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與薩福抒情詩藝術表現比較

2023-09-01 16:37黎玲鈺丁潯予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比較研究詩經

黎玲鈺 丁潯予

內容摘要:《詩經》與古希臘抒情詩分別對應著中西方抒情性文學的源頭,比照《詩經》中薩福抒情詩主題相近的篇什,能夠發現《詩經》中的詩篇講求韻律,講求回環之美,一唱三嘆。在藝術表現上多間接抒情,追求一種含蓄蘊藉的審美理想;薩福的詩作則講求音步、罕有重復,大多直接抒情,有很高的情感強度,傳達出一種自由奔放的美?!对娊洝放c薩福抒情詩在藝術表現上的差異,是中西方抒情性文學在源頭上即存在的文學觀念與審美理想的異質性的體現。

關鍵詞:《詩經》 古希臘抒情詩 薩福 比較研究

薩福(Sappho,約前612—?)的愛情詩是西方抒情詩的源頭之一。柏拉圖稱薩福為“第十個繆斯”?!霸跉W美文學傳統里,如果荷馬是父,那么薩福就是母親,是姊妹,是情人”[1]9?!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奠定了中國詩歌的發展方向”。流傳下來的薩福抒情詩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田曉菲譯本序號,水建馥譯本題為《致阿佛羅狄忒》)[1]35[2]118與第十五首(田曉菲譯本序號,水建馥譯本題為《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1]68[2]120。這兩篇所承載的主題都是“愛”?!对娊洝分谐休d了相同主題的篇什主要集中在“國風”中,這些篇什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盵3]70

《詩經》中的愛情婚戀詩與薩福的愛情詩,作為抒情性詩歌,兩者的文學樣式相同。所承載的也都是愛這一文學創作中永恒的題材。產生時間亦近似,同時期的中國與古希臘的歷史背景有著濃重的相似色彩,大體都處于奴隸時代?!对娊洝泛退_福的詩歌也都具有具有源頭性的色彩,分別對應著中西方抒情性文學的偉大傳統。對比《詩經》中的一般也被認為是愛情詩的《關雎》、《蒹葭》[4]1+164[5]5+369與薩福抒情詩的《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可以發現中西方抒情性文學在其最初產生時就已經存在的于藝術表現上的差異色彩,而這種差異正是中西抒情性文學在源頭上即存在的文學觀念與審美理想上的異質性的體現。

一.嗟嘆與歌詠:音韻與節奏的差異

詩歌作為言語的結晶,但言語和思想二者是分不開的,詩的形體隨著言語與思想的不同而分異,“一種言語有一種特質,因此特質,詩的體格與構成也便是特異的?!盵6]希臘和中華民族處在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生存條件,古希臘語和古代漢語不同,兩者的思維差異也都對詩歌的音韻節奏與章法結構形成直接影響。

在古代漢語中一個漢字通常就是一個音節。單音節詞多,因而同音字也多,為詩歌的音韻美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頓挫和諧的音韻格調是《詩經》的重要的特征,《詩經》的用韻在格式上不追求統,其形式是多樣的,但對于韻律的和諧卻是極為重視的。從韻腳間的距離來看,《國風》中句句押韻和隔句押韻的方式比較常見,《靜女》二章、《碩鼠》首章均為句句押韻?!蛾P雎》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币约啊遁筝纭返摹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奔礊楦艟溲喉嵉牡淅??!对娊洝贰耙愿艟溲喉嵉木湮岔嵑褪拙淙腠嵍蟾艟溲喉嵉木湮岔崬橹?。而且這兩種押韻的格式,幾乎成為后代詩歌用韻的準繩?!盵7]《北江詩話》中說“三百篇無一篇非雙聲疊韻”《詩經》中的詩篇多運用雙聲、疊韻等語音修辭手法,增強詩歌的音樂感和旋律美,以求達到音韻和諧的目的。如《關雎》中以“關關”這一疊音開頭,接著“雎鳩”、“之洲”、“參差”、“夢寐”、“輾轉”等雙聲與疊音的反復運用,構成一唱三嘆、循環往復的特征,通過豐富的音韻組織和來回重復的聲音使得詩歌富于韻律。

希臘語有著獨特的音節結構與聲調變化,它的多音節詞多,因而同音字就少,很少能在一首稍長篇幅的詩中采用足夠的同音韻詞,缺少吟誦時氣斷音連的意味。古希臘詩人用韻不似我國詩人講究,但注重音步,要求每一個音在詩句中的位置要符合特定的音步的模式,通常有長短短、短長長、長短、短長等格律規則。薩福的詩歌則多采用長短短音步的史詩體和訴歌體,這一音步被認為是希臘詩中的一種“標準格律”,因為它既符合希臘語的特征,又有規則、莊正的特質,節奏變化復雜。

由于中西方思想上的分異,《詩經》抒情詩與古希臘抒情詩在章法上也存在很大不同?!啊对娊洝分械氖闱樵?,采用民間歌謠的一般結構模式,有重疊、對比、問答和鋪陳?!盵8]運用重疊這一形式的詩篇數量最為龐大。所謂“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眮砘胤磸偷卦伕?、回環地迭唱便成了重疊,也可稱為復沓。它對《詩經》,尤其是對《國風》的總體語篇形態、文本書寫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例如《蒹葭》,全詩由三章疊加構成,且三次反復相同的套語式表達,蒹葭由“蒼蒼”變成“凄凄”再到“采采”,白露由“為霜”到“未晞”再至“未已”,伊人由遠及近,遠在“水一方”后到“水之湄”最后到“水之涘”。三章字詞、句法基本一致,只變換幾個詞進行反復迭唱,由此形成一唱三嘆的復沓結構?!蹲玉啤?、《關雎》等抒情詩皆是如此,借助聲音的嗟嘆與歌詠、重疊復沓的章法來表情達意。而西方的情感表達則不需要借助“循環往復”來含蓄地遞進情感,他們一般直抒胸臆,情感表達直接而強烈,因此,在薩福的詩作中罕見重疊的章法。抒情詩是詩人的個人心靈體驗的直接書寫,往往照其內心情感的變化、起伏作為詩歌章法的結構安排。

節奏作為詩歌的重要構成要素,不論在先秦詩歌還是古希臘抒情詩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言語的不同,使得《詩經》中的詩篇均講求韻律,追求一種回環之美;薩福的詩作中則講求音步、罕有重復,大多直接抒情,按照詩人情感的變化編排詩歌的篇章結構。

二.含蓄與直接:表現手法的不同

“賦比興”這一組概念是對中國古代詩歌藝術手法的一種樸素總結,《關雎》和《蒹葭》都是“興”辭[4]1+164[5]5+369。而以“賦比興”的概念觀照《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則有濃厚的“賦”的色彩?!蛾P雎》《蒹葭》的文本藝術圖畫是跳躍的,詩人由物起興,在跳躍的意境中中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情志。而《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則存在一條明顯的以對話、呼告為中心的行動線。詩人即物即心,復現出自己對對愛神熱切的呼告與詩人自身因強烈的艷羨而痛苦不已的體驗。

“漢以后的中國學者,一般都把賦比興作為《詩經》的表現手法來看。也可以說,賦比興是對中國古典詩歌表現手法的一種樸素的總結。所以“賦比興”,是可以用來說明《詩經》抒情詩和古希臘抒情詩在藝術手法上的異同的”[8]?!蛾P雎》和《蒹葭》都是“興”辭。朱熹在《詩集傳》中對于“興”的界定是:“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9]。宋代的胡寅引用李仲蒙的說法,指出:“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者也;”葉嘉瑩認為:“賦、比、興”乃《詩經》和中國古代詩歌借物象與事象傳達感動并引起讀者感動的三種表達方式,是心物之間互動關系的反映。[10]“興”即因物起興(物在心先)的書寫?!蛾P雎》一篇中,抒情主人公“我”聽到在水濱捕魚的水鳥關關的叫聲。因而油然動心,產生了對“窈窕淑女”的思念?!对娊洝吠浴棒~”為他物引起有關愛情、婚姻的所詠之辭?!按螋~”“釣魚”是求偶的隱語[11]。這一句由水濱的捕魚的雎鳩的叫聲起興,以“捕魚”的雎鳩這一被寄托了特殊興象的他物起興書寫抒情主人公“我”個人的心靈的體驗。接下來的幾章詩歌的意象發生了斷裂與跳躍,“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在這樣痛苦的折磨中?!拔摇被孟肴绻拔摇钡纳萃蔀楝F實。當我終于追求到了令我“輾轉反側”的“窈窕淑女”。我要“琴瑟友之”、“鐘鼓樂至”,和她一起消磨漫長時光?!蛾P雎》是一首失戀的情歌[5]5,但情感是蘊藉的,“哀而不傷”。

《蒹葭》同樣由物起興,書寫個人求而不得的追尋體驗。在秋日的水濱,迷離惝恍的秋景之中,我好像看到自己向往的伊人就“在水一方”,但這并非實景,當我踏上尋求“伊人”的道路,我發現這道路是這樣的曲折而漫長。逆著水流而上再順流而下,她好像就在水之中央。后面的“追尋”并非實指的事件,而是“我”個人體驗的書寫?!八边@一興象在《詩經》中被寄托了阻隔的指喻意味[12]。在《蒹葭》中“我”借水濱所見的秋景間接的書寫自己求而不得的痛苦體驗。

《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這兩首詩篇則都是“即物即心”的直接書寫,有著強烈的“賦”的色彩,情感直露而強烈。在《致阿佛羅狄忒》中,“我”開頭就對阿佛羅狄忒發出強烈的呼告,呼喚她的名字,祈求她離開金屋。而想象中的愛神果然如約降臨,傾聽我的請求,給我安慰,在詩人終結式的呼求中,詩篇結束?!对谖铱磥砟侨擞腥缣焐瘛吠瑯右晕覀€人體驗的直接書寫開頭,以我個人的感受結尾。這兩首詩都存在一條完整的主題內容的行動線。以《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中為例,“我”的行動線是:“我”羨慕“他”,覺得能夠和你近距離的接觸的“他”有如天神般幸福,我的心在跳動,我不能言語,我的舌頭斷了,眼鏡看不見,流汗,渾身打顫,像要死去,但“我”必須忍受這一切,因為我“貧無所有”。

“賦”與“興”表現手法的不同,情感的蘊藉與劇烈,敘事的跳躍與連貫是《關雎》、《蒹葭》與《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在表現手法上的主要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存在于這兩組詩篇中。曹文心指出:“古希臘抒情詩人……多用賦的手法,直抒襟懷”“在古希臘抒情詩中,雖然也有“因事感興”之作,但把事件作為背景虛化處理?!盵8]《詩經》中即使是以“賦”為主的篇什,其情感往往亦是含蓄蘊藉的。如《靜女》一篇,雖然“至情洋溢”,但“我”對靜女喜愛之情仍然是在間接的“搔首踟躕”的動作;以及對“荑草”“彤管”的歌詠中流露出來的。其敘事方式仍然是含蓄蘊藉的。薩福所流傳的較長的歌詩中都存在一條詩歌主題內容的行動線[13],其敘事是連貫的,感情的表露,敘事的方式都更為直接。

三.直露與蘊藉:審美理想的燭照

《關雎》《蒹葭》與《致阿佛羅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在與藝術表現上的區別,是由中西異質文學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言志”與“模仿”文學觀念與“直露”、“蘊藉”審美理想的差異有關。在希臘古代,以模仿的原則來劃分藝術,在中國古代,以情感的原則來劃分藝術。[14]在《理想國》第二卷中,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對阿德曼特說:“規范是這樣:無論寫的是史詩,抒情詩,還是悲劇,神本來是什樣,就應該描寫成什樣。[15]”這種以“摹仿”為中心的文學觀念體現在薩福的詩篇中就是連貫的主題內容行動線的存在?!吨掳⒎鹆_狄忒》、《在我看來那人有如天神》,都直接的復現了抒情主人公”我“個人的體驗,“我”的行動、感受都是連貫的。是“我”對愛神的呼告與我痛苦心靈體驗的直接復現。而中國的詩學是“非模仿的、原創性的”。[16]即使描寫物象,往往也是為“言志而服務的,“物色之動,心亦搖矣”;詩人感于物,接著就要言說自己的情志?!蛾P雎》寫關關的鳥鳴、《蒹葭》描寫凄迷惝恍的秋景都是為了為主人公“言志”而服務。并不存在如薩?!肚辶鬟叀贰睹髟隆贰赌荷穂2]116+117+122這樣單純寫景的詩篇?!爸泻吞N藉”是中國古典詩歌所追求的審美理想[17]這種追求同的追求直露之美,以強烈的個人意識的流露作為古希臘的文學與文化的本質特征[18]的古希臘抒情詩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在《致阿佛羅狄忒》中“我”直接呼喊愛神,希求她“做我的戰友”?!对谖铱磥砟侨擞腥缣焐瘛分苯訒鴮憽拔摇比怏w痛苦的體驗。而在《詩經》中即使像《黍離》這樣被認為承載了亡國之痛的篇什[4]95,也是由“彼黍離離”起興間接的抒發“我”的情感。

《詩經》是中國詩歌文學的開山。薩福的抒情詩在西方抒情性文學中也同樣具有源頭性的色彩。但同樣是承載著相同的主題,《關雎》中的“我”徘徊于水濱,由雎鳩的叫聲想起窈窕的淑女,在一唱三嘆中蘊藉的抒情。而居住于累斯博斯島的薩福則直接的復現出自己對愛神強烈的呼告。由于社會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詩學觀念與審美理想的差異,中西方抒情性文學在其最初產生時,在音韻節奏、藝術表現上就已經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田曉菲.編譯“薩?!保阂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M].北京:三聯書店,2003.

[2]水建馥.譯 古希臘抒情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漢)毛亨傳 (漢)鄭玄箋 (唐)陸德明音義 孔祥軍點校.毛詩傳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8:1+164.

[5]程俊英 蔣見元.詩經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2017.

[6]老舍著.文學概論講義[M].2017:88

[7]李迪明.從中國詩歌用韻沿革看新詩的發展趨勢[J].蘭州大學學報,1991(01):103-109.

[8]曹文心.《詩經》西比[J].外國文學研究,1998,(03):7-12.

[9](宋)朱熹注.王華寶整理.詩集傳[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2-5.

[10]葉嘉瑩.中西文論視域中的“賦、比、興”[J].河北學刊,2004(03):116-122.

[11]李定凱編校:聞一多學術文鈔.詩經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2:76.

[12]劉毓慶:《詩經》之水與中國文學中水意象的歷史考察[C]//陳致主編: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0-174.

[13]郭亮亮.《詩經》與薩福愛情詩比較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35.

[14]李平.古希臘藝術類型理論與抒情詩缺失問題——兼談中國古代的藝術分類觀[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No.171(04):86-92.

[15]柏拉圖.文藝對話集[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

[16]厄爾·邁納.比較詩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32-33.

[17]袁世碩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4.

[18]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25.

猜你喜歡
比較研究詩經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讀詩經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藏匿”與“炫耀”式景觀中植物種植的美學比較
唐寅仕女畫與喜多川歌麿美人畫比較研究
中外數據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