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感意象互通在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23-09-01 01:04孫寧娜吳濛
設計 2023年15期
關鍵詞:情感體驗

孫寧娜 吳濛

摘要:基于通感設計理論,明確通感意象互通的作用關系及設計表現形式,以產品為媒介,情感為主導,構建通感意象互通的設計轉譯路徑,探究通感意象互通在產品造型設計應用的流程及驗證方法。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研、AHP層次分析、ACT等方法,以古箏音色為本覺,分析通感意象互通中“意—感—象”之間的轉譯路徑。以電音箏造型為例,從設計師的角度,收集和提煉用戶的通覺意象的感性信息,由意生象,將其轉化為本覺本象的造型表現元素,再從用戶解碼的角度,由象感意,進行關聯驗證。將通感意象互通應用到產品造型設計中,能夠借助通感將用戶的感官體驗提升為情感體驗,為產品造型設計應用研究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關鍵詞:通感設計 意象互通 電音箏 產品造型 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5-0001-05

Abstract:Based on synaesthesia design theory,to clarify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and design expression form of synaesthesia image communication,take the product as the medium and emotion as the leading,construct the design translation path of synaesthesia image communication,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of synaesthesia image communication in product modeling design.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questionnaire survey,AHP,act and other methods,taking the timbre of zither as the original percep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ath between "meaning feeling imag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synaesthesia and image.Taking the modeling of electroacoustic zither as an examp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ers,collect and refine the perceptual information of users synaesthesia image,generate image from meaning,transform it into the modeling expression elements of primitive image,and then carry out correlation verif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decoding.The ap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image interworking to product modeling design can promote users sensory experience to emotional experience with the help of synaesthesia,and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oduct modeling design.

Keywords:Synaesthesia design Image interworking Electroacoustic Zheng Produc-t model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引言

隨著現代技術和觀念的發展,設計的對象從物質形態向非物質形態拓展,產品造型設計逐漸向全方位感知體驗發展。產品不僅是功能的載體,更是情感交流的媒介。通感,是一種感官感覺刺激引發另一種或多種感覺,并產生情感反思的心理現象[1]。在產品造型設計中,借助通感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立體、沉浸的感受,突破表層的感官體驗,觸動用戶內心,產生情感共鳴。

一、通感設計中的意象互通概述

(一)通感意象互通

通感起源于文學領域,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多以隱喻的方式體現于詩歌中。如宋祁《玉樓春》中的 “紅杏枝頭春意鬧”,讓無聲的事物產生了“聲音”,將視覺轉化成聽覺。

而在通感研究中,“意象互通”的概念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學中的相關討論,西周的《周易?系辭》中的“立象以盡意”是對于意象最早的表述,這里的“意”與“象”是兩個并列存在的概念。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提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說明在制作構思時創作者要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造型表現形式相融合[2]。

意象互通就是設計中構思和創造的過程,“意-象”之間的轉換伴隨著通感的發生,所要表達的主觀情感為“意”,本覺刺激感官直接映射形成的表層形象為“本象”,在情感作用下引發通覺產生的深層形象為“意象” [3-4]。

通感意象互通是在感覺置換、疊加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感知覺、意識、思維、情感的相互作用,將情感滲透于“象”的形成之中,使其能夠感化人心,是更加高級的心理體驗[5-6]。

(二)通感設計中的意象互通

在通感設計中,產品的表征形象對用戶的感覺器官進行刺激產生本覺感知,在記憶和聯想的作用下產生通覺反應,其中感覺挪移和多覺疊加為感官體驗的反應,而通感意象互通為情感體驗的反應。

在“意-感-象”的通感意象互通結構中,“意”起主導的作用,既能夠控制“意象”和“本象”的形成,又能夠影響“感”的轉換。根據相關文獻研究,“意”的內涵可總結為三個層面,因此可將通感意象互通分為傳神、抒情、言志三種設計表現形式[7]。

“傳神”對應表達“意”的外在情態,通過意與象的相互融合,表現事物本身的性質,強調物有所觸,心有所感?!笆闱椤睂耙狻钡膫€體情感,通過意與象的交融,表現主體純粹的生命體驗,強調主體要將事物看作是同自己一樣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對象來對待,以主體的情感體驗為根本,把主觀的“意象”主動移入對應“本象”之中,物我同感?!把灾尽睂磉_“意”的事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的積極認知,通過意與象的相互融合,表現主體的情感傾向,強調基于一般情感的升華,具有一定導向作用。

二、通感意象互通的產品造型設計應用

(一)基于通感意象互通的產品造型設計轉譯

在產品造型設計中,“意象互通”用情感將多種感覺與產品造型表現凝結在一起,通過感覺的相互作用打通“本象”與“意象”的連接,不同的造型元素刺激不同的感官,引起關聯的感覺體驗,將用戶的感性需求轉換為多感官的造型設計元素,發掘用戶的內在精神需求,達到心物的契合。

通感的產生實際上就是不同感覺相互溝通的過程,直接刺激的感官引發伴隨體驗,實現感覺與情感的傳達,從符號學的角度看,通感意象互通是以“象”傳“意”的編碼和解碼的雙向轉譯過程[8]。主體作用形成的“意”在通感意象互通的情感交流中起主導作用,“感”是“意-象”交流過程中的傳播通道,“意象”和“本象”是通感意象互通中交流的媒介,是通覺信息和本覺信息的載體,如圖1。

在編碼階段,設計師作為信息傳播者首先了解用戶的情感需求,獲取“意”,對其進行梳理分類,獲取與主體相關的通覺意象,提取和分析其通覺信息結合聯想轉換為本覺信息,進行本象造型設計符號的編碼;在解碼階段,用戶借助五感,通過本象造型設計符號感知本覺信息,聯想到相關意象轉化為通覺信息,引發通覺,觸動用戶的情感記憶,領悟到“意”,產生情感體驗。

(二)基于通感意象互通的產品造型設計流程

基于通感意象互通的轉譯,圖2將產品設計流程分為編碼和解碼兩個過程:設計師通過目標用戶群的研究調研進行用戶定位,針對目標用戶采用情感模型和李克特量表確定“意”的主題,根據主題收集相關通覺意象,采用AHP層次分析法獲取關鍵意象,分析通覺意象的感覺特性,采用感性逐層細分法解析出與本象對應的產品造型元素,最后整合造型元素進行設計表現[9]。設計優化后的產品為樣本一,參照產品為樣本二,用戶比較樣本一和樣本二,通過觀察產品造型,對本象與意象進行關聯評價,匹配通覺信息,調動記憶與聯想對主題和情感進行評價,達成通感意象互通?!氨鞠蟆笔峭ǜ幸庀蠡ネㄖ薪涣鞯拿浇?,是通覺信息和本覺信息的載體。

(三)基于ACT模型的通感意象互通驗證方法

設計驗證采用ACT模型及李克特量表對設計優化后的產品及同類參照產品進行對比分析。ACT 模型由Anderson在1976年提出,是一個關于語義激活的認知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信息提取和存儲的結構,可用于產品造型設計中用戶聯想行為的驗證,模擬通感意象互通的過程中用戶中記憶信息的調用過程,驗證用戶通過本覺本象聯想到通覺意象的通感達成情況[10]。

首先基于ACT模型,對比樣本一與樣本二,分析兩款產品對“意象”聯想的激活強度,通過“本象-意象”的關聯驗證“通覺-本覺”的轉譯完成;再運用李克特量表進行調研,對“意”的情感和主題進行評價,驗證產品造型通感意象互通達成情況,通感意象互通的用戶解碼的認知過程分析,如圖3。

三、電音箏造型設計實踐

(一)設計師編碼

1.電音箏用戶定位

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樂器越來越趨于數字化發展,電音箏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數字化產品,不僅能夠適應多元的審美觀念和音樂表現環境,在設計表現形式上更加豐富,而且繼承了古箏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意象的分析上具有優勢[11]。

本次研究的設計實踐受企業委托,以“八音之絲”作為設計研究的背景,選擇電音箏作為設計的載體通過對古箏用戶群體進行問卷調研,分析不同類型用戶對電音箏的接受度,以及用戶對樂器音色的情感感受情況。

根據中國音樂家協會劃分的專業等級,古箏的用戶群體主要分為初級(5級以下)、中間級(5-8級)、高級(9-10級)三類。因此本次設計實踐的用戶定位抽取了初、中、高級各15名古箏用戶進行在線問卷調研,并對其使用需求與偏好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古箏中高級用戶更愿意接受電音箏,并且一般在演出場景中使用。

2.“意”的確定

通感意象互通中的“意”指情感,表現為內涵、意義,可通過情感測量的方法提取用戶的感性評價。本次設計實踐以“八音之絲”作為設計背景,“八音”是通過材質將樂器進行分類方法,“八音之絲”即是對絲弦類樂器的聲音特點分析,因此本次設計實踐主要針對古箏音色進行設計。首先通過調研對比用戶對同一樂曲不同音色感受到的情感傾向,獲取八音之絲—古箏音色的情感傾向,以及對其音色的相關語義評價。

基于本次研究對象的特征,從音樂-情感出發,采用Hevner情感模型結合李克特量表進行評價[11],用戶對古箏的音色感受最強的情感傾向為“抒情、生機”,并收集與其情感傾向相關的語義詞,通過詞性歸類與詞頻篩選得到“意”的主題詞為“優美的、明亮的”,最后根據“意”的三種分類方式,對語義詞進行聚類確定“意”的表現層次為“抒情”,如圖4。

3.“意象”分析

通感意象互通中的“意象”是指通覺在“意”的作用下、由情感觸發聯想到的事物[13]。通過專家訪談,基于“抒情、生機”的情感傾向,從古箏音色出發,對設計目標的主題詞:“優美的、明亮的”進行思維發散,獲得26個相關意象,根據前期調研確定的“抒情”層次進行意象群的聚類,篩選后得到7個意象,如圖5。

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各意象的權重進行分析,篩選聯想程度最高的通覺意象。根據前期研究分析可知,專家訪談篩選后的通覺意象集為M={漁舟、漢服、刀劍、絲綢、流水、落花、竹} ,共7個意象,用戶根據“優美的、明亮的” 主題詞評價各意象對電音箏設計的重要程度。構建判斷矩陣G=(gij)mxn,其中gij為用戶對每兩個意象的評價平均數。匯總得到專家群策判斷矩陣,計算各通覺意象的綜合權重,權重數據見表1,進行一致性檢驗,統計分析后獲得通覺的關鍵意象為“流水”。

4.“感”的轉換

通感意象互通中“感”的轉換是將設計目標的通覺意象特征與其感覺特性相對應,分析相關的產品造型表現元素,探究通覺-本覺的轉換路徑。本次以“八音之絲”的古箏之絲弦音色作為通感意象互通的出發點,調研后發現,在使用古箏時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觸覺從形態、材質、顏色、結構4個方面接觸古箏,因此本次通感轉換的通覺為聽覺,本覺為視覺和觸覺。

采用感性逐層細分法,基于用戶需求建立樹狀結構,將通覺意象的感覺特性與本覺本象的產品造型相關聯[14]。圖6將感性信息逐層細分,到解析出產品的設計元素為止。以“意”的主題為基礎,將聽覺作為“感”轉換的起點,輸入意象“流水”作為第二次感性信息,向下細分,第三次分析其通覺意象的感覺特性,按照 “律動、流暢”“消散、分離”“通透、清澈”三個通覺感覺特性,第四次結合用戶的行為接觸點分析本覺(視覺、觸覺),最后輸出其造型設計元素,構建通覺-本覺的轉換路徑。

5.“本象”表現

綜合前期研究的結果,以通覺-本覺的轉換路徑為基礎,將設計目標的通覺意象的感覺特性與本覺本象的產品造型元素特征相關聯,從結構、形態、色彩、材質4個方面提取造型設計元素,通過目標用戶研究篩選最符合用戶需求的設計元素,整合各造型設計元素后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15]?!氨鞠蟆北憩F的具體分析步驟,如圖7。

首先提取聽覺-視覺的造型元素,分析通覺意象的感覺特性,匹配其本象的設計元素特征。通覺意象“律動、流暢”“消散、分離”的感覺特性在結構上解析為“排列、組合、層次”的元素,提取流水波動的狀態表現為電音箏結構上的橫向模塊化組合;“律動、流暢”“消散、分離”的感覺特性在形態上解析為“點狀、線狀”的元素,運用音頻編輯軟件截取古箏音色的頻段分析其結構的曲率,調研后發現頻段曲率越大聯想到通覺意象的動感越強,因此提取流水的微波和翻涌兩種不同運動狀態的形態,獲得3個箏首和箏尾的形態元素,3個箏碼的形態元素,調研篩選得到最終形態組合;通覺意象“通透、清澈”的感覺特性在色彩上解析為“漸變、透明”的元素,通過互聯網檢索“流水”的關鍵詞,獲取Unsplash、Behance、500px等全球知名攝影網站點擊率靠前的圖片,提取其色彩,運用NCS色彩系統進行分析,以色環和三角為基礎,將提取顏色的色相、彩度、黑度、白度作為立體空間坐標,篩選得到最終的色卡組合:S1040-G、S1050-G、S4050B60G和S4050-B10G。

然后提取聽覺-觸覺的造型元素,通覺意象“通透、清澈”的感覺特性在材質上解析為“順滑、圓潤、透明、半透明”的元素,提取意象流水透明的狀態,表現為電音箏的樹脂、亞克力、塑料等材質,調研篩選得到亞克力的材質。最后,整合所有獲取的造型元素,通過計算機輔助技術,優化形成最終的設計方案。

(二)用戶解碼

1.“本象-意象”的關聯驗證

本次設計驗證的對照實驗選擇與主題和意象關聯度最高、同樣純電聲發聲聲,并且材質相似的美妙斯電音箏作為樣本一,“流水”電音箏作為樣本二。被試為六名古箏中高級用戶,具備專業知識和審美能力,有接觸電音箏的經歷。通過用戶訪談的方式,要求用戶逐一表述觀察每件產品的各造型元素與各組“意象”之間的聯想情況,統計并對比兩款產品的造型與意象的聯想指數及激活程度,驗證本象-意象聯想情況,確定本覺-通覺轉換成功。

“意象”聯想目標的選定是基于前期設計調研的結果,意象集為:I={流水,落花,絲綢},造型元素集為:J={形態,色彩,結構,材質},其中,色彩集為C,材質集為M,結構集為S,形態集為F[16]。

猜你喜歡
情感體驗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感體驗探索
繪本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恰當有效地提問促進幼兒積極情感體驗的發展
巧用策略,“悅”讀繪本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課升華的金鑰匙
注重體驗,促進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