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致使類輕動詞與論元關系研究

2023-09-04 01:59劉莉霄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移位

劉莉霄

內容摘要:本文討論漢語中與致使類輕動詞有關的兩種句法現象,認為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是致使類輕動詞促發的句法移位造成的。其中,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生成機制有兩類: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語音上表現為詞綴的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漢語中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生成機制有兩類: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本文進而指出:顯性致使類輕動詞具有簡化以上兩種句法現象的深層結構“N1+V1+N2+V2”(使動結構兼語式)中的論元N2題元角色的功能,即N2只有一個題元角色,由V2賦予。

關鍵詞:輕動詞句法 致使類輕動詞 移位 簡化

論元結構一直是句法理論的核心研究問題,牽涉謂詞所含的論元與其句法投射間的關系。生成語法按照論元結構將動詞分為三類:三論元及物動詞、雙論元及物動詞、單論元不及物動詞。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動詞與賓語的關系十分復雜。對于不及物動詞只帶一個出現在主語位置上的論元的說法,漢語中反例頗多,如(1)中不及物動詞“來”同時擁有主語和賓語。

(1)我再來兩碗面。

除了動詞,生成語法認為形容詞也可用作謂詞,主要表示事物性質或狀態,一般只帶一個論元,如(2)中的“王老師”,不能帶賓語。

(2)王老師很害怕。

但是,現代漢語中也有許多形容詞帶賓語的用法,如(3)。

(3)我嚴明紀律。

也有研究認為謂詞性形容詞可以帶兩個論元(袁毓林 2010;Meltzer-Asscher 2012;郭潔、顧陽 2020),如(4)中的“王老師”和“那個結果”。

(4)王老師(對那個結果)很害怕。

但是,(4)中的第二個論元需要通過介詞引出,嚴格來說,它不能算作形容詞的賓語。

上述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在語言運用中越來越常見,其共性是在由不及物變及物的過程中帶上了致使義。在當代生成語法中,輕動詞是動詞句法的標配,致使類輕動詞的句法移位為致使的句法解釋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理論視角。因此,本文旨在輕動詞理論視角下,探究現代漢語中不同類型的致使輕動詞與帶賓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的論元結構的關系,解讀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生成機制。

一.現有研究及其不足

基于輕動詞句法理論解讀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生成機制的研究及其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輕動詞的句法分布和生成語法引進其的優勢(熊仲儒、楊舟 2020)方面,對于致使類輕動詞在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帶賓語現象的句法生成機制中的作用只是簡要描述,并未做細致分析。如蔡維天(2016)將輕動詞分為內、外兩類,在驗證外輕動詞與事件層次的使事性時,從句法移位的角度解釋隱性致使類輕動詞吸引主動詞上移與之嫁接,產生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現象。司富珍(2018)在繪制不同類型輕動詞的句法層級制圖時,提及了致使類輕動詞會吸引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的句法機制。這些描述雖有一定指導意義,但對于研究漢語中具體的致使類輕動詞句法移位機制略顯單薄。

第二,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隱性致使類輕動詞與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現象關系的研究上 (劉曉林 2004;韓景泉、徐曉瓊 2016;蔡維天 2020),很少分析其他類型的致使輕動詞,鮮少解讀形容詞帶賓語現象,只有熊仲儒(2022)在闡釋西方語言學的“轉類”觀時提到形容詞與零形式輕動詞結合變成動詞后可帶賓語。對于致使類輕動詞的分類,部分研究不甚明確。朱行帆(2005)基于Huang(1997)的輕動詞理論,分析了隱性致使輕動詞和顯性致使輕動詞“搞”和“弄”與不及物動詞結合產生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現象的句法機制。其研究存在的爭議是“搞”和“弄”是屬于顯性致使輕動詞還是詞綴型的準顯性致使輕動詞,但多數研究還是認為它們屬于詞綴,并且認為輕動詞主要有三類:顯性、準顯性、隱性(馮勝利 2005;成鎮權 2011;張小敏、王紅陽 2015)。

第三,研究幾乎都以單一語言為例,很少采用跨語言視角對比分析兩種句法現象的生成機制。由于漢語是分析性很強的語言(Huang 2015),國內研究在運用輕動詞句法理論時多以漢語為研究對象。事實上,生成語法中的理論適用于所有語言,在分析句法現象時采用跨語言視角有助于探索語言的普遍原則,總結共性。

二.輕動詞句法理論和致使類輕動詞分類

綜上,本文將基于輕動詞句法理論,對漢語中的致使類輕動詞進行分類,結合不同類型的致使輕動詞對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的帶賓現象進行句法推導,解讀其形式特征。

1.輕動詞句法理論

Chomsky(1995)根據Larson(1988)的VP shell理論和 Hale & Keyser(1993)的詞匯關系結構假設正式引進輕動詞,指出輕動詞是物性結構的核心,和功能語類一樣, 沒有語音形式, 也不表達語義內容, 由在接口不可解讀的形式特征組成,選擇VP作補足語。在句法推導中,輕動詞v在成分統制V的位置合并(溫賓利 2002)。而Huang(1997)從生成語義學角度出發,引入詞匯分解法,對輕動詞做出了進一步研究和擴展。他認為輕動詞有具體的語義內容,自帶純動詞語義如DO,CAUSE,OCCUR等(無語音形式的語義表達式,用大寫字母表示),在詞匯關系結構所表示的事件結構中充當事件謂詞,并且這個事件謂詞向它的標志語指派題元角色。當輕動詞不具有語音形式時,句法結構中的主動詞必須上移合并。目前,學界普遍認為輕動詞有語義,屬于半詞匯半功能范疇;“促發句法移位”是輕動詞句法的一大特征。

輕動詞的引進主要解決了外部論元題元角色的指派與賓語的賦格的問題。Chomsky (1995: 315)指出外部論元的題元角色有輕動詞指派,如果外部論元在vP的標志語位置,則v-VP構型可用來表達外部論元的致使性與施事性,Chomsky(2000: 102)正式指出外部論元由輕動詞選擇。Chomsky(1995: 355)將格特征的核查與輕動詞聯系起來,讓輕動詞為賓語的格特征定值。

2.致使類輕動詞的分類

根據外在形式,本文將致使類輕動詞分為三類:無形態無語音的隱形致使輕動詞;有形態、語音上表現為詞綴的準顯性致使輕動詞;有形態有語音的顯性致使輕動詞。這種分類是基于“促發句法移位”是輕動詞句法的一大特征:由于輕動詞沒有語音,其實現要么靠下屬動詞上移與之合并,要么靠選用語義和句法允許的語音形式。

隱形致使輕動詞可以直接促發它所控制的下屬動詞上移與它合并。

不過,移位也有嚴格的限定,其最根本的條件是移動的動詞必須被輕動詞成分統制(馮勝利 2005),V受v的成分統制。

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同樣可以促發它所控制的下屬動詞上移與它合并。

顯性致使輕動詞不促發下屬動詞上移。它是能和CAUSE輕動詞的語義特征相核查的動詞實體,通過添加的手段在CAUSE位置上與之合并,使CAUSE獲得形態和語音上的支持。如:

(5)虛心使人進步。

(5)中的CAUSE輕動詞就是詞匯化為“使”,讓CAUSE的形態和語音得以實現。

三.本文對兩種句法現象的解釋

本文將根據致使類輕動詞的分類,為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和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生成機制提供解釋。

1.致使類輕動詞與不及物動詞結合

本文認為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是致使類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產生的。

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存在兩種生成機制。一是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二是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

先看第一種,以(1)為例,其深層結構應為“我使兩碗面來”,因此可認為(1)中存在CAUSE輕動詞,有“使……來”的語義,由于其自身無語音形式,因此會吸引其所控制的下屬動詞“來”上移與之合并。合并后CAUSE有了語音形式,能在句中合法出現,移位動詞的語義也其相融合,于是就產生了不及物動詞及物化的用法。

觀察發現,“死”、“垮”這類不及物動詞變成用作使動的及物動詞必須借助“弄”、“搞”一類的詞綴才能實現,如:

(6)a. *小明死了蟲子。b. 小明弄死/搞死了蟲子。

(7)a. *小王垮了工廠。b. 小王弄垮/搞垮了工廠。

由于“弄”、“搞”這類動詞本身只有模糊的“使”、“做”含義,所以可以將它們看成準顯性致使輕動詞。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及物化的第二種句法生成機制由此產生:詞綴型CAUSE輕動詞由于語音形式不全和其強形式核查特征,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合并后CAUSE實現語音,不及物動詞融合其語義特征可用作使動及物動詞。

2.致使類輕動詞與形容詞結合

本文認為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是致使類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產生的,其生成機制在漢語中有相同的兩種類型:一是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二是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

先看第一類,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

漢語中的形容詞帶賓現象也存在此種生成機制。(3)的深層結構可解讀為“我使紀律嚴明”,由此可知(3)中含有隱性CAUSE輕動詞。由于“嚴明”是形容詞,所以它的句法操作也是先與BECOME合并獲得起始義,再上移與CAUSE合并獲得致使義,同時實現 CAUSE的語音形式。

類似(3)的例子還有很多,如:

(8)a. 我端正態度。b. 我活躍氣氛。c. 我充實生活。

它們的深層結構都一致,表層結構的生成機制與(3)相同。

下面看第二類,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

漢語中,形容詞帶賓語的表達也包括形容詞與一些詞綴結合后帶賓語的句法現象,如:

(9)a. 工人美化環境。b. 我弄濕了衣服。c. 媽媽搞亂了我的頭發。d. 他整壞了玩具。

像“化、弄、搞、整”等詞綴,形容詞與它們結合表達“使……變得/成”的語義,由此可判定他們是準顯性致使輕動詞。以(9a)為例,其深層結構是“工人使環境美”,由此可知,詞綴型CAUSE(化)因表達完整語音形式和語義的需要,吸引形容詞“美”上移與之合并,合并前形容詞先與BECOME進行合并獲得起始義,最終形成表層結構。

3.致使類輕動詞的簡化功能

前文分析的句法現象的表層結構雖然各有不同,但其深層結構基本一致,為“N1+使+N2+V2”的使動結構兼語式。兼語式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特殊句。其特殊性在于句式中的N2身兼二職:既是V1的賓語,又是V2的主語。根據題元準則,每個論元必須充當一個(且僅一個)題元角色,每個題元角色必須指派給一個(且僅一個)論元,而兼語式中的N2同時具有兩個題元角色,這違反了題元準則。

然而,通過對致使類輕動詞的分類,本文發現顯性致使類輕動詞的句法特征可以解釋兼語式中的N2沒有違反題元準則,具有簡化論元的功能。

以(5)為例,該句是一個使動結構,含有顯性致使類輕動詞“使”?!笆埂蓖ㄟ^添加的手段與CAUSE結合獲得CAUSE的語義特征,因而在(11)的使動結構中,“使”是一個二元動詞,指派致事和命題兩個題元角色。其中致事論元屬于DP范疇,為“虛心”,命題論元是一個N2+V2結構的非時態小句,N2在小句內,只能獲得由V2賦予的題元角色。這樣一來,N2只具有一個題元角色,沒有違反題元準則,消除了使動結構兼語式中N2的特殊性。

本文以生成語法的原則與參數理論框架下的輕動詞句法理論為基礎,解釋了漢語中與致使類輕動詞有關的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和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指出不及物動詞和形容詞同時具有主語和賓語的現象是致使類輕動詞促發的句法移位造成的。具體操作為: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或語音上表現為詞綴的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不及物動詞上移與之合并,產生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隱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或準顯性致使輕動詞吸引形容詞上移與之合并,產生漢語中形容詞帶賓語的句法現象。此外,本文在分析以上句法現象的深層結構的基礎上發現,顯性致使類輕動詞具有簡化使動結構兼語式“N1+V1+N2+V2”中的N2題元角色的功能,即N2只有一個題元角色,由V2賦予,從而解除了兼語式中N2身兼兩個題元角色的特殊性。從某種程度上說,以上這些觀點能夠更為具體地描述輕動詞句法移位的跨語言特征,為進一步研究輕動詞的句法結構提供一些驗證。

參考文獻

[1]Chomsky, N. 1995. The Minimalist Program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Chomsky, N. 2000.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 [A]. In R. Martin, D. Michaels & J. Uriagereka (eds.). Step by Step: 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r of Howard Lasnik [C].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3]Hale, K. & J, Keyser. 1993. 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 [A]. In K. Hale & S. J. Keyser (eds.). 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 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 [C].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4]Huang, J. 1997. On lexical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projection [J]. 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3: 45-89.

[5]Huang, J. 2015. On syntactic analyticity and parametric theory [A]. In A. Li, A. Simpson & W. D. Tsai (eds.). Chinese Syntax in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Larson, R. 1988. On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J]. Linguistic Inquiry 19: 335-391.

[7]Meltzer-Asscher, A. 2012. The subject of adjectives: Syntactic position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J]. Linguistic Review 29: 149-89.

[8]蔡維天,2016,論漢語內、外輕動詞的分布與詮釋 [J].《語言科學》15(04):362-376.

[9]蔡維天,2020,“來”的系譜學——談漢語隱性輕動詞結構的言內之意 [J].《語言教學與研究》(02):41-50.

[10]成鎮權,2011,CAUSE的語音實現及其句法意義——以現代漢語為例 [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134-139.

[11]馮勝利,2005,輕動詞移位與古今漢語的動賓關系[J].《語言科學》(01):3-16.

[12]郭潔、顧陽,2020,漢語形容詞論元結構的再分析[J].《當代語言學》22(02):217-236.

[13]韓景泉、徐曉瓊,2016,英語不及物性施事動詞的致使用法[J].《外語教學》37(4):6-10.

[14]劉曉林,2004,也談不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問題[J].《外國語》(01):33-39.

[15]司富珍,2018,輕動詞結構的層級制圖[J].《語文研究》(01):11-17.

[16]溫賓利,2002,《當代句法學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7]熊仲儒,2022,詞類研究中的困境及化解方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54(06):815-827+958.

[18]熊仲儒、楊舟,2020,生成語法中輕動詞的引進[J].《世界漢語教學》34(04):451-465.

[19]袁毓林,2010,《漢語配價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張小敏、王紅陽,2015,基于輕動詞理論的英漢使役結構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04):143-146.

[21]朱行帆,2005,輕動詞與漢語不及物動詞帶賓現象[J].《現代外語》28(03):221-231.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

猜你喜歡
移位
MDT診療模式在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中的治療效果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
再生核移位勒讓德基函數法求解分數階微分方程
大型球罐整體移位吊裝技術
大型總段船塢建造、移位、定位工藝技術
Σ(X)上權移位算子的不變分布混沌性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體周圍骨折的保守治療
手掌小魚際皮瓣逆行移位修復手指皮膚缺損
臂叢神經叢內神經移位治療周圍神經損傷
多指離斷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