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實踐研究

2023-08-30 16:43王錦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3年1期
關鍵詞:新型學徒制技工教育智能制造

王錦

摘? 要? 通過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企業所面臨的技能人才短缺問題進行分析,為主動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青島市技師學院緊跟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探索企業新型學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及互動模式,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不斷改革和實踐。

關鍵詞? 新型學徒制;校企合作;智能制造;技工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1-0128-03

0? 引言

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為原則,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合作模式,企業、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共同參與,通過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2015年,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職業技工院校紛紛開展學徒制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2018年在全國30個?。ㄗ灾螀^、直轄市)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

本文以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制造類相關專業與中車四方研究所合作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為例,從方式方法理論、推進機制、實踐成果等方面探究如何培養具有真才實學、工匠精神的產業工人,研究并實踐得出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一套完整推行模式和相關問題的完善策略,真正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加速人才培養模式升級。

1? 實踐背景分析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明確要求,三年培訓企業新型學徒100萬人[1],這是國家承襲學徒傳承方式、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要舉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9—2020年,全國已經累計培養超過80萬人次的企業新型學徒。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為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技工教育指明了方向,借鑒雙元制等成熟的學徒培養模式,總結提煉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更新學徒的實習與實訓。

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做出特色,是技工教育影響力提升的關鍵;校企“雙主體”深度融合,則是技工教育增強內涵的主要途徑。目前的校企“雙主體”育人大都采用訂單班、優質企業進校園、校外實習基地及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等模式,其中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大都是通過雙元育人、雙重身份、工學交替、崗位培養的模式展開培訓,與傳統的訂單班、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有本質的不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更注重高技能職業人才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校企雙主體共同育人的優勢更加明顯。

學院智能制造類相關專業主要面向青島市乃至山東省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業和通用機電設備應用生產性技術服務類型行業、企業,培養適應機電控制類、現代制造類設備運行操作等職業及相關工種和崗位群工作,勝任智能制造領域機電設備裝調、維護、售后服務、生產管理,機電產品設計與技術改造、機械加工制造,生產現場的工藝實施、設備管理、質量檢測等工作任務,具備從事智能制造領域相關工作必需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職業素養,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的能力,具有團隊意識、安全生產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具有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等職業素養,達到電工、鉗工、焊工、車工(中級、高級、預備技師)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2? 實踐研究策略及依據

根據我國當下國情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針對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的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發展狀況及問題,深入分析研究人社部、財政部等多部門出臺的針對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各項指導意見,以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制造類專業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班為例,具體從培養目標(培養總目標、配套證書名稱)、培訓內容(課程、課時)、培養方式、

培養計劃(場地、課時、師資)、教材、考核鑒定方案等方面探究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推進策略和模式,在注重學員在校專業素養培訓、創新教學模式等方面深入實踐探索,探究如何培養一大批具有真才實學、工匠精神的產業工人,提出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一套完整推行模式和相關問題的完善策略。

2.1? 政策依據

企業、學校作為培訓的主要參與者,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如何讓兩者更好地進行聯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提出:改革單一企業師傅帶徒、學校老師帶學員的傳統模式,采取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2]。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指導各地把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制定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校企協同,雙主體合作育人”,充分調動學徒培養過程中企業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校企對接和流程再造,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長效機制。推動技工院校的專業學科建設與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相適應,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技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培養模式,以培養適應產業變革和新技術發展的高技術技能人才。

2.2? 理論依據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一種既借鑒國外優秀學徒制成果又不照搬現成模式的充滿自信的學徒制,是一種既繼承我國傳統學徒制的經驗又不囿于成功做法的充滿創新的學徒制[3]。

全球知名教育集團皮爾森國際和英國著名的德比大學國際指導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世界一流學徒制標準:報告和建議》提出世界一流學徒制的標準及指標。對我國創建和發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學徒制具有借鑒意義。

2.3? 現實依據

技工教育屬于技術型、應用式新的學習模式,校企合作的雙主體育人模式遵循學徒的個性發展規律,結合企業的崗位職業要求,通過企業標準滲透、典型工匠示范、現場崗位實踐等方式方法,滲透培養學徒的職業意識,引導培養學員逐漸將自己的角色從被動參與者轉變為學習的中心和主體,積極主動地投入“學與工、產與教”相互融合的成長環境中。

專業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經過系統的學習與實踐才能練就。企業和學校兩個育人主體共同參與這個過程,通過企業實地調研,帶領學生了解行業現狀和專業知識需求,帶著任務學習,隨學隨干,在實踐中查找不足和問題,再通過企業師傅、任課教師的講解集中學習、強化訓練,學習即是工作,工作也是學習。

學員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在實踐中將知識轉化為自身技能,使得學員能夠從技術上勝任職業崗位,并從中獲得學習就業、從業發展的綜合能力,潛移默化地練就職業能力。

3? 實踐研究中的亮點及成果

以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制造類相關專業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班為例,具體從培養目標(培養總目標、配套證書名稱)、培訓內容(課程、課時)、培養方式、培養計劃(場地、課時、師資)、教材、考核鑒定方案等方面探究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推進策略和模式,特別注重發揮企業的技能、素質培養主陣地優勢,推動專業素養培訓、創新教學模式等方面實踐探索,并針對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所面臨的普遍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實踐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及時跟蹤先進技術的發展,以能力本位為出發點,以基本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結合技工院校的實際情況以及企業實際崗位需求,把企業崗位職責、技能要求貫穿整個新型學徒制模式開發建設過程,融入企業行業標準與工作流程,提煉企業實際工控一體化案例,催化專業理論基礎,建立“金字塔”式崗位實訓室,完善崗位項目(一崗多項或一崗一項)工學一體化的培養培訓體系建設。

3.1?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工作即學習、學習即工作

本次實踐研究立足學校專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圍繞企業生產過程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將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職業素養融合在一起,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和學員自主學習的要求進行培訓內容設計并安排培訓活動;采用工學結合一體化工作頁,其編寫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采用雙視角體例編寫,輔以大量的工程設計方案與案例完成完整的工作過程,重點培養企業員工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2? 采用“教、學、做、練”一體的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從培養學員安裝、檢修與調試技能出發,融入大量的現代培訓方法,突出培訓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以企業崗位工序輪流工作制為主導,從模塊化操作到全拆全裝的安裝與維護,通過“教、學、做、練”的有效融合,讓學員通過工作學習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體驗企業化工作。培訓任務編排按學習規律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模仿到創新,按照工作過程,掌握方法,培養能力、學會工作,進而提高學員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3.3? 企業、課堂雙融合,充分發揮企業的學徒制培養主陣地優勢

效仿企業管理模式推進學校實訓室裝備配置與環境建設,采用“6S管理,顏色、標識管理”培養學員職業素養,實施企業實景耦合專業的工學一體化教學,充分發揮企業的學徒制培養主陣地優勢,用職業化環境、管理模式進行滲透和熏陶,在企業化職業環境中學習與工作。

實踐研究打破常規循序漸進的模式,項目的選擇遵循真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原則。培訓任務內容分四個環節進行編寫:工作情景描述→培訓目標→工作流程活動(明確接受工作任務→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現場實施工作任務→工作評價與總結)→安全操作規程。

3.4? 創新評價模式,提升培訓實施質量

實踐研究中創新評價模式,采用“工+學+練+賽”綜合型評價模式,把培訓內容與行業相關的賽項相結合,把培訓目標與對口比賽要求相結合,把培訓管理與比賽秩序相結合,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促進提高新型學徒制的培訓實施質量。

4? 實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這是技工教育發展的新使命,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在運行中還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

4.1? 合作雙方對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認識不足

在企業新型學徒制運行過程中,部分企業和院校對其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不能透徹理解該機制的具體意義和重要性。要想有效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首先要讓企業和培訓院校系統認識和理解企業新型學徒制,了解其理念和內涵,從思想上重視。

雙方需要不斷研討交流,認真設計培訓方案,積極參與各項工作管理,使學員通過校內、校外兩個培訓主陣地的交叉學習,促進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靈活地運用到實際工作生產中,更快更好地適應企業崗位的需求。

對企業新型學徒制認識不足導致的主要問題是企業的積極性不足,工作配合度不高。一些企業覺得學校才是對人員進行培訓的地方,企業不應該承擔這種責任。這種錯誤認知直接妨礙了企業新型學徒制的順利實施,阻礙了技工教育的創新發展,若不能及時糾正,將會使企業新型學徒制發展受阻,無法更深層次地培養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技能型人才,學員實踐能力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空有學歷、欠缺能力。

4.2? 校企合作生命周期短、動力不足

在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如果是以項目為依托所進行的校企合作關系,校企雙方都會以短期利益作為合作中的主要驅動力,這就降低了校企雙方長期合作的動力。多數時候校企合作雙方都是因為項目的開啟才進行合作,伴隨著項目的結束合作也隨之終結,因此,這種合作關系對培訓院校內部的人才培養沒有明顯作用。此外在推動企業新型學徒制合作的過程中,相關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內在驅動力。

4.3? 校企合作的市場導向性不強

當前我國部分技工學校的校企合作形式與行業企業對技能人才的真正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而這一現象也是企業新型學徒制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如果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需求脫節,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及所具備的能力需求量并不旺盛,這就降低了技工學校教育教學成果轉化率,導致多數項目在合作中校企雙方無法在人才培養中真正受益而提出終止合作,無法達到新型學徒制的預期培養目標。

5?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A/OL].(2019-05-24)[2022-03-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5/24/content_5394415.htm.

[2]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A/OL].(2018-10-27)[2022-03-22].http://www.gov.cn/xinwen/2018-0/27/content_5334950.htm#2.

[3] 張瑩.簡述企業新型學徒制[J].職業,2020(5):24-25.

猜你喜歡
新型學徒制技工教育智能制造
阿根廷庇隆時期新型學徒制的發展背景、特點及影響
王欽峰 完善并擴大“新型學徒制”試點
淺談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學徒制”教學問題及對策
非遺傳統手工技藝“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學傳承探究
關于構建職業院?!靶滦蛯W徒制”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智能手機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與應用
淺談在市場導向機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