思政課是一個人良好品格形成的奠基課,是一個人成長方向的指南課。學校領導、一線教師應把思政課看成重要的課程。學校應大力獎勵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向思政課教師傾斜。思政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使每節課都體現立德樹人的思想,讓每節課都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身心尚未成熟,思政意識還沒有定型,教師在此階段對中小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

(二)上好思政課

第一,思政課教師要把政治理論講透徹。政治理論是被實踐檢驗過的,也是抽象的,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在思政課堂上,教師要用學生能夠聽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思政理論概念,用生活中的事例闡釋思政課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思政內容,調動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讓學生學會活學活用[1]。

第二,教師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推動學生智慧和能力發展。教師應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關注點為核心,將思政知識轉化為一系列學生感興趣和存在疑惑的問題,啟發學生聯系生活,獨立思考,理解思政理論。

第三,教師要利用活動課激發興趣。思政教師應將枯燥的思政知識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中小學生非常喜歡活動課,活動課多彩的課程內容、活潑的授課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在初中教學中,筆者經常采用“小品表演”的節目形式,采用“辯論會”的比賽形式,還采用過“小小法庭”“知識銀行”“我來當老師”等情景模擬形式。在小學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講小故事、表演等,這些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后筆者會給學生布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如幫助父母做家務,收集整理當地名人的愛國故事等。

第四,教師要利用多媒體進行思政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多媒體設備,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一掃傳統說教式教學導致的沉悶氣氛,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豐富想象。

第五,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體育等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語文課中的古詩詞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歷史課本中講述的中國古代英雄人物和中國革命烈士的故事等能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在這些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本學科教材的思政資源,利用教材的德育價值,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在教學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學生心靈,讓其內化為學生思想,變成學生的行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培養學生的美好品德[2]。

二、“學”

(一)識記新時代思政知識

識記是中小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新時代思政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個維護”、“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內涵豐富深刻,中小學生尚不能完全理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熟記這些內容。隨著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他們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新時代的思政思想內涵。學??梢蚤_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思政活動,使學生記憶思政內容。比如,每天利用校園廣播播報幾條時政要聞,每周利用升國旗儀式開展一次紅色故事演講活動,每月辦一期思政黑板報,每學期組織一次思政知識競賽。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將思政知識滲透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入腦入心,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主題教育活動是學生了解和掌握思政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梢愿鶕霞売嘘P黨史學習文件的要求,組織開展“學黨史、感黨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作為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將紅色基因滲入師生血液,浸潤學生心田。

1.學黨史

學黨史是中小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有效方法,是中小學生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主要途徑。學??梢悦恐荛_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要求全體學生閱讀黨報黨刊,收聽《新聞聯播》,了解國家的大事,感受祖國的偉大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學校還可以印發黨史知識資料,利用道德與法治和歷史課堂,對學生進行黨史知識宣講,開展“黨史知識競賽”“黨的光輝歷程”演講活動,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黨的光輝歷史、偉大成就。

2.感黨恩

(1)唱響紅歌,歌頌黨情。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紅歌唱響校園”歌詠比賽活動。通過學唱紅歌、演唱紅歌、傳承紅色精神,表達對黨的熱愛和感謝。

(2)參觀城市工業園區,感受家鄉變化。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觀鎮原縣王符紀念館、鎮原縣文化廣場、金龍工業園區,走訪精準扶貧戶,親身體驗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鎮原縣城市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家鄉經濟騰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之情,感謝黨領導人民脫貧致富的恩情。

“學黨史,感黨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思想感情,培養有自信、勇擔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通過開展“學黨史”“感黨恩”“感受家鄉風情”等主題實踐活動,學校探索和建立了德育工作的“學習—感悟—實踐”新路子。學校被中共鎮原縣委黨史辦和鎮原縣教育局評為中共鎮原縣黨史學習教育示范學校。

(三)辦好校園文化墻,凸顯思政教育

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不可估量。學校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突出思政特色,辦好校園文化墻,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校園在文化墻的設計上力求三個“追求”:追求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相統一,追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學校將“中國革命發展史”“愛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主題內容以墻繪與噴繪寫真的形式在校園文化墻上予以展現,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閱讀,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教師可以將思政內容分為愛國篇、學習篇、理想篇、名人名言等,做成字畫,掛在教室的墻面,讓學生每天學習,要求每天記住一句思政內容。

三、“做”

(一)走長征路,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

校園外面的紅色資源豐富,社會實踐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途徑。鎮原縣馬渠鎮、三岔鎮是紅軍長征經過地和革命老區。鎮原縣馬渠九年一貫制學校充分利用三岔鎮革命烈士紀念館的紅色資源,選擇重大節日和歷史紀念日,挖掘生活育人素材,通過情景體驗,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專題實踐思政教育,讓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每年清明節,學校都會利用這一紅色資源,組織中學師生自帶干糧、水壺,唱著紅歌,沿著紅軍長征路徒步,來到三岔鎮參觀紅軍長征紀念館,參觀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住過的窯洞,觀看革命文物。聽著當地農民動情地講解那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歲月故事,學生眼前似乎又重現了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大無畏的英雄風范。接著,師生們會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并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我是中學生,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我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不能參與這項活動,但是可以在網絡上觀看重大紀念節日的視頻,參與網絡上的為革命烈士獻花活動,表達自己對烈士的崇敬之情。

(二)參加校外勞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毙M鈩趧訄鏊菍W生踐行課堂知識的天然課堂。學校組織學生打掃敬老院、羊場和街道衛生,植樹造林,培養勞動習慣和吃苦精神,鍛煉頑強意志和實踐能力,樹立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思想觀念。學校要與地方合作建立學農基地,在學農基地,師生可以共同勞動。學生了解了果樹嫁接修剪、雙壟溝玉米覆膜播種、蔬菜松土施肥等多種知識,提高了基本勞動技能,養成了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激發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和艱苦奮斗精神。

(三)誠信考試

誠信考試是一種創新考試形式。為了培養學生誠信品質,學校在期中考試采用無教師監考的形式,教師和學生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將試卷發給學生,學生自己作答,教師離開考場??荚嚱Y束后,教師收回試卷。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學生也能做到不抄襲他人答案,不喧嘩吵鬧,遵守承諾。這種考試形式培養了學生誠實自律的良好品質,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讓學生踐行思政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思政,生活處處離不開思政,要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就必須愛國愛黨愛人民,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質、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四、“評”

評是對學生學習和實踐思政課內容的一種檢驗。學生思政課學習的評價方式靈活多樣,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筆者經常采用如下考評方式。

(一)組織開卷考試

考試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常用方法。在思政方面的考試,筆者經常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結合思政熱點,選取切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設計開放性題型。評價標準靈活,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即可。這樣的考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建立學生思政學習檔案

學生思政學習檔案是學生優秀行為和踐行思政教育的記錄。學生思政學習檔案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課堂上的優良表現、參與思政教育的記錄,以及教師的寄語、課堂上的互相評價等,每學期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評出優秀學生予以獎勵。這種評價方式,靈活性強,能夠促進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使學生健康成長。

五、結束語

“教+學+做+評”中小學思政教學模式正在實踐探索中,逐步走向完善。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再到學生的實踐,其間貫穿多樣評價,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培根強基,培育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凌霞.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

陳林,馬志芹.立德樹人視角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基本素質研究[J].教育觀察,2020,9(31):44-45.

作者簡介:任毅(1980.7-),男,甘肅慶陽人,任教于鎮原縣孟壩鎮大寨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2018年被甘肅省教育廳評為甘肅省農村骨干教師。

猜你喜歡
探索與實踐
高職“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工程熱力學》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網格化管理在市場營銷工作中運用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當代高等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依托重點實驗室平臺 促進開放式實驗教學
淺談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項目管理模式在職業技能培訓管理中的探索與實踐
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的探索與實踐芻議*
利用平板電腦進行 “班改” 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