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探究

2023-09-03 14:11張志元亓雅楠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時代新人評價機制勞動教育

張志元 亓雅楠

〔摘要〕 勞動教育是集提高觀念認知、促進知識吸收、助力實踐養成、培養品德修養等功能于一體的系統工程。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把勞動與教育二者有機結合,以助推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有助于促進時代新人的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發展總體向好,但仍然存在著課程體系有待優化、考核評價標準有待完善、實踐教學成效有待增強等問題。為此,要通過推進課程建設、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搭建豐富多樣的實踐平臺等路徑,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

〔關鍵詞〕 高校;勞動教育;時代新人;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3)04-0112-05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充分體現了加強高校勞動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當前,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發展總體向好,但在課程建設、評價機制、實踐教學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亟待補齊的短板,難以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對高技術勞動人才的迫切需求。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重大的時代課題,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的時代要求。為此,高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強化問題意識,破解制約勞動教育發展面臨的難點問題,以推進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現實價值

新時代,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群體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實現全面發展是時代新人培育的根本目的和內在要求,而高校高質量推進勞動教育則是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必然之舉。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觀,深刻揭示出勞動對人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他在《資本論》中強調,“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2〕,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這一論述為勞動教育促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育人、塑造人的重要手段。勞動教育將勞動和教育有機結合,既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也能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具有樹德、增智、育美、強體等重要功能。高校通過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使其深刻感悟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愈加珍惜通過勞動所創造的美好生活,在學習生活中艱苦奮斗、磨礪品格,以勞樹德;有利于大學生系統學習勞動理論和技術知識、熟練掌握勞動技能,促進大學生智力發展,以勞增智;有利于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善于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充分意識到“勞動最美麗”,形成正確勞動審美觀,提高審美修養,以勞育美;有利于大學生在實踐中增強身體素質,認識到擁有強健的體魄是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以勞強體??傊?,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五育并舉”的育人模式,為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二)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之舉

我國在推進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目標和終極使命。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注重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念、鍛煉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素質作為目標引領。高校大力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優良校風,對于提升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勞動意識、提升勞動覺悟、把握勞動意義、養成良好勞動習慣,促進大學生對理論聯系實際方法的把握和運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新時代,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準確把握育人目標,推動構建符合教育教學規律、體現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教學體系,將勞育與其他“四育”有機融合起來,使勞動教育更加有深度、有溫度、有廣度,而且能夠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愛國情懷、磨煉意志、錘煉品格、增強責任意識,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三)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

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創造了人類歷史。經過接續奮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正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這些都離不開廣大勞動者的辛苦付出和默默奉獻。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勞動是國家振興、民族富強、人民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動力,每一場巨大勝利的背后都蘊藏著勞動人民的奮斗力量,每一個豐碩成果的取得都印證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類勞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作支撐,大學生群體則是這一隊伍中的重要力量,而提高學生勞動技能、培養學生勞動本領是高校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新時代, 勞動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和完善教育體系的重要要求。高校高質量推進勞動教育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高素質勞動者、提供堅實后備人才支撐的重要舉措。高校勞動教育體系隨著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而日益完善,其育人目標已不再局限于培養單純的手工勞動者,而是要培養一批批具有堅定意志、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校不斷強化對大學生群體的勞動教育,能夠磨礪其意志、提高其勞動本領、增強其勞動主動性,使其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實踐證明,培育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能夠為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并使其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

二、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發現問題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F階段,我國高校對于開展勞動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效果來看,高校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體系有待優化、評價標準有待完善、實踐教學成效有待增強等方面。

(一)課程體系有待優化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建設、優化勞動教育課程,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并對各個學段勞動教育學時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開展要以課程為主要依托,本科階段不低于32學時?!兑庖姟返某雠_,對于提高大學生勞動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時代背景下,推進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是高校勞動教育工作有效落實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要對當前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現狀展開深層次分析,并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進而積極探索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可行性路徑。

新時代,我國高校勞動教育工作面臨著課程建設系統性、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不僅直接影響著勞動教育在高校的實施效果,也關系著高校勞動教育制度的建設成效。第一,課程目標不夠明確。部分高校對勞動教育課程目標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從而導致勞動教育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案等方面缺乏合理的設計。有些高校在設定勞動教育課程目標時,忽視了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定位,使得課程目標缺乏一定的針對性。第二,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學生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包含了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雙重內容,但部分高校將開展勞動教育簡單地定義為勞動實踐活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勞動理論課程的學習。第三,課程主體尚未實現多元化。高校勞動教育更多依靠學校這一育人主體,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合力還未充分激發出來,企業對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所提供的勞動實踐平臺較少,這也是導致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進程緩慢的重要因素。第四,教材內容缺乏規范性。由于我國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相關文件的相繼出臺,使得勞動教育相關教材也隨之大量出版,但是往往是“以通識教材居多,多從勞動學科領域相關學科知識入手,普及必要的實用知識,同質化趨勢明顯”〔3〕??梢?,高校勞動教育課程教材內容缺乏規范性,教材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考核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考核評價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為教學改革指明方向,還能夠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實踐中,對高校勞動教育進行考核評價是促進其有序開展、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國有些高校缺乏一套完善的勞動教育考核評價標準,從而使得教師傳授和學生接受的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激發。如一些高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是以實踐報告為依據進行評定,且多數是以靜態的總結性評價結果為主要評價指標,對勞動教育是一個動態過程的認識不到位,缺乏對勞動教育全過程的考察和監測,從而導致重結果、輕過程現象的存在,也因此降低了考核評價的有效性。部分高校對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注重“分數”這一量化指標,通常依據學生的實踐報告,或者根據其課程考勤率和學科成績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定,對勞動素養這一重要指標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僅靠量化評價結果無法對學生的勞動素養等內隱品質進行全面反映。有關部門對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尚未實現由“軟約束”向“硬標準”的轉換,存在考核評價對象不明確,考核評價的標準、程序不健全等問題,多元立體化的評價機制亟待建立。

(三)實踐教學成效有待增強

開展實踐活動是高校推進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目前,有些高校對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在立德樹人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當前,義務勞動、勤工助學、學分勞動是我國高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義務勞動具有公益性質,旨在激發大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但是由于有效引導的缺位,導致義務勞動有時偏形式化,并沒有真正發揮其重要作用。勤工助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通過勞動獲取一定的報酬,是資助貧困生的一種手段,但是由于其主要是面向家庭貧困的學生群體,受眾群體較少,因而導致實際教育效果不理想。學分勞動旨在提高大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創造能力,主要是以素質拓展課程為載體來實施,但是由于有些高校對學分勞動的定位不夠清晰,導致部分大學生簡單地將學分勞動視為增加學分的課程,這與勞動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沒有充分體現出實踐活動的真正價值。除此之外,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數量較少。許多高校雖然與一些企業有合作關系,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但具有實際意義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數量卻不多。有些高校雖然在校內外建立了勞動教育實踐平臺,但是由于宣傳不到位,導致學生對其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三、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高質量推進高校勞動教育是落實國家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之舉,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一環。實踐中,高校應通過以下三個路徑推進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期使勞動精神真正在高校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一)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高校要對課程目標的設定、課程多主體的參與以及課程教材的出版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有效解決勞動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首先,要正確設定課程目標。課程目標的正確設定是實現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基本前提。高校要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目標,圍繞勞動理論知識的學習、勞動情感的培育、勞動技能的掌握來設定勞動教育課程目標。一是要加強對勞動理論知識的學習。教育者要使大學生充分了解和認識馬克思勞動觀的基本內容,學習掌握勞動精神的本質內涵,不斷增加勞動理論知識的儲備。二是要培育學生勞動情感。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能夠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勞動的偉大和崇高,大力弘揚勞動精神,以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為榜樣,認真學習其典型事跡和崇高精神,進而塑造大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風貌。三是要在實踐教育中掌握勞動技能。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為此,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實踐教育,以使其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其次,要實現課程構建主體多元化。高校要在課程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各職能部門要主動擔負起課程建設的職責。相關部門要貫徹落實好學校所制定的勞動教育工作實施方案,促進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思政課程有效融合,擴寬勞動教育開展渠道,以不斷增強育人實效。教師在勞動教育課程設計及實施中要形成合力,既要承擔勞動教育課程設計的職責,又要實施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為此,高校要加強對相關教師的教育培訓,增強其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大學生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受益者,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并對勞動教育課程開展情況進行認真反饋,以促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實施方案的完善。此外,高校要提高勞動教育相關教材內容的規范性和系統性。實踐中,高校要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資源,實現勞動教育課程與地方特色和學校辦學特點相融合,以出版高質量的勞動教育教材。

(二)建立多元立體的考核評價機制

多元立體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是對高校勞動教育工作開展的質量進行分析、評定的重要手段,能夠為高校高質量推進勞動教育提供科學依據。簡言之,高校勞動教育考核評價機制具有反饋教學質量與成效、激勵和引導考核評價對象等重要功能。

首先,考核評價對象及內容要廣覆蓋。高校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勞動教育開展的成效。因此,教師是高校勞動教育考核評價的主導者。高校要對教師勞動教育教學的準備情況、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所展現出的教學態度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對勞動教育等相關教育內容掌握的熟練程度等進行全面把握。實踐中,增強學生勞動素質,鍛煉其勞動技能,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育高素質勞動者,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大學生是勞動教育考核評價的重要對象,高校要對大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育了高尚的勞動品德、習得了真正的勞動知識技能、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4〕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高校勞動教育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教師對學生是否達到課程目標掌握著重要的話語權。家長、實習單位等校外評價主體也要積極參與進來,以實現考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此外,大學生應該對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這樣不僅能夠使他們發現自身的優點、增強自信心,也能夠使其對勞動任務的完成情況及勞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有關部門還應對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如針對課程目標設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課程實施的可行性等進行考核評價。

其次,考核評價方式要多元。對大學生進行勞動價值觀教育,培育崇高勞動品質、提升勞動技能,為我國培育高技能型人才,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在對勞動教育進行考核評價時,不僅要對學生勞動理論知識的學習情況和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積極性、勞動素養的養成情況等進行科學評價,這一特點決定了勞動教育課程與高校開展的其他課程有著本質的區別。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和勞動素養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它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不斷積累,最終達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考核評價要貫穿其受教育的全過程。高校既要關注勞動教育階段性目標的完成情況,也要注重對結果性目標的考核評價。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將學生的課堂出勤率、課堂筆記抽檢、課堂提問和課堂討論等方面的情況納入勞動教育考核評價的指標中。同時,高校也不能忽視課外學習這一課堂教學的延伸環節,對學生實習實訓、參與志愿服務等勞動實踐活動進行考核評價。高??梢圆捎脝柧碚{查和個人談話等方式,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勞動態度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并將這一情況記錄保存下來。教師可通過多次考核,按時間順序縱向對比學生的進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將互聯網、5G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勞動教育考核評價的全過程,借助大數據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參與度和掌握情況展開分析,以實現考核評價方式的個性化、多元化。

(三)搭建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

課堂教學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中心環節,實踐教育平臺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陣地,搭建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實踐行動兩方面價值訴求的重要途徑?,F階段,高校勞動教育面臨著學生群體規模較大,對教育實踐平臺的需求量大同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數量相對較少、場地緊張、供給不平衡之間的矛盾,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難以充分滿足大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需要,搭建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平臺迫在眉睫。因此,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有效拓寬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渠道,才能使他們在生產生活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滿足。也就是說,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協同發力,整合多方資源,根據實際情況搭建實踐教育平臺,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

從政府層面出發,政府要加強對高校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不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政策環境,吸引更多社會團體和企業參與到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的隊伍中來,而且要有效利用當地資源,開放適合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從學校層面來看,高校要加大對已有實踐平臺的宣傳力度,使得大學生對學校已有實踐平臺更加了解。而對于實踐平臺數量較少的問題,高校要針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建設供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勞動教育場所和基地。從家庭層面來看,家長從事的職業各式各樣,擁有著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因此,可以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從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對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訓練等,使其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從社會層面來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的各種資源,與各類企業、工廠、農場等組織建立合作關系,使其能夠為大學生群體提供勞動實踐平臺,如勞動技術實踐平臺、科學研究與開發中心等。此外,還可以打造網絡勞動教育實踐云平臺。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與教育的關系日益密切,無論是教學樓亦或是圖書館都實現了校園網絡的全覆蓋,網絡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的特點,也使得建立網絡教育實踐平臺成為可能。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3〕徐偉琦,沈曉娜.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類圖書出版芻議〔J〕.出版廣角,2021(06):93-95.

〔4〕于秋葉,于興業.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質量評價的四重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39-42.

責任編輯 芳 曄

猜你喜歡
時代新人評價機制勞動教育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境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微
注重實績的高層次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