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思政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2023-08-28 11:44程析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

摘? 要:思政課是高?;A課程之一,思政課的優化與完善對提升學生人文素質有著重要作用。但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導致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發展不足。只有正視思政課的人文教育功能,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诖?,文章簡述了人文素質教育,指出了當前思政課中人文素質教育開展現狀以及原因,論述了大學思政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結合工作實踐對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思政課堂的不斷落實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大學思政;人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017-04

人文素養即人具備的優秀品質,體現在學識上即為積累、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有賴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開展,為此必須發揮和利用好大學思政課堂,通過多渠道開展思政活動,為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人文素質教育概述

人文即人類在發展創造中積淀的豐富文化內容,主要體現在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大方面。人文包含文學、社會、藝術哲學等內容,人文素質教育即通過對學生開展人文方面的教育,促使學生成為有品位、有素養的人。儒家思想強調的“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要通過對陳舊德性的摒除達到至善的境界。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思政課的滲透,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思維意識,對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大學思政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一)構建豐富的思政課教學氛圍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研究,對強化教師的人文資源應用意識有著重要作用,對學生深入學習、提升自身人文素質涵養,構建良好思政課課堂氛圍有著積極的意義。高校凝聚了豐富的知識資源和良好的人文資源,包含校園文化、紅色資源、進步思想等等。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充分整合與利用優質資源,可以在無形中對學生的學習、思想的發展起到浸潤作用,使其以良好的態度、精神進入課堂學習。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從古到今積淀了豐富的人文資源,教師只要肯花心思備課、整合,就會找到與思政課相契合的切入點。在高校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談話的方式深入學生心理,并通過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冷靜思考思維習慣的養成,避免市場經濟浪潮沖擊學生的思維,使其心煩氣躁。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整合與利用人文資源,為學生構建起良好的思政氛圍[1]。

(二)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質與心理素質的發展

思政課是人文素質教育開展的一種形式,對人文精神傳播、學生良好科學文化與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思政課理論知識涉及范圍很廣,思政課的積極開展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能有效深化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理解。雖然思政課教學涉及面廣,但內容相對淺顯易懂,學生在學習中不會感到壓力,可增強學生的信心。作業是思政課教學的一種方式,一般以寫論文、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寫論文可以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寫作的能力,全程由學生自主分析與思考,可以提升他們獨立判斷的能力;團隊合作以分工責任的方式開展,對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責任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向思政課教學的滲透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

(三)助力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賴于日常人文知識的積淀。在網絡并未全面普及的時代,教師、同伴、書籍、電視是學生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以及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滲透,網絡成了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路徑。但網絡資源紛繁復雜,信息良莠不齊,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降低網絡對學生的影響,防止學生形成錯誤金錢觀、價值觀,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例如紅色資源可以堅定學生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可通過帶領學生重走革命道路、參觀革命紀念館,讓學生真實體會革命的艱苦奮斗,反思自己的行為,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2]。

三、高校思政課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在新背景下,教師只有平衡好思政課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助力學生更好發展。因此,文章在正視思政課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探尋原因,為提出合理發展建議提供支撐。

第一,思想上忽視。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但當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依然存在教師理念陳舊、只注重知識傳輸而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的情況。究其根源在于教師并未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政課的聯系,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停留在淺層,抑制著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第二,教學方法落后。人文素質教育在思政課中的滲透效果關鍵在于方法,好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當前教師依然采取“滿堂灌”“一言堂”的方式,沒有找到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政課的連接點,在這種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課堂中,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動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穩步提升。第三,教師專業素養不足。人文素質教育效果與教師自身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從當前來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優化。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只停留在書本教學中,忽視了自身人文素養的發展,在教學中未起到帶頭作用,對學生的學習不能做出有效的指導,最終影響了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第四,教學評價不科學。評價對教學有著導向作用,但就當前的教學評價來看,依然存在教師重知識、輕素質的觀念,單一采取分數對學生開展評價,無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作出指導。且教學評價中以教師為主,學生發展情況全部由教師做評判,導致教學評價不全面、不合理,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功效。

四、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思政課的滲透路徑

(一)堅持“以生為本”理念,突出思政課教學作用

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開展互動教學法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才能的發揮、提升他們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必須巧用互動教學模式,通過提出合理問題,給足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與分析,激活學生的思維,推動他們全身心地進入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中國近代史綱要》中“進入近代后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爭”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把握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設置問題,“請你結合具體的實例從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結構等方面對鴉片戰爭前后的中國與世界的現狀進行闡述?!弊寣W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利用網絡整合資料形成自己的認知,然后在小組內開展交流和討論,并不斷完善自己的報告結果。在互動課堂上,教師要善用豐富的語言與神情影響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優化教學進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政課堂中來。在這種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可以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2. 加強理性與感性思維教育的結合

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是理性與感性思維的結合,但兩者并非對立面,而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產生的教學方式。學生感性思維的培養,可以以紅色革命者的事跡為依托,通過真實故事的講述,體會革命者身上體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進而觸動學生深層的愛國情懷,幫助其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思想。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以“了解革命者事跡,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的討論會,在課堂開展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革命者事跡的文字和視頻資料,通過分析革命者在革命中的精神,提煉出他們的共同特征,用革命者的具體案例觸動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理性思維側重對社會事件現象的客觀理解,要通過引導學生以理性思維,即依據法律法規和客觀事實做出評價[3]。

3. 建立文化課程評估考核的體系與方式

思政課的評估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對教師的評估。對教師的評估包含人文素質、教學過程以及方法的考核。主要考察教師對教學過程是否有組織力,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可以提起學生的興趣,采用的案例對教師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效,是否能夠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殊性采取相應的方法開展教學;二是對學生的評估。對學生的評估包含月末、期中和期末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這部分理論知識,日??己税瑢W生課堂表現、創新力、實踐力的考核這幾部分內容。

(二)提升思政教師的人文素質,為教學效果提升提供保障

1. 提升教師調控課堂的能力

第一,巧設課堂環節。備課是確保教學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在備課中,教師必須明確目的、熟練掌握各部分重難點,并廣泛搜集歷史與身邊的案例。教師必須調控好課堂各個環節的時間,主要包含教師授課、學生自主探索、觀看視頻的時間,只有做好各環節時間的合理安排,才能推動教學的持續開展。第二,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課堂氛圍是影響課堂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需要教師加強觀察,根據課堂開展情況不斷優化。首先是必須全面投入,其次是要合理運用語言,通過幽默、生動語言的運用,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放下沉重的負擔,主動進入學習。最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更要善于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同樣,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愛,通過亦師亦友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推動學生主動進入課堂學習,進而達成期待課堂教學的效果。

2. 加強教研,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一方面,可以通過“老帶新”“一幫一”活動的開展互相學習,通過集體優勢的發揮解決教學中的各項難題。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組織與培訓,不斷豐富教師知識,讓他們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只有加強教學與教研的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教學的開展,推動教師從知識型向專業型的方向發展[4]。

(三)完善教學評價,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評價是思政課的關鍵一環,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讓教師精準發現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中的薄弱點,并通過不斷地優化與完善,提升人文素質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評價教學的重視,首先將人文素質教育納入評價體系中來,確立目標,對學生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其次,教師要積極創新評價方式,通過“口頭+筆試+情景模擬”評價方式的結合,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養,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再次,在評價中,教師要不斷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與空間,完善教學。最后,教師要積極推動同伴互評、學生自評方式的引入,以讓學生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自己,為日后學習指明方向。

(四)加大對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動高校思政課人文素質教育持續開展

高校教育現狀決定只有加大對人文素質教育投入力度,才能改變當前教學中的不足。因此,文章嘗試從教學手段現代化、人文師資培育兩方面著手,為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落實提供保障。

1. 推動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發展

第一,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以多媒體為載體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其生動畫面,可以給學生全面感官的刺激,通過直接與間接、抽象與統一的結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具有信息資源豐富、直觀生動的功能,加強利用可以確保學生的主動參與,促進學生主動進取精神、道德素養的提升。例如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學習中,在中國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希臘前財長談中國:中國從不干涉他國內政”的視頻,提煉出中國應對“大變局”的要點,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第二,開展網絡教學。網絡教學可以打破時空局限,通過資源共享、觀點分析,可以促進集體與個體性的增強。隨著網絡技術向教學的不斷滲透,加強網絡技術向思政課人文素質教育的應用研究刻不容緩。例如在“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的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搜索有關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關系的觀點,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舉例來駁斥不同意的觀點。教師還可以在網上開辟線上討論園地,讓學生就個人與社會理想的關系提出自己的見解,其他的學生可以評論和點贊的方式開展評價。以網絡為載體的第二課堂的開辟可以加強對學生全面、正確的引導,可以助力學生“三觀”的形成,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指明方向。但網絡僅僅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只有從全面視角對網絡形成認識,才能將網絡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第三,建立電子信箱。電子信箱為師生的有效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便于教師把握學生思想情況,對學生個性問題做出針對性引導,以促進學生個性、創新素質的發展[5]。

2. 加強人文師資隊伍建設

人文師資隊伍是確保人文素養在大學思政教學開展的主力軍,但當前人文師資隊伍建設不足,主要表現在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隘。這種現象的存在與教師教學理念、專業素養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建設一支人文師資隊伍刻不容緩。第一,做好人文師資隊伍規劃。從學校發展情況入手,做好師資隊伍規劃,以政策和措施保障師資隊伍發展,將人文師資隊伍建設落實到位。第二,注重思政教師的培育。堅持“人才強國”戰略,通過激勵措施的采取,鼓勵思政教師進修,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通過師德師風的建設,加快青年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力度。第三,加快碩士生導師的隊伍建設。以學校研究生自身發展需要出發,加強對碩士生導師的遴選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加以引入、培養,還要加強對碩士生導師的管理,切實提升他們的指導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素質教育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加強人文教育向思政課教學的滲透,可以優化教學效果,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日后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思政教育,并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推動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滲透,以在長期的堅持中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張利娟.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 長江叢刊,2018(19):181.

[2] 王婧禹. 淺談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 商業故事,2016(08):76.

[3] 常立中. 在大學思政課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J]. 西江月,2013(27):113.

[4] 孫力. 在大學思政課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9):45.

[5] 鄧娜. 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理論觀察,2014(07):163-164.

(責任編輯:淳潔)

作者簡介:程析(1982—),女,碩士,成都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
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醫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現狀與對策研究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質教育視角下醫學生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研究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凸顯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在高校語文教學中的貫通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