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設情境,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成效

2023-09-06 07:54吳蓉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關鍵詞:初中物理情境課堂教學

【摘要】物理是一般在八年級才開設的一門新課程,對于有的學生來說,物理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有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帶領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物理知識,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情境;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吳蓉(1993—),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鎮雙樓初級中學。

情境教學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選擇某一知識點為主題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體驗與感悟,使其積極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討,最終達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初中物理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成效,驅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物理探究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物理綜合能力。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情境教學模式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形象教學情境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被應用于多個行業與領域,當然也包括教育教學領域,這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與更多可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創設情境的常用手段,能夠將抽象化、靜態化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動態化。在具體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為通過創設情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需要同時代接軌,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多媒體技術等營造形象化的教學情境,助推學生形成感性認知,輕松理解物理知識[1]。

例如,在開展“水循環”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關于黃河水滾滾向東流的視頻,進行談話導入:“唐代大詩人李白寫出著名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么水是不是從天上來的?水奔流到海以后是不是不復回呢?”教師鼓勵學生結合個人認知作答,對于不同見解均給予簡要點評,并讓學生復習水都有哪些狀態,每種狀態的水叫什么。然后,教師播放一段關于水循環的動畫,搭配語音簡單介紹水循環的過程,由此營造形象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水循環現象變得形象化;要求學生結合動畫嘗試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讓他們明白水的狀態變化情況,以及水在變化狀態的過程中吸熱還是放熱,進一步形成感性認知,了解到通過水循環能將水凈化,將海水變為淡水,將污水變為干凈的水。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生動還原物理情境

初中物理學習處于物理學習的初級階段,雖然內容不是特別多,知識難度也不是特別大,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再加上物理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他們容易遇到障礙或者陷入困境之中。面對這樣的局面,創設情境是不錯的選擇。初中物理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一些物理現象以直觀化或動態化的形式展示出來,生動還原物理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2]。

比如,在進行“走進分子世界”的教學時,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兩張圖片(內容關于浩瀚的宇宙星空與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簡單介紹銀河系,再提問:“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那么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物質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進行了思考與討論后,教師指出:“科學家采用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他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有關結構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證據來證實猜想,從而弄清了物質的內部結構?!比缓?,教師演示用炭筆寫一個漢字、將一小撮高錳酸鉀放入水中、把10毫升水與10毫升酒精進行混合三個過程,讓學生描述看到的現象。同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這些微觀現象變得宏觀化,即筆跡由多個不連續的炭粒組成,高錳酸鉀分子在水中擴散,水分子與酒精分子之間存在間隙,由此還原物理情境,讓他們認識到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之間有空隙。

二、積極引入生活元素,高效開展情境教學

(一)巧妙創設生活情境,順利導入新課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是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關系到整節課接下來的教學方向與質量,初中物理教學自然也不例外。教師要對這一環節給予格外關注與高度重視,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師應認真研究所授內容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利用學生常見的一些生活化素材創設情境,順利導入新課內容,在一開始就吸引他們對新知識的注意力,使他們的學習行為更具針對性[3]。

例如,在實施“光的色彩 顏色”的教學前,教師利用生活資源創設情境,在陽光下用肥皂水吹泡泡,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陽光下泡泡的顏色(他們可能會用五光十色、五顏六色等成語來形容),借機引出導語,旨在使他們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和回答,交流各自對光的認識:“大家生活在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當中,白天,陽光令人感到溫暖,晚上,月光令人產生無限遐想,光對人類來說可謂至關重要。大家對光有什么了解?知道光是什么顏色的嗎?”然后,教師在課件中展示一組生活化的圖片(內容關于變幻的舞臺燈光、閃電、落日余暉、日出景象、彩虹和夜晚燈光絢麗的城市等),進一步創設生活化情境,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圖片,繼續討論光的色彩,之后結合太陽光通過三棱鏡的實驗,讓他們觀察光屏,圍繞實驗現象展開交流,得出太陽光由七種顏色組成的結論。

(二)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創設真實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初中物理教材以研究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為主,如與聲音、光、力、機械運動和簡單電學相關的現象,其中的內容同現實生活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資源,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生活化現象,這樣不僅能夠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還能夠帶給學生熟悉感與親切感,促使他們在生活化情境中探究物理的神奇之處。

以“光的折射”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引入一個筷子入水“折斷”的現象,營造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觀察并描述現象,接著開展一個小游戲,以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在游戲中,學生A需要在碗中放入一枚硬幣,調整眼睛的位置,讓自己剛好看不見硬幣,學生B需要往碗中緩慢倒水,當水升到一定高度時,學生A就會看到硬幣。教師借機設疑,旨在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上述現象是怎樣引起的?同學們能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釋?”然后,教師讓學生猜想在什么條件下會發生光的折射,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發表看法、設計實驗和驗證猜想,使他們認識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深化他們的認知。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運用光的折射知識解釋一些生活化現象,如用叉子叉魚,水池中的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幫助他們深刻理解相關內容。

(三)善于結合生活情境,對物理原理加以解釋

初中物理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生活化元素,而且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很多,這些現象也蘊含著一些物理原理與規律。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圍繞實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入生活化資源,善于結合生活情境解釋物理原理,帶領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對物理理論知識進行探索和驗證,借此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4]。

例如,在“物質的比熱容”的教學中,教師播放一個生活視頻,據此營造生活化情境,并說道:“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灘上的沙子很燙,海水卻十分涼爽;傍晚,沙子很快就會變涼,海水卻是溫暖的。為什么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沙子與海水的溫度不同?”學生提出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熱升溫和放熱降溫的速度都比海水快的原因?!庇谑?,教師指導他們通過實驗研究物質的比熱容。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通過播放糖炒栗子的視頻創設情境,提出“為什么炒栗子時要放入沙子一起炒?”這一生活化問題,再解釋其中的物理原理:“栗子的形狀決定了在單獨翻炒栗子時,每個栗子不太可能受熱均勻;而沙子比栗子小,能快速吸收熱量。將栗子和沙子一起炒,目的是讓熱量均勻地傳導給栗子的各個部分。當每個栗子周圍都被熱沙子緊緊包圍時,栗子就能很快且很均勻地獲得熱量,就更容易熟透?!?/p>

三、充分借助實驗優勢,營造直觀教學情境

(一)演示現象明顯的實驗,具體呈現物理情境

在初中物理常規教學中開展實驗,不僅能夠很好地對理論知識進行闡述與驗證,還能夠通過直觀化的現象將一些物理規律、原理展示出來,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這也關系到他們學習的實效性。要想通過創設情境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與需求演示一些現象明顯的實驗,將物理理論知識以實驗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營造直觀化的教學情境,降低他們學習知識的難度,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更高[5]。

以“氣體的壓強”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將一塊硬紙板平放于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將硬紙板和玻璃杯倒置過來,讓學生注意觀察,描述在教師放開按住硬紙板的手后看到的現象(硬紙板會掉到地上)。然后,教師在玻璃杯中裝滿水,仍用硬紙板蓋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倒置硬紙板和玻璃杯,放開按住硬紙板的手。此時,學生發現硬紙板沒有掉到地上,而且,即使教師慢慢地轉動玻璃杯,硬紙板也沒有掉落。最后,教師借助這一明顯的實驗現象具體呈現物理情境,并提出“在后面進行的這個實驗中,水受到了什么力?硬紙板為什么沒有掉落?”的問題,要求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馬德堡半球實驗的部分,并參考這部分內容開展實驗:將兩個皮碗口對口地擠壓,盡量將里面的空氣擠出來,然后兩手用力往外拉。這時,學生發現皮碗不容易被拉開。教師順勢引出大氣壓的概念,使其切實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豐富自身的認知。

(二)鼓勵學生自主實驗,親身參與情境創設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學主體已經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理論知識的講授環節還是實驗環節,均應以學生為主體。對于實驗教學情境的創設,初中物理教師要給予重視與關注,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親身參與到情境的創設當中。教師在課堂上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設計實驗與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其利用產生的實驗現象創設情境,鍛煉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比如,在教學“物體的浮與沉”的過程中,教師先播放熱氣球升空、潛艇在水中上浮與下沉的視頻,初步營造情境,根據情境提出問題,旨在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自然過渡到新課教學中:“熱氣球為什么能夠在空中升起?潛艇在水中上浮與下沉的條件是什么?”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密封的小玻璃瓶、硬幣、塑料泡沫、橡皮泥、蠟塊等各種材料,將它們分別投入水中,觀察它們是如何運動的,從而利用實驗現象創設情境。學生發現上浮的物體有密封的小玻璃瓶、塑料泡沫、蠟塊等,下沉的物體有硬幣、橡皮泥等。最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如何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如何使漂浮的物體往下沉?”的問題設計實驗、展開探究,再次創設情境,并圍繞實驗方案進行交流,從重力和浮力的關系出發歸納出所采用的實驗方法的實質。

(三)積極引入合作實驗,增強情境的感染力

初中物理的部分知識點十分抽象,再加上有的學生平常碰到的物理知識與現象不多,他們自然會遇到不少難點,而其中的部分難點要借助實驗的優勢加以突破,但他們僅靠個人的力量往往難以完成實驗。對此,初中物理教師有必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與小組成員一起開展實驗,同時增強情境的感染力。教師在講授一些難點知識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制訂實驗方案,共同完成實驗設計與操作,使其更好地融入情境中,走出學習困境。

例如,“摩擦力”一課的難點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當講授到這一難點時,教師提出“一個物理量如果同時與幾個因素有關,那么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來研究?如何通過實驗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某些因素的關系?”的問題,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和討論,讓小組長匯報準備采用的實驗方案,安排好每個組員的實驗分工。之后,學生按照本小組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教師則做好巡視指導工作,結合他們反饋的實驗現象創設情境,使他們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物體的速度分別有什么關系,并評選出實驗做得好的小組。隨后,教師引領他們得出實驗結論,找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是得到普遍應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適用于多個教育階段、多門學科教學,也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與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為物理課堂增添更多生機和活力,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好地吸收與內化知識,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全力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林偉君.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苑教育,2021(30):17-18.

[2]劉穎.淺析創設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65-166.

[3]雷琦.淺談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作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2):171-172.

[4]頡偉華.情境教學、問題導學和探究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求知導刊,2022(8):20-22.

[5]王文忠.創設問題情境 促進自主建構:以初中物理物體的浮與沉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0):74-76.

猜你喜歡
初中物理情境課堂教學
不同情境中的水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