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2023-09-01 13:51覃小玲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4期
關鍵詞:情感教育意義初中語文

覃小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上不僅要關注理論知識、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教學,還應該強化情感教育的落實。語文學科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同時,語文學科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載體,將情感教育與語文學科內容相結合,可以實現情感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最大化,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三觀的塑造以及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對初中生健康成長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4-0125-03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也包括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可以熏陶學生的思想,洗滌學生的心靈,有助于初中生和諧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審美情趣,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梢?,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與認知教育相對來說的,作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與教學環境的融合,妥善處理教學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最大限度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豐富情感的形成,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進學生完整人格和獨特個性的形成。情感教育屬于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

2.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意義

語文教育具有知識傳遞的功能,同時承擔著情感教育的任務。情感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內涵十分寬泛。通過情感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還可以培養學生開闊的胸懷,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關心他人,有助于學生積極生活態度的形成,對初中生健康成長也起到非常積極的助力。

(1)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教育與認識活動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相互促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在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方面,還能夠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初中是學生心理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并且這個時期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與意志力都相對薄弱,產生厭學情緒的概率很大,通過情感教育則可以有效調節學生的這種情緒,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積極情緒的引領下,學生會向著學習目標邁進,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學習效率也會提升。

(2)增強學習自信

在初中階段,教師通過實施情感教育,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和尊重,能夠從對方那里獲得認同感,自然在學習中就會更加自信、更加敢于進行創新、創造。語文本身就是一個感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中投注充分的熱情和情感,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過去,我國基礎教育中對學生三觀、情感等方面的培養是有所缺失的,而情感教育則可以彌補這些問題。情感教育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良性發展。

(3)健全學生人格

積極的情感是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標志,兒童和少年時期是學生道德形成最重要的時期,也是開展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開展情感教育的主陣地,初中語文教師在文本解讀和情感表達中引導學生,依托優秀的傳統文化熏陶和感染學生,去除學生青春期中一些不穩定、不健康、不積極的因素,滋養學生的心靈,強化學生的情感認同,最終促進其正確三觀以及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為其個體的健康快樂成長夯實根基。另外,初中語文教育在開展情感教育中具有天然的優勢,作為承載中國民族文化、民族語言的重要學科,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真正發揮出語文學科的優勢,開展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的意義、父母的關愛、集體的溫暖……使學生獲得正能量,這些都將成為學生“披荊斬棘”的“武器”,在遇到困難時學生能夠積極勇敢地面對,避免自暴自棄和犯罪行為的產生,對其人格的健全和身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4)發展思維能力

積極的情感會使人思維更加活躍,甚至可以促使個體突破限制產生新的認知。因此,情感教育可以促進初中生的思維發展,通過科學有效的情感教育,能夠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飽滿的態度開展學習探究。積極的情感可以拓展初中生的認知范圍,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積極的情感下,學生會表現出極高的創造力。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類的感知、注意與想象等心理技能的發揮,都會受到情緒狀態的影響。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不僅好奇心強,而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此時的學生強烈想要展示自己,并渴望得到認可和關注。在這個階段開展情感教育是必要的,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情感訴求,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引領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可以刺激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和內涵,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多向發展。

3.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研究

(1)明確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引領教學活動,也是保障教學可以達到預設結果的關鍵。合理的情感目標能夠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與學生需求,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出發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可以說三維教學目標之間是相互聯系,前兩個教學目標是情感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和保障。因此,要求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綜合考量各方面要素,其中情感教育目標要具體,并根據學生情感發展的階段進行設置。要結合課本內容對課文情感進行剖析,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結合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歷程等,對作品進行深入剖析,把握作者的創作情感。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情感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明確本階段的情感教學任務,設計情感教學目標,這樣的情感教學目標更具可行性、更容易實現。比如,《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的情感教學,教師先分析課文,吃透課文內容。這篇課文作者從畢業典禮、探望病中的爸爸、上學遲到、匯款、爸爸去世這幾個方面展開描寫,通過對這幾件事情的描寫,抒發了作者思念父親之情,以及“父親對我深沉的愛”。學生學習這篇小說,要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領悟父愛對“我”成長的影響。領悟文中的“我”對父親的摯愛,以及失去父親之后的痛楚。在此基礎上,教師分析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篇文章在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中,這個時期的學生剛剛步入初中以及青春期,情感飽滿、好表現,求知欲強,具有強烈的情感訴求,渴望被認可、渴望被關注。同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基礎,掌握了一定語文學習方法,可以為情感體驗提供支持。

結合上述內容,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①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作家作品;領悟標題的雙關含義,掌握擬題技巧;把握行文線索,厘清文章的結構;分析文中父親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②過程和方法目標。反復朗讀課文,厘清層次;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內容,感受文章的寫作特色,學習插敘手法在記敘中的運用。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會文中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讓學生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還要讓學生在讀中認識到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成熟起來。如上教學目標設計,三個緯度都有涉及,并且前兩個目標可以為情感教育目標打好基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課文中的情感,有助于情感教育目標的快速落實。尤其是其中第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也就是情感教育目標,符合初一學生的情感特點,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深刻體會到父愛,最終領會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感受父愛的偉大,產生情感共鳴,感同身受地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從而更加理解父母深刻的愛,更加愛護自己的父母,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與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深化情感教育目標。

(2)運用激情導入營造情感氛圍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就要為情感教育打好基礎。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這個環節激發學生的情感交流欲望,對整節課的情感教學都將會起到積極的引領。初中語文教師可以代用情感導入的方式,利用富有極強的語言、優美的語句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熏陶學生的情感,營造一個積極的情感氛圍,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可以為課堂做好預熱。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并能夠依托信息化技術、互聯網平臺等,將這些素材進行整合和加工,使其形成富有感染力的課堂導入課件,以達到更好的情感教學效果。比如,《觀滄?!芬辉?,是曹操的一首代表作。整首詩情感洶涌,大氣磅礴,極富感染力,展現了曹操胸懷大志,心系天下的宏偉情懷。這首詩正是曹操面向身處高山之上,面向大海時有感而發的創作,體現了他一生的志向與奮發昂揚的精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文內容,領會其中的情感以及生活情緒,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以及視頻畫面,配合激昂的語言,進行如下激情導入:作為中華民族文學寶庫的瑰寶,古代詩詞中佳作數不勝數,它們不僅語言雋永,而且意境深遠;它們富有情趣,同時包含深刻內涵,流傳千年、歷久彌新,能夠為我們帶來精神的滋養和情感的灌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佳作——《觀滄?!?,讓我們一同來領會一代梟雄的雄偉氣魄。配合生動的背景視頻和音樂,教師言辭激昂,充分調動學生情感,使學生也沉浸其中,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驚濤拍岸的視頻,從學生的視覺感受出發,將學生帶入詩人當時登高看海的場景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利用教學情境體會情感內涵

教學情境貫穿于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緊緊依托教學情境,為學生創設生動、真實的情感環境,從而深化學生情感的體驗。分析初中語文教材,其中包括很多描寫風景、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課文,還包括大量描寫親情、友情的佳作,這些素材中包括大量的情感教育因素,對初中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正確三觀的培養意義深遠。但是,初中生人生閱歷不足,如果只是采用單一口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共情,不容易走進故事中,體會不到其中的情感內涵和深刻思想。而通過生動的情境,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能夠在短時間內引發學生的情感經歷,使學生可以快速進入課文想要交代的情感環境中,這對深化情感教學,提升學生情感體驗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情境教學創設的手段有很多,包括多媒體、游戲、語言描述等,具體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而定。比如,《白楊禮贊》這篇課文的教學,這篇課文是現代作家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創作背景為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頌揚了白楊樹堅韌、勤勞的品質,以此象征西北人民,贊揚西北人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這也正是本節課情感教育的目標,旨在引導學生學習白楊樹樸質、堅強的精神,培養自身優秀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由于初中生缺乏在西北生活的經歷,并且很多學生并不認識白楊樹,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很難產生聯想,也體會不到作者蘊藏于文中的情感。因此,教師需要利用網絡搜集與課本中白楊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將其與課本內容相匹配制作成課件,配合優美的音樂,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學生觀看課件,親眼觀看白楊樹那“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感受什么是“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在這樣的情境中,配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白楊樹的堅韌不拔與不屈不撓。這樣學生就可以突破認知障礙,體會到作者蘊藏在文章里濃濃的情感。

4.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情感教育呼聲越來越高,情感教育在學生認知發展、創造力、健全人格方面都具有深遠意義。因此,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給予更多關注。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對學生情感引導,讓學生情感更加健康、積極地發展。當今社會魚龍混雜,擁有正確的三觀、極強的自信心,可以幫助學生成為生活的強者,通過情感教育傳播正能量,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丹丹.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作文,2022(36).

[2]王媛.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開展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8).

猜你喜歡
情感教育意義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一件有意義的事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有意義的一天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生之意義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