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中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十種方法

2023-08-26 03:25林美端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6期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幼小銜接語文教學

林美端

[摘? ? 要]近年來,幼小銜接工作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作為義務教育中的第一環節,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正規的系統的語文教學,本文針對小學一年級語文存在的幼小銜接問題,從和善老師、學生情感和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構建園校家共同體,提出讓孩子愛上語文課的十種方法,努力做好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幼小銜接工作,切實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幼小銜接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如果剛開始接觸語文就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以后學語文就會水到渠成。幼兒園大班的學生進入小學一年級能否良好適應,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今后對學校生活的態度和情感。雖然大多數人都能認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但有時只注重幼小片面性和局部性的銜接,卻忽視了一年級小學生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的銜接,也忽視了他們學習興趣、可接受性、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銜接。小學一年級全新的學習環境,使一些學生難以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進而導致厭學現象,在語文課堂表現尤為明顯。小學教師一年級語文課該怎么上,一年級小學生該怎么學,便成為幼小科學銜接中入學適應的關鍵環節。筆者主要介紹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科學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

一、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搭建溫馨、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這就容易導致語文教學忽略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降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語文教師應根據獲得的語文基礎分析報告,有效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搭建溫馨、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被關注、被尊重、被體貼、被賞識中提升綜合語文素養。

(一)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入學初期,一年級語文教師應營造輕松、活潑的語文課堂氛圍,關注并接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情緒變化,緩解上語文課的焦慮,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逐步融入語文課堂,從而愛上語文課堂。

(二)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環境差異大,學生的語文基礎參差不齊,一年級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仔細觀察每個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和情緒狀態,注重把握他們對語文的課堂需求,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教師要主動積極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點,采取一式課堂二層促進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學習吸收能力不同,提出不一樣的要求,鼓勵較為優先的學生舉一反三,多創新、多探索,要求后進生穩步前進學習,最終使全班學生都在學習路上有序前進。

幼小銜接過程中,一年級語文教師不應是知識灌輸者,只傳授語文知識技能,而應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情感特殊性,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語文學習適應性指導,與學生一起成長,做溫柔而有邊界的、和善而又堅定的語文教師。

二、科學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幼兒園的課程,教師善于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索答案,強調在玩中學,教學重在學習過程,多采用游戲化、操作性為主的教學方法;而小學一年級語文由于知識學習任務量的增加,教師在當前教學目標下,更注意學生對生字的掌握、詞語的理解、文本的解讀,主要采用講授、談話、練習等教學方法。較以往幼兒園的學習,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會認為學習的樂趣少了許多。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而,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努力在教學方法上做好銜接,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運用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的教學方法,突出語文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適應語文課堂,有效消除他們對語文學習的逆反心理,讓他們樂學、愛學語文。

(一)讓學生在游戲中穿插主題學習到語文知識

游戲,(孩子大多很喜歡)只要善于在游戲中穿插學習主題和要點,有序地進行互動解讀與體會,不僅可以緩沖學生的心理壓力,也能夠直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到知識,還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的適應性心理矛盾的困擾。一年級語文教師要合理地分配小學語文課堂時間,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在遵守課堂紀律的基礎上,結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豐富的課堂游戲與活潑生動的課堂活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學習漢字的正反義詞時,筆者采用了一年級新生喜聞樂見的“找朋友”游戲。這樣一來,學生在“找朋友”過程中,一邊玩,一邊學,讓學生快樂地學到了正反義詞的知識,有機結合玩與學,不僅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很快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將課堂所學的內容跟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從而適應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調動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知識對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內容有機地布置到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漢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用常見的食物、動物、工具等,以及生動的肢體語言教授學生認識漢字。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小猴子下山》這課的“掰、扛、扔、摘、捧、抱”等漢字時,可以讓學生們走到講臺上做出一系列生活化的動作,讓學生們在生活實際中區分每一個字的意思,在感性認知中認識漢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樣的學習會讓學生更有印象、更容易掌握。

(三)精彩新穎的導語把學生吸引到語文課堂中

萬事開頭難,一段簡短的導語,是整堂課進行教學的開始,教師要針對一年級的學生實際,設計精彩新穎的導語讓一年級的學生對這個課堂充滿好奇、想聽一聽、想看一看、想講一講、想辯一辯……將學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到課堂上來。倘若,教師能夠一開始就讓學生感覺上課“有意思”,那么教師所要進行的教授內容,自然就會“按部就班”,從而提高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為今后學習奠定了一個可靠的基礎。

(四)有趣的教學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中如沐春風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若能從容自如地運用好有趣的教學語言,一年級的學生自然就能在課堂中如坐春風,學習起來自然習以為常。反而言之,語文教師若是運用一些啰里啰唆、干癟無味的教學語言,就會讓學生產生精神疲倦,甚至是“沒感覺”。作為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師要如何練就自己的教學語言呢?綜合多年的工作經驗,“有趣”是讓學生聽下去的至尊法寶。那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要怎么講才能扣住“有趣”也就成了一個備課的學問。只有在課堂上讓學生感覺到有趣,其興趣才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情緒才會跟著課堂的“音符”動起來,這樣課堂學習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五)有趣的課堂教學結構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過去,古人寫文章時總喜歡“文似看山不喜平”,說明平淡無味的文章不受人喜愛。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語文教師不能讓課堂教學結構呈現一條直線形狀。課堂教學結構,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是課堂教學在單位課程時間序列上所呈現出來的教學邏輯安排,是在單位時間內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環節與步驟。課堂教學結構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開放式教學結構、合作式教學結構、導學法教學結構、四階段結構、五階段結構、六階段結構、五步法結構等。其實,課堂教學結構好比是在寫文章,利用一條主線把課堂內容通過某種關系有機地串起來,有上有下、有里有外、有松有緊,讓學生感覺就像是一條曲線。若能做到這一點,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就會被時時吸引在這個課堂上,就不會有開小差的現象。

(六)新奇又富有創意的板書讓學生興趣盎然

小學語文是眾多學科的重要基礎。教師的板書,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板書,對學生領悟所學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有創意的板書,可以“順其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理解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能夠體現教學主旨的板書,不僅是教學內容的濃縮,也是教學者思想精髓的呈現,更是教學者在書法藝術上的展現??梢?,在課堂教學時,語文教師若能將自身所學,創設出新奇精巧、富有創意的板書,學生自然會被這樣的板書所吸引,學習熱情自然高漲,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高。

(七)有回味的結尾會讓學生對下一課有所期待

編筐編簍,貴在收口。如果課堂開頭講得不錯,只能說課堂教學有了成功的希望,還不能完全說是勝算和定局;最后的結尾能夠做到收束有力,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韻味,才能以讓學生回味無窮,對下一堂課也會有所期待的。一個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課堂結尾,不僅能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還能讓學生鞏固新知識與消除上課的疲勞。

(八)讓學生在單一知識變多元化中愛上語文課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改變以往“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從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編兒歌、繪畫、表演引入一年級的課堂,借助多媒體開展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使單一的知識呈現方式變得有趣化、多元化,讓語文學習變得有趣起來,從而調動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自愿地”愛上語文、愛上學習。

(九)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掌握書面語言、技能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其一是培養學生完整表達的習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的表達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多采取讓學生來說的教學方式,真正促進學生想說、敢說、會說。其二是培養端正的坐姿和正確的握筆姿勢習慣。在書寫漢字時,要教學生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嚴格按照漢字的筆順要求進行書寫。教師應盡量做到親自示范為小學生寫出漢字,讓學生有樣可學。其三是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一年級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聽”是學習的接收器,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了,就不會容易開小差,就能夠聽清楚教師所講和其他學生的發言,吸收信息量大、反應速度也快,如此堅持讓學生多聽,便可提高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聽力,學生也會主動地思考與回答。

(十)園校家共同體視域下實施語文入學適應教育

一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注重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了解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科學對照小學一年級學生所需的語文發展水平,擬定學生的語文發展計劃,探索實施語文入學適應教學,幫助學生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其一是深入幼兒園,搭建語文“課程橋”。針對幼兒園語言領域課程與小學一年級語文課程存在的差異,一年級語文教師應與幼兒園教師加強聯合教研,將幼兒園的語言領域和小學的語文課程聯系起來,構建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課程橋”,形成銜接合力,積極探索出適合一年級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其二是家校協作,了解學生語文知識基礎。一年級語文教師應建立家校協作,主動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語文學習基礎,降低語文學習坡度,引導家長為學生設立合理的語文學習期望值,家校協作,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教學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幼小銜接過程中,一年級語文教師要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學情,從教師層面、家長層面、校園層面和管理層面上,因材施教,創新教學,將這“寸心”轉化成自強不息、勇于探索課堂語文教學奧秘的動力,培養學生在課堂中靜坐聽講、踴躍發言、積極分享、愛好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全身心地體會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切實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松齡.透過幼小的“課”看幼小銜接 ——以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和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為例[J]. 成長,2021(04).

[2]姚瓊. 幼小銜接視角下一年級游戲化教學研究——以蕪湖市S小學語文學科的調研為例[D]. 合肥:安徽師范大學,2020.

[3]李小培.呼和浩特市幼小銜接課程設計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以幼兒園語言課程和小學一年級語文課為例[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4]孫琦. 小學低年級“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特點——基于與“人教版”教材的比較[D].沈陽:沈陽大學,2019.

[5]金煥芝,孫永杰,馬素芳,侯家奎,李春霞,李靜,李榮霞,孫儉.“雙向銜接”,讓“幼升小”平穩過渡[J]. 河南教育(基礎教育版),2021(06).

[6]章莉. 指向幼小科學銜接的單元教學設計 ——以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J].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22(06).

(責任編輯:姜波)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幼小科學銜接和雅少年培養策略研究”(FJJKZX21-432)。

猜你喜歡
小學一年級幼小銜接語文教學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作文啟蒙教學要從一年級抓起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