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

2023-09-03 14:11劉歡田野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振興現代化

劉歡 田野

〔摘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因此,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向與動力基礎,要置于鄉村文化振興的語境中去理解。國家利益、市場需求、創新、競爭與交流等多重因素構成的動力基礎,為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了現實驅動力與可能性?,F代化進程中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鄉村文化建設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其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農耕文化傳承、文明鄉風培育、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等方面仍面臨現實挑戰。為此,要從鄉村文化生活、鄉村文化內容、鄉村文化觀念、鄉村文化產業等角度出發,探索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新路徑,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關鍵詞〕 現代化;鄉村振興;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文化振興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3)04-0059-07

“三農”工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意義重大,需要抓緊抓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新中國成立后的現代化建設塑造了鄉村文化的現代性,然而在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的相互碰撞中,鄉村文化逐漸喪失其獨立的文化形態與特質。因此,鄉村文化振興成為新的時代課題,為社會各界所重視。而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所包含的重要理論議題,更是一個深刻影響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現代化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

一、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向與動力基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需要,而鄉村文化振興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因此,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向與動力基礎,要置于鄉村文化振興的語境中去理解。

(一)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向

中國近百年來的鄉村建設旨在振興鄉村,建設現代鄉村。因此,鄉村文化振興,不僅要實現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更要使鄉村文化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以適應鄉村現代化發展需要。為此,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要把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指向,從而助力鄉村現代化發展。

“現代化是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范式轉變,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合理保護,它發生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個人行為等領域?!薄?〕鄉村文化是指“在鄉村社會中,以農民為主體,以鄉村社會的知識結構、價值觀念、鄉風民俗、社會心理、行為方式為主要內容,以農民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文化” 〔3〕33。傳統農耕文明孕育了中華民族悠久的鄉村文化,但自20世紀以來,社會轉型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鄉村社會發展也面臨著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問題。在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中,費孝通筆下描述的鄉村“差序格局”在現代化進程中雖然由于市場經濟的介入開始逐步解構,但文化發展的滯后性也引發了鄉村社會的文化失調。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現代化進程全面加快,伴隨著鄉村政治、經濟等的現代化發展,鄉村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更為迫切。為此,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鄉村文化建設要走中國特色鄉村文化振興道路,在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創新發展鄉村文化蘊含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方法體系。同時,鄉村文化建設要遵循鄉村文化現代化轉型規律,促進鄉村文化中大傳統的國家社會意識形態與村落文化中小傳統的地方文化的有機融合〔3〕80-88,實現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從而逐步增強現代化進程中農民對鄉村文化的情感認同,進而提高農民參與鄉村現代化建設的文化認同感。此外,鄉村文化振興的價值歸宿是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因此,鄉村文化建設要關注農民的主體性建設,以現代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塑造農民精神世界,滿足以人為中心的鄉村現代化發展需要。

(二)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動力基礎

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進行適應性調整的必然選擇,體現了國家與市場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進行的嵌入融合式的文化互動過程。因此,鄉村文化建設具有由國家利益、市場需求、創新、競爭與交流等多重因素構成的動力基礎,為其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助力鄉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現實驅動力與可能性。

1.維護國家文化利益是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根本動力。國家文化利益這一概念具有多重性,既包括國家文化產業利益和國家文化自身利益兩個方面,亦指國家的文化建設方略有利于整體國家利益〔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維護國家文化利益的重要措施?,F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要以維護國家文化利益為根本動力,走中國特色鄉村文化振興道路,重塑鄉村文化主體性。中國特色鄉村文化振興道路是鄉村文化建設的旗幟與方向,引導、規范其舉什么旗幟、為了誰、實現什么任務目標。走中國特色鄉村文化振興道路要求鄉村文化建設確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指導地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得到廣泛踐行;要求構建具有民族認同感、反映農民生活實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鄉村文化建設在其中獲得自身發展的價值歸宿;要求弘揚革命文化、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豐富鄉村文化建設的時代內涵;要求實現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發展,明確鄉村文化建設的現實指向。

2.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是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現實動力。文化產業是一種文化在生產經營領域占居主導地位的新型現代產業,對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文化振興主導著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實踐圖景。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吸引力,在于其提供的鄉村文化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難以忘懷的精神體驗,這也就要求“真正被創造出來的產品不僅僅是一個故事、一個玩具或一個游戲,而是整個世界”〔5〕。一個個鄉村文化產品就是構成“鄉村文化世界”的重要組件,也是消費者進入“鄉村文化世界”的入口。因此,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要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鄉村文化產品需要從最初的“能用”層級逐步發展到“意義”層級。同時,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文化振興,需要以優化鄉村文化內容為導向,創造鄉村文化消費的情感體驗與價值空間。這就要求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實踐在內容上注重對農耕文明的傳承發展,在表達形式上運用鄉村民俗表演、鄉村音樂、鄉村手工藝、鄉村美術等現代表現手法,在行為目標上為消費者提供進入“鄉村文化世界”的多元渠道,從而描繪鄉村文化產品背后的鄉愁圖景,營造沉浸式的情感文化體驗。

3.以豐富農民精神世界為價值導向的文化創新是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內驅動力?,F代化的實質是轉型,而實現轉型的內驅動力是創新,因此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要以文化創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文化創新是人類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深刻展現,主要體現在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兩方面。其中,內容創新是文化創新的內核,社會生產方式變革又對文化內容創新具有決定性意義。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當代社會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廣泛影響,拓展了人們生存發展的空間范疇。當前,信息技術引領下的文化內容創新,促使鄉村文化建設重新審視生長于農耕文明土壤的鄉村傳統文化,以時代需要作為傳承發展鄉村傳統文化的甄別標準,以文化傳承、文化危機、文化自覺、文化批判為條件進行現代化轉型。同時,形式創新是文化創新的必要條件,既包含文化表現形式的不斷豐富,也表現為文化創作方式的改變。近些年,多元化消費需求引領下的文化形式創新,促使鄉村文化建設與信息系統、技術系統、知識系統產生互聯互動,向文化價值符號生產、“云上”文化傳播、民族文化時尚風貌塑造等方向發展。但更為關鍵的是,無論是鄉村文化的內容創新還是形式創新都離不開農民主體的文化創造力。文化創新為了誰、依靠誰,影響著鄉村文化振興的內在生命力。因此,以豐富農民精神世界為價值導向的文化創新是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內驅動力。

4.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的中西文化交流是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外部動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不斷開放與交流的過程。文化交流內在包含著文化間的競爭、適應與合作,能使不同文化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相互借鑒、博采眾長。在文化交流的具體實踐中,不同民族文化的異質性將帶來文化間的競爭,同時文化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又會引發文化的自我調整,因此,不同民族文化在競爭與適應過程中會形成并展現出自身的競爭力,而文化競爭力的提升正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目標。當前,在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的中西文化交流中,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面臨著馬克思主義文化的鍛造、城市文化的強勢競爭、西方宗教文化的滲透,同時也在不斷適應鄉村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文化生態變遷。所以這些文化交流驅使著鄉村文化建設面向世界與未來發展,要時刻保持內在生命力與外在傳播力,以形成自身的文化競爭優勢,從而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文化強國建設。

二、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現實境遇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在內容與形式上已然發生深刻變遷,特別是新時代以來,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程度不斷提高,但基于鄉村文化振興的目標指向,鄉村文化建設仍面臨一些現實挑戰,需要予以重視。

(一)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成就

新時代,黨和國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不斷推進鄉村文化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精神保障。其中,鄉村文化生活、鄉村文化內容、鄉村文化競爭力是體現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水平的關鍵因素。

1.鄉村文化生活質量提升。鄉村公共文化供給、農民文化消費是體現鄉村文化生活質量的重點內容。新時代以來,在鄉村公共文化供給方面,2012至2021年,縣及縣以下文化事業費從237.02億元〔6〕增至626.52〔7〕億元,在全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中的占比增至55.3%〔7〕。從2013年開始,中央財政就每年設立專項資金以保障行政村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隨著相關政策的推進與落實,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逐漸完善,如農家書屋、鄉村文化站等真正做到“用起來”“活起來”。同時,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融合發展步伐加快,鄉村群眾性文化活動形式更加豐富,諸如“鄉村閱讀季”“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廣受農民歡迎。近年來文化下鄉力度加大,截至2021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下鄉演出109.8萬場次〔8〕。在文化消費方面,2021年農民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提升至1 645.5元/人〔9〕,農民文化消費更加理性化、數字化、綠色化,主觀幸福感增強。

2.鄉村文化內容更加豐富。一方面,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文化內容創新發展的根基與靈魂。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除了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戲曲傳承振興工程等原有重點工程之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還新設了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程,以促進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另一方面,文化知識、文化制度和文化觀念是鄉村文化內容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鄉村文化知識變遷中,科技的成分明顯增加。如全國有一萬多個“鄉村e站”為農民提供科技知識服務。中國科技協會通過配發科普大篷車,創建鄉村科普活動場地,開展“千鄉萬村環?!笨破招袆?、“科普服務邊疆”活動等方式,以有效促進鄉村科技文化傳播。同時,黨和國家通過建立高校傳承基地、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開發智慧博物館等方式,創新了鄉村文化知識展現形式。在鄉村文化制度變遷中,紅白理事會、老人協會、鄉賢理事會、婦女禁賭協會等新型鄉村社會組織日益發展壯大。同時,黨和國家通過大力開展鄉村移風易俗行動,革除鄉村傳統文化中的陳規陋俗,塑造現代村規民約,促進了鄉村制度文化的現代性轉型。在鄉村文化觀念變遷中,鄉村社會主流思想健康、積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鄉村。同時,多數農民的行為道德、行為觀念和行為禮儀能夠符合現代鄉村社會要求,經濟開放、政治民主、崇尚科學與法治,已經成為鄉村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與風尚。

3.鄉村文化競爭力不斷提升。鄉村文化產業和鄉村文化人才隊伍是影響鄉村文化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上,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明確了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政策舉措。同時,部分地區涌現了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鏈成功典范,如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利用關中鄉村民俗文化、手工藝等人文生態資源,積極發展關中印象體驗式鄉村文化旅游產業〔10〕。此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鄉村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渠道越來越多,如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中法文化交流年等活動的開展,使鄉村文化國際市場擴展迅速。在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上,黨和國家十分重視鄉村文化人才振興工作,于2019年起實施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積極培養鄉村文化宣傳人才、鄉村手工藝傳承人、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鄉村實用文化人才、鄉村文化志愿者,以促進不同類型鄉村文化能人發展。例如,在基層實踐中,重慶市江津區積極組建了一支規模達1 200人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對農民實行“傳幫帶”,不僅創作了反映農民心聲的戲曲、小品等節目,還引領了鄉村文化振興風潮〔11〕。

(二)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雖已取得一定發展成就,但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農耕文化傳承、文明鄉風培育、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等方面仍面臨一些現實挑戰。

1.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出現效率困境。新時代以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已經從增量發展轉向注重效能提升的內涵式發展階段,農民對鄉村公共文化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實生活中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卻出現了效率困境。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農家書屋、鄉鎮文化站等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運行效率總體不高。雖然農民對鄉村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有著較高的需求率,如農民對廣播電視村村通、送戲下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需求率分別高達84.9%、74.6%、79.4%,但與之相對應的滿意率卻相對較低,分別只有40.9%、36.3%、42.9%〔12〕。而且約兩到三成的農民因“不感興趣”“不了解”“路程遠”“不識字”等緣由,很少參與到鄉村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中來〔12〕。造成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提供的部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未能更充分地契合農民對“發展型”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訴求。從更深層次的制度層面來看,國家主導下的部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比較容易陷入自上而下的鄉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管理模式中,從而容易造成與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度低或頻次低。此外,從需求側層面考慮,農民個體文化資本的積累程度、鄉村數字貧困也深刻影響著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

2.農耕文化傳承發展水平有待提升。農耕文化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主體,是農民在農耕實踐中創造、積累,并不斷傳承發展的有關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一切實體和非實體的文化總和。首先,農耕文化的傳承發展存在著主體不足的情況。如年畫、竹繡簾、剪紙等民間技藝傳承人的經濟收入少、社會地位低,導致類似這些民間技藝的發展存在傳承人斷層的情況。其次,農耕文化遺產保護存在著系統性不強的情況。這主要表現在:農耕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管理部門內部聯動效應弱,傳統項目式保護方式易出現農耕文化遺產保護類型單一、保護方式碎片化的問題。最后,農耕文化資源開發存在著地域分布不均衡和經費不足的情況。如農耕文化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保護農耕文化的重要部門,是傳承、發展優秀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鄉村文化指導處研究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現有的農耕文化博物館地域分布不均衡,而且大中型農耕文化博物館數量較少,大部分小于1 000平方米。此外,在政府財政支持方面,大部分農耕文化博物館仍需要自籌經費,且經費籌集難度較大〔13〕。造成農耕文化傳承發展遇到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農民、社會經營者對農耕文化的倫理價值認識不夠深刻,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對保護農耕文化的責任意識不強,導致了農耕文化遺產資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難以充分發揮。二是部分有關農耕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力度不強,導致了農耕文化傳承人的傳承權、獲得幫助權等缺乏保護。同時,有關部門內部及其與社會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導致了農耕文化遺產活態傳承難度較大。三是城鎮化的發展大大改變了鄉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導致了農耕文化傳承發展的自然條件與人文環境日漸減少。

3.部分鄉村仍存在不文明鄉風。鄉風體現著鄉村文化觀念,而不文明鄉風則直接影響著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實際效果。具體而言,部分鄉村仍然存在著高價彩禮、薄養厚葬等大操大辦、攀比之風。部分鄉村宗教迷信盛行,黃賭毒等不良習氣在年節期間表現突出。同時,在參與村內集體事務方面,部分農民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凸顯,對鄉村公共事務關心甚少,公共責任意識淡薄。此外,部分農民勞動致富意愿不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傾向,并將其帶到了鄉村振興實踐中,不利于形成勤勞致富、積極奮斗的新時代文明鄉風。造成以上不文明鄉風短期內難以根除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鄉村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鄉村社會的價值觀逐漸由較為單一的同質性價值觀轉向了多元的異質性價值觀,同時鄉村文化中的傳統經驗思維方式對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仍存在較強阻滯力,一些鄉村社會運行模式和農民生存方式仍未與中國式現代化建立起本質關聯。

4.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仍需增強。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是鄉村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表現?,F有的鄉村文化產業主要集中于文旅休閑和康養產業,鄉村文創與研學、鄉村體育競技等類型的文化產業則較少。鄉村文化產業與制造業、農業的融合度還有待提升,高科技產業、金融產業、信息產業與鄉村文化市場的結合度也不高,這些都制約著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發展。同時,部分國有文化企業、民營文化企業、農戶、合作社等鄉村文化產業的生產經營主體,在資源整合、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導致其在文化市場中的競爭力較弱。另外,部分鄉村文化產業對本土文化和人才等資源依賴較大,且主要分布在自然環境優越、經濟條件較好、文化資源相對豐富的鄉村地區。這使得鄉村特色工藝品生產實現規?;^難,面臨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而且即使部分鄉村特色工藝品實現了規?;a,也面臨著產品特色和文化內涵如何保留的難題。造成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鄉村文化資源自身的特殊性所致。部分鄉村文化產品受個性化生產方式所限,不便于實現標準化生產。此外,部分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難度大,可開發使用的自由度較小。二是鄉村基礎設施支撐力不足。如鄉村道路硬化率較低,交通運輸體系、物流倉儲尚不健全,從而使城市資本下鄉風險較高。三是鄉村文化產品品牌效應不明顯。受傳統項目式、產品式開發思維影響,鄉村文化產業生產經營者品牌意識弱,不注重產品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的提升,忽視個性化生產的獨特價值,復制痕跡明顯,從而使鄉村文化產品缺乏忠實用戶,制約了鄉村文化產業市場化發展。

三、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文化建設具有堅實的動力基礎,并已取得一定的發展成就,但同時也面臨一些現實挑戰。為此,需要從鄉村文化生活、鄉村文化內容、鄉村文化觀念和鄉村文化產業等方面加強鄉村文化建設,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一)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提升鄉村文化生活品質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和改善農民文化生活質量,提升鄉村文化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針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出現的效率困境,相關部門要堅持從農民的需求出發,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

一方面,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經濟條件、文化資本積累程度農民的文化需求,不斷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滿足農民的個性化文化需求,重點解決鄉村公共文化領域的數字貧困問題。文化數字化模式以其超越時空的實時性、便捷性等優勢,能有效彌補鄉村文化惠民工程難以滿足農民多元文化需求的短板。為此,有關部門可結合數字鄉村振興計劃,加快構建數字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體而言,可通過規范數字化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內容,完善鄉村網絡平臺建設,增強其實用性與安全性;可根據不同鄉村地區文化特色,豐富數字資源數量與種類,滿足農民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可針對鄉村居民老齡化的現實情況,專門為鄉村老年群體設計隱私性強、操作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平臺與系統,以提升其數字化公共文化使用水平。同時,應加大對鄉村數字化建設的支持,制定對欠發達鄉村地區的公共文化信息幫扶政策,創建鄉村新型公共文化共享空間。此外,可充分利用鄉村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場所,借助“陽光工程”“春雨工程”等志愿行動,對農民進行數字技能培訓、數字知識科普,以提升其數字素養與數字化意識,逐步消弭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鴻溝。

另一方面,要通過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引導農民的公共文化需求轉型升級。受傳統思想、科學文化素養、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部分農民的公共文化活動選擇存在盲從現象,其文化消費的選擇易被黃賭毒文化、低俗娛樂文化等左右,這也是造成鄉村公共文化供需錯配的主觀原因。為此,有關部門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提高農民的精神生活品質。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充分發揮文化產品娛樂大眾的功能,更要用優秀的文化作品講好發生在農民身邊的勞動致富典型、道德模范、文化能人等故事,以發揮其中的教育輿情作用,進而激勵農民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來,重塑鄉村公共文化精神。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市場監管,對在鄉村傳播低俗文化的企業、組織和個人予以懲戒,助力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效能提升。

(二)傳承發展優秀農耕文化,為鄉村文化建設賦能

優秀農耕文化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主體,是鄉村文化內容的精髓。因此,要遵循現代文化發展邏輯,傳承發展優秀農耕文化,為鄉村文化內容鑄魂。一要加強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人的培養工作。要加強優秀農耕文化傳承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新時代高校耕讀教育,培養一批農耕技能指導大師。二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傳承發展優秀農耕文化。要深入實施優秀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建立完善社會參與補貼機制,引導鼓勵企業、民間組織、個人捐贈或共建相關農耕文化項目,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優秀農耕文化傳承發展新局面。同時,要制定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加大對涉及優秀農耕文化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力度,成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嚴懲違法開發經營行為。三要重塑優秀農耕文化傳承發展環境。在鄉村建設行動中,要特別注意保護鄉村的優秀農耕文化,保留必要的鄉村庭院經濟,加大傳統農耕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優化優秀農耕文化在現代社會生長的物理空間與人文環境。

(三)大力開展鄉村移風易俗實踐,促進鄉村文化觀念現代化

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實踐,能夠有效抵制不文明鄉風,革除鄉村中的陳規陋習,促進鄉村文化觀念現代化。因此,黨和國家要以文明創建活動、主題宣傳教育、鄉村自治組織服務規勸、不良行為懲戒等移風易俗實踐形式,樹立文明鄉風。具體而言,一要積極開展文明鄉風創建活動。要積極開展文明鎮、文明村、文明戶、文明個人等評選活動,注重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塑造新型和諧的鄰里關系、家庭關系。二要進行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宣傳。要通過開辦農民講習所、提供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等方式,將優良家風家訓、良風美俗融入鄉村日常生活場景,以宣傳科學文明新風。同時,要注重發揮村干部在移風易俗中的帶頭示范、宣傳教育作用,以優良黨風引領文明鄉風。三要通過鄉村自治組織對農民的不良行為進行規勸。要充分利用鄉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老人協會等鄉村自治組織,用農民易于接受的拉家常、評評理等方式,規勸部分農民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實現農民的自我教育與管理。四要對農民的不良行為進行約束與懲戒。要將移風易俗的主要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設立道德紅黑榜對部分農民進行批評教育。同時,要加大對鄉村社會重點領域的不良風氣治理,對于非法傳教、參與黑惡勢力等行為依法嚴懲。

(四)加強鄉村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健全鄉村文化市場體系

文化產業是實現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加強鄉村文化產業經營管理,能夠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現代化。為此,一要構建鄉村文化產業鏈,創新鄉村產業發展模式??衫脭底旨夹g打造鄉村文化IP,活化鄉村非遺文化,創新鄉村文化產業鏈內容。同時,要延伸鄉村文化產業鏈,對鄉村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與利用,不斷研發新的文創產業產品,開發線上銷售模式。另外,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園、鄉村特色旅游小鎮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促使鄉村文化產業與其他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要培育鄉村文化產業經營主體,增強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要鼓勵民間經營主體通過獨資、合資、承包等方式經營鄉村文化產業,在鄉村文化產業的投融資、稅收減免、捐助贊助等方面為其提供政策支持。同時,要借助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行動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等重點培養鄉村產業管理型人才、鄉村文化產業創業帶頭人。此外,要發揮高等教育學校、職業院校在鄉村文化產業經營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在其中的服務支撐作用。三要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品牌,提升鄉村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集約化、規?;枰纬瑟毩⒌奈幕放?,可利用鄉村特色文化資源,通過技術提升、創意設計、市場營銷等手段,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鄉村特色文化產品與服務。同時,要積極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產品產銷市場,助推形成文化產品品牌集聚效應。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01).

〔2〕何傳啟.國家現代化的原理與方法:中國現代化報告概要(2001~2021)〔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4.

〔3〕周 軍.中國現代化與鄉村文化建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4〕王 欣.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文化利益及其實現方式〔J〕.江海學刊,2005(04):205-210.

〔5〕Jesse Schell.游戲設計藝術:第3版〔M〕.劉嘉俊,楊 逸,歐陽立博,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21:378.

〔6〕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2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4-01-02).https://www.mct.gov.cn/whzx/bnsj/cws/201401/W020140102461779683737.pdf.

〔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3-17).https://www.gov.cn/guoqing/2023-03/17/content_5747149.htm.

〔8〕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750.

〔9〕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252.

〔10〕趙 東.鄉村振興中特色文化產業鏈構建及其實踐〔J〕.學術交流,2021(07):130-140.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江津:文化文藝賦能,助力鄉村振興〔EB/OL〕.(2022-09-28).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cq/202209/t20220928_936222.htm.

〔12〕傅才武,王文德.農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弱參與”及其改革策略——來自全國21省282個行政村的調查〔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05):54-73.

〔13〕譚光萬,臧良震,周 峰,等.中國農耕文化博物館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世界農業,2020(07):85-100.

責任編輯 徐 芳

猜你喜歡
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振興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以鄉村文化建設助推龍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傳統文化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研究
廣播媒體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研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