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符號學理論的膠東面磕子文創設計研究

2023-09-01 01:04張迪張揚
設計 2023年15期
關鍵詞:文創產品設計民俗文化

張迪 張揚

摘要:從設計符號學的視角出發解析膠東面磕子,建立膠東面磕子文化元素庫與知識庫并運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豐富膠東民俗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加強膠東民俗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通過設計符號學的語義、語構、語用和語境四個維度對膠東面磕子進行分析,包括分析其藝術表現方式、文化底蘊、地域特色、認知習慣等,根據問卷調研等方式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運用形狀文法等設計手段進行衍生與文創設計。通過設計符號學對膠東面磕子的分析與整理,為設計師開發民俗文創設計提供理論參考,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到膠東面磕子這一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

關鍵詞:文化元素庫 設計符號學 民俗文化 膠東面磕子 文創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5-0014-04

Abstract:To analyze Jiaodong pasta mo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semiotics,establish a library and knowledge base of Jiaodong noodle culture elements,apply elements 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enri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Jiaodong folk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Jiaodong folk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asta mold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mantics,language structure,pragmatics and context of design semiotics,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ir artistic expression,cultural heritag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cognitive habits,etc.,and selecte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s. elements,and use design methods such as shape grammar for derivative and cultural design. The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of pasta molds through design semiotic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designers to develop folk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s,and at the same time let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of pasta molds.

Keywords:Design semiotics Folk culture Pasta mould in Jiaodo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引言

膠東指山東沿海五市,分別是青島、威海、煙臺、濰坊、日照,該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孕育了非常豐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其中用模具做成花樣面食和糕點是最鮮明的地方民俗表現形式,在膠東城鄉從古至今都共同遵循并喜愛著這一風俗約定,其鮮明的農耕特點,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其他民俗活動所不能替代和涵蓋的。膠東面磕子作為傳統手工藝,蘊含著中國文化豐富的視覺基因和審美意境,文章以該民俗藝術為研究對象,通過大量資料收集分析,運用設計符號學的理論對其進行語義、語構、 語用、語境4個層次的解析,獲取膠東面磕子的外在紋樣特點和內在文化含義等內容,并將提取后的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中,這對于探討旅游文創產品的內涵設計,促進膠東面磕子的文化傳播與保護等都具有現實性意義。

一、 研究現狀

民俗是我國各民族,各地域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并傳承下來的一種風俗習慣[1]。膠東面磕子以獨特的形式語言與使用方式表達出豐富的民族性、藝術性、實用性等特點,是膠東地區民俗藝術的核心與靈魂。目前膠東面磕子樣式非常豐富,包括有單眼面磕子、雙眼面磕子、三眼面磕子、多眼面磕子等,不同的面磕子樣式對木材的挑選與花紋的選擇均存在差異性。在我國對于民間面磕子藝術的收藏者和研究者頗多,自2017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整體研究范圍與深度不斷擴大:2015年趙江源《膠東面磕子圖案紋飾研究》中對膠東面磕子紋飾圖案進行整理及分析,包括構圖、花紋、表現形式等,總結膠東面磕子圖案紋飾的主要審美特征[2];2016年陜西師范大學姜鳳《膠東民間面磕子藝術的研究與創新 ——以即墨市葛村為例》介紹了即墨葛村面磕子歷史發展、制作工藝、文化內涵等并探究了面磕子藝術在創新中面臨的問題及對應解決對策[3]。2020年郝陳曉《生命態度—膠東花餑餑手作匠心的視覺傳播》中借助當代視覺符號融入膠東非遺手工花饃,探索儀式、符號、民俗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一系列視覺設計膠東花饃的現代化傳播提供新的設計路徑[4]。符號承載著人們對載體內在含義的認知,而內在含義也需要用符號才能傳達,膠東面磕子作為有文化含義的物化符號,設計師利用符號學的理論開展膠東面磕子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創造具有可行性,有利于設計師充分探究文創產品所蘊含的各種因素,以留存其特有的民俗文化個性,從而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優勢資源在創意產品的開發中體現[5]。

二、 研究思路

利用民俗文化進行文創設計時,設計師可借用符號學提煉元素,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符號學相碰撞的設計形式,可以使民俗文創產品既滿足人們對現代功能的需求,又具有民俗文化形式與民俗文化內涵。文章在調研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設計符號學對膠東面磕子進行合理分析,總結歸納素材進行旅游紀念品創新設計研究。

(一)結合線上與線下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搜集目標民俗文化符號,包括該民俗文化的歷史發展、造型花紋、文化含義等大量內容。

(二)從符號學內容維度出發,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梳理,對目標民俗進行解析,并將解析成果以圖表的形式呈現,為后續的民俗文創設計實踐做準備。

(三)通過調研形式收集用戶的評價對符號元素進行挑選與轉變,運用形態創造學與性狀文法對所選設計符號進行現代設計演變,根據其語用語境符號確定產品功能。最后通過評價調研驗證此套設計流程和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用戶對于設計實踐的審美評價和未來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膠東面磕子民俗文化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設計實踐之初,以筆者自身對家鄉的文化自覺性并結合膠東面磕子的造型特征與裝飾紋樣制作“最具膠東面磕子民俗藝術辨識度的紋樣”的問卷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進行調研,其樣本編號名稱分別為:A.壽桃紋樣、B.鯉魚紋樣、C.蓮蓬紋樣、D.金魚紋樣、E.壽桃紋樣,F.果子紋樣。問卷共收集117份,其中有效答卷有113份,根據分析調研結果發現編碼。B. 鯉魚面磕子與編碼。C.蓮蓬面磕子最具有膠東面磕子的藝術特色,獲得潛在消費者喜愛的可能性更高。

三、膠東面磕子的設計符號學解析

美國學者皮爾斯在結合邏輯學給出了符號的三種基本要素,分別包括媒介物、指涉的對象、解釋三部分:符號作為一種具象形象,對表達某一事物起到了媒介溝通的作用;指涉的對象可以理解為符號所代表事物的客觀性;解釋與思想有關,是人們內心對某一符號的理解和說明,三元素之間互相聯系,關系密切。在此基礎上設計符號學是一種綜合性、交叉性的藝術文化表現形式,是由具體的物質材料構成的相對穩定、多義以及抽象的符號[6]。隨著符號學與設計學的出色發展,設計符號學也正日益興盛,具體內容包括語義分析、語構分析、語用分析、語境分析4種基本分支,由內到外地反映設計的樣式、顏色、材料、內在的功能結構等,也可以解讀設計內藏的文化內涵、故事情境、社會認知等。因此將設計符號學與傳統設計學的理論與設計實踐相結合,將會對設計符號學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面磕子設計語義分析

膠東面磕子木材常選取梨木、棗木等,人們將和好的面團填入雕刻有不同圖案的“磕子”中,再將面團磕出,蒸熟后用食用色進行點染,種類與花紋非常豐富,常用于春節、乞巧節、婚慶等使用場景,花紋常見有動物紋、植物紋、吉祥文字紋樣等,有較強的意象性,造型概括、簡練、夸張的圖案形態。隱形語義以面磕子的內在文化寓意為主,作品表現的文化寓意大多展示了人們寄予了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1.顯性語義:通過以上對膠東地方面磕子文化符號的形象解析可以發現,在視覺表達方面,面磕子的圖形大多取自于動物圖形、花卉圖畫、吉祥文字圖形、人物圖畫、花紋排列組合等,圖案題材來源廣泛, 與當地的民俗風情緊密相連,圖案大多具有較強的意象性,造型概括、簡練、夸張的圖案形態,見圖1。

(1)動物圖案:動物圖案使用主要有魚、獅子、雞、蟬、蝙蝠等動物形象,動物形態生動,細節刻畫栩栩如生。

(2)植物圖案:面磕子的植物圖案有葫蘆、蓮蓬、壽桃、白菜、蘑菇、人參、松柏、花朵等形象,均取材于生活常見植物,手工藝人們取其代表形狀輪廓并加以美化。

(3)吉祥文字圖案:面磕子的文字常采用有美好寓意的文字如福祿壽喜,常見形式為單字或多字組合,搭配生動的紋樣呈現在面磕子中。

(4)花紋組合圖案:有一部分面磕子在花紋制作時會采用各類曲線紋樣點線面有規則地排列在材質表邊上,大量細節增添了面磕子的視覺觀賞性。

(5)時事相關圖案:隨著時代的發展,面磕子的花紋也會結合社會實時熱點,如“抗美援朝”“忠”字旗幟紋樣等,此類磕子圖案也具有深厚的歷史參考價值。

2.隱性語義:面磕子圖案是老百姓喜聞樂見、大眾化的藝術內涵與表現形式,透過面形圖來寄寓祈吉呈祥、福善嘉慶之心愿與理念,以實現圖必有意、意必吉利的藝術目的。例如面模中的“犀角”,心有靈犀一點通;“艾葉”有仙有靈;“蝙蝠”是好運、美滿、吉利的標志;“雙魚”代表夫妻婚姻美滿,恩愛同心;“二龍戲珠”代表和平,也預示著年年好運如意;“太極圖形”,代表自強生生不息;“石榴”,榴開代表多子多福;“葫蘆”充滿靈氣,辟邪祈福的寓意,也代表“福祿”的美好寓意,見圖2。

(二)面磕子設計語構分析

1.形態分析:膠東面磕子以裝飾為主,還帶有象征意義,其制作過程雖充滿創造性但卻也有些許規律可循,見圖3。造型紋樣是膠東面磕子裝飾的核心元素,設計師在制作磕子時大多采用中國傳統的形式美法則——對稱均衡式構圖,常見的花紋均是左右對稱,這符合我國傳統的設計美學。此外,工藝師傅在刻畫動物類圖案時,會強調動物的動態表現,如著名的鯉魚面磕子,身體有明顯的擺動節奏感,活靈活現。本節對于膠東面磕子選取部分圖樣轉化成矢量圖,并對其造型樣式、視覺中心、構圖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整理,以求更好地總結膠東面磕子的語構內容,部分成果見表3。

2.顏色分析:因為膠東面磕子與膠東面食文化密不可分,所以文章在分析色彩時除了考慮面磕子本身的材質顏色,也會融入膠東花樣面點的色彩搭配,為后續的設計實踐鋪墊基礎。在節慶祝壽等特殊節日中,人們除了喜歡手工制作一些精美的面食造型,也會在面食上呈現漂亮的色彩圖一個好彩頭,表達質樸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在調研中不難發現膠東花樣面點色彩鮮艷,人們喜歡用蔬菜如菠菜、南瓜、紅曲米、蝶豆花、紫薯等蔬菜調制各式各樣的色彩,總的來說以呈現紅色系、黃色系等色系為主,見圖4。

(三)面磕子設計語用分析

膠東面磕子藝術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以面食歷史發展為基礎,經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民國時期逐漸發展到鼎盛,成為膠東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面食制作模具,廣泛出現在我國傳統的節日、祝壽、婚慶等重要的日子之時。語用分析主要指文化符號學在民俗文化上的使用現狀,包含對使用者的文化背景,使用者的思維模式,故事內涵等方面的研究。面磕子文化創意產品也同樣遵循產品設計中的“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7]。以下根據面磕子的使用場景進行歸類:

1.傳統婚禮儀式 :在我國老百姓十分注重婚禮,并把其當作人生中最大的一件大事。在膠東地區,漂亮的花樣面食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廣泛地出現在訂婚與結婚習俗中,新人雙方的家里要做帶有喜字花樣面食互相贈予對方,親朋好友也會送來一些各式各樣的喜餅來傳遞內心的慶祝與祝福。

2.傳統節日慶祝:面磕子運用最多傳統節日包括春節、中秋節、七夕節等,其中在春節膠東城市與鄉村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面磕子制作一些帶有“金元寶”“鯉魚”“?!弊值葓D案的花樣面食蒸熟備用。不同的節日面磕子所承載的意義不同,如中秋花樣面食承載著家人團聚的喜悅之情、春節花樣面食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愿,清明時節花樣面食承載著人們對逝去親人的緬懷之情。

3.為長輩祝壽:在山東講究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自古以來都十分看重“孝”道,每當家中有老者過大壽的時候家人晚輩都要給辦壽宴。最常見的是用壽桃花紋的面磕子或帶壽字的面磕子制作面食,這種既喜慶又實用的祝壽形式在我國膠東民間備受追捧。

4.賀喜:民間面磕子藝術還廣泛地被用于賀喜,包括新生兒誕生和滿月賀喜、新家喬遷之喜、考生升學之喜等。在賀喜后主人們會把部分花樣面食和糕點分裝給客人,以表達沾喜氣送祝福的心愿,傳遞內心的喜悅之情。

5. 接待親朋:民間面磕子藝術中有些圖案比較精致小巧的面食會被用于接待客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面磕子制作的花樣糕點不僅造型美觀,還可以讓人們產生對家鄉的文化歸屬感,增強人與人之間情感聯絡。

(四)面磕子設計語境分析

膠東面磕子的語境層面的解析主要從膠東地區的歷史發展、地域文化、民俗習慣等開展。在社會觀念中,膠東所處的文化為齊魯文化中的齊文化[8]。而膠東的消費觀念如山東儒家文化一樣淳樸,消費觀念領域比較簡約,非??粗禺a品的實用性與特定場景的氛圍,因此在膠東面磕子民俗文創設計時應注意文創產品與當地歷史文化與百姓習慣相融合。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設計師應聯系設計與傳統節日使消費者產生共情,因此在后續設計產品時,需搭建場景構造用戶的一些體驗需求,增加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快樂與美好愉快的感受??偟膩碚f,從膠東地域文化和居民習慣的分析來看,膠東人在消費時注重產品的實用性、注重設計的色彩表達與簡約耐人尋味的設計特點。

四、符號學視角下膠東面磕子的文化衍生品設計流程

由于膠東面磕子貼近人們生活,與大眾家居生活密切聯系,且常常用在慶祝傳統節日或走親訪友,深受各年齡階層消費者的喜歡,因此在產品設計過程會重點考慮家居用品、裝飾用品、烘焙餐具、兒童玩具、藝術紡織品等產品為主;在設計過程中結合產品造型、功能將膠東面磕子經典花紋裝飾進行重塑,使產品既有實用功能,又能美觀地體現民俗文化的造型特點和文化底蘊。

(一)形態演變

結合上述內容了解到,鯉魚面磕子象征年年有余;蓮蓬與蓮花均具有圣潔的意義,與佛教造像中所追求的古典和莊嚴相吻合,此外,蓮蓬厚重和質樸的氣質也與山東齊魯文化相得益彰。在理解所選紋樣的設計元素之后,結合語構分析,運用形狀文法的基本法則如剪切、置換、增加等法則以及形態創造學對設計元素進行形態的演變,演變過程見圖 5,紋樣色彩為紅色、黃色為主,紅色代表熱情與祝福,與膠東面磕子這一民俗活動的喜慶興盛氛圍相符,既還原了膠東花樣面食的色彩,也體現了膠東人民積極樂觀的心態及表現膠東面磕子代表平安、健康、吉祥等美好的文化寓意內涵。

(二)設計結果

在演變結果的基礎上,針對產品的功能需求與審美需求,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對產品展開進一步設計,并為該系列設計取名為“造?!?,設計包括視覺平面設計、燈具設計、兒童玩具設計等,具體展示分析如下:

1.“造?!毕盗幸曈X平面設計:如今許多辦公室工作者正面對著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激烈的社會背景中,在這樣的現代生活下,人們會增加對精神與情感上放松解壓的需求,能體現家鄉民俗特點的辦公用品可以為用戶提供舒適愉悅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9]。本套設計方案在此背景調研下設計了一套辦公用品與包裝設計,辦公用品設計將紅色作為主色,黃色作為輔色,紅色與黃色既體現膠東面食的代表色彩,也是我國傳統色彩,具有極強的民俗色彩特色,圖6。本次設計的辦公室用品主要運用到了膠東面磕子民俗文化的標志、標準色、標準字體以及紋樣的重復組合應用。

2.“造?!毕盗袩艟咴O計:燈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必需品,當代的社會發展中,燈具已不再是單純解決照明的需要,還需要滿足美化室內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豐富的新型材料、工藝技術等被設計師廣泛運用于現代燈具設計中。而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紋樣極具藝術美感,是千百年的歷史中人們篩選保留后的優秀紋樣,有利于華夏兒女表達對于美的理解與對文化的寄托,這一部分紋樣也是燈具設計中很好的挑選元素[10],本課題燈具設計包括壁掛式置物燈與臥室小吊燈,用戶可根據室內面積與需求自行選擇,燈具采用膠東面磕子花紋進行轉化與演變,搭配面磕子常見的條紋圍繞燈體,用戶可通過觸碰開關調節燈光亮度,如圖7。左側壁掛置物燈,可以通過放置小的雜物開啟燈光,下部分配有掛鉤可以懸掛小的物品如鑰匙等,既增加了產品趣味性也增加了產品的實用功能。本系列燈具針對產品的客觀需求,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將產品簡潔美觀地呈現于大眾視野,是一組新穎且符合大眾審美的膠東面磕子民俗文創產品設計。

3.“造?!毕盗衅咔砂錎IY面食玩具設計:這套玩具以我國傳統積木玩具七巧板為設計靈感,在此基礎上對膠東面磕子代表設計紋樣進行多樣化設計轉化,在視覺上選用彩色亞克力與木頭材質進行拼接,幫助兒童趣味性地認識傳統民俗紋樣及DIY多種面食樣式等,搭配節日禮盒包裝,表達吉祥寓意,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符合膠東面磕子的語義層與語用層,非常適合長輩將其作為禮物在節日慶祝時送給兒童,見圖8。

總結

將設計符號學的理論引入到民俗文創產品設計中,以膠東面磕子民俗為例,從語義學、語用學、語構學、語境學四大板塊充分分析該民俗設計符號及特點,為開發文創產品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與知識,也有利于設計師更好地感受膠東面磕子裝飾與內在文化含義。運用現代的設計理論設計一系列文創設計,將膠東面磕子傳統文化與現代的功能需求、審美需求相結合,使得膠東面磕子文化內涵以新的藝術形式傳遞。將傳統與現代進行碰撞交融的設計思路,不僅是對優秀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發揚,也提高了民俗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同時呼吁更多的優秀設計師參與到民俗文創設計、在視覺傳達領域、產品設計領域、交互設計領域等開展研究與實踐,不斷與時俱進,結合社會的發展和用戶的需求,為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1YJC760110)。

參考文獻

[1]鄧蓮英.民俗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92-93.

[2]趙江源.膠東面磕子圖案紋飾研究[J].裝飾,2015(03):138-139.

[3]姜鳳.膠東民間面磕子藝術的研究與創新-——以即墨市葛村為例[D].山西師范大學,2017.

[4]郝陳曉.生命態度—膠東花餑餑手作匠心的視覺傳播[D].華中師范大學,2020-04-01.

[5]朱上上,羅仕鑒.產品設計中基于設計符號學的文物元素再造[J].浙江大學學報,2013(11):2065-2072.

[6]吳佳醍.基于設計符號學視角的傳統圖形探討[J].設計,2020,33(20):126-128

[7]周心悅.基于設計符號學的玉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J].工業設計,2021(03):57-58.

[8]常會營.齊魯孔孟之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理論學習,2016.04(10):23-28.

[9]劉敬鏵,趙寅.情感化辦公用品的設計研究[J].戲劇之家,2018(35):115-117.

[10]萬倩玉.傳統紋樣在燈具設計中的融合應用[J].大觀,2021(06):70-71.

猜你喜歡
文創產品設計民俗文化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熱貢地區民俗文化中的潔凈觀與實踐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哈尼族圖形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手繪插畫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及營銷探究
民間美術視覺符號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多感官體驗視角下傳統手工藝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
景德鎮創意陶瓷產業發展與“一帶一路”旅游業文創產品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