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教學組織改革創新的探索與實踐

2023-08-25 00:06丁志偉趙威余九月
高教學刊 2023年23期
關鍵詞:規劃建設制度改革創新發展

丁志偉 趙威 余九月

摘? 要:首先,從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組織來源追溯,總結30年來的發展變化、名稱變革以及到如今獲批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新局面。其次,從專業建設與基層改革相結合、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相融合、創新實踐與學生競賽相結合、隊伍成長與名師培育相結合、專業建設與一流學科相結合五個方面總結其改革創新經驗。再次,從特色和不足兩個方面總結其發展的亮點和改進的方向。最后,從師資隊伍、國際交流、科學研究、支撐平臺和組織管理五個方面提出未來規劃建設的重點。

關鍵詞: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組織;制度改革;創新發展;規劃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3-0040-04

Abstract: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name change and new challenge of regional-urban science department in Henan Province. Secondly,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ed refor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student competition, team growth and cultivation of famous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 it summarized the growth experience. Thirdly, it summarized the reform highlights and proposed the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 Finally, the focus of futur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from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team, international exchang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Keywords: department of regional-urban science; basic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al reform;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基層教學組織作為學校教學管理的基本單元,以系或者教研室為基本組織形式,承擔著教學安排、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思政育人等諸多任務,對支撐學院的整體教學工作推進和學校的一流學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發揮其對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流專業建設和教科研融入的基層支撐作用,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緣起與如今

從基層教學組織的溯源看,河南大學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成立的國土開發與整治教研室,其對應的專業為國土開發與整治專業,黃以柱老師為首任教研室主任。1996年專業調整后,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對應的專業為經濟地理學與城鄉區域規劃。1998年地理系更名為環境與規劃學院,國土開發與整治教研室正式變更為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其對應的專業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2012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調整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區域與城市科學系一直沿用至今;2019年區域與城市科學系獲批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同年負責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獲批河南省一流建設專業點;2022年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在本碩博一體化建設方面,依托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形成了本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碩士(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博士(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到博士后(河南省地理學一級博士后流動站)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地區經濟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提供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此外,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時代背景下,學院以科研團隊為支撐,帶領學生參與規劃實踐的調研,完成了大量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城鎮體系規劃、產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項目,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的培養目標,為一流專業建設下的人才培養提供專業技能支撐[1]。

二? 探索與改革

(一)? 專業建設與基層改革相結合

區域與城市科學系主要培養城鄉規劃、城市管理、土地整治、國土開發等方面的人才,其對應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老師主要從事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鄉村振興、區域發展與區域規劃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兩者互促引領著專業建設與基層教學組織改革。從具體改革實踐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前兩個學年注重對學生分析與規劃等方面素質的培養,后兩個學年注重城鄉規劃的實地調研和軟件制圖實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達到知行合一、服務社會的目的[1-3]。近些年,隨著專業建設的推動和基層教學組織的改革,區域與城市科學系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中心、黃河中下游實踐教學基地網絡、城鄉規劃實習基地等,形成以黃河文明為文化特色、黃河流域為地域特色、地理信息集成為技術特色的學科專業建設體系,形成富有區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 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相融合

區域與城市科學系歷來重視教師教學改革,近期不斷推進理論提升和實踐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課程思政、科教融合成果。近期,城市地理學獲批河南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項目樣板課程;“基于創新創業教學實踐的城市環境演化與名城虛擬再塑”項目獲批教育部產學研協同合作育人項目;“基于虛擬仿真的歷史文化名城空間結構演化——以開封市為例”項目獲批河南省虛擬仿真重點課題。上述項目依托基層教學組織制度的改革與探索實踐,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創新了本科課程教學組織模式,提升了教師科研項目服務教學課堂的效率。在該培養模式的支撐下,不斷凝練教學特色,集成了“學科融合、優質優育、方法多樣、知行結合”的教學方法,形成了具有學科優勢、平臺支撐、地域特色的教學改革模式。

(三)? 創新實踐與學生競賽相結合

區域與城市科學系的實踐教學分為兩種形式:集中性實踐教學和課程實踐教學。集中性實踐教學又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野外實踐,主要包括人文-經濟地理野外實習和城鄉規劃野外實習;二是協作單位規劃實習,主要是學生結合實習單位規劃項目進行規劃實習。課程實踐教學,主要是各個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在上課或者實習期間以培養學生安身立命的技能為主。依托校內和校外實踐基地進行,該系通過制定特色的培養方案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實習與學科競賽,學生參與度達到100%。近些年,所培養的學生獲得4項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4項國家級職業技能比賽獎勵,多項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四)? 隊伍成長與名師培育相結合

經過多年的努力,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已形成了一支年齡、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富于合作與創新精神的教學團隊。該團隊擁有專任教師3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6人。依托國家教學示范中心平臺和教育部首批全國高?!包S大年式”團隊,通過選派年輕教師到國內外學習研修,提高了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質量不斷提升。近些年,在引進自主培養的李小建院士團隊基礎上,同時發揮教育部首批全國高?!包S大年式”團隊的引領示范作用,引進了一批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在現有教師隊伍中,秦耀辰教授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苗長虹教授為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經濟地理學的主講人。

三? 特色與不足

(一)? 特色

1? 區域-城市綜合研究的中原特色

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從建設的緣起,到過程中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調整,再到如今的國土空間開發與城鄉規劃設計,都蘊含著區域與城市的核心研究主題和建設重點,即服務于解決社會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和技術,助力地方經濟建設。圍繞中原地區的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獲得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中原經濟區特別貢獻獎等獎勵。其中,中原經濟區研究涉及邊界范圍確定、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城市-區域系統空間組織、新型城鎮化、“五化”協調發展等方面,為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中原城市群研究方面,專題研究以競爭力、城市體系、產業、空間等為重點,形成集成成果《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為其他省域城市群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撐。

2? 以黃河為研究區域的地方特色

當前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組織建設不僅處理好了科研與教學的關系,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統一,而且不斷加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等省部級平臺建設,為中原崛起、黃河流域振興發展提供戰略支撐。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學院圍繞黃河流域的水沙變化、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經濟振興和城市群建設等方面展開了系列研究,積極參與籌建黃河實驗室等,形成了以黃河中下游為重點區域的人-地系統協同發展案例庫。其中,王家耀院士團隊針對黃河流域河南段的水土流域、灘區變化、生態系統等展開長時間段研究,分析多尺度耦合的生態系統過程變化情況,構建基于共享與融合理念的大數據服務平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聯合重點項目。

3? 重視項目帶動的科教融合特色

在環境與規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個科研教學平臺和10余個實踐教學基地的支撐下,近幾年來,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取得了較好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省部級及地方橫向項目50余項;河南省教育廳高校創新團隊2個,創新人才2人。教師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積極申請教科研項目、發表優質論文,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科研能力,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理論基礎水平的躍升、師生實踐技能的增強。同時,系室、課程組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前沿項目,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教師進一步學習,提升了他們的科研水平。因此,在項目驅動的科教融合下,區域與城市科學系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形成了相輔相成、螺旋上升的互促共進局面。

4? 以學生為中心的知行合一特色

在改革創新的實踐中,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模式,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彰顯了地理學支撐下知行合一特色。首先在課堂教學環節,重視基礎課教學,注重地理學和城鄉規劃兩個方面的基本技能提升;在混合式教學中,將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思政教學中,重視國家大政方針,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在學生自我發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挑戰杯”學術競賽、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等活動,通過“以賽代練、科教融合、培養新銳”的模式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科研素養、實操技能。同時,加大了對學生以及指導教師的獎勵,進一步強化了教師向更高層面指導學生的資金保障。此外,依托系室集中師資力量,讓學生深度參與混合式教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等多類型“金課”,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科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培養模式。

(二)? 不足

1? 一流專業的支撐有待加強

雖然2022年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但是距離“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仍需不斷深化專業建設與改革。因此,在教育現代化的新時代背景下,在河南省地理學重點優勢學科經費的科研支撐下,區域與城市科學系的教學改革必然要進一步提升科學研究對一流專業的支持,提升一流專業的教學、科研“雙保障”。此外,在注重課程思政的新背景下,要在已經取得的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的基礎上,持續發揮黨建對專業建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與管理制度,形成“擰成一股繩”的一流專業建設合力,建立分類考核機制,調動所有教師的積極性,為一流專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 課程改革的力度有待強化

從教學管理和督導的視角看,學校建立了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形成了校、院、系等多層次的管理模式,發揮了服務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然而,由于課程改革的力度、培養模式的變化、新形勢學生培養的高標準要求,使得改革創新的力度仍顯不夠,因此一流專業建設的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教師突破自有“舒適區”挑戰創新的動力仍需進一步增強,教學質量工程的改革成效、教科研獲獎的層次等仍需進一步提升。此外,依托基層教學組織進行院校間培養模式的相互學習顯得不夠,對外交流的頻數和交流深度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在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等方式找到新的前進空間??傊?,基層教學未來改革的重點,應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課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閉環鏈條,形成新一波的循環力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3? 國際化融合需要加強

在教育國際化理念下,區域與城市科學系依托校院已有的資源,通過“走出去”的交流機制,加強了對外的交流合作,吸收了國際上先進、科學的經驗融合到自身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中,形成與國外全面合作的新態勢,擴大了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組織的輻射力、影響力。然而,受制于師資隊伍的結構、疫情影響下的對外交流管制等,系室對外交流的力度和強度均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加強交流,深入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模式。同時,應注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切實可行的培養方式,從而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準[4]。此外,通過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支持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學習,著力培養一批復合型、高層次、通曉國際規則的對外開放型專業人才,也是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未來的建設重點。

4? 高質量成果須進一步謀劃

近幾年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團隊取得了較好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省部級及地方橫向項目50余項,發表了一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方面的成績。然而,通過梳理成績和成果可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獎勵、教學質量獎還不夠。因此在未來建設中,應匯聚集體智慧結晶,形成搭配合理、力量強勁、教科融合的教學團隊,瞄準高質量的教科研成果進行謀劃和培育,全方位提升教學質量和科研競爭能力,促進社會服務和成果轉化方面的新突破,進而實現科教融合和科研育人方面新成績。展望“十四五”,區域與城市科學系責無旁貸,集中優勢師資隊伍沖擊高質量成果,為一流專業、一流學科建設貢獻系室力量。

四? 前瞻與規劃

當下的基層教學組織制度改革與創新探索,激發了系室、課程組的教學改革活力,實實在在地促進了教科研融合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然而,前述存在的一流專業建設的支撐、課程改革力度、國際化融合、高質量謀劃等問題仍須進一步解決,因此,在未來的建設中,基層教學組織必須要在新時代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力開展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圍繞課程安排、課程組設置、培養方案修訂、教學思想大討論和專業評估等方面進行教學教研活動,為一流專業建設提供堅實的基層教學組織保障。

(一)? 師資隊伍的高質量提升

在地理科學國家教學團隊、教育部首批全國高?!包S大年式”團隊的基礎上,以高起點促進高質量隊伍建設,進一步發揮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管理的牽引和組織功能,引進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全面提升教師的學術競爭力,促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進一步強化“金課”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一流意識,建立梯次推進的人才提升機制,確保年輕一代快速成長。

(二)? 國際交流的高層次推進

以國際化戰略為抓手,大力支持年輕教師出國訪問,進一步加大本科生出國交流資助力度,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擴大留學生的招生規模,提高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國際化水平。此外,在已有的朱仙鎮、開封新區、鄭州新區等實踐教學基地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與國外實踐教學平臺的交流合作,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學生的對外交流能力。

(三)? 科學研究的高水平提升

在“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科學理念下,在河南省地理學重點優勢學科經費的科研支撐下,持續提升科學研究對中原地區、“兩山兩河”地區的科教融合,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以建設現代化河南為頂層服務目標,聚焦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秦嶺、大別山和南北過渡帶等區域的研究,加強多維度的區域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協調研究,提升研究的層次和水平,助力地方經濟建設。

(四)? 支撐平臺的高品質服務

以環境與規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實習實驗中心為支撐,加強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強化實習實驗中心與校外實踐基地、項目合作場地、國際化平臺的聯系,形成“平臺育人、實踐煉人、項目助人”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同時,以河南大學科研育人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開放性課題項目為支撐,進一步加強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的科研育人項目建設,讓本科生進實驗室進行科研鍛煉,高品質服務本科生做科研。

(五)? 組織管理的高水平保障

在學院已經取得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的基礎上,在河南省優秀基層組織建設的支持下,持續發揮黨建對基層教學組織改革、專業建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組織管理體制與管理制度,形成“擰成一股繩”的一流專業建設合力,建立教學、科研、人才的分類考核機制,激發教師課程改革的熱情,提升教學科研融合的力度,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調動所有師生的積極性,為一流專業、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秦耀辰,丁志偉.一流學科建設下地理學研究生“基礎-前沿”綜合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地理教學,2021(23):4-8.

[2] 丁志偉,張改素,劉靜玉.城市規劃制圖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為例[J].高師理科學刊,2015(11):107-110.

[3] 丁志偉,孟怡偉,秦耀辰.基于虛擬仿真實驗的地理學教學探索與實踐——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1,8(36):14-17.

[4] 張改素,陳太政,丁志偉.科學學位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為例[J].中國研究生,2014(4):41-43.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研協同合作育人項目“基于創新創業教學實踐的城市環境演化與名城虛擬再塑”(202002060063);河南省本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典型案例(編號5);河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教師教學發展專項“區域與城市科學系基層教學組織的制度改革與創新探索研究”(YB-JKZX-08);河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城市區域可持續發展》地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YJSJG2022XJ028);河南大學研究生培養創新與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項目之課程思政示范課“城市區域可持續發展”(SYLKC2022003)

第一作者簡介:丁志偉(1983-),男,漢族,河南滎陽人,博士,教授,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與課程思政。

猜你喜歡
規劃建設制度改革創新發展
淺析變電站規劃建設法律手續辦理常見問題
淺議中國死刑制度改革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對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幾個難點問題的思考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淺談實驗室管理與改革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
低碳城市建設視角下城市新區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