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模式應用探索

2023-09-01 03:25張艷利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承天寺思達讀思達

張艷利

內容摘要: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輸入和閱讀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把閱讀擺在第一位,通過閱讀去推動思考和表達。針對目前語文學習中,學生閱讀較為被動、忽略思考,缺乏實際運用的情況。本文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嘗試將“讀思達”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從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層層閱讀促進思維發展和深化閱讀推動表達三方面探討語文教學。

關鍵詞:讀思達 語文教學 初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初中階段,在閱讀過程中能把握主要內容,并通過朗讀、概括、講述等方式,表達對作品的理解。[1]指出語文學習要立足核心素養,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綜合體現語言運用、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彰顯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并且提出各學段課外閱讀總量的要求??梢?,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界定

語文學習就是對文本的“認知”,其實就是日常學習中的閱讀、思考、表達。余文森由此提出“讀思達”教學法。閱讀、思考、表達是學生教材學習的三個基本環節,這三個環節是遞進關系,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個性化表達。[2]“讀思達”教學法可以應用于不同學科和不同教材,只是對象、方式和特點要求不同。當然,“讀思達”的模式不是完全固化的,三者也不一定非要齊頭并進,可以根據側重點調整。對語文教學而言,“讀思達”教學模塊又可分為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由這三個模塊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學習過程,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本文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運用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模式,以閱讀開頭,在層層深化的閱讀中,使思考、表達進一步深化,從而實現讀、思、達綜合發展。

二.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的閱讀較為被動

當下,中小學生閱讀較為被動。包鵬在《變被動閱讀為主動“悅讀”途徑初探》中曾指出現在的中學生閱讀較為被動。陳劍風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也提到中學生閱讀的被動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太合適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降低。超額的閱讀內容,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反而讓閱讀成了負擔。第二,當前考核法則的制約。長期以來,應試教育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導致很多學生和老師“唯分數論”。第三,不科學的閱讀方法。具體閱讀內容應該運用相應的閱讀方法,缺少具體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指導,會使學生盲目閱讀,對文本的理解也比較淺顯,閱讀往往會事倍功半。第四,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中學生課業任務重,會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考點內容上,擠壓了閱讀時間,不利于學生培養閱讀習慣。

(二)重閱讀,輕思考

閱讀就是依據人生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當前,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存在只看重分數、關注題型,而忽視學生素養的情況。[3]受應試教育影響,“標準答案”成為了大家統一的解讀,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老師在課堂上著重講解考試重點,把文本內容按照考點肢解后強行塞給學生,并要求學生用大量時間去死記硬背。還有部分教師將諸多文章合并分類總結,歸納出解題的方法與技巧,將技巧總結后教給學生,組織學生統一進行背誦。[4]學生為了取得高分,也被動地接受老師給的標準答案。忽略了學生在閱讀時感受文本內在的整體性、審美情趣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對閱讀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很難到達深處,甚至會形成思維固化,阻礙學生個性發展。除此之外,群文閱讀在課堂上的應用也相對較少,學生的思維延伸度不夠。在中學教師羅小建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芻論”中曾指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些教師只偏重單篇課文的講解,忽視這些文章與同類文章之間存在的相關性,致使學生的思維沒有足夠擴展,相對單一。

(三)過于強調基礎知識,缺乏實際應用

閱讀古詩文時,過于強調字詞知識以及文章翻譯,緊盯考點和得分點。教材上所選的古詩文蘊含著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文化理解和傳承的重要手段。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然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沒有挖掘教材的文化元素,因此也忽略了聯系實際生活來應用傳統文化。學習跟寫作緊密相關的課文,部分老師未能引導學生積累相關寫作知識、通過文本啟發學生的寫作,沒有實現閱讀與寫作的相互促進。

三.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法的應用研究——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課文雖然非常簡練,情感層次卻很充沛,只有通過充分的閱讀才能體味其中意蘊。

(一)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提升閱讀主動性

葉圣陶認為“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其功至偉?!遍喿x的方法有很多,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可以獲取不同的信息,達到不同的目的。閱讀按照目的可分為瀏覽性閱讀、理解性閱讀、欣賞性閱讀、借鑒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5]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不同教學目標進行相應的運用。

1.多種閱讀方式結合,感知文意

首先通過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獲取基本的文本信息。例如,學生在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時,先進行瀏覽性閱讀了解文章大意,即通過自由讀兩遍讀準字音,挑選同學讀感受節奏,小組互讀競爭點評等方式,再配合理解性的默讀并結合課下注釋和古代漢語詞典,整體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找出自己認為的重點問題,為課文的深入解讀打好基礎。

2.反復誦讀,感受文章起伏

播放名家朗讀,讓學生從語速和情感方面進行仿讀,學習停頓、斷句。在反復仿讀的基礎上,感受文章的起伏進行欣賞性閱讀。明確本文基調,通過舒緩的語氣讀出月夜“靜”的氛圍。讀好課文的三處拖音。通過“月色入戶”讀出蘇軾當時的激動;通過“欣然起行”讀出當時輕松愉快的心情;通過“懷民亦未寢”讀出作者的欣喜以及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通過“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讀出作者庭下賞月的陶醉之感。

綜上,反復閱讀是感知文章的前提。只有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學生才能讀出感情,讀出驚喜、沉醉、感嘆,為繼續探析課文做好鋪墊。

(二)層層深化閱讀,促進思維發展

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法,教學中的思考、表達都來自閱讀、經過閱讀、最終也為了閱讀。每個教學流程都以閱讀為起點,通過閱讀進行提問,激發學生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再落腳到閱讀,層層閱讀與層層思考相互交織遞進,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1.初讀促進思維領悟

初讀解決文章基礎問題,讀懂文意,經過自由閱讀、挑個別同學讀、整體齊讀,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解決疑難問題,組內無法解決的老師再集體探討講解,然后再閱讀積累。例如在《記承天寺夜游》中通過瀏覽性閱讀和理解性閱讀,讀出“念”這個字體現的孤獨失落感,和“蓋”字的恍然大悟。這兩個字想要理解到位,只有了解文意,才能讀出感情,帶領學生再次齊讀,言為心聲,讀出自己的理解。

2.再讀促進思維深化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物我交感,會產生移情作用?!痹谏钊腴喿x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和移情,學生才能對文本的內容產生情感共鳴。隨著文章的閱讀深入,探究也會進一步深化。例如《記承天寺夜游》中,讓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再去閱讀文本,知道元豐六年的時代背景與烏臺詩案對蘇軾的人生的重大影響,了解蘇軾當時在黃州“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達,自幸庶幾免矣?!盵6]的凄苦生活。此時,再讀“念無與為樂者”體會作者巨大的孤獨凄涼;通過反復誦讀和刪減比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句話,體會“蓋”字的濃烈感情,從理性的喪失到理性的回歸,讀出作者幡然頓悟的感覺,使得“藻、荇交橫”的懸念有了解答,妙趣橫生。學生通過“藻、荇”這個意象感受蘇軾在黃州漂泊無依和困頓。通過“竹柏”這個意象,聯結已有知識和深化未知的內容。推理出作者通過竹柏自喻,像竹一樣的氣節,虛心向上、高風亮節,像柏一樣蒼翠,何懼困境、傲骨錚錚、萬古長青的形象。通過“閑人”這個詞,優化問題驅動,提升學生質疑的素質。學生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結合竹柏的意象和蘇軾當時所處的境況,通過“閑人”體現出的清閑,表達落寞、凄楚之情。加上“耳”字組成的反問句,把作者的自嘲、痛苦體現得淋漓盡致。

3.三讀促進辯證思維

黃厚江老師說:“我們以為,語文教學的諸多問題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結論教學,也就是學習過程的缺失,這是語文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蔽覀儾豢芍苯訏伣o學生結論,應該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引導學生辯證思維,自己得出答案。蘇軾深受儒、釋、道思想的影響,儒家的家國天下、佛家的超塵脫俗、道家的天人合一這三種思想在他身上獨特融合。所以蘇軾的文章絕不是簡單的抒發憤懣之情,在此基礎上,學生三讀文本進一步探究作者的感情。讀出“閑人”不單是無奈自嘲和沉痛,還有化貶謫之苦為悠閑心境的人生境界;讀出“積水空明”不單是作者暫時脫離現實,還體現了他的自我排遣與曠達坦蕩。多層次的閱讀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以及對文本系統化綜合性的理解,從而促進辯證思維。

綜上,通過反復閱讀利用課文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每次閱讀都有不同的側重角度,每一次閱讀都要收獲每一次的效果,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深化閱讀,推動表達

語文表達分為口語表達和書面形式的表達,表達能力是閱讀和思考在可視化層面上的呈現。語文教學中,可以采取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1.創設情境性問題,提升表達熱情

新課標指出要有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1]可見,表達的重要性?;谡n文閱讀創設情境性問題,激發學生討論、表達的積極性。例如在《記承天寺夜游》教學中,在積累基礎字詞時,通過“戶”字的字源講解,順勢追問“戶”字相關成語,通過創設情境性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表達

閱讀方法指導應該貫穿語文課堂的文本教學之中,教師根據文本特點和學情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在語文學習中,書面形式也就是文字表達往往會讓學生望而遠之。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習慣不良,一定會影響到表達”[7]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注重為學生的“表達”積累豐富素材。讓學生養成記筆記、做批注等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記承天寺夜游》中,師生補充有關“戶”字的成語后,提醒學生把相關成語記在課本上,進行日常積累,為學生日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又如在通讀本文時,指導學生用抓層次和抓關鍵詞的方法進行。

3.創新讀寫訓練,提升表達素質

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雖然一個為“文”一個為“語”,但是可以通過相同的訓練進行提升。續寫是對內容的思維補白,是一種比較開放、自由的表達訓練方式,在對文本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情感和發展脈絡有較深刻的把握,可以進行較為合理的續寫。例如在《記承天寺夜游》中,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蘇軾和張懷民散步時,會聊點什么內容呢?學習課文后,學生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可以借助合理的想象用文字表達出來,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來。此外,老師還可以借助其他平臺鍛煉學生表達,在續寫之后,通過辦板報、校園雜志、個人網絡空間等方式,啟發學生交流與點評,擴展學生的閱讀認知,提升表達能力。

四.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方式,是進行加工和輸出的前提。閱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思考和表達的潛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陂喿x的“讀思達”教學模式,凸顯出閱讀的重要性,教師也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在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模式中,學生經過多層次閱讀深入思考理解文本,收集文本信息、縮短讀者與文本的距離,為表達儲備知識。通過閱讀——思考——表達有機結合,充實原有的語文學習。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的基礎上,根據文本的情境性對學生進行提問并及時追問,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推導、演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人生態度,而不是直接給出固定答案,硬把知識灌給學生,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

本文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闡述基于閱讀的“讀思達”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多層次閱讀理解文本內容與情感態度,結合課堂問題,使學生積累豐富素材,不斷深化思維,培養表達能力,在閱讀基礎上實現“讀思達”的銜接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2.

[2]余文森.“讀思達”教學法:學生教材學習的基本范式及主要變式[J].中國教育學刊,2021(07):67-72+77.

[3]羅小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芻論[J].成才之路,2022,No.734(34):81-84.

[4]宋佳雨.關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考[J].成才之路,2023,No.745(09):63-64.

[5]高原.朗讀教育功能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8:17-19.

[6]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下)[M]·長沙:岳麓書社,2015:593.

[7]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猜你喜歡
承天寺思達讀思達
例說“讀思達”在中考文化類試題中的應用
從教師視角談“讀思達”課堂范式——以“百分數的認識”為例
“讀思達”教學法的數學學科實踐
淺談“讀思達”教學法之思與行
營造“六和”數學課堂 彰顯“讀思達”魅力
“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探究
寧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韋陀殿所見銘文為據
硬壇新秀
“想睡樊野沒睡到,走紅嚴重影響我約……”
燕園思達通“燕園”猿聲啼鳴創“平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