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三重邏輯及路徑遵循

2023-09-03 07:59揭祎琳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五位一體文化自信

揭祎琳

〔摘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領導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內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闡明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應遵循的原則與方向,將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推進文化建設,實現文化自信自強。新時代新征程上,需要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將之置于黨和國家的戰略全局中予以把握,不斷激發全體人民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關鍵詞〕 “五位一體”;中國式現代化;文化自信;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6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3)04-0022-07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薄?〕42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從理論邏輯來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從歷史邏輯來看,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是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和弘揚者。從現實邏輯來看,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愈發凸顯,建設文化強國有利于匯聚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提供了理論指導

馬克思恩格斯圍繞文化、文藝有過多次精辟闡述,他們看到了文化與政治、經濟之間的復雜關系,認為文化發展應植根于社會實際,為無產階級服務,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目標。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觀,具有創新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多重特征。具體而言,包含以下要點。

第一,文學藝術是社會的上層建筑。馬克思認為上層建筑包含兩大部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法律、政治、宗教、藝術或哲學等意識形態的形式〔2〕。恩格斯在1894年寫給瓦爾特·博爾吉烏斯的信中說道:“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相互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薄?〕649這一論述深刻地闡明,藝術被包含在上層建筑之中,由經濟基礎所決定。位于上層建筑中的藝術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是有其存在的獨特性的,是與經濟發展、政治基礎等相協調的,這就意味著關于藝術的發展有其特定的邏輯與路徑。

第二,藝術的美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的美。在這種統一當中,藝術的內容是根本的、主要的,藝術的形式則是從屬的、位居第二位的。馬克思認為英國作家狄更斯等人描寫了資產階級的各個階層,從食利者和公債持有者,一直到小鋪老板和訴訟代理人,“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4〕。由此可知,藝術的美的根源在于藝術的客觀內容,在于藝術對現實生活、客觀世界的反映。狄更斯等人在細致觀察社會各個階層的特點之后,以藝術化的呈現方式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因而其作品廣為傳播,成為后來讀者了解狄更斯所處時代的一面鏡子。

第三,強調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提出了“典型理論”?!懊總€人都是典型,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3〕578。這是1885年恩格斯致明娜·考茨基的信中對“典型”的重要闡述,強調了文藝作品的“典型”是鮮明個性與充分共性的辯證統一體。1888年4月初,恩格斯在致瑪格麗特·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薄?〕590這一論斷闡述了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之間互相辯證統一的關系。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典型環境包含不同的社會關系、歷史時期、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會對人物的性格、思想和行為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第四,文學藝術作品要借助情節和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政治傾向性。正如恩格斯所言:“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無須特別把它指點出來;同時我認為,作者不必把他所描寫的社會沖突的歷史的未來的解決方法硬塞給讀者?!薄?〕579“作者的見解越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越好?!薄?〕590在恩格斯所處的時代,小說主要是面向資產階級圈子里的讀者。他認為,如果一部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小說,通過真實描寫現實關系,能夠引發人們關于現實世界的思考,即使作者沒有提出改變現實的辦法,甚至沒有明確自己的立場,“這部小說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3〕579。

馬克思恩格斯兩位偉大革命導師的文藝思想對列寧產生了重要影響。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文學事業是黨的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置于黨的統一領導之下。真正的藝術家一定要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只有這樣,藝術創作才能迸發激情,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列寧在1905年指出,“無產階級文學事業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得發愁的‘幾萬上等人服務,而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5〕。在同蔡特金的談話中,列寧提出了“藝術是屬于人民的”這一著名的口號。藝術不但要為廣大群眾所了解和愛好,還應當表達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藝術要扎根于廣大勞動群眾,提高群眾的思想水平。

列寧還意識到了文學藝術的特殊性,強調在堅持黨對文藝事業領導的前提下,允許藝術獨創性和鼓勵藝術多樣性,要尊重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而制定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文藝政策?!盁o可爭論,在這個事業中,絕對必須保證有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闊天地?!薄?〕列寧的這些經典論述,既強調了文藝創作的無產階級方向,又把握了文學藝術的特性,把馬克思恩格斯的藝術美學思想推到了新的高度。

由上可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化理念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領導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來源。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化觀的形成過程、基本內容及當代價值,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產生重要啟發和重要借鑒。

二、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薄?〕具體而言,中華兒女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樹立自信心、增強自豪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誕生于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許多場合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稱作“中華民族的根和魂”〔8〕426, “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9〕。

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認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自信古已有之,這份自信來自于史書典籍的浩瀚,來自于四大發明的創造,來自于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兵馬俑、長城、故宮,諸子百家之爭鳴、李白杜甫之詩篇、《永樂大典》之豐富,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但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有識之士開始反思,認為中國在器物、制度和思想等諸多方面不如人。內憂外患之下,中華文化自信力的彰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一方面繼承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此過程中,文化自信力開始不斷積聚。陳獨秀、李大釗等人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在新文化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垂范作用,他們著書立說,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誕生不久,就將目光投向了文化領域,意識到了宣傳的重要性?!缎虑嗄辍贰豆伯a黨》《勞動周刊》《向導》《中國青年》等黨的早期報刊,代表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群眾進行革命宣傳的努力嘗試。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黨領導建立了許多農村革命根據地。針對農民的文化水平,運用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制定了貼近群眾實際生活、通俗易懂的宣傳內容,宣傳了黨的主張,有效動員了群眾參加紅軍、擁護紅軍,壯大和鞏固了革命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30年代初,黨內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上海發起了左翼文化運動,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中“以筆為矛”,傳播了先進思想,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投身革命??谷諔馉幤陂g,針對日本的殖民宣傳,中國共產黨作出了有效反擊,注重開展社會范圍的文化建設。具體而言,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農村,面向全國民眾,以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抗戰勝利為目的,不斷加強對抗戰文化的宣傳,大力推動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激發人們的抗戰熱情,持續鞏固了根據地建設。1945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為此后黨的文藝政策制定和文藝工作發展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对谘影参乃囎剷系闹v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文化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文藝工作者如何進行創作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回答了普及與提高的問題、內容和形式統一的問題、歌頌和暴露的問題等,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注重在農村開展文化思想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在城市進行宣傳動員,揭露國民黨當局對人權和民主的踐踏。通過積極宣傳黨的理念、方針、政策,贏得了廣大城鄉民眾的支持,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對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完成,在戲曲、報刊、電影、圖書等諸多領域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正式確立。以批判電影《武訓傳》為例,毛澤東親自撰寫了《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一文,并于1951年5月20日以《人民日報》社論的名義發表。以這篇社論的發表為標志,全國興起了一場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活動,推動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的文藝思想、文藝理論,結合時代發展變化的諸多特點,提出了許多關于文化建設新論述。他指出:“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薄?0〕鄧小平既看到了物質文化建設對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精神文明建設對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修養的重大意義,因而提出了“兩手抓”的方法論。改革開放初期,“雙百方針”得以全面恢復,文藝界的創作積極性被極大激發出來。進入新世紀,隨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黨深刻認識到文化對于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了推動文化的健康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為題中應有之義。2004年,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11〕。2007年,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2〕,并對此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正確的文藝理念的引領下,廣大文藝界人士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創造了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用先進的文化鼓舞人心,用優秀的作品謳歌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對文化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通過在文化領域的一系列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經驗可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第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第三,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和發揚這些寶貴經驗,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離不開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也與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有著密切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生動實踐,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意愿,指引著中國未來的復興之路。

三、現實邏輯:以文化凝聚團結奮斗磅礴偉力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圍繞文藝工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系統安排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論述內容豐富,是在把握文化建設基本規律基礎上提出的科學認識,閃耀著人民性和時代性的理論光輝。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文化建設能夠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能否為廣大民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和豐富的文化產品,不但事關文化市場的繁榮與否,也與整個民族的精氣神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薄?〕320人民的社會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藝工作者才能創作出反映人民真實情感和喜怒哀樂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才能具有溫度、厚度、深度和亮度。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覷。文藝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榮,應該堅定理想信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崇德尚藝為基本要求,以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為學習榜樣,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做新時代各項成就的記錄者、傳播者。

第二,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的提出有其歷史必然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13〕。文化軟實力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在堅定“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體現出民族精神層面更為深厚和持久的強大內在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薄?4〕這就意味著,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源動力。文化自信最初僅是在文化領域提出的概念,隨著中國共產黨對文化自信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進而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為“四個自信”。因此,“四個自信”是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自信”的創造性拓展和完善,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體。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自信”,到2016年“四個自信”的明確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進行理論創新的審慎態度和科學精神?!拔幕孕拧弊鳛椤八膫€自信”重要組成部分的正式提出,清晰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決心,有利于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學習并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凝聚社會共識,培育良好社會風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薄?5〕進入新時代,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不斷走向強大,我們需要下決心解決好“挨罵”問題,為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面對“人類向何處去”這一時代之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復雜問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共產黨不但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并且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在世界上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打破一些國家對于中國的刻板印象,使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好地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貢獻。

“文化軟實力”是相對于“物質硬實力”而言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任重道遠。就目前而言,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與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完全匹配,這影響了我國在國際事務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為此,要在國際傳播上下功夫,積極擁抱傳播媒介的技術變革,發出中國聲音,向世界民眾展示真正的中國形象,擺脫“有理說不出”“說出傳不開”“傳開人不信”的話語困境,從而更好發揮文化傳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展現其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所具有的天然優勢。

四、路徑遵循: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基礎,促進中國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方面的重大成就的進一步展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薄?〕42如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一個必須深入探討的重大問題。具體而言,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仡櫄v史,蘇東劇變這一重大事件啟示和警醒我們,中國共產黨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決抵制境外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文化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文化自信教育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廣大青年是傳承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主體,應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堅定青年一代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從而在面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時能夠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使社會主義文化永葆生機活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薄?〕44從內容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闡釋了對于全體社會成員的價值目標、取向和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旨在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使其內容真正入腦入心,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規范。在整個社會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認識,弘揚文明新風,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成為人們的共識。在這一過程中,青年時期是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形成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對未來的道路選擇產生重要影響。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青年的成長成才問題,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薄?6〕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有機統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個學生如果各科成績優異,但毫無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缺失,這無疑與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是背道而馳的。為此,我們要不斷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二)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就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薄?7〕經濟、政治對文化具有決定作用,而文化又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因此,要樹立文化自信,一定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文化產業面向市場、依法經營,具有消遣性、娛樂性等特點。文化事業則在資金上靠政府扶持,具有均等性和公益性等特征,旨在滿足人民群眾公共文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近年來,文化事業的發展呈現出繁榮興盛的可喜局面,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不斷實現。同時,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什么樣的文藝作品在市場上受歡迎,勢必會影響社會大眾的審美評價和精神指向。在評價文藝作品的優劣好壞時,應當兼顧多個維度,更重要的是把人民和社會擺在首位。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一大批秉持著“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立場的文藝作品得到了觀眾的深深喜愛?!渡胶G椤贰队X醒年代》等電視劇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革命者》等新主流電影也贏得了觀眾的口碑。由此可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文化市場日益活躍,文化產品日益豐富,民眾的文化消費得到了快速增長。

文化產業“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18〕,其市場前景廣闊、資源能耗較低,完美地契合新發展理念。因此,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激發文化領域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增長,推動文化與經濟、科技的融合,提升文化的競爭力和創造力。

(三)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批判繼承傳統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和平、包容、創新的文化。文化自信隱含著文化主體性的思想。中國話語中的文化自信,并不是一味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在充分把握國情的前提下,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地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融入世界,注重與世界各國開展文化交流和互通。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潮流不可逆轉。中國堅持文化自信,就要在對外來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礎上自覺抵制文化霸權主義,防止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此外,一種文化想要發展,既離不開交流互鑒,也離不開歷史積淀。堅持文化自信不等于拋棄文化遺產,從頭開始。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造,素材往往來自于傳統的文化。堅持文化自信不等于一味地守著文化遺產停滯不前。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文化與時代之間可能會出現不相適應和協調的情況。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與時俱進,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例如,在和平年代,我們仍要積極弘揚革命文化,目的在于傳承革命先輩們堅定理想信念、為國犧牲的精神,將之轉化為吾輩青年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增長才干的動力。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征程中,我們要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更好堅定文化自信,不斷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踔厲奮進。對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正確吸收和借鑒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提供優秀傳統文化的不竭滋養,從而更好把握文化自身發展規律;二是要大力保護好文化遺產。毛澤東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予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薄?9〕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必須予以保護和重視,并加以正確利用,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生、淀放光彩;三是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宣傳,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方式,結合具體國情和時代背景進行闡釋,讓人們入腦入心、推動實踐。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建設方向,擴大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氣派。

五、結語

從理論邏輯來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文化是在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制度上產生的,并且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從歷史邏輯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座寶庫需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創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始終高揚著人民性和時代性。從現實邏輯來看,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愈發凸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實踐層面而言,文化自信的真正確立,文化強國的早日建成,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久久為功。要牢牢把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并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批判繼承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要通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強大正能量。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第2卷〔M〕.曹葆華,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402.

〔5〕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

〔6〕列寧論文學與藝術〔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68-69.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10〕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125.

〔12〕胡錦濤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38.

〔1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34.

〔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2.

〔15〕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09):3-13.

〔16〕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12.

〔17〕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5.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774.

〔19〕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責任編輯 郎明遠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五位一體文化自信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