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任務、活動”撬動單篇課文任務群教學的支點

2023-08-27 02:24趙文英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情境創設

趙文英

摘 ?要:語文學習任務群熱潮下,單篇課文教學仍是閱讀教學的主流和必要的教學方式,是實現大單元教學目標的有力支撐點。在單篇課文的教學中把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理念引入,創設真實情境,引出學習任務,開展實踐活動,能從而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文章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初探單篇課文任務群教學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任務群教學;情境創設;任務布置;活動組織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后文簡稱“新課標”)的頒布,“學習任務群”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熱詞。專家指出“學習任務群”實質上就是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皩W習任務群”概念的提出,意在以學習任務統領課堂教學活動,再造課堂教學流程,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語文課堂。這是通過教學內容撬動教學方式的變革。雖然愿景非常美好,但義務教育的語文教材不像高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任務、情境、活動都是現成的,這對習慣于單篇課文教學,習慣于用“講、研、習”的教學方法的一線教師來說,如何確定大單元的教學內容、情境創設、任務形式、組織活動等都是不小的挑戰。本文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初探單篇課文任務群教學設計的策略。

一、情境創設:語文學習與真實生活相關聯

“新課標”特別強調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情境是語言運用與發展的重要基礎。真實有意義的情境可以誘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深層動機,貫穿行動的始終,統領學習與創造的自主化進程。當學生的學習情境與之生活經歷高度相似時,那么語文學習中的任務與真實生活中的任務也就產生了聯系,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得以大大提高。

例如,執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可創設如下情境:

號外!號位!學?!靶∧_丫丈量大世界”社團要為兩周后到來的“走進靈山勝境”主題春游活動招募一批小導游,闖關成功的“金牌小導游”將作為每個班的領隊,揮舞導游旗帶領我們暢游靈山勝境。這節課我們將結合葉圣陶的游記《記金華的雙龍洞》進行闖關選拔,預祝大家成功。

(一)聯結文本思想內容確定主題

“新課標”強調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情境的創設自然也要圍繞特定的主題,即情境主題。情境主題要以文本為基礎,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內容,了解文本中反映出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要素,同時要聯結單元主題。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所處的單元主題是“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即介紹一處美景,文本內容是一篇典型的游記,兩者結合就確定了“以游記的形式介紹美景,抒發對美麗山河的喜愛之情”的情境主題。

(二)遵循學生生活邏輯創設場景

“新課標”指出要構建真實、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情境創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關聯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場景是學生日?;驅韺W習、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創設一個將來可能會面對的真實或擬真的生活場景,就是把學習變成一個主動探究和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創設的“選拔小導游”,人們旅游時都有導游介紹美景的經歷,這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真實的生活情境。同時聯想到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動即將到來,結合學校多彩的課后服務社團,教師通過情景想象、語境營造,設置了“選拔小導游”的虛擬場景。這樣遵循學生生活邏輯所創設出的場景,喚醒了學生的經驗與想象,使其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掌握方法,積累資源,增長語言文字運用的經驗,這樣的學習情境才是真實而富有現實意義的。

(三)順應兒童心理邏輯設計角色

情境設計要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還要順應學生的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角色形象激發其內在情感需要,如故事大王、小小辯論家、探險家、演講達人等學生樂于代入的角色。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金牌導游”一角,帶領隊伍,手舉小旗子,佩戴擴音小喇叭,侃侃而談,令人自豪。這樣的角色設計增加其責任感,符合學生的情感需求,起到喚醒、激勵和鼓舞的作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學習情境不是以往的場景導入,如用故事、圖片、音樂等形式吸引學生沉浸文本的單一環節,而是結合學習的主題將整個學習內容、學習進程都置于情境中,貫穿于課文教學的始終。課程內容情境化扎根在教學現場,激發學生樂于參與活動的“情”,引導學生浸于探究發現的“境”,讓學習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二、任務布置:學科本質和學生本色相融合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的學習任務就是運用語文核心知識來做事,以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好的驅動性任務,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應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以《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為例,圍繞情境設置“競選小導游”的核心任務。圍繞這一總任務,設計一連串相關聯的任務來落實。

第一關:畫線路。作為小導游必須清楚游覽的線路,請借助文本,繪制金華雙龍洞的游覽線路圖,比比誰的線路圖直觀形象。

第二關:說線路。選一位小導游給我們游客來介紹雙龍洞的游覽線路。

第三關:創線路。小組合作繪制靈山勝境的游覽線路,并派一個代表來介紹。

第四關:薦奇景。在這些景點中,小導游們你最想推薦的是哪個,請你向游客介紹。

第五關:寫美景。小導游們,需要大家為靈山勝境中的九龍灌浴推薦詞,要想讓游客心動,你可以像葉圣陶一樣寫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一)落實語文要素,體現學科本質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構建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這里的語文要素不再是傳統的語文的知識點、讀寫訓練等,而是指向學科本質規律、語言文字運用的經驗,即未來可以普遍遷移和運用的概念性知識、策略性知識。

如對《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深度解讀文本后,語文要素就是“學會按游覽先后順序寫景,并把重點景物寫清楚?!奔匆龑W生有條理地介紹景物,從而逐步構建“觀察與表達”策略的新知識。教師把這些知識統整在“選拔最佳小導游”的情境下。第一關是繪制雙龍洞的游覽線路圖,此項任務指向學生掌握游記的游覽順序。想把這個游覽圖畫好,學生就必須細讀文本,了解作者游覽路線的幾處景點。第二關則是小導游介紹游覽線路,為了說清楚順序,驅動學生再次認真研讀文本,畫出過渡句,不僅能明確先后順序,同時也學會如何過渡更自然巧妙。第三關就要通過研讀文本,學生明白了通過所見、所感的描寫,不僅寫出了景的特點,更讓人身臨其境……這些任務把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進行整合,從內容到形式、從課內到課外、從閱讀吸收到表達輸出,組成了一個彼此關聯、富有邏輯的整體,共同服務于核心能力的培養。這些任務不僅落實了語文要素,又應和了文本深度理解的需求,體現出語文學科本質。

(二)增加任務開放性,契合兒童本質

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和“學”的模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為學生明確任務,促使他們思考、參與和探究,這樣學生的學習模式就會隨之轉變,因此任務的設計要體現開放性。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的第一關“繪制雙龍洞的游覽線路圖”,并沒有指定用哪種方式呈現,開放性的任務具有挑戰性,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和好勝心,引發多元深度思考。學生呈現的作品不局限于課后習題中的填空式,還出現了2.0升級版游覽線路圖。不僅畫出了正確的路線圖,還圖文并茂,外洞的寬大、孔隙的狹小、內洞大奇黑的特點,甚至一條暗線“溪水”都呈現了出來,游覽圖繪制得更加全面和出眾。這些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處于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可以到達的合理區間。增加任務開放性,契合兒童本質,更有利于驅動學生去研讀文本,通過探究、分析與梳理,像科學家一樣進行知識建構、語境運用和反思改進,實現觀念的改變和知識的遷移,真正做到了把“講”變成“學”。

三、活動組織:典型設計和多元操作相聯結

“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是以任務為導向,以語文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活動來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和學習評價等關鍵要素。如果說學習情境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隱載體,它能夠為語文學習任務的實施指引正確的方向,那么語文實踐活動就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外顯載體,它能夠為落實語文任務開辟有效路徑。因此,教師還要基于情境任務,設計典型、具體的語文學習活動。

(一)成果導向,倒序設計,聯結進階

語文學習任務的成果,或是解決一個問題,或是創造一份真實的語言作品,如一次演講、一首小詩、一個故事、一個產品說明……要遵循成果導向即學習作品的逆向思維,緊扣文本的內容與形式,綜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設計語文活動,如在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寫一寫、評一評等言語實踐中,鍛煉言語思維,夯實言語能力,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學習活動要有邏輯,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要合理和恰當,有關聯和層遞,形成聯結進階的任務鏈,讓實踐更加充分,洞察不斷深入,最終實現語言的創造性運用。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的布置情境任務是“小導游們,先給我們游客介紹雙龍洞的游覽線路圖吧”?;诖饲榫橙蝿?,立足于文本設計“畫線路:默讀文章,繪制金華雙龍洞的游覽線路圖”“說線路:默讀圈畫出過渡句,借助過渡句有條理地說線路”“創線路:通過小組合作繪制靈山勝境的游覽線路,并仿照課文利用老師提供的詞語支架,有條理地介紹線路”等,持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既可以激勵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努力,也可以讓學生借此自我評價,以增強學習的自我效能,激發學習活動向縱深推進。同時學生將作者的觀察方式、思維方式與語言方式進行遷移、轉化,最終實現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鮮活生長。

(二)試學為先,支架助學,互學共進

根據學生學習的邏輯,一般學習活動要經歷“試學—助學—互學”的過程。首先從“試學”起步,學生先自己去探究,以激活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就會遇到知識盲點、思維堵點,這時需要教師為其搭建不同功能、形式多樣的“助學”支架,如引入圖片、表格等工具來幫助他們突破自主學習的瓶頸,打開思維,發現語言規律,實現學習的提升。最后開展小組合作“互學”,師生互學,以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霸噷W—助學—互學”的活動過程,既尊重學生學習的需求和認知的發展,又力求全員深度參與和動態發展。當然這個過程和步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適當調整。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在“揣摩表達:學用方法介紹游覽線路”活動中,設計活動1:自學質疑,品悟過渡之法。教師引導閱讀思考:葉圣陶用了哪些詞語告訴我們游覽順序?默讀課文,圈畫出關鍵句子。通過“試學”學生發現作者運用過渡句巧妙地將各個景點無痕串聯,如此學生就能獲得習作錦囊。只有學生自主發現和產出的知識才會真正根植于內心,生長言語智慧,煥發學習價值。設計活動2:合作探究,制訂游覽路線。教師布置情境任務:假如你要帶領同學們游玩靈山勝境,你會怎樣有條理地介紹本次行程呢?小組合作:制訂出游覽計劃,組內交流。支架賦能:仿照課文的方法,說一說游覽靈山勝境的游覽線路,可以用下面的一些詞語“進入……映入眼簾的是……繞過……就來到了……”基于學生積累的過渡詞語并不多,容易造成解說時的呆板無趣,教師可提供詞語支架,不僅讓學生相對容易地完成此任務,也為今后的介紹游記積累了過渡語。

參考文獻:

[1]吳欣歆. 指向學習任務群目標的單篇課文教學[J]. 語文學習,2021(12):22-23.

[2]劉金玉. 單篇課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思考——以《記承天寺夜游》教學為例[J]. 初中生世界,2022(48):50-52.

[3]趙福樓. 任務型教學與課文教學:“相容”還是“排他”?[J]. 語文建設,2021(17):78-80.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情境創設
初中英語情境教學法的設計與分析
納情境教學之川,匯素質教育之洋
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誤區及對策
情境打動孩子心靈,提高閱讀感悟效果
幼兒在體育游戲時情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分析
小學數學課堂選擇生活情境的誤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