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兵地融合研究綜述與展望

2023-08-30 13:35吳晨曦石天戈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研究綜述展望

吳晨曦 石天戈

[摘要]兵地融合是兵團和地方發揮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徑,是黨中央從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兵地融合發展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研究兵地融合對維持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收集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少、研究領域不集中的現狀;以收集到的兵團網兵地融合專欄的文章為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6軟件對其進行文本分析,通過詞頻分析和語義網絡分析,發現兵地融合民生領域關注高。結合兩種分析方式的結果,總結得出兵地融合的主要研究主要分為經濟領域、城鎮化領域、農業領域、社會民生領域,兵地融合未來研究應與現代化融合,并開拓新的融合領域。

[關鍵詞]兵地融合;研究綜述;展望

[中圖分類號]D26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4—0155—06

[作者簡介]吳晨曦,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石天戈,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

兵地融合是兵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與地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勢的有機結合。兵團成立以來,隨著兵、地之間不斷往來,兵地融合的程度也不斷加深。兵地融合的發展經歷了的四個階段:互幫互助階段(1954—1975)、局部探索階段(1981—2000)、全面融合階段(2000—2010)、全局戰略性融合階段(2010—今)[1]。如今,兵地融合在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兵地融合是黨中央治疆的重要內容,兵地融合發展的好壞決定著新疆的經濟發展是否順利,也是新疆社會能否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時期對兵地融合提出新的要求:融合的形式多樣化、融合涉及的領域更廣、向高層次融合等。本文試圖厘清兵地融合研究的發展脈絡,對國內近30年的文獻進行系統地整理分析,總結兵地融合當前的研究熱點和傾向,并對兵地融合的未來發展提出相應的見解。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上發表的文獻為數據庫,輸入“兵地融合”“新疆”“城鎮化”“兵團”等關鍵詞進行檢索,手動除去會議、報紙、無作者文獻等無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剔除與兵地融合主題無關的文獻后,最終得到46篇有效文獻;以Refwoeks格式導出,以這46篇文獻作為CiteSpace軟件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的初始數據[2]。

本文文本分析的數據來自兵團網的兵地融合專欄。利用Python技術扒取總計449篇文章后導出,作為文本分析的初始數據。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兩種分析方法進行分析。一是運用CiteSpace軟件對收集的文獻進行分析。本文以CiteSpace6.1 R6版本作為繪制圖譜工具,操作流程為:啟動CiteSpace軟件后,將時間跨度設置為1996—2022年,時間切片分區設置為5,Top N和Top N%為系統默認值,之后在Node Types類型上依次選擇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關鍵詞(Key)選項,生成相應的可視化圖譜[3]。通過圖譜分析兵地融合的發展歷程、研究現狀、研究熱點等,并以此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二是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6軟件對收集到的有關兵地融合的新聞、報道和評論等其他資料進行文本分析。目前對于兵地融合領域專門化研究的文獻較少,網絡上關于兵地融合的新聞報道、報紙文章、會議介紹的數量較多,利用文本分析的方式可以彌補可視化分析原始數據偏少的缺點,同時指出兵地融合在社會領域的熱點。將兩種分析方法的結果相結合,使研究結論更加全面和精確。

二、數據分析

(一)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兵地融合研究現狀

1.作者合作與研究機構分析。在Citespace中依次繪制出作者合作網絡和研究機構網絡。從作者合作網絡圖譜中可以看出,作者發表文獻數量較少,作者發表文獻數量最多的為2篇,多數作者發表文獻數量僅為1篇。從節點聯系來看,總共有7個作者群,其中有三個相對較大作者群,說明兵地融合的發文作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并不緊密。

從研究機構網絡圖譜可以看出,研究機構主要以新疆大學(4篇)、石河子大學(3篇)、塔里木大學(2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篇)為主[4],受兵團這一地域性因素影響,這些研究機構絕大多數位于新疆,在地域上具備了相對便利的條件。圖譜所示,關鍵節點有43個,關鍵路徑有8個,網絡密度為0.0089,較為松散。從節點連線來看,存在聯系的機構群只有7個,且其中6個機構群都是由兩個機構組成。

分析表1與作者合作網絡和研究機構網絡,可以得出:(1)研究機構和研究團隊的發文數量不多,大多數機構的發文數量差距不大。其中相對顯著的有:石河子大學以史猛、冶建明為主的研究團隊;塔里木大學以張玉鳳為主的研究團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以劉佑杰為主的研究團隊。(2)作者之間的交流合作較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兵地融合的研究主題較冷門,相關文獻較少且相關作者對兵地融合的研究不夠深入、研究方向相對分散,導致作者之間的交流和引用較少。(3)機構之間的合作較少。研究機構以高校為主,且大多數機構都是單獨研究。同時存在地域性,研究機構在跨區域上的合作相對不足,機構間的合作多存于同一高?;蛘邊^域內,機構之間尚未形成系統化的學術共同體,這會導致學術交流不足下的研究進展緩慢,國內機構之間的合作應進一步加深。

2.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是文章主題的精華,可以將其內容的側重點和思想顯現出來。通過對關鍵詞的可視化分析,可以揭示兵地融合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內在聯系,得出現階段的研究進展和熱點主題,為未來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在CiteSpace中的Node Types中選擇關鍵詞,關鍵詞頻次選擇2,分析得到的數據如圖1所示。

網絡節點和字號越大,說明關鍵詞的頻次越高??梢钥闯鰣D1中共有113個網絡節點,239條路徑,網絡密度為0.0378。圖中頻率出現在2次及以上的關鍵詞僅有19個,說明該研究領域的熱度不高,且研究內容呈多樣化發展趨勢。但孤立的節點數量相對較少,可以看出各關鍵詞之間的相互聯系性較強[5]。

除去“兵地融合”外,出現次數最高的兩個關鍵詞依次是“融合發展”“城鎮化”,是兵地融合研究的熱點,體現了兵地融合的主要任務是在交融的過程中促進新疆各方面的發展,融合發展是其主旋律。同時“城鎮化”的熱度也逐年提高,在新時代兵地融合的發展中,城鎮化是促進兵地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新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標志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此外“經濟融合”“區域合作”和“農業生產”出現的次數也較多,是兵地融合領域研究長期關注的問題,與兵地融合當前的發展方向聯系密切,表明了新時代兵地融合發展的是經濟發展、農業發展和區域發展等多方面協同的發展,且經濟發展和農業發展等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區域發展。

3.關鍵詞突現圖譜。關鍵詞突現分析可以反映某段時間內影響力較大的研究領域,幫助分析該研究領域階段性熱點問題。在繪制關鍵詞突現圖譜后,點擊控制面板Burstness,賦予γ值為0.1,對關鍵詞共現網絡進行突發性檢測,獲得10個突顯關鍵詞[6],結果如圖2所示??梢钥闯霰厝诤涎芯恐星笆耐滑F詞分別為經濟融合、思考、融合經濟、民族團結、兵地融合、城鎮化、融合發展、兵團、區域合作、新時代。

圖2展示了不同時間段兵地融合研究領域的側重點。在1998年到2010年間,注重兵地融合經濟領域研究,此后才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懊褡鍒F結”“城鎮化”的研究熱度持續時間僅次于經濟領域,這三個領域是兵地融合研究的重點領域。

(二)文本量化分析

1.新疆兵地融合高頻特征詞分析。首先啟動ROST Content Mining6軟件后對扒取的兵地融合文章文本進行詞頻分析,在分詞自定義詞表中添加民族團結、教育、經濟等相關詞語并排除兵地融合、兵團、地方等主題詞后開始分詞操作。得出結果后,在詞頻分詞后的文本中從高到低選擇50個關于兵地融合的高頻詞,如表2所示,詞頻越高說明其在兵地融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關注度越高。

其中涉及兵地融合發展領域排名靠前的有“經濟”“文化”“教育”“農業”“社會”,展示了兵地融合的工作重心和發展方向。結合CiteSpace分析結果來看,經濟和農業發展是學者和社會都關注的問題。文本分析結果顯示,大部分特征詞屬于民生領域,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政府和人民更關注民生領域問題。

2.語義網絡分析。高頻特征詞分析的結果說明社會民生領域是兵地融合的重點領域。為進一步探究民生領域在兵地融合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可以通過語義網絡分析的方式,在詞頻分析的基礎上生成可視化的圖表,識別特征詞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對詞與詞之間關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運用ROST Content Mining6軟件生成兵地融合語義網絡分析圖,如圖3所示??梢钥闯鲎罱K結果呈放射狀,從中間向四周發散,箭頭指向代表不同詞之間的聯系。圖3中顯示“發展”“融合”處于核心位置,它們與絕大多數詞都有關聯,“文化”“建設”“交流”“服務”“群眾”“共享”等為次核心詞,是核心詞的進一步拓展。

“建設”“共享”是兵地融合基礎設施方面的要求,基礎設施是兵地融合的硬件支撐。結合表2可以看出,兵地融合為此做了諸多工程和項目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如三師四十六團至艾力西湖鎮公路項目的竣工,進一步完善了喀什地區的便捷、高效的交通體系,便于周邊區域居民的出行和商業活動,推動沿線鄉鎮、團場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此外,實現“水力資源科學配置”“電力網絡有序銜接”“城鎮建設聯手推進”等也包含在兵地融合的重點工作之內,在水利、電力、城鎮化等方面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共建共享,既能加快發展的進程,又能促進各區域的建設發展。

“文化”“群眾”“交流”“服務”代表了兵地融合過程中對民生的要求,體現了一切發展為了人民、服務人民的思想。區域發展最終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兵團和地方之間聯系緊密,人員流動頻繁,結合表2可以看出,兩地人民有著對享受良好的教育水平、和諧的文化氛圍、更好的生活環境的需求。通過滿足兵地兩地各族人民對教育、文化供給的需要,就能增強人民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從而達到改善民生的目的。人民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享受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三、兵地融合研究的主要方向

兵地融合發展歷史悠久,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能發揮出獨特的歷史作用。通過對作者發表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國學者對兵地融合研究領域從單一變成多元。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和歸納,并結合CiteSpace與文本分析的結果,可將兵地融合劃分為4個主要研究領域:經濟領域、城鎮化領域、農業化領域、社會民生領域。

(一)經濟領域

是我國學者早期對兵地融合研究的主要領域,從圖2可以看出,經濟融合出現時間點最早,為1998年,突現強度較高,為1.2,兵地經濟融合現階段仍是兵地融合領域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

從時間維度分析,高炳臣最早對兵地融合進行規范研究[7]。2000年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始實施,同時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使社會對于西部的重視程度提高,我國學者對新疆兵地融合的研究熱度有所上升,在此期間發表的文章大多基于西部大開發的背景。該階段,對兵地融合發展方式的思考和如何促進兵地融合經濟發展成為當時研究的熱點。我國學者一致認為西部大開發可以促進兵地融合進程,但對于發展模式持有不同的觀點:唐獻康等[8]認為兵地經濟融合發展應順應市場自由競爭原則,反對政府的干預。楊建平[9]表示應改變市場自由選擇的模式,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以推動兵地融合發展。邱新虹[10]則認為二者不可或缺,應兼顧市場和政府的作用。此后幾年內,兵地經濟融合的進程加快,兵團與周邊地區開始發展融合經濟,實現優勢互補,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促進兵地經濟發展,形成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在新時代,兵地經濟融合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且多與社會熱點相關。通過分析社會討論度高的話題,研究其可取之處融入兵地融合,擴大兵地經濟融合內涵,發揮其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構建區域經濟圈等功能。

兵地融合發展的實質是區域協調發展。在兵地協調發展方面,圖1中展示“和田地區”“喀什地區”“昆玉市”“兵團第三師”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兵地融合的成果較好,為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極大的幫助。2021年,第十四師昆玉市紀委監委同和田地區簽訂《和田地區、第十四師昆玉市紀檢監察機關兵地融合發展合作意向書》,共同會商簽訂了兵地融合發展合作意向書,建立健全融合發展機制;2023年,喀什地區農業農村局同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農業農村局共同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周邊地區調研,促進第一產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兵地產業融合共建成果。

表2所示,涉及經濟領域排名靠前的有“工程”“投資”等,表明當前兵地融合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為修建工程、吸引投資、政府政策等。

(二)城鎮化領域

隨著兵地融合的發展,城鎮化逐漸成為推動兵地融合的關鍵力量。兵地融合城鎮化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時期:2012年及以前,我國學者的研究對象多是兵團小城鎮。在此時期,兵團和地方的關系由相互競爭轉變為相互合作,原先兵團小城鎮的發展模式的適用性較低,為使兵地融合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轉變發展模式。在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方面,杜宏茹[11]提出兵地一體化發展和兵地融合型發展兩種模式;黃明華等[12]認為“兵地分治”模式下兵地平行發展不可取,應統籌兵地規劃,整合區域城鎮體系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道路的探索對之后兵地融合城鎮化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2012年之后,學者們將研究重心轉移到城市。此時期,兵地融合思想逐漸成熟,學者們基于此思想對城市的建設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新疆新型城鎮化建設。近些年來,研究的范圍從單獨的某一個城市擴大到都市圈,為兵地共存地區的管理提供參考[13]。

(三)農業領域

新疆農業包括地方農業與兵團農業。熊鵬舉[14]認為兵地融合是新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選擇,而在之后的時間里,農業確實走了兵地融合的道路,兵地合作共贏,極大提升生產力,并且在南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侯玉龍等[15]表示南疆農業以棉花種植為主,生產技術普及程度較高,政府政策效果較好,居民對兵地融合的滿意度高,融合發展得到全社會的支持。

結合表2可以看出農業領域靠前的特征詞有“農場”“養殖”。農場是新疆農業發展的重要形式,是農產品生產的重要來源。目前養殖業是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新疆在畜牧業上存在天然的優勢,尤其是南疆地區,實現兵地優勢互補,聯合兵地雙方的產業,加大對養殖行業的投資,建立相關產業園區,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延長產業鏈,對產品進行就地加工、深加工。

(四)社會民生領域

深化兵地融合,有利于文化建設,豐富居民的精神世界,提升居民的自我修養,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形成兵地一家親的新局面。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如何處理好民族關系是繞不開的話題。李雪偉指出在兵地融合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公共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形成良好的兵地關系,促進兵團發揮特殊作用,發揮維護民族團結,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16]。

2010年兵團第九師一七零團與塔城地區托里縣簽訂《兵地團結共建聯合公約》,建立維穩共建長效機制,民族團結問題得到明顯關注。2012年國務院批復《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規劃》,涉及兵團眾多師與團場,使兵團進一步融入新疆發展的核心區域,為城鎮化發展打下基礎。2013年兵團發布首部《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城鄉空間結構,促進兵地城鎮化進程,此后,城鎮化成為兵地融合的主要研究領域。2016年七師黨委與“三地四方”簽訂了《關于推進克拉瑪依市與兵團第七師全面融合發展的意見》《烏蘇市與兵團第七師兵地融合發展戰略框架協議》《“三地四方”維穩責任共擔工作方案》等7個兵地融合文件,此期間兵團和地方融合發展的研究熱度較高,于2017年至2018年達到峰值。

文化教育是民生領域關注的重點。新疆學校數量較多,但教育水平有限,高質量的學校數量不占優勢。新疆的高素質、高學歷人才數量較少,通過“科技教育交流合作”,加強兵地間優秀人才干部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對于提升人才素質,促進兵地融合教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兵地在融合過程中持續推動資源共享,兩地人民共享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的成果,實現改善民生、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目的,為未來的區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兵地融合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使居民生活質量的上升,實現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推動新疆發展、維護民族團結、保障社會安全、實現綠色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結論與展望

目前國內兵地融合的研究熱度低,相關研究文獻少,還屬于研究冷門領域。研究集中在經濟領域、城鎮化領域、農業領域和社會民生領域,早期以經濟領域研究為主,目前逐漸開始涉及其他領域,但經濟領域的研究仍是重點。這與我國西部的發展觀念相契合,都是在早期先發展經濟,而后朝多樣化發展,但存在發展的程度不夠深入的情況。通過文本分析可知:兵地融合的目的更偏向于實際應用,關注在實際生活中取得的效果,實現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的任務。

從研究脈絡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斷變化,兵地經濟融合應與時俱進,在數字經濟方面發揮新的作用;如何提高城鎮化率,在兵團和地方并存的特殊體制下實現協調發展也是學者關注的問題,未來應拓展研究的范圍,研究對象包含多地或更大的面積;此外,對農業和民生領域存在的問題應具體研究,提出解決的方案。目前兵團和地方融合的形式向多樣化發展,如何將兵地融合在新的領域發揮作用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孟祥娟,祝輝.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視角下新疆兵地融合發展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21(5):41-46.

[2]邱瑋瑋,林業江.國內外鄉村民宿研究進展比較——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社會科學家,2022(7):46-52.

[3]張世朋,趙一飛,劉晴等.基于CiteSpace分析的海上風電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66-73.

[4]董幼鴻,周彥如.國內精細化治理研究的主題演進及未來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22(6):97-109.

[5]郝帥,王國剛,楊艷濤等.高標準農田建設研究追蹤與未來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3(4):113-124.

[6]周鵬.近30年來國內民族精神研究述評——基于CNKI的知識圖譜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232-240.

[7]高炳臣.新形勢下加快發展兵地融合經濟的思考[J].新疆農墾經濟,1996(3):24-25.

[8]唐獻康,韓洪海.關于發展兵地融合經濟的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00(4):64-65.

[9]楊建平.西部大開發與兵團、地方經濟融合發展[J].實事求是,2000(5):87-89.

[10]邱新虹.關于哈密地區兵地融合共建的調查與思考[J].兵團黨校學報,2000(4):52-54.

[11]杜宏茹.基于兵地融合思想的兵團小城鎮發展途徑的戰略思考[J].小城鎮建設,2004(1):13-14.

[12]黃明華,曹慧泉.由兵地分治走向兵地融合——新疆工作會議背景下的呼圖壁城鎮體系發展探索[J].現代城市研究,2012(2):60-66.

[13]羅捷,羅小龍,顧宗倪等.兵地融合:對烏魯木齊都市圈協調發展的探索[J].城市規劃,2022(5):38-43+55.

[14]熊鵬舉.新疆農業產業化與兵地經濟融合發展的思考[J].新疆農墾經濟,1998(4):47-49.

[15]侯玉龍,張玉鳳,岳東芹.喀什地區及兵團第三師農業生產兵地融合效果滿意度評價研究[J].兵團黨校學報,2020(4):24-30.

[16]李雪偉.新疆兵地融合發展:困境破解與體系建構[J].新疆農墾經濟,2017(5):28-36.

責任編輯:劉昌龍

猜你喜歡
研究綜述展望
兒童旅游研究綜述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國內外森林生物量碳儲量估測現狀存在問題及展望
園林綠化植物應用現狀與展望
國內延續性護理現狀及展望
微學習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