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奧波德《沙鄉年鑒》中土地倫理思想解讀

2023-09-01 03:44王詩雨
文學教育 2023年9期
關鍵詞:利奧波德生態

王詩雨

內容摘要:美國著名作家奧爾多·利奧波德的代表作《沙鄉年鑒》講述了作者在美國的一個農場進行生態修復的經歷。利奧波德在沙鄉生活的十三年里,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對自然進行了充分的觀察,對自然生態有了深刻的感悟,并在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建構了他的土地倫理思想。本文從利奧波德對人類與自然的互動入手,探究其土地倫理思想的形成和建構過程,體會利奧波德的生態倫理思想。

關鍵詞:利奧波德 《沙鄉年鑒》 土地倫理 生態

奧爾多·利奧波德,美國著名科學家、作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利奧波德對生態文明構建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是生態美學和生態文學的奠基人,被視為“環境保護運動的先驅”。

利奧波德在沙鄉生活十三年間,致力于土地健康和農場生態平衡工作,對人與人和人與大地之間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創作了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沙鄉年鑒》,該書對人與土地之間存在的生態關系和倫理關系進行了思考和表達,是土地倫理學的開山之作,被譽為“生態思想的圣經”,并與《瓦爾登湖》《寂靜的春天》并稱為“自然文學三部曲”。

20世紀,伴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生態危機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開始探索自然的內在價值。利奧波德將對大地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凝聚在作品《沙鄉年鑒》中。作品第一部分,作者按月劃分記錄了沙鄉一年的景色,展現了動植物的蓬勃生機;作品第二部分作者游歷美國大陸,通過講述這篇土地上人與自然的互動故事,引發人們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愛;作品第三部分對鄉野和野生動植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思考;最后在作品的第四部分,利奧波德提出了土地倫理思想,呼吁人類樹立對大地的責任感,用善良和謙恭的態度去對待大地。

《沙鄉年鑒》影響了眾多環境思想者和行動者,其中闡述的土地倫理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發展。作品用詩意的語言,讓人們在審美愉悅中產生對自然的哲學思考,緩解人與自然緊張關系。

一.人與自然的關系:沙鄉十三年

利奧波德受家庭環境影響,從小就表現出對自然的熱愛和親近。沙鄉生活的十三年使他與自然產生了更為親密的聯系,其作品《沙鄉年鑒》更是傳達了他獨特的生態思想。作者用審美的眼光看待沙鄉,從描繪生態美入手,風格盡顯浪漫主義情懷,也處處體現出他對自然的尊重和熱愛。

利奧波德在《沙鄉年鑒》中用散文詩的風格,通過山、水、動植物等多種意象描繪自然、欣賞自然,筆下的各種生物都充滿了神秘、靈性和野性,代表了自然的豐富和美好。沙鄉中充滿了水這一意象,水孕育了勃勃的生機。河流邊上的動植物多的數不清,“金翅雀在水中洗著澡,而鹿、大藍鷺、北美鶴則用一條用足跡織成的花邊遮住了它”[1],還有田鼠、鼴鼠,紫色的斑鳩菊和淡粉的澤蘭,生物間的融洽自得躍然紙上。長滿苔蘚的泉眼因為堵塞成為了潮濕多泥的臺地,作者饒有興致地將這些臺地稱為“懸掛著的花園”,因為那里“掛著流蘇的龍膽擎著藍色的寶石”[2],還有突然冒出來的松雞和朦朧金色的落葉松。當作者坐著小船進入弗蘭博河,他發現它不僅遠超預期,而且早已是一個到了暮年的荒野,“因為新的別墅、勝地和公路橋梁已把連綿不斷的荒野切成越來越短的碎段”[3]。幸運的幾個未被砍伐的林區還殘存著一些野生動物,但是不合理的資源保護政策和激烈的政治斗爭讓河流和荒野成了犧牲品,后代也永遠失去“那種坐在一條蕩漾在如歌般的水中的小船上的機會”[4]。在作者看來,自然哺育人類并為人類帶來閑暇時刻的歡悅,人類卻“試圖靠現代機械去得到歡悅,從而毀滅了它的價值”[5]。作者由此批判了當前以經濟利益主導的保護主義動機,指出某些樹木、沙丘、泥潭等被認為不具備經濟價值而被保護主義政策忽視。

在觀察植物中,作者通過一棵老橡樹的年輪來猜測它經歷的陽光和風雨,橡樹在經歷風雨、大火、蟲害等磨難后,被雷電終結。橡樹的最后歸宿是在壁爐里熊熊燃燒,也讓橡樹經歷過的陽光溫暖了木屋和靈魂,“都在向眾人證明,陽光并沒有白白照耀”[6]。這棵老橡樹的逝去令人哀悼,但是它的后代仍然在沙丘上挺立著,暗示著生命的輪回和責任的傳遞。此外,作者在將身邊的松樹和樺樹做對比中展現不同樹木及其周邊的特點,在那棵作者親手種下的松樹下“將會長出一株五月花、一株水晶蘭、一株鹿蹄草,或者一株北極花”[7],會有黑啄木鳥筑巢,會有風唱歌,激發出作者無限的想象和希望。還有楊樹、落葉松、三角葉楊等,這些植物都在作者的描繪中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色,傳達了植物學的知識和詩意的美好。

利奧波德在對野生動物的描述中充滿了自然之美。三月份的大雁“低低地穿過現在已經沒有獵槍的狩獵點和小洲,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就如同久已失散的朋友一樣”[8],四月份的夜晚有沙錐扇動翅膀的聲音、貓頭鷹的叫聲和黑鴨的情話。作者在與學生對大雁的鳴叫、雁隊等行為的觀察之中感受到了大雁的來臨給這片彌漫著青草濕氣的沼澤帶來的生氣,并且多次發出感嘆: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只鼴鼠,來體會自然的神秘。在作者眼中,星星、大雁、貓頭鷹和貨車都是起得特別早的朋友,為早起發出了信號,帶來了自然界的活力和安全感。在欣賞它們的自然和靈性的同時,作者就它們對自身利益的堅守和對生態系統的貢獻表達了尊重和贊美。大雁的遷徙充滿變數,風雪的挑戰、路途的遙遠和尋找食物的艱辛都未曾阻擋它們前行,正是這種堅持“伊利諾斯的玉米遺穗才得以穿過云層,被帶到北極的凍土帶,在那里與白夜中的六月的多余陽光結合起來,在所有其間有土地的地方生出了小雁”[9]。大雁用自己的生命堅守著這個信仰,完成每年一度的國際性飛躍活動,給整個大陸帶來野性的詩歌。

利奧波德在對自然界水、植物、動物等多種意象的觀察和描述中享受到了自然界的寧靜,也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相處的寬容和友好。在他看來,生物的靈性、活躍和神秘也給宇宙世界帶來了未來和希冀。然而,人類不正當的行為和不恰當的保護政策對自然的破壞和生物的逝去也讓作者為之憤怒和痛心。利奧波德將文學性和思想性充分融于《沙鄉年鑒》之中,在對生態更深的感悟中,開啟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

二.土地倫理的形成:倫理關系轉變

(一)倫理演變

傳統的道德哲學很少關注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一般認為人類是世界的中心,是“唯一的倫理主體”。在這種倫理觀的影響下,人們認為只有人類才有自發性價值,除了人之外的生物僅僅具有工具價值,因此其他存在物一直被排除在倫理關懷范圍之外。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全球生態危機的加劇,人類開始意識到傳統價值觀下人與自然的對立將會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越發僵硬,這將對生態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轉變人類對自然的認知,人類要意識到自然不再是屬于人類的“客體”,與人類同為共同體的一員,人類也對自然負有倫理責任。

利奧波德認為倫理學應該也像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一樣,伴隨著歷史的演變存在著一定的進化。第一階段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第二階段要進入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第三階段要將這種關系拓展到自然界范圍。利奧波德指出“倫理向人類環境中的這種第三因素的延伸,就成為一種進化中的可能性和生態上的必要性。按順序來說,這是第三步驟,前兩步已經被實行了”[10]。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在解釋生物進化現象之外,還探究了人類社會現象,考察了道德的形成和發展進程。利奧波德在研究達爾文生物進化和道德進程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他對于倫理演變的第三步驟——土地倫理思想。

利奧波德在《沙鄉年鑒》中提到一個故事:奧德修斯從特洛伊戰爭中回家后,懷疑他的一打女奴有不軌行為,從而將她們在一根繩子上絞死。他人也不會質疑這種草率的行為的對錯,更不會進行譴責,因為那時希臘的倫理范圍指包括夫妻血親,女奴并不屬于倫理范圍之內,而是屬于財產的一類,對于財產的處置問題只有劃不劃算一說,并沒有正確與否的概念。利奧波德認為,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奴隸制的廢除讓奴隸成為了平等的人,進入了人類關懷范圍內,倫理范圍逐步擴大??梢钥闯?,最初的倫理范圍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后將范圍擴大為人與社會,始終未涉及到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存在物。大地就像奧德修斯的女奴一樣,也是人的一種財產,人與大地的關系是一種經濟關系,人類享有私利卻不強調義務。也就是說,文明在不斷進步,但過程中還裹挾著對大地的奴役。利奧波德繼而指出當時的倫理水平已落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需要有新的倫理來指導當前社會環境,這使得土地倫理思想有了發展的可能性[11]。

利奧波德在其倫理觀念中指出,從處理人與人到人與社會的關系,迄今為止這兩個階段已經完成,應該出現第三階段,即確立人與大地之間的倫理關系。這一階段是必須要經歷的,因為前兩個階段的倫理范圍只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未能改變倫理學的實質。傳統的以經濟為主導的行為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人類面臨的嚴重的生態危機“究其本質來說,主要是價值觀念問題”[12],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使人產生了人是唯一的倫理關懷對象的觀念,導致人在處理人之外事物時產生了優越感,這種狹隘的優越感使人與自然的矛盾越發突出。利奧波德認為,“在缺乏覺悟的情況下,義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要把社會覺悟從人延伸到大地”[13],因此自然必須被納入人類的倫理范圍,人類必須承擔起保護自然環境的倫理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二)大地共同體的提出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道德發生在“群體”之中,只有事物存在于群體范圍內,才能成為倫理關懷對象。利奧波德指出,要拓寬倫理關懷范圍就需要延伸“共同體”的邊界。在人類早期發展階段,共同體的范圍僅限于部落,倫理關懷范圍也只在部落的人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共同體的范圍也逐漸擴大,相應的倫理關懷范圍也在擴大,直到現在整個人類社會都屬于共同體范圍,倫理關懷范圍也包含整個人類群體。利奧波德認為,隨著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入,共同體也可涉及非人類領域,他將目光放到了整個生態領域,指出“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或者把它們概括起來:土地”[14]。大地共同體概念的提出,將人是社會的產物定義為人是大地共同體的一員,并促使作者深入觀察人與動植物等共同體的其他成員的互動,重新探尋人與自然相處之道。

生態學知識成為了“大地共同體”理念重要的孕育土壤,為大地共同體的建構奠定了基礎。在《沙鄉年鑒》的“漂流”這一章節中寫到:一個長期生活在巖石中的原子被大果橡樹的根帶到了自然界,在經歷了花、橡果、鹿和人的傳遞后又回到了土壤,完成了它的第一次漂流。接著從土壤出發,通過葉子、鳥、拉布拉多足鼠、狐貍和野牛重新回到土壤,這是它的第二次旅行。作者通過詩意的語言表達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相互競爭又依存的食物鏈關系。

在“伽維蘭的歌”這一章節中,作者借用了“能量循環”的概念,暗示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不斷生成轉換,就像伽維蘭河水蘊含著巨大能量,生生不息。繼而利奧波德提出“大地金字塔”概念,從低到高的順序是土壤、植物層、昆蟲層、鳥類、嚙齒動物,由此類推,最高層是大型食肉動物。每層都以其相鄰的下一層為食物,從而形成了食物鏈,能量則沿著食物鏈固定進行傳遞?!巴恋夭⒉粌H僅是土壤,它是能量流過一個由土壤、植物,以及動物所組成的環路的源泉。食物鏈是一個使能量向上層運動的活的通道,死亡和衰敗則使它又回到土壤”[15]。作者強調,這種被高度組織起來的金字塔結構有其自身內在規律,不能被人為干預,人為干預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人類作為共同體的一員,理應承擔起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責任。

當人類評價一個動物是丑陋的或殘忍的時,人類并沒有意識到它們也是共同體的一部分,而同樣作為共同體一員的人類并沒有權利去評價一個動物是“好”或者“壞”。個體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個體的產生、運行和消亡都依賴于生態整體,在生存競爭環境下產生的死亡或腐敗,只要對整個生態系統是有利的,那么也是“好”的。人或者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從個體來看都是未完成的,只有在一個整體中,在與他者的互動中才能得到共生共存[16]。

三.土地倫理的建構:提出新的價值尺度

利奧波德通過大地共同體建構起了他的土地倫理思想體系,人類也自然地從大地的占有者變成了共同體的一員。他在進化論知識的基礎上,探究了倫理范圍擴展的可能性,將倫理關懷對象從人類群體延伸到“大地共同體”,并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立起新的價值尺度,即倫理尺度。

在《沙鄉年鑒》的“像山那樣思考”這一章節中,作者描述了這樣一段經歷:某天他與幾個獵人朋友在河邊發現一只母狼和幾只小狼崽嬉戲,他們興奮地開槍射擊,母狼被擊中垂死,一只受傷的小狼躲到了巖石邊上。當他們靠近那只母狼時,作者正好看見母狼眼中閃爍著“垂死時的綠光”,發現“在這雙眼睛里,有某種對我來說是新的東西,是某種只有它和這座山才了解的東西”[17]。作者一度認為狼群數量的減少會帶來鹿群數量的增加,那么沒有狼的地方將成為鹿群的繁衍地,也會是獵人捕獵的好地方。但是母狼眼中垂死的綠光給利奧波德產生了極大的震撼,他開始醒悟,認為“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18],繼而開始反思長久以來人類為了滿足經濟利益而去維護生態環境的狹隘心理。

在當時對自然環境采取保護的出發點是存在偏頗的,為了保護鹿就要犧牲掉狼,那么保護鹿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利益。這種功利主義忽視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必將在未來給人類造成更大的損失?!爱斠恢槐焕峭先サ墓乖趦赡昊蛉昃涂傻玫窖a替時,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憊了的草原,可能在幾十年里都得不到復原”[19],損害大地的一部分去保護另一部分會導致共同體失去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共同體內部將會一片混亂。利奧波德認為,人類以經濟利益為活動原則的自然保護運動是絕對片面的,最終既不會得到預期的經濟利益,對自然的保護也將慘敗收場。在經歷深入思考后,利奧波德提出了一種新的生態倫理思想,即生態整體主義。像山那樣思考,也就是說要平等地對待山上的一切,包括水、土壤、動植物等,將注意力轉移到生態整體上來,從自然的角度去關注自然的需要,尋求更和諧繁榮的自然環境。

在利奧波德看來,為了經濟利益而保護環境的經濟價值尺度已不再適用于當今社會,土地倫理的出現意味著新的價值尺度得以建立。這種新的價值尺度即倫理尺度,“一個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才是正確的”[20],反之則錯。具有和諧、穩定和美麗這三種特性的多元價值體系,不僅肯定整個共同體的價值也不忘關注共同體中每一成員的價值,這一新的價值尺度也成為了生態整體主義最核心的判斷準則。由于之前人類只顧經濟私利不顧道德義務的對自然進行無止境地掠奪,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災害,為了避免更加嚴重的后果,利奧波德在《沙鄉年鑒》中提出倫理范圍的延伸,人類必須要從征服者變為大地共同體的一員,并對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存在物報以熱愛與尊重[21]。

利奧波德認識到生態危機是人類的問題,既與社會體制有關,也與人類的精神世界有著緊密聯系,他對當時的環境保護政策和生產方式的質疑,實際上是對人類享樂主義、利益至上觀念的反對。人類應當改變經濟利益為主的價值觀,承擔起對自然的倫理義務,營造生態整體的穩定、和諧與美麗。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想將人類對生態的認識轉化為人類的倫理道德,在人類社會中運用自然生態規律,指導文明發展,救贖人類心靈,這對今天緩解人與自然緊張關系也有一定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2][3][4][5][6][7][8][9][10][13][14][15][17][18][19][20][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1]徐天戌.對立中的統一:利奧波德的占有觀和環境倫理[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1):84-92.

[12]曹明德.從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中心主義倫理觀的轉變:兼論道德共同體范圍的擴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03):41-46.

[16]王玉山.“像山那樣思考”:奧爾多·利奧波德的生態意識與環境史[J].社會科學戰線,2017(01):88-94.

[21]占學琴.利奧波德的生態整體觀[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04):25-30.

注 釋

[1][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57.

[2][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64.

[3][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24.

[4][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27.

[5][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06.

[6][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8.

[7][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77.

[8][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1.

[9][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5.

[10][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25.

[11]徐天戌.對立中的統一:利奧波德的占有觀和環境倫理[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1):84-92.

[12]曹明德.從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中心主義倫理觀的轉變:兼論道德共同體范圍的擴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03):41-46.

[13][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32.

[14][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25.

[15][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37.

[16]王玉山.“像山那樣思考”:奧爾多·利奧波德的生態意識與環境史[J].社會科學戰線,2017(01):88-94.

[17][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43.

[18][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43.

[19][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44.

[20][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269.

[21]占學琴.利奧波德的生態整體觀[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04):25-30.

猜你喜歡
利奧波德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利奧波德大地倫理思想對培育大學生生態意識的借鑒
奧爾多·利奧波德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最強魔術師
科學與美國國家公園發展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