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育體系的設計與構建

2023-08-26 04:40季茂生李艾晶滕飛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8期
關鍵詞:智慧教育數字化轉型智慧校園

季茂生 李艾晶 滕飛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規范(試行)》出臺為主線,介紹了其主要內容,分析了其制定的實踐基礎、教育背景、必要性及重要作用。本文通過解讀這個文件,從創建融合教育環境、優化智慧教育實施環境、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創建智慧教育評價體系等方面明確了北京市中小學推進智慧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智慧教育;智慧校園;建設規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8-005-03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教育數字化”寫進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2023年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23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召開北京市數字教育大會,并公布了《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

北京市出臺的《規范》是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統一規范,制定了智慧校園建設相關指導標準,明確了各項建設的目標、內容、流程、驗收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以保證智慧校園建設質量和效果?!兑幏丁返膬热莶粌H包含了對智慧校園的硬件設施建設的要求,更是涵蓋了數字技術賦能素養導向的課堂變革、智慧教育理論體系下的教師核心素養提升以及以學為中心的融合課程建設等各個方面。經過廣泛的調研和論證制定的《規范》是北京市開展智慧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其頂層設計思路注重統一標準、重點突出和面向未來,涵蓋了北京市智慧教育涉及的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育管理、教育評價、教師發展、全面育人六大智慧教育業務應用場景,必將引領和推動北京市中小學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深入發展,為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提供規范和標準,促進北京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教育現代化發展。

《規范》的制定背景

1.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的硬件基礎較好

《規范》的制定是在北京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實踐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規范》制定前,筆者所在單位全面調研發現,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實踐為教育數字轉化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這為制定《規范》奠定了良好基礎,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教育城域網基礎環境完善。北京市、區、校三級互聯網基礎環境建設相對完善,市級教育骨干網絡不斷升級擴容,存儲和基礎算力不斷增強,穩步推進IPv6部署,校園互聯網接入率達100%,無線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

二是北京市全市中小學40.6%的學校有校級云平臺,30.6%的學校有智慧教室,27.6%的學校有精品課程資源庫,23.8%的學校有考試平臺,19.3%的學校有在線題庫,19.2%的學校有數字圖書館,13.7%的學校有創客空間,13.5%的學校有名師教學點播平臺。

三是智慧教育在線資源平臺普遍建立。北京市建立了北京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為全市中小學開展智慧教育提供資源支持。海淀、東城等區也建立了區級的智慧教育云平臺并且與市級資源平臺實施了對接。

2.北京市中小學有豐富多樣的智慧校園建設實踐基礎

智慧校園能實現“差異化地教、個性化地學、科學化地評”的更有質量的教育。筆者所在單位引領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智慧教育方向的課題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全市中小學上報2022年與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建設相關的科研課題,已經占到全部教育科研課題的18%以上。教師較多關注以智慧校園平臺為教學支撐,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發展;以智慧教育作為提升學生數字素養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助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以《規范》為核心推進智慧教育實施

1.《規范》是推進智慧教育實施的重要引領

《規范》為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指導標準和具體要求,促進各類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推動教育資源的優化和提高,同時也為未來數字化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背景下,智慧教育的整體構建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基礎環境建設與發展,以實現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教育新生態。實現數據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需要建立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合規管理機制;建設新型數字教育資源系統,構建與智慧教育相適應的教學策略。

以《規范》為依托,推進智慧校園構建,實現數字化環境下智慧教育的閉環管理。通過相關規范和評價體系構建,實現智慧校園浸入式的智慧“教與學”教學環境建設,提供教與學的全方位個性化支持,以科學數據和統一規范賦能智慧教育,形成教、學、評一體化的新型智慧教育體系。

2.《規范》是構建智慧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

《規范》對智能環境及場景提出相關標準,對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提出指引,對教育數據應用提出明確標準要求,為智慧校園構建提供基礎環境支持。

以《規范》引領智慧校園建設,在數字技術支撐教學策略、精準教學模式和個性化學習模式三個維度下構建新型的智慧教育“教與學”模式:第一,探索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深度賦能教育教學融合的策略;第二,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知識圖譜、智能閱卷等技術,構建學校大數據支撐下的精準教學評價模式;第三,探索更加個性化的精準“學習”模式,建立精準的學業畫像、構建學科知識圖譜,為教師推薦學生學情分析和精準教學資源。

可以說,正是基于智慧校園規范的建設與實施,逐步構建匹配智慧校園環境新要求的新型“教與學”模式,拓展建設智慧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智慧教育體系,變革傳統的“教與學”模式,使其不斷迭代升級為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能力為主的培育核心素養的智慧教育體系,才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規范》是整合智慧教育發展要素的重要路徑

智慧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基礎環境與應用環境的整體建設,需要不斷迭代升級,加強智慧教育“育人”場景重構。在現階段隨著智慧教育發展不斷深化,建設和實施《規范》是整合智慧校園及智慧教育發展要素的重要路徑,為智慧教育的整體發展提供了依托,其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從應用主體來看,學校管理人員與教師作為智慧教育實施最主要的載體,受限于多種客觀因素影響,對于數字化及智慧教育認知水平不均衡。通過《規范》引領可以提升其對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認識,強化以數字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賦能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的認知。

第二,從智慧教育內涵式發展需求來看,當前有些人對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數字賦能”內涵理解不夠充分,忽視了通過場景化應用實現教和學的主體“人”的全面提升??梢酝ㄟ^《規范》的明確和具體評價標準的確立,深化大家對智慧教育內涵式發展要素的認知,明確圍繞“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實現的場景化變革,進而實現新技術賦能教育創新和智慧教育的全場景應用(圖1)。

第三,從數字教育時代教師的數字素養來看,通過《規范》明確學科教師核心素養,有助于教師主動尋求核心的數字技術技能提升,主動尋求與教學應用相關的資源的多維度匹配。

第四,從智慧教育評價體系構建來看,通過《規范》的牽引,可以形成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全面育人與個性化學習相結合的智慧教育評價模式。通過相關《規范》的實施,建立一套適合智慧校園的智慧教育評價系統,實現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授課過程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

深化《規范》應用,推進智慧教育融合創新發展

深化《規范》應用,加強智慧校園的建設,是推進智慧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

1.深化《規范》應用,實現場景驅動,創建融合教育環境

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以推動教育場景應用為主線,創新教育管理和教學模式,促進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引領的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構建教育教學新模式。以培養核心素養為先,實現教育核心從提升“教學的三維”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轉變,促進人的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規范》強調提出,推進信息化教學融合實踐,構建校本化數字資源及共享應用環境,深度發展混合式、探究式、體驗式、項目式教學,探索人工智能助教實踐,促進教學實踐面向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的新進程。以數據賦能學情診斷、教學過程優化、分層教學開展,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基于智慧教室及各類創新空間,開展項目式教學、跨學科教學、STEAM及創客教育等創新教育教學活動。這為北京市中小學深入開展智慧教育提供了明確思路。

2.深化《規范》應用,優化智慧教育實施環境

《規范》明確提出智慧校園是對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擴展與提升,要綜合運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構建智能感知環境和虛實融合新型教育教學空間。

要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優化智慧教育實踐評價,打造智慧校園,開展智慧教育的深度實踐。根據相關標準,要打造“智能化基礎設施完備、云邊端體系結構健全開放、信息化業務系統整合協同、空間應用線上線下融合流暢、數智技術賦能精準高效、課堂評價整合升級、師生素養發展持續推進、安全保障運行機制健全、學校辦學特色與成效顯著的現代化校園”。

以北京市為例,目前依托《規范》,組織開展智慧校園達標評定,已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范校,并逐步實現全市中小學智慧校園達標率85%近景目標。

智慧校園建設要立足服務“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素養導向”的時代育人目標,加速學校面向“互聯網+”“智能+”“三個課堂”等多重實踐路徑下的重構及治理進程,支撐“雙減”政策深度實踐,賦能學校高質量辦學。

3.深化《規范》應用,提升教師數字素養

智慧教育的實現需要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教師的數字化素養將影響到智慧教育的實施效果?!兑幏丁分赋鲈诖蛟熘腔坌@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信息化教學融合實踐,不斷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

要建設基于網絡教學的智慧教育平臺,開展課前、課中、課后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教學設計,推動常態化教學流程重構,踐行理解性教學,促進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要依托智慧校園構建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生態,為教師提供以人為本、智能開放的個性化創新服務,加速學校物理空間、教與學網絡空間、師生社交關系空間融合,促進教學、教研、科研、管理和服務流程再造與適應性重構,為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創造良好的支持環境。

4.深化《規范》應用,創建智慧教育評價體系

智慧教育評價體系是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準確地評價,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輔導和指導的評價系統。要創建智慧教育評價體系,就需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兑幏丁分赋?,信息技術賦能,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和健全綜合評價,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全業務場景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實施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要探索創建尊重教育教學規律,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評價服務。

猜你喜歡
智慧教育數字化轉型智慧校園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高校智慧教育生態發展新挑戰
智慧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基于B/S結構的學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智慧校園”浪潮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與設計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分析與研究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智能云教學系統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