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2023-08-31 13:17閉文蓮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閉文蓮

[摘 要]保持教、學、評的一致性,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將教、學、評有機融合,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有效實施。文章以一節閱讀課為例,探究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5-0041-03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評三者可以有機統一,相互促進,教學評相長,以評促教學。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僅要思考教什么、為何教、怎么教,而且要思考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更要關注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對教和學的補充與促進作用,使教、學、評協調統一。許多教師開始探索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一、關于教、學、評一體化概念的解讀

教、學、評一體化,顧名思義是指教授、學習和評價三個方面達到一體化。教授指教師依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目標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學習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各種語言交流的實踐活動,以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評價指始終貫穿在各個教學活動環節中的多種評價方式。教、學、評三者有機統一,共同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教、學、評一體化旨在探究“為什么教和為什么學”“教什么和學什么”“怎么教與怎么學”“如何評價”等問題,為教師落實教學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 。教師應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出發,思考“為什么教”;立足教材文本思考“教什么和學什么”,具體可從What、 Why、 How三個方面來分析文本。學情分析即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存在問題和對學習的期待等。目標制訂是指教師預判教學行為所要達到的效果。方法選擇指教師應根據課程理念和教學規律來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評價指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各個教學環節,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二、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1 Reading“ 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 為例,探究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情況。

(一)教學內容分析

基于王薔教授的What、Why、How文本解讀框架,筆者對授課語篇進行如下解讀。

[What] “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是一篇專題新聞報道,主題既涉及“人與社會”,又涉及“人與自我”。語篇向讀者報道屠呦呦被授予諾貝爾獎這一重大消息,介紹屠呦呦的經歷及青蒿素的發現過程。

[Why]語篇旨在讓讀者認識屠呦呦,學習屠呦呦的偉大品質,力爭做一個不怕艱苦、奉獻社會的人。

[How]語篇采用專題新聞報道的形式報道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及其事跡,內容客觀、具體。通過屠呦呦的具體事跡、直接引用屠呦呦的話和相關具體數據來凸顯人物品質,也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二)學情分析

筆者所帶的高二(3)班大部分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基礎,部分學生英語基礎不夠扎實,但愿意在筆者的指導下和同伴的合作中完成表達任務。

該班學生高一時已學習過一些關于人物品質方面的詞匯。許多學生都知道是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但缺乏對屠呦呦生平事跡的了解,更不知道屠呦呦與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艱辛過程,未深入挖掘和努力學習屠呦呦的偉大品質。學生對屠呦呦發現青蒿素這一主題的詞匯和語篇較為陌生。在開展本課教學之前,筆者指導學生熟悉和掌握相關的詞匯知識,并提供了關于屠呦呦的背景知識。

(三)教學目標

對語篇和學情進行分析后,筆者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1]學生能獨立閱讀語篇內容,獲取與梳理屠呦呦的生平經歷和屠喲喲與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過程。

[教學目標2]學生能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歸納屠呦呦的偉大品質并說出體現其品質的細節。

[教學目標3]學生能在筆者的幫助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簡單介紹另一位偉人并在班上分享,開展同伴互評。

[教學目標4]學生能向偉人學習,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四)具體教學過程

以下是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步驟:

1. 讀前——激發興趣、預測語篇

(1) 有獎競答,導入話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呈現了李時珍、華佗等幾位著名中醫的圖片讓學生進行有獎競答。比如,提問:“Who is he? ”“Whats his discovery/masterpiece/famous book?”(學生用中英文回答均可)。然后,筆者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恰當評價。接著,筆者引出著名中醫——屠呦呦。最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對屠呦呦加深了解。

[活動層次] 感知與注意。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用舊知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探索。

[效果評價] 由于學生可用中文或英文進行搶答,因此課堂氛圍非?;钴S,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并勇敢搶答。這順其自然引出要學習的現代著名中醫屠呦呦,并檢測了學生對屠呦呦的了解程度。

(2) 挖掘主題語境,預測語篇內容。在導入話題后,筆者展示該單元的主題圖、插圖和語篇的標題“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讓學生預測語篇內容。學生提問“Who is Tu Youyou?” “Why was 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 ”,筆者將學生的問題呈現在白板上。接著,筆者播放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短視頻,問學生對屠呦呦有何了解,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由此,學生學習到“artemisinin”“malaria”等詞匯。

[活動層次] 感知與注意。

[設計意圖] 讓學生知道插圖和標題是語篇主旨大意的抓手。利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短視頻加深學生對屠呦呦的印象,激發學生對屠呦呦的欽佩之情。

[效果評價] 學生通過圖片和標題獲取語篇主旨大意,鍛煉了觀察、設問、分析、推理等能力。頒獎典禮的短視頻讓學生對屠呦呦產生好奇心和欽佩之情。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語篇相關詞匯,為閱讀語篇做好準備。

2.讀中——挖掘文本內涵

(1)閱讀語篇,了解屠呦呦的經歷。筆者讓學生通讀語篇,找出語篇中的時間點,并以時間點為主線,梳理出屠呦呦的主要經歷。

[活動層次] 獲取與梳理。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尋讀能力,讓學生利用時間線索了解屠呦呦的經歷,實現教學目標1中的部分目標。

[效果評價] 學生能根據時間軸快速找到相關信息,了解屠呦呦的經歷,最終實現教學目標1中的部分目標。

(2)精讀語篇,梳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筆者讓學生精讀第3段,找出屠呦呦與其團隊探索和發現青蒿素的過程,并完成青蒿素研發流程圖,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最后讓學生根據流程圖中的關鍵詞口頭講述屠呦呦與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過程。

[活動層次] 獲取與梳理,內化與運用。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尋讀能力,梳理出屠呦呦與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過程,并能理解、復述該過程。實現教學目標1。

[效果評價] 絕大部分學生能帶著流程圖中的關鍵詞尋讀語篇,梳理出屠呦呦與其團隊發現青蒿素的過程,大部分學生可根據流程圖中的關鍵詞講述該過程。運用流程圖大大降低了理解語篇的難度,符合普通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

(3) 再次解讀語篇,挖掘隱形內涵。筆者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Wh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while getting a good extract from the wormwood? Why is artemisinin so important? What numbers are used in the passage and what are their functions? Is Tu Youyou a valuable person? Why?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深度閱讀和思考,思考青蒿素的提取關鍵和重要性,挖掘語篇中數字隱含的意義和屠呦呦的偉大之處。

[活動層次] 獲取與梳理,分析與判斷。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青蒿素的來之不易和重要性,分析和學習屠呦呦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實現教學目標1、教學目標2和教學目標4。

[效果評價] 學生能較好地根據語篇內容回答語篇的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挖掘數字的隱含意義及判斷屠呦呦是否是有價值的人,難度稍大。第3題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后才能讓學生悟出數字背后的意義。第4題改成由學生兩人一組共同討論完成后,學生能較好地找出自己認為屠呦呦是有價值的人的依據,敢于并樂于分享本小組的觀點,實現自主探索和敢于用英語表達的綜合語言學習目標。

3. 讀后——遷移知識

(1) 學生小組進行頭腦風暴,探析屠呦呦的偉大品質并從文中找出細節證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屠呦呦有哪些優秀品質,并在文章中找到體現屠呦呦優秀品質的細節。筆者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架:I think Tu Youyou is a ___________?person. Because she___________ ?. She is our model.

[活動層次] 描述與整合,概括與整合,分析與判斷。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分析、整合、描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和表達觀點,學會欣賞和學習偉人的優秀品質,爭做有價值的人。實現教學目標2和教學目標4。

[效果評價] 小組合作難度降低,學生能夠認真思考、討論、分析、概括,踴躍分享和描述屠呦呦的優秀品質,并在語篇中找到體現其優秀品質的細節。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人格品質得到了提升,課堂學習氛圍濃厚。

(2)內化于心,遷移運用。在上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繼續以小組為單位,從袁隆平、黃大年、莫振高、鐘南山、郎平中選一位進行介紹,要介紹其姓名、事跡、品質等。筆者提供這些偉人的主要事跡的關鍵詞給學生參考。邀請3—4個小組分享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根據教師提供的評價表對他們的學習成果介紹進行評價和補充。

[活動層次] 描述與整合,內化與運用。

[設計意圖] 筆者帶領學生分析及學習更多偉人的事跡和優秀品質。同時,利用學生互評,發揮生生互學互教的作用,活躍課堂氛圍。實現教學目標3和教學目標4。

[效果評價] 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構思和介紹偉人的事跡及品質。在關鍵詞和評價表的幫助下,學生敢于開口表達,并在互動性評價中加深對偉人的認識。

(3)完成課后作業,進行創新運用。要求學生寫一篇80詞左右的文章,介紹自己心目中一位有成就的人,重點介紹其經歷、成就和品質。

[活動層次] 內化與運用,想象與創造。

[設計意圖] 讓學生課后運用所學,了解和弘揚更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的事跡及品質。

[效果評價] 學生能撰寫介紹自己心中的榜樣人物的文章,分享更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的事跡和品質。但三分之一學生寫的文章過于簡單,僅有兩三行內容,后期有必要對這些學生的文章進行面批輔導。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后反思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閱讀教學實踐探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充分發揮教、學、評的作用,達到以評促教促學,教、學、評統一的效果。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學生能更有效地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語篇和理解語篇,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將教、學、評一體化融入英語閱讀教學中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3]? 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11-16.

(責任編輯 黃 曉)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寧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品質課題”專項課題“高中英語‘品質課題中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研究——以閱讀教學為例”(課題編號:2022PZKT027)系列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能力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
小學生快樂作文教學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中職英語口語互動教學探究
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英語應用文閱讀策略
基于關聯理論的高中英語讀前活動優化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