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四個著力點

2023-08-26 03:25樊德祥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6期
關鍵詞:專業發展小學教師雙減

樊德祥

[摘? ? 要]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師要緊隨教育形勢的變化,從以下四個方面主動發力:一是充分認清學習理念、方法的重要性,全面把握學習理念、方法的主渠道,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為自身的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和方法基礎;二是抓好備課源頭,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力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三是主動處理好“共性”與“個性”、教學與育人兩對關系,努力形成課堂教學自主模式與育人體系;四是學校要不斷完善多樣化的激勵評價機制,以課堂為陣地,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雙減”;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雙減”政策不僅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更是對素質教育的回歸和高質量教育的呼喚。為此,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策略,大力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處理好共性與個性、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一、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

(一)認清學習理念、方法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不斷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它不僅改變著廣大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而且指導著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標,離不開先進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的指導。沒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指導,教師就難以做到減“數”不減“質量”,更不用說實現長遠的專業發展目標。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如此,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策略,以此作為自身發展的支撐和“利器”。例如“深度學習”,即使是小學教師,也要學習這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半p減”政策下的小學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基于學科知識的學法指導、學科教育能力的不斷提升更新觀念、學習最新最佳教育教學方法,而且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促成學生的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如果教師不進行深度學習,那么,現有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滿足不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而且,教師在踐行這一理念的過程中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要引導學生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所學,不僅僅局限于記憶、理解、應用等層面,而要通過與現實生活的對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下探究現實問題,借助教材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積累深度學習經驗,為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基礎。再如生本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視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快樂,讓生本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生根發芽。還如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由知識地學習到遷移、應用,由方法地掌握到實踐、創新,由體驗的豐富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形成,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終身發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實現自身的發展才有現實基礎。不斷學習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有了引導學生“披荊斬棘”、突破重點、難點、疑點的方法,就有了幫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武器”,就有了師生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可喜過程。這樣,教師不僅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而且能夠促成自身的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梢?,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基礎,是前提。沒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作指導,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會失去堅實的理論基礎、方法基礎。

(二)把握理念、方法來源的主渠道

認識到學習理念、方法的重要性之后,教師還應把握理念、方法來源的主渠道,以此為自身的專業發展奠定理論和方法基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渠道或途徑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

1.從教育教學論著中汲取

在閱讀教育教學論著時,教師可以汲取書中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例如,在《小學教育教學理論》這本書中提到的“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現代素質教育新要求”,對教師深刻理解促成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新理念,就很有幫助。還有書中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不僅讓教師認識到了加強學習、不斷充實頭腦的重要性,而且學習到了諸多教育教學新方法。再如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 在這座教育思想的寶庫中暢游,帶給教師的就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科研視角。還如《陶行知教育文集》, 先生那種奉獻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對教師踐行“愛滿天下”“捧著一 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等思想,都是巨大的力量召喚。

2.在繼續教育學習中汲取

在繼續教育學習中,教師可以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近年來,互聯網為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了便利。其中的許多優質教育資源對于教師學習教育教學先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方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些典型的教育教學案例,更能啟發教師平等、友善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用愛心感動學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信念激情培養學生,做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尤其是在認識教師角色方面,豐富而具有可模仿、可復制的一些經典教學視頻,為教師提供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的范例,對于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作用顯著。

3.在聆聽專家講座或外出學習中汲取

在聆聽專家講座或外出學習中,教師能夠有效汲取其中的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策略。例如,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全國知名專家為教師開展專家講座;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外出向專家學,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總會有幫助。每一次的外出學習、 聽課或其他教研活動,都是促成教師快速成長的大好機會。專家講座往往就是專家對自己教育教學經驗的提煉總結或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推廣示范,就是一頓豐盛的教育教學方法大餐。再如,走進名師課堂,名師課堂往往異彩紛呈,給觀摩教師以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的啟發。在短短的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名師會把課堂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無痕”中演繹為“有痕”的精彩!

如此通過多路徑、多渠道的學習,教師的專業發展則支撐有理念,提高有方法??梢哉f,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策略,是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不是口號,而是過程。這一過程是通過教師一步一個腳印、一絲不茍的求索、精益求精的教育教學行為夯筑而成。為此,教師在利用不同途徑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策略、夯實學科知識、提高學科素養和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在實踐中構建有效乃至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促成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抓源頭,備好每一堂課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開始,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質量的源頭。課備得全面、充分、扎實、深入,從備課標要求、備教材內容、備教法到備學情、備學法,前期準備做得好,就會為流暢、高效地實施教學流程起好頭,以備課的實效促成課堂教學的實效。為此,教師應當從源頭上入手,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情,備好課,不“復制粘貼”教案,不修修補補課件,把自己的獨特設計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取得實效。

(二)敢創新,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方式

同樣的知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學。同樣的內容,可選擇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從學習、選擇高效教學方法,到創新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形成自身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不僅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過程,也是促成教師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例如,從最初的學習、選擇新課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到項目式學習方式,從目標教學模式到研究性學習模式,直至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在學習中應用、實踐,在實踐中改進、創新,在創新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成自身成長。

(三)強技術,提升多媒體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通過學習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利用信息技術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教師能夠充分、熟練應用多媒體及信息技術,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的強大功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興趣,愉悅學生感官,激活學生思維,擴大教學容量,既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能促成自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三、處理好共性與個性、教書與育人的關系

(一)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自身的努力和個性特點息息相關。如果說自身的努力是促成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觀因素,那么,個性特點就是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客觀因素。所謂“共性”,就是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深入鉆研。沒有哪一位教師會在不鉆研課程標準、不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不熟悉乃至吃透教材、不選用或創新先進教育教學方法策略的情況下成為教學能手、學科骨干、教育專家的。所以,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策略,努力提升學科素質和技能水平,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共性”所在。這是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的必備條件,具有共性色彩。所謂“個性”,就是教師在廣泛學習、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發揮自身所長和個性特點,形成或創新屬于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或特色,使自身的專業發展特色化。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奠定自身專業發展的“共性”基礎;另一方面,還要善用積累、敢于探索、積極創新,形成自身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

(二)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只管教書不論育人的教師,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同樣,只論育人不管教書的教師,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所以,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一方面立足學科發展提升育人成效,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和學法指導體系的完善,促成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換言之,就是讓教師自己的課堂吸引人、感染人,以學科教學的高質量增強立德樹人的育人成效,使高質量的教學和高成效的育人融為一體。

四、完善多樣化的激勵評價機制

教師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外在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從學校層面講,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參加培訓、論文獲獎或發表、輔導學生、課后服務等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而言就是一種促進的力量。這樣,不以學生考試成績為唯一的評價內容或指標,全過程、多方位地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效,則會給予教師持續而穩定的成長力量。評價的目的在于激勵、促進、提高,而非批評、懲罰。例如備課,備的好與壞,是否有創新,把同一個學科組內教師的教案進行比較,就能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但是,對于質量差的教案,不是扣分、給個差評,而是通過批評、懲罰提高備寫質量,通過指導教師讓發現自身在備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備寫質量高的優秀教案為例,發現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鑒的方面,以此提高教案備寫質量。再如講課,無論是日常課堂教學質量檢測中的推門聽課還是新教師匯報課、同課異構、優質課競賽等公開課,評價肯定是第一位的。沒有評價,教師就沒有優點或缺點的明確,就沒有學習、借鑒或努力避免的方向。但是,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課堂教學,促成教師自身的成長,而不在于“一錘定音”,給教師一個被定性的評價。通過評價,教師意識到自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就會有意識地去解決、去改進。另外,對于工作量和教育教學態度等,教師能夠得到公正的評價,無形之中就是一種力量,能夠有效激發教師的進取心、工作積極性。在評價的方式上,可以把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把指導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相融通,既能讓教師在最緊要處得到指導與督促,又能讓教師在學段教學內容結束時準確了解自身取得的教育教學成效。所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外在力量,就是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多樣性的、多元化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這樣,才可為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成效和質量、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蓄足力量。

總之,“雙減”政策落地對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策略,大力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重點處理好“共性”與“個性”、教書與育人的關系,配合學校不斷完善多樣化的激勵評價機制,以身作則,開拓創新,促成自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輝.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學周刊,2016(06).

[2] 劉琨.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實現專業化成長[J].學周刊,2019(20).

[3] 謝玉萍.淺析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實現專業化成長[J].幸福生活指南,2019(09).

[4] 于江波.淺析小學數學教師職業的專業化[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1(05).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專業發展小學教師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棗強縣第一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平凡教學三十載——一名小學教師的自述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