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四位一體的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構建

2023-08-29 12:22任以勝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四位一體高等教育

摘 要:大學生學業支持服務是中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提升教育質量,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戰略舉措。通過對高校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已有學業支持體系促進了大學生學業發展,但系統性管理組織缺失、多元主體協作性不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偏弱等現象依然存在;從學校、教師、輔導員、學生方面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形成系統化、制度化、組織化的高校學業支持體系結構,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學業支持 高等教育 高質量人才 四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71-03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等教育事業,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齊全的體系。2021年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12所,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高達4430萬人,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普及化階段,培養高水平人才日益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環節。高校需要構建學習支持體系,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培養,搭建網絡空間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因此,構建符合學生訴求的學業支持體系,是高校管理部門急需解決的問題。

“學業支持”主要是指教育機構為指導學習者自主學習,利用各種途徑實現學習者學習目標的服務總和[1]。國內外學者圍繞人本主義[2]、以學生問題為導向[3]、學習者需求為導向[4]、以學生為中心[5]、終身教育[6]的思想開展研究;探討博士生[7]、碩士生[8]、本科生[9]、高職生[10]等群體的學業支持服務內容;從學生主體[11]、三全育人[12]、心理資本[13]等視角分析學業支持服務對學生的成長作用。有學者將學業支持服務應用于少數民族學業支持[14]、中國西部農村開放教育[15],提出他人引導[16]、同儕輔導、在線直播等策略,建立導學助學促學[17]、監測預警和扶持[18]等學業支持體系。

基于此,本文對開展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研究,提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材施教的學業支持體系路徑,以期豐富我國學業支持體系研究理論、促進當代大學生自由且全面發展。

一、學業支持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問卷設計

堅持“明確學生學習需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現學生現存問題”的原則,設計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調查問卷。問卷主體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業支持體系現狀、學生對學業支持體系的滿意度以及學生對學業支持的期望四個部分。本次調查于2021年10—12月期間采取網絡調查方式開展,調查對象是某師范院校的本科生。共回收問卷280份,有效問卷259份,有效問卷率為92.5%。

(二)學業支持體系現狀

1.學業支持體系現狀。55.21%同學對所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非常了解,只有1.16%的同學完全不了解,表明大部分同學已經知曉本專業涉及的學課門類和專業課程。68.73%、67.57%、52.9%的同學存在“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方法不當”等學業問題,表明學生對于學習的方向明晰,出現學業困難主要源于內在驅動力不足,需要學業指導人員給予高度關注。84.17%、75.68%、23.17%的同學分別采取“查閱書籍自行解決”“與同學共同探討”“擱置不處理”的方式解決學業問題。

在解決學業問題的幫扶人員中,84.94%的同學傾向于向同學請教,其次是任課老師(55.21%)、高年級同學(35.52%)、輔導員(15.44%)和學校領導(5.79%)。這說明同學間的幫助在學業支持上的作用明顯,要重視學業支持的“同儕策略”。此外,輔導員在解決學業問題上的作用具有上升空間,需要進一步發揮輔導員的作用。

2.學業支持體系滿意度。52%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學業支持活動效果一般,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主要是由于活動本身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沒能認真參與到活動中。59.46%的學生對學校提供的服務設施滿意,40.54%的學生不滿意,認為學校圖書館座位預約不夠便捷、數據庫資源里經管類數據庫不夠全面、住宿環境有待改善等。

15.44%、50.97%的同學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任課老師提供的學業幫助,表明任課教師在學業支持服務中能夠發揮關鍵作用。31.66%的同學認為任課教師提供的學業支持服務作用一般,因為老師的精力有限,很難對每一位同學提供同等幫助,他們更傾向于獨立解決或尋求同儕幫助。

3.學業支持體系期望。在學生期望的幫扶活動上,33.98%的同學選擇了心理輔導,大多數同學則選擇了專業選擇指導(77.61%)、學習方法指導(61%)和就業指導(65.64%)。這表明學生期望獲得各類學業支持服務,不同學生有不同需求。應積極開展相關的指導活動、建立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服務需求。

76.45%的同學期望任課老師給予學業支持幫扶,56.75%的學生選擇導師。這反映了學生內心非常期望得到專業老師的指導,但是在行動上沒有驅動力,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因此,學校應當搭建合適的師生交流平臺,加強學生與專業老師之間的聯系,滿足學生學業需求。

46.72%的學生表示非常期待學校建立學業支持機構,37.07%的學生表示比較期待。在學業支持形式上,59.46%的學生選擇了個體咨詢的支持形式。其次是專題講座(49.03%)、輔導課程(45.95%)、經驗交流會(42.08%)和學習討論會(39.77%)。學校應優先滿足個性化的學業支持需求,拓展幫助渠道,多方面滿足學生訴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存在問題

從問卷反饋來看,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系統性管理組織缺失。學校沒有成立學業支持服務管理機構,部分學業支持活動沒能發揮預期效果,專業化的學業支持指導活動開展頻率低,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第二,多元主體協作性不高。已有的學業支持手段較為單一,不能調動學生、輔導員、授課教師、學校領導等人員的積極性,使得學業支持體系中的各主體粘性弱,沒有良好的協作性。第三,學生主觀能動性偏弱。學生主動尋找各類人員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有待加強,個人學習動機有待明確,學習方法有待優化,表達訴求意愿普遍不強烈。

二、基于四位一體的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構建

(一)學校層面加強全局管理

1.成立學業支持小組。成立校級學業支持小組,制訂符合學校實際情況、與學生需求相契合的政策文件、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并監督各學院嚴格落實。分析學生學業幫助需求、特點和規律,為學校學科建設、培養方案制定等工作提供參考。

2.完善學業服務設施。充分了解學生學業服務設施需求,適量地將學校閑置辦公室改造成學生自習室或活動室,合理設定開放時間。鼓勵教師與學生共享數據庫等資源,積極宣傳電子資源類型和使用方法,確保學生能夠簡便獲取和使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學習效果。

3.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搭建便捷的創新創業互動平臺,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服務力度,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牢牢把握加強創新型人才建設主線,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創新思維培訓班、創新創業比賽參賽經驗分享會,為有創業項目的學生提供項目經費。

4.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教師教學行為規范、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等考評,提高教師教學業績、教書育人效果的獎勵。推進“優帶新”培訓模式,組建由特級教師、一線骨干教師參與的高端團隊,鼓勵新進教師第一年不教學。促進專業知識的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注重課程教學和日常學習生活相結合,做到每門課程有思政、每位教師懂育人。

5.推行學業預警制度。為學年學分或績點較低及其他需要關心的學生制定不同等級的預警制度,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標準,有針對性地予以學業跟蹤、幫扶和指導。輔導員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其他情況等進行考察,定期對學業困難生的劃分標準進行適當調整。

(二)教師層面聚焦學生學業需求

1.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培訓活動,更新轉變教育觀念,加快從原本單向的“教”向與學生雙向學習、教學相長轉變。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特點等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為特殊情況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法。積極參與教研科研,使科研活動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發揮科研的教學價值。

2.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在學生入學時詳細解讀專業培養方案,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特色、學習方法、就業情況等,及時糾正學生專業認知誤解。結合豐富的課后練習和實踐,提高課堂趣味性,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專業特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3.建立友好師生關系。塑造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用關愛的眼光看待學生,定期調查出現問題的根源,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值得贊賞的優點,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平等對話,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4.提供參與科研機會。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專業課知識,提高學生對科研的認知,培養學生科研興趣。鼓勵學生討論、思考科學問題,點燃學生心中的創新火花,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建立科研社團,支持和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課題,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

(三)輔導員層面切實做到精準幫扶

1.建立精準幫扶機制。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完善學業預警制度,搭建“學業預警”“掛科重修”等學業困難學生庫,實施動態精準管理。針對不同預警學生,有針對性采用輔導員定期督促、黨員一對一幫扶、及時與家長溝通、優秀學生結對子等方式,了解學生最新的學習狀態、精神狀態以及幫扶效果,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2.搭建師生交流平臺。根據學生需求,召開學業座談會和生活座談會,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傾聽交流。不斷挖掘學生特點,了解學生專長,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感情。組織籃球賽、排球賽、乒乓球賽等師生聯誼賽,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交流。

3.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在生活上給予大一新生更多的關愛,關注其心理變化。鼓勵大二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和專業學習。密切關注大三大四學生實習和就業情況,為學生畢業選擇提供各種幫助。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時了解學生群體狀況。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或求助,盡可能地用最合理的方式關心學生。

4.指導學生職業規劃。培養大一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圍繞“職業生涯規劃”主題開展專題講座,提高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認知,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密切關注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及時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結構,掌握企業對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做好職業規劃。時刻關注就業指導需求和動向,動態掌握就業政策,促進就業指導常態化。多關心考研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組織考研就交流指導會。

(四)學生層面明確自身學業需求

1.端正學習動機。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通過不斷提問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在不同階段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采用激勵、獎勵等各種方法提高學習計劃效果,提高對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多與老師、輔導員、同學等進行交流討論,強化知識互補、思想共振、信息共享。

2.優化學習方法。通過了解專業培養方案、向專業課教師請教、向學長學姐咨詢、自主上網查詢等方式,了解本專業的學習特點,明確最佳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工具。課堂上認真聽講,總結知識框架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3.提升科研能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理論水平,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積極參加課外學術交流和課外科技活動,學習最新文獻、技術和模型等,參加老師課題、發表論文、申請科研項目、參加科研競賽,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4.積極參與實踐。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加強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提升自己見識。競聘學生會干部、班干部等職位,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提升綜合實踐能力。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不斷奉獻社會,提升自我效能感,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21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人才培養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問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顯得迫在眉睫。因此,構建學校、教師、輔導員、學生于一體的“四位一體”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既是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也是推進新文科建設的必然選擇。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學校+教師+輔導員+學生”協同育人模式,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大學生學業支持系統的優化調整研究: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2020jyxm0623)]

參考文獻:

[1] Maxwell M.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Skills:A New Edition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7:10.

[2] 張滿才.人本主義思想與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構建[J].開(下轉第175頁)(上接第172頁)放教育研究,2009,15(03):36-39.

[3] 張皓.基于問題導向的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支持體系建構[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7,26(02):84-87.

[4] 成秀英.學習者需求導向下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重構[J].教育現代化,2017,4(31):169-170.

[5] 李曉倩,梁友芳,謝亞軍.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業指導服務支持體系的構建——以三亞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19,(19):144-146.

[6] 王彥琦,張海,吳立剛,等.終身學習視域下成人技術支持自我調節學習影響因素研究[J].成人教育,2022,42(02):15-21.

[7] 金紅昊,楊釙.學業支持對博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舒解效應——基于全球博士生調查數據的比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5):9-16+24.

[8] 安哲鋒,齊書宇,李敏.研究生學業支持服務工作之現狀與思考——基于研究生輔導員工作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14(Z1):58-60.

[9] 王建敏,尚世宇.本科生導師制在地方性應用型院校學業支持系統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21,28(05):117-118.

[10] 焦同戰,宋喜玲.高職院校學習支持體系組成與功能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1):107-109.

[11] 朱紅,陳曉宇,鮑威,等.學生視角下的高等理科人才培養:問題與挑戰[J].中國大學教學,2015(06):76-80+96.

[12] 路影,路賓.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學業困難學生的支持路徑探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6):55-58.

[13] 路艷美,張增良,黃文文.心理資本視角下學業不良高職生心理支持體系的社會構建路徑探索[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9(02):28-31.

[14] 宋來.新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學業支持體系構建與優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01):129-134.

[15] 郭磊.面向西部農村的開放教育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構建——基于在陜西的調研[J].改革與開放,2010(18):147-148.

[16] 才立琴,范樂源,田小靜.重要他人視域下的大學生學習質量支持系統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20(01):116-120.

[17] 孫龍國.遠程網絡課程“導學+助學+促學”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6):28-30.

[18] 柏鈞獻,程孝良.信息潮涌背景下的大學生學習支持系統構建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06):40-44.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2)

[作者簡介:任以勝,理學博士,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地理、區域經濟。]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四位一體高等教育
學習“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面推行主體教育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