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熱點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形成過程和輿論引導

2023-08-27 00:23高艷芳
關鍵詞:擬態輿論導向民間文學

高艷芳

(安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自媒體的極速崛起,引發了民眾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革,新的“網絡社會”隨之形成。在此語境下,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不同用戶通過網絡建立了聯系,促進了彼此間的溝通交流,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在網上瀏覽新聞資訊、關注社會熱點、表達個人觀點已成為當下民眾的重要生活習慣。社會熱點事件作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往往在此“本事”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大量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這些網絡民間文學作品既有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照,更有民眾情感的參與;既有事實的根據,更有故事情節的虛構,多數情況下是一種虛實相生的構成。

社會熱點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以下簡稱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以相關媒體報道的“本事”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傾注自我的情感認同和價值判斷,形成數量豐富的情感性文學表達,并促成了相應社會輿論和輿論導向的生成,影響著事件的發展和解決進程??梢哉f,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是引導社會輿論發展走向及其推動事件解決的重要力量,也是民眾情感態度和現實生活的真切表達,具有鮮明的“當代性”特征,是了解、把握民風民情民意的重要抓手。從理論層面看,從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到輿論導向的形成,作為民間文學與傳播學及其網絡技術結合而衍生出的新生現象,學界對之還缺乏充分的認知;從實踐層面看,從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到輿論導向的形成,反映了在某些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對其充分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輿論導向,促進清朗網絡空間的打造和和諧社會的建構。

一、相關概念的發展界定

“確定并闡明民間文學的科學概念,具體對象和范圍,不僅是學習和研究這門學科的起點,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的明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研究民間文學的整個過程,直接影響著探究理論的科學準確性?!盵1]2因此,在對社會熱點類網絡民間文學展開討論之前,有必要對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及其與之相關的網絡民間文學的概念進行相應闡述與梳理。

(一)網絡民間文學概念的發展界定

伴隨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智能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網絡民俗文化生態”隨之形成[2],與此相應的網絡民間文學應運而生,并發展成為很多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民間文學是當下民間文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學術概念。民俗學界已就其內涵和外延進行了研究。

網絡民間文學的概念產生于網絡文學之后,基于學界對網絡文學和網絡空間的“新民間文學”研究而逐步確定。網絡文學和網絡民間文學是一對相互伴生的概念,都歷經了由廣義界定逐漸走向狹義界定的過程。新世紀初期,歐陽友權在針對網絡文學的研究中,就網絡文學的創作立場、創作生成過程及其傳播傳承特征,指出網絡文學與民間文學之間在主要特征方面的一致性,在此意義上,將網絡文學稱為“網絡空間的新文學”,即網絡民間文學[3]36。伴隨研究的深入,民俗學界逐漸意識到網絡文學與網絡民間文學的區別,在廣義界定的基礎上,對“網絡民間文學”作了更為科學的狹義界定。黃興發從創作立場、創作傾向性等視角出發,將那些活躍于微信、微博、QQ空間等網絡私人空間的,以民間文學為創作參照的網絡文學作品稱為網絡民間文學[4]。程丹陽從民間文學的本體特征出發,將那些活躍于網絡空間的,具有民間文學“四性”特征的網絡文學稱為網絡民間文學[5]。高艷芳在網絡文學與民間文學的創作立場、創作生成和價值取向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指出網絡民間文學是“以傳統民間文學為根基,以鮮活的民眾生活為取向,以網絡為創作生成平臺和傳播傳承媒介的民間文學。它滿足了廣大民眾的日常文化審美需求,也使得民間文學通過網絡繼續活躍于民眾當下生活當中”[6]173。

綜上,網絡民間文學是傳統民間文學在新時代的延續和發展,是互聯網語境下“生活革命”和“技術革命”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各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質而言之,網絡民間文學是民間文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信息時代下民間文學與當下的互聯網科技及其諸多因素結合的產物,它既有對傳統民間文學基本特征的堅守,也有現代語境下的發展與革新,具有顯明的當代性特征。

(二)社會熱點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概念的發展界定

目前,專門就網絡民間文學分類展開的專著和文章尚未出現,但從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網絡故事、網絡傳說、網絡笑話、網絡段子、網絡歌謠等都是其中重要的類別。這種分類基本上延續了傳統民間文學的分類方法,即多是根據作品內容和形式進行的劃分。如果從網絡民間文學作品的來源上看,可以發現網絡民間文學具有鮮明的“應景”性特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應各類社會熱點事件之景,如圍繞2011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及其新近發生的“偷換人生”事件產生的一系列網絡民間文學作品。其二,應各種社會現象、社會問題之景,如針對貧富差距、氣候等問題而出現各種網絡民間文學作品;其三,應各類節日之景,如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及其雙十一、雙十二等新興節日之時,與此相應的各種類型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便會充斥網絡。相較而言,上述三者當中,應社會熱點事件之景的作品往往對民眾產生的影響更大,更具實效功能。這從歷年的熱點事件及其相伴生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可見一斑。

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即應各類社會熱點事件之景而形成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也就是事件衍生類網絡民間文學。該類作品的產生通常與某一社會熱點事件緊密相關。從時間上看,該類作品緊隨熱點事件的發生而產生,呈現出時間順序上的先后關聯性;從內容上看,該類作品往往以熱點事件為主題,借以表達自我的情感認同和價值判斷,呈現出鮮明的價值評判性。綜合考察,可見這類作品一方面體現為對傳統民間文學的繼承,具有民間性、價值判斷性及其集體性特征;另一方面體現為對傳統民間文學的揚棄,具有網絡性、衍生性、即時性等特征。

對傳統民間文學的繼承性特征。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為網絡民間文學的重要類別,是傳統民間文學的當代揚棄與發展,兩者之間具有直接的繼承性。首先,學界對于文學作品的民間性存在廣泛的討論,大致集中在創作立場、創作目的、生成方式、傳播傳承方式以及參與方式等方面。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是廣大網民就社會熱點事件的有感而發,秉持了“人民創作為人民”“人民創作代表人民”的創作立場,其創作目的主要在于表明自我情感態度的價值認同,是一種集體共享型的存在,具有鮮明的民間性。其次,網絡民間文學產生的動力源自民眾的情感訴求,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也不例外。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以網絡段子、網絡傳說、網絡故事、網絡歌謠等形式來反映民眾對某一社會熱點事件的情感態度。如從“三鹿奶粉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當中,可以感受到民眾對于執法不嚴、相互推諉現象的不滿與無奈;從“表哥”類網絡民間文學中則能看出對當下貪污腐敗現象的憎惡和鄙夷,具有明顯的價值判斷性。再者,網絡民間文學在創作和接受方面具有明顯的集體性特征,廣大民眾都可以成為接受群體,同時也可以通過轉發、轉述、甚至續寫等方式轉化為創作主體,是民間文學典型的“創作接受同體”現象。

對傳統民間文學的揚棄性特征。相較于傳統民間文學,一方面,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伴隨網絡的興起和發展而形成,與網絡的興起和發展幾乎同步,以網絡為創作生成和傳播傳承媒介和平臺,離開網絡這一文化生境,該類作品的發展將無以為繼,具有直接的網絡性。另一方面,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以某一社會熱點事件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形成網絡段子、網絡傳說、網絡故事、網絡歌謠等不同類型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但無論哪種類型都脫離不了社會熱點事件本身,都是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進一步衍生。如各種類型、各種版本的“我爸是李剛”雖然內容各異,但都同時指向了“我爸是李剛”這一事件本身,都是基于這一事件衍生的文學創作,具有典型的衍生性。此外,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品往往緊跟社會熱點事件而產生,具有極速生成的即時性特征。這里的即時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表現在作品產生速度的迅捷性上,即該類作品緊隨社會熱點事件而產生;其二表現在這類事件的時效性上,即往往伴隨熱點事件的平息而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如在2003的“非典搶鹽”事件及其2008年的“叉腰肌”事件基礎上衍生出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伴隨事件的平息,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概括地說,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是傳統民間文學在當代的新呈現和新發展,是廣大網民在新近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的基礎上,以該社會熱點事件為“本事”,為表達情感認同和價值判斷而形成的各種類型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具有民間性、價值判斷性、網絡性、衍生性及其即時性等特征。

二、從“本事”到“議題設置”

“民間文學廣泛地存在于社會生活之中,涉及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一種文學,更是一種文化和生活?!盵7]110民間文學的形成并非空穴來風,通常能夠在現實生活當中找到與其對應的“本事”,這在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中體現得尤為鮮明。對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形成路徑進行考察,可以發現該類作品的形成基本經歷了由“本事”到“議題設置”的過程,是“本事”的情感化表達,即情感傾注的過程。

(一)“本事”

“本事”是我國藝術理論的一個獨創概念、常見于文學、音樂、繪畫等領域,不同領域往往有著不同的指向性。劉勇強指出:“很多小說戲曲在創作時有可考的本事出處,這些本事通常是文人對耳聞目睹之事的記錄,相對文學作品來說,比較接近生活本真?!盵8]87殷學明指出:“藝術發生與變化的這個原初事件,我們一般就稱作本事?!盵9]37可以看出,雖然對于“本事”有著不盡一致的界定,但都指向了生活中曾經發生過的事件,是一種“歷史存在”,這種“歷史存在”正是藝術生發的基礎。

從民間文學的角度看,“本事”是民間文學產生的基礎,對民間文學的形成具有較強的規定性?!八粌H為民眾提供了一個連貫的故事,也提供了一個可以以之為契機不斷進行更新自我認識的層面?!盵10]102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以新近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為“本事”,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學性的創作?!氨臼隆笔鞘录惥W絡民間文學產生的原因和基礎。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是“本事”的衍生,是對“本事”文學性表達的結果。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所依據的“本事”多為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是一種已然的、歷史的存在?!氨臼隆睘槭录惥W絡民間文學提供了基本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基礎,是其文學敘事的起點。

“本事”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對“本事”的認知便是客觀的。需要指出的是,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所依據的“本事”,往往并非民眾切身發現的第一手材料,多數源自相關媒體的報道。媒體對社會熱點事件如實客觀的報道,會促成“客觀本事”的形成,反之,失真失實的報道則會促成“非客觀本事”的形成。從此意義上看,媒體報道的客觀程度決定了“本事”的客觀程度。

(二)“議題設置”

20世紀20年代美國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W·Lippman)的《公眾輿論》一書中即出現了議題設置的思想,20世紀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Maxwell E·Mcccombs)等在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對議題設置論作出了經典概括,指出傳媒具有形成議題的功能,傳媒對某些命題的強調與其在受眾中的受重視程度成正比[11]4-7。

從內容構成上看,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品是廣大網民在社會熱點事件的基礎上,加入自我情感認同和價值判斷的“情感性表達”,容易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從表達方式上看,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往往以網絡故事、網絡傳說、網絡歌謠、網絡段子等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便于民眾的記憶和擴散。社會熱點事件本身所具備的高關注度,外加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內容特征和形式特征,使其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引起大量的閱讀、轉發和再加工。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大量生成、廣泛轉發和再創作,使得廣大網民所見之處都是與社會熱點事件相關的信息,社會熱點事件由此得以被強調,如此,便形成了相應的議題設置。如“我爸是李剛”事件,在廣大網民的參與下,“我爸是李剛”一語迅速躥紅網絡,與之相伴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迅速傳播。各種版本的“我爸是李剛”迅速擴散。醉逍遙版、撞車形版、蘇軾版、辛棄疾版、武松打虎版、古龍版、金庸版等不勝枚舉。這些版本或幽默詼諧,或嬉笑怒罵,無論哪種都表達了人們對于這一熱點事件的高度關注?!拔野质抢顒偂鳖惥W絡民間文學的迅速擴散,使得這一事件得以“被強調”,與之相關議題得以確立。

三、從“議題設置”到“社會輿論”

在探討藝術再生產時,殷學明指出受諸種因素影響,藝術遷移會朝著正、負兩個方向發展[9]。對比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與輿論導向之間的關系,亦可發現其間的正、負遷移現象。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為廣大網民的情感性表達,往往能夠迅速引起情感的共鳴,在極短時間內廣泛擴散,造成強烈的社會影響,促成相應社會輿論的生成,而社會輿論則對事件和相關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影響,這種影響的形成往往取決于相應的輿論導向。正確的輿論導向對事件真相的還原和問題解決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則不利于事件真相的還原和問題的解決。

(一)正遷移下的輿論導向

所謂正遷移,即在客觀本事的基礎上,依據客觀本事和合理的情感判斷,對之進行合乎情理的表達,這種表達依據客觀事實,合乎道德情感,其所促成的社會輿論,往往能夠促進真相的呈現和問題的解決,在整個社會中能夠發揮積極的影響?!拔野质抢顒偂笔录芍^是這方面的一個最佳范例。

引發情感共鳴?!拔野质抢顒偂痹撌录唤泩蟮?便迅速促成了相關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品的形成,各種版本的“我爸是李剛”便充斥網絡,如網絡歌謠版《我爸是李剛》:“橫行路中央,轎車輕飛揚,黃土地養育了咱那霸道的爹娘……我爸叫李剛,大名鼎鼎的李剛,李是李世民的李啊,剛是金剛的剛……”再如蘇軾版《江城子·我爸是李剛》:“公子聊發少年狂,喝美酒,會女郎。/邁騰飛馳,校園任我闖。/鐵騎橫掃兩姑娘,一慘死,一重傷。/屁民性命似草芥,只可惜,車剮傷。/揚長而去,竟有人攔擋。莫非爾等眼無珠?我爸爸,是李剛!”這些表達或詼諧幽默,或辛辣諷刺,無論哪種都能讓廣大民眾心領神會,引發情感的共鳴。

推動問題解決進程?!拔野质抢顒偂鳖惥W絡民間文學的疾速擴散,迅速擴大了事件的影響。國內《金融時報》對該事件的報道便顯示出其深受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影響的特征,報道稱李剛在中國保定這個地方,幾乎是一個萬能的超人。為此他的兒子李啟銘在醉酒駕駛造成一死一傷的慘劇時,還能冷漠和囂張地高喊:“有本事你們就去告,我爸是李剛?!笔录惥W絡民間文學的井噴式呈現,使相關部門對此事件高度重視,河北省委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進駐河北大學,調查處理該事件。

縱觀整個事件過程,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迅速生成與擴散促成了相應社會輿論和輿論導向的形成,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快了真相的呈現和問題的解決??梢?以“客觀本事”為基礎,正遷移作用下形成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在推動社會民主、公平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負遷移下的輿論導向

所謂負遷移,通常是在“非客觀本事”的基礎上,依據“非客觀本事”或不合情理的判斷,對之進行的情感表達,其所形成的社會輿論,往往會阻礙真相的呈現和問題的解決,在整個社會中有著不良的消極影響,引導民眾的情感朝著偏頗的方向發展?!爸貞c公交車墜江”事件中的炮轟女司機現象可謂是這方面的典型。

2018年10月28日,重慶市萬州區22路公交車墜江,車內15人不幸全部遇難。10月28日“重慶萬州”報道了這一新聞事件。10月28日晚,搜狐、騰訊等門戶網站相繼報道了事件的經過。在未經確鑿證實的情況下,幾家媒體一致將事故的原因歸結為女司機的逆行。受此影響,一時間譴責女司機逆行的網絡民間文學極速生成、擴散,部分網民也開始借此宣泄情緒,對身邊女性群體口誅筆伐?!伴_車不惹女司機”“坐車不惹女乘客”,“回家不惹女主人”,“班上不惹女同學”,“回家不惹女鄰居”,“群里不惹女群主”等諸如此類的作品廣泛傳播。性別攻擊、性別歧視成為這類作品的主題。更甚者,對女司機進行“人肉搜索”,引發了一系列的網暴活動,對女司機的個人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嚴重影響。顯然,這不僅不利于真相的呈現和問題的解決,反而會發揮阻礙作用。

2018年11月2日,在多方的努力調查下,事情出現了反轉,證實事故起因是一女乘客因坐過站,和司機發生爭執、雙方互毆,造成司機操作失誤,導致公交車墜江,而墜江事件中的女司機實為受害者。此時,之前譴責女司機的網絡民間文學作品便突然“銷聲匿跡”,進而轉向了對媒體和造謠者的不滿和譴責。

在此事件過程中,初期以“非客觀本事”為基礎生成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不僅未能推動真相的呈現和問題的解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民眾的視聽,誤導了民眾的情感,不僅阻礙了真相的呈現,還給同為受害者的女司機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傷害。

四、從“相關媒體”到“輿論導向”

輿論導向的影響是深遠的,大到政治導向,小到民眾思想觀念、價值判斷、生活追求、知識獲得等??梢哉f輿論導向關乎整個社會的風貌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表面上看,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井噴式生成與擴散促成了相應社會輿論的生成,并由此形成了相應的輿論導向,影響著事件的發展進程??v深看來,從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到輿論導向,其間相關媒體及其所塑造的擬態環境,以及由此相伴形成的社會輿論等都是不容忽視的環節。社會熱點事件是客觀如實地發生和存在的,但從社會熱點事件到網絡民間文學,需要通過相關媒體的報道,需要擬態環境的建構,擬態環境下的“本事”才是網絡民間文學賴以興起、發展的基礎,因此,媒體的報道和媒體措辭等對網絡民間文學的形成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其影響過程大致如下圖所示:

(一)從“擬態環境”到“本事”

“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是傳播學和輿論學常見的一個術語,由美國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提出。所謂擬態環境是指大眾傳播活動所塑造的信息環境,這種環境并非客觀環境的鏡子式反映,而是媒介對新聞事件和信息的選擇、加工及其報道形成的結果。其主要特點表現為:其一,擬態環境并非真正的客觀環境,與客觀環境存在一定的偏離;其二,擬態環境以客觀環境為藍本,兩者并非完全割裂。在傳播媒介極為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對現實的認知主要通過媒體塑造的擬態環境來完成。擬態環境已成為人們獲得現實認知的重要來源[11]240。

圖1 從社會熱點事件到輿論導向的流程圖

“本事”是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得以發生的根本,但“本事”并不完全等同于社會熱點事件本身?!氨臼隆痹醋韵嚓P媒體的信息選取和加工,需要經過相關媒體的報道,才能轉化為網絡民間文學賴以生發的“本事”。相關媒體對信息的取舍和加工影響著“本事”的客觀性。在很大程度上,相關媒體報道的客觀性決定著“本事”的“客觀性”和“非客觀性”??陀^如實的媒體報道能夠促成相關客觀擬態環境的形成,反之,則會使擬態環境與現實環境發生較大的疏離,從而誘發相關謠言或有失偏頗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品的生成。

在“我爸是李剛”事件中,相關媒體基本還原了事件過程的真相,給廣大網民塑造了相對客觀的擬態環境,以“客觀本事”為基礎的事件網絡民間文學作品隨之生成,并迅速擴散,以致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對衙內現象的一致譴責,對事件的解決大有裨益。在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中,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相關媒體發出的不實言論促成了嚴重失真的擬態環境,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非客觀本事”,于此相伴而生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也不利于真相的呈現和事件的解決。在失真擬態環境的影響下,一場現實版“三人成虎”悄然上演。

(二)從“媒體措辭”到“輿論導向”

傳播學含義論認為,傳播媒介在描述現實世界時賦予詞語和其他符號一定的含義或者暗示出一定的觀念指向,從而影響人們對現實世界的了解和思考,并對人們的反應產生影響[11]246。這就要求相關媒體在進行報道時,必須注意措辭問題。從表面上看,海量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帶動了相應社會輿論和輿論導向的形成;深入考察,可以發現其與相關媒體的措辭有著緊密的關聯。相關媒體的措辭有意或無意引導著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情感導向,而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情感導向則決定著社會輿論的導向。媒體的措辭與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情感導向有著直接關聯,是引導與被引導的關系。

情感共鳴、價值共振、利益相關是網絡輿論產生的根本原因。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因其所秉持的民間立場及其飽含的民間價值判斷等因素,使之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引發廣大民眾的認同,在網絡特殊的傳播方式下迅速匯聚形成一定的社會輿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輿論導向。如在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中,部分媒體報道中的“逆行”“高跟鞋”及其“女司機”等詞語誘發了大量詆毀、詛咒女司機的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作品的生成。一時間,“防火防盜防女司機”,“女司機就不該開車上路”等網絡民間文學作品迅速擴散,針對女司機的輿論一時風聲四起,甚至可能演變成了現實生活當中對女性司機的歧視與抵制。

五、結語

基于對社會熱點事件與輿論導向的互動過程分析,可以發現輿論的形成與媒體報道、議題設置、擬態環境所提供的“本事”及其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推動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此過程中,媒體、受眾(包括事件類網民民間文學的創作者和接受者)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處理好各種關系,做到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首先,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形成與媒體的報道直接關聯。一方面,媒體的報道決定了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所賴以生發的“本事”的“客觀性”和“非客觀性”;另一方面,媒體的措辭對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媒體不僅是連接社會熱點事件與“本事”之間的橋梁,還決定著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發展走向。這就要求媒體在進行報道時,一定要注意措辭的客觀性、規范性,不能主觀揣測,不能夾帶情緒的點評,更不能因為博眼球,追求點擊量而隨意用詞,胡編亂造欺騙網民,把輿論導向反面。各媒體務必要秉持“及時準確、公開透明、正確引導”的原則,以客觀真實為事件報道的核心,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盡可能地滿足民眾了解事件始末的愿望,確保社會熱點事件報道的客觀真實性,盡力塑造客觀的擬態環境。尤其在當下的眼球經濟時代,在“求快、求新、求奇”的目標引導下,媒體更應該嚴格把關,在堅持及時、即時報道的同時,務必把真實性放在首位。眾所周知,媒體在面對充滿變數、噪音的突發性社會熱點事件時,真相和速度之間的權衡成為其報道的博弈癥結,但無論何時,恪守職業道德,不夾帶觀點地還原客觀事實始終是作報道的先行準則。

其次,受眾(包括事件類網民民間文學的創作者和接受者)在輿論導向的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必須正視的。一方面,受眾作為社會熱點事件的感應者,在第一時間內以網絡民間文學的形式來表達自我情感認同和價值判斷,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大事件的影響,提升事件的關注度,推進事件的進展。但另一方面,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極速傳播也可能影響、阻礙事件的解決進程,甚至演變成為“網絡暴力”,形成不良的輿論導向,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作為受眾應該提升自己的素養,培養健康的心態,保持理性求真的思考,讓輿論脫敏,讓事實歸于真相、拒絕成為網絡暴力參與者。也就是說,在社會熱點事件發生之后,在事件真相尚未完全調查搞清楚之前,作為受眾不能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緒,進行情緒化的創作和擴散,更不能先入為主地貼標簽,以免給事件的調查添亂,給調查對象帶來傷害,給社會形塑非客觀的擬態環境。

最后,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擴大了民眾參與社會熱點事件的基數,豐富了民眾參與討論和表達觀點的途徑,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民眾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度,在疏導社會消極情緒,強化積極情緒以及引導社會心態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雖然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在政治民主方面具有積極的推動功能,但是不可否認,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的風靡也誘發了諸多不文明行為的發生,諸如隱私曝光、詆毀誹謗、肆意謾罵,甚至“人肉搜索”等。這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權益,甚至還可能混淆視聽,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事件類網絡民間文學是民間文學在互聯網時代的延續和發展,與社會輿論的建構和輿論導向的生成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因此,需將之放置在宏觀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探討其與輿論導向之間的互動機制,揭示其互動規律,對之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唯有如此,才能把好時代的脈搏,對癥施藥;才能打造出健康有序、文明法治的良好網絡輿論環境。

猜你喜歡
擬態輿論導向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研究”征稿啟事
“民間文學研究”征稿啟事
章魚大師的擬態課堂
對聯與高校民間文學實踐教學
模仿大師——擬態章魚
試析新聞報道如何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堅持正面宣傳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關于擬聲擬態詞的考察
論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
淺談新常態下如何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