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2023-08-26 04:40馬華斌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8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信息技術

馬華斌

【摘 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巧妙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等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利用信息化資源可以使教材中的法治教學知識點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更貼近學生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視、聽、思、辨的有機結合,進而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8-091-02

現代課堂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輔助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對于廣大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來說,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實現真正的高效教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打開知識視野?如何在教學中凸顯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特點,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必須以生動有趣的知識去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動畫和視聽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道德與法治課程追求的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貼近生活、回歸生活,以經驗為起點,進行生活教育的同時滲透品德教育及法治教育。

如在教學“物品身世‘探秘”一課時,筆者利用課件創設一種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猜一猜關于生活用品的謎語,聚焦本課教學內容。在“課余生活助我成長”一課中,筆者在課堂伊始播放了學生課外活動的照片和視頻,學生看到一個個熟悉的鏡頭,在圖片與視頻、聲音與色彩的撞擊下,學習興趣從這一刻開始就被激發,清晰地感受到課余生活的環境、伙伴的不同,引發學生對課余生活的喜愛之情。這些真實的生活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余生活的教育中形成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在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里,所有生活場景的圖片和繪本圖片加上簡單文字表述、兒歌等即是整個教材內容的全部。教師只講授課本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這在給教師帶來難度和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創造了發揮的空間。

要想課堂實現高效,要求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備課的時候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大量的材料,將學校、家庭、社會等資源引入教材中,通過對教材進行拓展,對每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情景加以展示,以提高課堂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把圖片、音樂、動畫結合起來,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圖1)。

如在教學“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各民族在經濟文化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筆者播放了民樂團教師介紹的音頻,結合教師的介紹逐個出示各類民族樂器的圖片資料,讓學生了解和感受民族團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教學少數民族保衛國家內容時,筆者整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網絡中各種新聞圖片、視頻材料等制作成課件,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課件,讓學生親眼目睹當時的真實情景,激蕩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使學生在道德層面上的認識由粗淺的認知上升到內心的體驗,讓學生很快就如身臨其境一般,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情感體驗,有效地達成了知情統一的效果。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實效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我們應有效地處理和利用信息資源及相關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關注學生生活經驗,并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涉及的相關知識,遵循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與生俱進、與時俱進。

教學中應注意教學內容的生成性,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過質疑、探究所生成的問題,從中及時吸取與學習目標要求相符合、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作為預設性教學內容的有機補充。此外,要特別注重利用和開發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善于發掘和運用學生身邊鮮活的、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等素材,合理拓展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增強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如教學“虎門銷煙”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虎門銷煙”的影視畫面,立刻就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使教學富有感染力。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既領略了那段歷史,了解了英雄人物的事跡,又掌握了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擴充學生知識要素,拓寬學生視野

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身內容新、時代性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局限于教材,那么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發展智力的前提。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其思維方式較為形象單一。因此,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應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針對學生思維特點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的優勢之一是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表述的原理和觀點條理化、形象化,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要善用多媒體課件設疑、質疑,引導學生不只認真地看,還能積極地想,帶著問題去看,在看的同時能積極思考,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一課的教學中,教材僅僅列舉了中國高鐵等兩個例子,不足以滿足學生對“中國創造”的了解需求。于是筆者將C919大飛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海上火箭發射平臺、嫦娥四號、北斗導航系統、世界最大龍門吊、中國超薄玻璃等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中國創造”一一地展現給學生,看著這些人類的偉大工程,學生被深深地震撼,不僅了解到“中國創造”的數量之多、水平之高、涉及領域之廣,更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中國創造”的背后離不開“中國創造人”。在了解了“中國創造”后,筆者將中國艦載機之父羅陽、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林鳴、大型裝備“心臟”的守護者段芳苗、中國焊接機殼拼裝制造第一人楊建華等為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做出杰出貢獻的眾多勞動者的故事制作成課件向學生一一展示,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創造”離不開這些人的努力,從而對他們產生崇敬之情,感受“中國創造”的來之不易。

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為原來枯燥、平淡的課文內容賦予了情感的神韻和生命的活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這些情境化學習材料、直觀形象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課堂收獲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信息化教學改變了以往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讓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信息技術成為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運用信息技術能幫助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發揮自己的才智,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手段,節省教學時間,密切師生關系,使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任務出色地完成,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編? ?輯:徐靖程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