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學分層作業布置的研究與實踐

2023-08-24 04:42王海云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分層作業新課程

摘 要:分層作業是一種能夠適合所有學生的作業形式。文章主要分析了當前高中生物學教學在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布置分層作業的基本原則以及具體實施策略,期望能夠將作業轉化為幫助學生高效吸收生物學知識的利器,供高中生物學教師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學;分層作業;布置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1-0011-03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學教師要通過增強作業有效性,不斷提高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的質量和效率。而分層作業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所以研究分層作業在高中生物學中的具體實踐策略,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高中生物學作業的常見問題

根據當前大多數高中生物學作業內容可知,很多教師不但沒有選擇多元的作業形式,而且不注重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必然是存在差異的,但教師每次布置的作業對學生的要求都是統一的,顯然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通過作業完成對生物學知識的吸收。若生物學作業難度較大,不僅無法幫助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掌握知識,甚至會大幅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若作業難度趨于平均,也會導致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無法通過作業獲得有效的鍛煉,對學生的進步沒有任何幫助,影響學生主動探索生物學知識的熱情。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學分層作業布置的基本原則

(一)動態分層原則

分層次作業指的是結合所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生物學作業,使所有學生均能有效完成作業,并通過作業獲得穩定的提升,進而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及時更新自身定位,逐步推動學生實現全面進步的一種作業形式??v觀當前實際的教學情況,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盡管選擇了分層次作業的形式,

但在具體運用上顯得僵化。此種情況屬于靜態分層,即指依照學生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但學生處于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也是始終動態變化的,而死板的靜態分層顯然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幫助學生進步[1]。所以,教師在布置分層次作業時一定要堅持動態分層原則,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完成分層,然后再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情況,不斷更新學生的層次,并在作業中體現層次性,發揮分層作業的引導作業,讓學生根據對自身學習能力的精準定位,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獲得最大的提升。

(二)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當前素質教育體系下開展一切教學活動必須要遵守的原則,要充分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各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要完全以學生為核心發揮功能,分層次作業也是如此[2]。在布置分層次作業時,教師要確保作業的布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知識儲備等各個方面,又要確保作業能使學生充分釋放積極性,更加主動地去完成作業,通過作業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要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長短板,繼而制訂切實可行的生物學學習計劃。

(三)綜合性原則

綜合素養是當前素質教育體系下,生物學教學的核心教育目標。教師要明確,分層作業不僅要幫助學生徹底掌握所學的各類生物學知識,還要確保作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通過作業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理念要求學生將學科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布置分層作業時要有側重地將作業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知識與實踐結合的平臺,幫助學生在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過程中充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學分層作業布置的有效策略

(一)積極設計生活化作業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作業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以往通過題海練習的方式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相關習題的印象,從而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而現在的作業已然成為助推學生提高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工具。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鞏固生物學知識,更要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均能通過作業獲得進步。因為存在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生觀察生活的角度會完全不同,所以布置生活作業的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觀察生活并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模式能有效幫助學生加強生物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能夠實現對每位學生的精準分層,讓所有學生均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作業,并逐步將生物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加強作業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要充分結合生物學知識的生活性,為學生創造更多運用生物知識觀察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中完成作業并獲得相應的提升。

例如,在學完“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一課時的內容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按照一定的方法觀察人類活動以及各類活動后所產生的現象,讓學生以自己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人類的哪些共同行為產生了生態環境問題。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延展性問題,如要求學生依照個人生活習慣制訂一份環境保護計劃。這樣的作業形式完全脫離了習題的框架,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生可以任選角度觀察生活,依照自己的觀察思考人與生態的關系。有些學生會看到汽車出行是人類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共同行為,有些學生會看到炎炎夏日不停運轉的空調是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共同行為。學生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必然會在生活習慣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他們制訂的環境保護計劃也會存在差異。當完成計劃在班級進行分享時,學生的視野會得到有效拓寬,學生會通過其他同學的計劃了解更多的環保方式[3]。由此可見,在這樣的作業中,

學生不僅均將所學知識內容與生活建立實際聯系,還提升了環保意識。

(二)在作業中充分滲透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理念是確保所有學生均能通過學習獲得進步,且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必須充分滲透這一理念,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通過作業完成知識的探索與吸收。教師必須認真地了解學生,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設計作業才能確保作業切實發揮作用。

例如,在學完“免疫調節”這一單元的內容后,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首先要明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依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繼而制訂目標不一的作業,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對生物知識的探索與吸收。當依照實際學習能力完成分層后,教師需要通過菜單式的作業形式,完成作業的布置,即為學生提供多種難度不等的作業方案,由學生自行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作業。A作業為闡述免疫調節的結構與基礎物質,完成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相關習題,繪制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的關系圖,從細胞交流的角度,分析疫苗發揮作用的原理。B作業為分析器官移植與組織相容性抗原的關系,概括后天獲得的特異性免疫。C作業為分析免疫系統運作的方式,分析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過程與特點。D作業為延伸作業,要求學生完成A、B、C三級作業后,結合該單元知識內容,嘗試分析生命的本質。當教師給出不同難度的作業選擇后,學生需要完成自我定位,優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選擇合適的作業,若學生在完成選擇的作業后,仍覺得可以嘗試更具難度的作業,則可以選擇其他類別的作業,獲得更大的進步。這樣的作業模式能夠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完成作業,同時又賦予了學生自主定位、自主選擇的權利。當學生依照自己的選擇有效完成作業后,自信心會不斷提升,會更踴躍地參與學習活動,最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4]。

相較于靜態分層作業,菜單式作業無疑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在這樣充分秉持動態分層原則的作業模式中,學生的自尊心會得到尊重。擁有選擇的權利后,學生可以獲得更多自我提升的機會,而靜態分層作業,因為固化學生層級,且能夠讓學生直觀看到每個層級之間存在屏障,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盡管出發點是好的,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次,菜單式作業給予了學生深層探索的機會,當完成力所能及的作業增強信心后,學生會愿意主動挑戰更具難度的作業,這是靜態分層作業無法做到的。最后,菜單式作業在符合因材施教理念的前提下,會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激勵,會鼓勵學生勇敢地突破自己,邁向更高的層級,最終逐步縮小各層級之間的差距,真正實現共同進步,使作業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減負增效的學習工具。

(三)積極布置小組探究作業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明確,作業是幫助學生消化生物學知識的工具,而不是為學生無故增添壓力的工具。只有明確這一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才不會一味地追求作業量及難度,才會更主動地思考更多元的作業形式。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不俗的效果,而在作業方面,依然可以通過小組探究作業,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的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群策群力的方式完成作業。

例如,在學完“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后,“植物生物活動的調節”這一單元的所有知識內容都已學完。教師可以將該單元四個課時的內容進行整合,設計出一道能夠涉獵該單元內所有知識點的論題,由學生進行探索[5]。其中涵蓋知識龐雜,小組可以將它拆分為多個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后由小組學生依照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與自身能力匹配,或具有濃厚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探索,最終匯總出論題的答案。在這樣的作業模式中,作業不再是枯燥、無趣的做題過程,而是群策群力獲得進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更主動地探索吸收生物學知識,還可以充分培養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能有效鍛煉協作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

(四)巧妙設計線上作業

目前,各學校都已經具備了現代化教學的能力,智慧化課堂的普及率大大增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例如,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的形式由線下轉為線上,這樣的改變可以一舉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在完成作業期間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地通過線上學習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在這樣的模式下,每個學生都可以切實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尋求教師的幫助,能夠更好地滿足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同時在溝通過程中,教師也能有效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從而更好地設計、布置適合學生的作業,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例如,在學完“伴性遺傳”這一課時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平臺進行觀看,并給出一系列鞏固問題,讓學生在線作答。在這個過程中,若學生遇到困惑,則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以便解決問題,讓知識可以更及時地被學生吸收。在幫助學生消除困惑后,教師可設計相應的鞏固習題,如讓學生自制實驗對摩爾根的解釋進行驗證,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結束語

合理地設計布置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有效性,能夠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起到有效的幫助作用,更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元化的素養鍛煉機會。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作業,通過合理的措施和多元的路徑,充分發揮分層作業的優勢,讓作業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劉復淦.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1):136-138.

蔡小兵.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107-108.

于志娟.高中生物作業分層布置實踐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9(12):13.

陳雨妍.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生物學教學分層作業設置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趙青.高中生物學課后分層作業設計的行動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基金項目:本文系東營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學研究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分層次作業布置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YB2022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海云(1983.4-),女,山東濰坊人,

任教于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東營市教學能手。

猜你喜歡
高中生物學分層作業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高中生物學中不可逆性問題分析
淺談小學語文分層作業
對于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點滴思考
數學知識在高中生物學中的應用
揭示錯誤本質提升資源價值
農村學校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愉快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探析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